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

2009-09-28江淑芳

新西部下半月 2009年5期
关键词:文化导入跨文化交际大学英语教学

[摘要]本文针对语言和文化的关系以及我国目前大学英语的教学现状,阐述了文化知识的导入在英语教学中的必要性和迫切性,进而讨论了在英语教学中进行文化导入的内容和方法:1、透过词汇的内涵导入文化;2、利用课堂适当介绍教材中的背景文化因素;3、根据习惯表达导入文化习俗;4、设置交际语境延伸文化学习深度,以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学;文化导入;跨文化交际

一、文化导入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必要性

1、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决定了教学中必须导入文化

语言是人类思维的工具,是文化的载体,承载着—个民族丰富的文化信息,学习语言的过程就是认识文化的过程。美国著名语言学家萨皮尔曾说过:“语言不能脱离文化而存在。”我国著名英语教授胡文仲也曾经指出:“语言是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不了解英美文化,要学好英语是不可能的。反过来讲越深刻,越细致的了解所学国家的历史、文化、传统风俗习惯生活方式以及生活细节,就越能正确理解和准确使用这个语言。”基于上述观点,在经济贸易全球化的今天,想用英语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只学好语言的语音、语法和词汇,而不对其文化、习俗作深入了解,必然会在词义、句义、联想意义、比喻意义等西方文化的内涵方面造成理解错误。而只有学会感悟英语国家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文化内涵,才能保证应用英语时不犯错误。可见,文化是语言赖以生存的基础,语言是学习文化的工具。学习英语的过程,实际上就是英语国家的文化意识对自我的熏陶过程。因此,面对交流的日益国际化趋势,在高校英语教学中有目的地进行文化意识的培养,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2、大学英语教学的现状要求教学中必须导入文化

目前,我国大学英语教学存在着一个很大的误区,即受结构主义语言学影响,教师的教学以词汇、语法教学为主,认为只要掌握了英语语音、词汇和语法,就能自如地进行理解和表达,忽视了对背景文化知识的学习,没有把教授文化知识和语言知识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另外,《大学英语教学大纲》虽然对听、说、读、写、译的能力都有相应的要求和详细的规定,但对文化学习项目和指标没有明确。在平时的授课中,若涉及到文化因素,教师一般从兴趣出发,随意性很大;其次,课堂时数少、教学量大,客观上排斥了文化教学,使得课堂上没有时间介绍、解释和分析文化差异和文化干扰;此外,许多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也没有认识到汉语文化与英语文化的差异,不具备克服跨文化交际障碍的“免疫力”。以上诸多因素导致学生常常在语言交际中出现用语不当,形成交际障碍。因此,

大学英语教学的现状要求教学中必须导入文化。

二、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化导入的方法

1、透过词汇的内涵导入文化

语言词汇是最明显的文化承载体,是反映人类社会文化生活的工具。词语文化上的差异是学好英语的一大障碍。从英语教学的角度应抓住以下几个方面:英汉词、词组的对应性及不同的文化内涵;东西方文化意义不同而指代意义相同的词语;体现一定文化内容的成语、惯用语、俗语、谚语、格言等。教师应对一些看似简单却很有学头的词汇,从概念意义、感情色彩、风格意义或比喻意义等加以引申。如在汉语里狗是遭人鄙视的下贱畜牲,素有“狗腿子、狗仗人势”等之说,而在西方文化中,狗(dog)除了词汇意义外,还有其文化意义,即比喻忠诚、勇敢。西方人把狗看成人类最好的朋友,对狗有特殊感情,故英语中有He is a lucky dog(他是一个幸运儿);a sleeping dog(惹不起的人);Every dog has its day.(凡人皆有得意);Love me,love my dog是“爱屋及乌”的意思,因此,如把课文中的“dog”一词单纯理解成汉语中的“狗”就可能会曲解原意,闹出笑话。可见,词语的褒贬不同会给理解和交际带来很大的偏差,这就要求教师在讲解词语用法时,要向学生说明词语的不同文化内涵,要求学生不仅掌握词的字母意义,而且要知道它的褒、贬意义,避免在使用上犯错误,这就是结合词语来丰富文化内涵。因此,在学习英汉语言的同时,如能兼顾各自不同的文化背景,寻根溯源,无疑对正确使用语言和成

功地进行语言交际大有裨益。

2、利用课堂适当介绍教材中的背景文化因素

我们可以看到文化知识主要分布在风俗习惯、地理历史、人物、国家社会体制、文学艺术、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等几个方面,因此可以根据教材所提及内容的不同,相应进行西方文化的导入,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文化差异的认识,更好地理解课堂内容,从而更好地运用目的语进行交际。如风俗习惯方面,我们在学习大学英语Halloween这篇文章时,可先谈谈该节日的背景,把该节日与中国的一些较重要的节日作对比。Halloween是西方的一个传统节日万圣节,这和我国的农历七月十四俗称的鬼节非常相似。老师可以通过阐述的形式将两个节日的一些相同或差异之处如节日来由和相关活动等作比较。另外我们可以通过课堂讨论的方式,引出西方的一些其他重要节日,如Valentines Day,Christmas Day等与我国的节日元宵节、七夕节作比较,并运用提问的方式增加师生之间的互动,以达到刺激学生思维和讨论的效果,进而促使学生的交流能力得以提高。另外,教师可向学生出示美国不同节日庆典活动的照片,让学生根据不同的庆祝方式、服饰化妆、环境布置、食物或其他有关标志的特

征,说出这些照片上不同节日的名称,从而增强学生对这些节日的印象,提高他们的文化意识。

3、根据习惯表达导入文化习俗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进行情景交际练习时,常常出现学生语法扎实,词汇量丰富,但在实际的交际中,语言运用不得体或理解错误的现象。情景交际属“语言功能”考察,能较全面考查学生交际能力,并测试学生对英语国家的社会文化背景的了解。学生由于缺乏深层次交际能力和必要的文化背景知识,容易步入一些误区。例如,我们最熟悉的Whats your name?这个询问对方姓名的句子出现的频率相当高,但对于它在何种情况下的使用却鲜有解释。实际上英语国家的人在谈话时一般先介绍自己的姓名,如“Im……”,对方自然会即刻说出自己的名字。即使在填写表格、面谈等场合需要问及姓名时,一般也只说“Your name,please?”或“May I know your name?”,如果使用“Whats your name?”,他们会有一种被审问的感觉。因此我们可以设置特定的交际语境,灵活选用适当的训练方法,鼓励学生进行与文化意识相关的口语或者写作训练。可以进