APP下载

略论数学课堂的情境教学

2009-09-28侯磐生

新西部下半月 2009年5期
关键词:数学素质教学课堂情境教学

[摘要]在数学课堂情境教学中,优化情境空间、创设情境主线的具体做法:一是以学生为本,激发学生主体作用;二是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求知欲;三是借助史料,渗透教育性;四是利用与数学知识点相关的课外知识,激发兴趣;五是重视实践,培养学生各种能力。

[关键词]教学课堂;情境教学;数学素质

采用传统教学法,虽然数学教师花了很多精力备课,问题讲得明明白白,学生仍然不懂,课堂气氛总是活跃不起来,甚至朝着教师难以驾驭的对抗方向发展。

而数学课堂情境教学以优化的情境为空间,以创设情境为主线,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具体情况,在课堂上营造一种富有情境的氛围,让学生的活动有机地投入到学科知识的学习之中。情境教学讲究强调学生的积极性,强调兴趣的培养,以形成主动发展的动因,提倡学生通过观察,不断积累丰富的感性认识,让学生在实践感受中逐步认知、发展乃至创造,以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运用课堂情境教学,可以达到提高学生数学素质的目的。下面谈谈笔者在课堂情境教学中的一些做法。

一、以学生为本,激发学生主体作用

现代教育提倡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材为主线。数学课堂上教师面对的是活生生的学习主体,教师不可越俎代庖,不可用传统的知识讲授替代主体的求知活动,要给学生以自由活动的空间,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情境教学不仅仅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还要激发学生的主体性,要优化课堂情境,创设情境使学生产生学习数学的渴望,充分感受数学,积极探究数学,主动运用数学。例如,讲“正多边形和圆”的探究性活动“镶嵌”时,提问学生:大家见到的铺设地面的瓷砖中,通常是属于哪些多边形?学生回答:有正方形、长方形、正六边形等,那么是不是所有的多边形都可以实现既无空隙又不重复地铺满地面呢?问题提出后,学生们十分感兴趣,纷纷议论,连平时数学成绩较差的学生也跃跃欲试,甚至生活中的办法也来了,学生们学习的主体性很好地被调动起来,在不知不觉中投入到数学课堂的思维活动之中。“如何判断多边形是否既无空隙又不重复地铺满地面”这个重点内容就在轻松和谐的情境之中解决了。

二、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求知欲

所谓创设问题情境,就是根据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将学习内容设计成若干与学生生活接近、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和挑战性的问题。其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参与数学活动的机会,使学生在动手实践、主动探索,在和他人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获取数学知识、技能、思想和方法。所以,教师备课时应当将主要精力放在问题情境的设计上,加强对“探究性学习”的研究和实践,组织学生对数学现象展开观察、实验、猜想、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切实改变“老师讲,学生听,模仿例题,反复训练”的单一教学模式,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归纳,从而发现规律,主动获取新知,使学生在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我经常在课堂上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问题的提出使学生迫切想尽办法。例如,在学习《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这节课时,我创设这样的情境:我在黑板上画了一圈,故意把圆心搞“丢”,然后问学生:怎么样把圆心找回来?学生们十分感兴趣,纷纷议论。当部分学生发现把三角板的顶点放在圆上,然后做出两直角边与圆的交点的连线,这样两条直线的交叉点就是圆心时,我又问学生:为什么?于是,顺利地把学生的思维引到了本节课的重点内容上,这样,学生思维就活跃起来了。最后我启发学生用严密的推理说明定理。整节课在热烈、深刻的情境之中完成了。良好的问题情境可以使教学内容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让学生深切感受学习活动的全过程并升华到自己精神的需要,成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这正象赞可夫所说的:“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这种教学方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

三、借助史料,渗透教育性

教师要传授知识更要育人,数学教学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在情境教学中也得到了较好的体现。将数学科学史渗透到数学教学中,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对于增强民族自信心,提高学生素质,激励学生奋发向上,形成爱科学、学科学的良好风气有重要作用。我在教学中经常根据教材特点,适当地选择数学史资料,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例如,圆周率是数学中一个重要常数,是圆的周长与其直径之比。为了回答这个比值等于多少,一代代的中外数学家锲而不舍,不断探索,付出了艰辛的劳动,其中我国的数学家祖冲之取得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成就”。我让学生阅读史料(先印发),并要求学生写读后感,目的是要使学生加深理解也使学生深受感染,兴趣盎然,这对培养学生献身科学的探索精神有着积极的意义。

四、利用与数学知识点相关的课外知识,激发兴趣

数学知识是抽象的、单调的、枯燥的,但它的产生过程,它所适用之事物却是具体的、丰富的、生动的[1]。如果教师能够在教学时多涉及与数学知识点相关的课外知识,就可以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帮助甚或深化学生对抽象知识本身的理解。例如,讲“平面直角坐标系”之前,我就告诉学生说,这是由法国数学家、哲学家雷内•笛卡尔(1596-1650)正式提出的[2],接着再给他们讲这个发明的故事:数学家笛卡尔潜心研究是否能用代数中的计算来代替几何中的证明时,有一天,在梦境中他用金钥匙打开了数学宫殿的大门,遍地的珠子光彩夺目。他看见窗框角上有一只蜘蛛正忙着结网,顺着吐出的丝在空中飘动。一个念头闪过脑际:眼前的这一条条经线和纬线不正是全力研究的直线和曲线吗?惊醒后,灵感终于来了,那只蜘蛛的位置不是可以由它到窗框的两边距离来确定吗?蜘蛛在爬行过程中结下的网不正是说明了直线和曲线可以由点的运动而产生吗?由此,笛卡儿发明了直角坐标系,解析几何诞生了。这时学生都听得那样的出神!发明就这么简单!更何况眼前现有的知识呢?这无疑给学生学习新知识产生巨大的动力和信心。可见故事具有非凡的吸引力,尤其在新章节学习之前,充分利用故事来增强课堂情趣是我经常采用的一种手段。

五、重视实践,培养学生各种能力

情境教学注重“情感”,又提倡“学以致用”,努力使二者有机地统一起来,在特定的情境中和热烈的情感驱动下进行实际应用,同时还通过实际应用来强化学习成功所带来的快乐。数学教学也应以训练学生能力为手段,贯穿实践性,把现在的学习和未来的应用联系起来,并注重学生的应用操作和能力的培养。我们充分利用情境教学特有的功能,在拓展数学教学空间时,创设既带有情感色彩又富有实际价值的操作情境,让学生扮演测量员、统计员进行实地调查,收集数据,制统计图,写调查报告,其教学效果可谓“百问不如一做”,学生产生顿悟,求知欲得到满足,更加乐意投入到新的学习情境中去,同时学生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动手能力、想象能力、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得到了较好的培养和训练。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街道数学”和“学校数学”虽然有差别,但两者间还是有一些有趣的相似之处[3]。如果能将两者有机结合起来教学,往往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郑惠生.影响中学生课外阅读的五个因素,教学与管理,2007.34:38.

[2]〔美国〕依凡斯•彼得生.数学与艺术——无穷的碎片.袁震东,林磊译.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43.

[3]〔美国〕D•A•格劳斯主编.数学教与学研究手册.陈昌平等译.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164.

[作者简介]

侯磐生,澄海职业技术学校讲师.

猜你喜欢

数学素质教学课堂情境教学
浅析如何使小学数学课堂充满活力和兴趣
关于提高数学教学课堂有效性的思考
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情境教学模式探究
浅析情境教学法在中职会计课堂中的应用价值
浅谈语文课堂阅读教学
英语情境教学中的问题探析
拉萨高中数学新课程实施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对如何提高高中生数学素质的探讨
数学概念变式教学设计研究
用课堂留白创新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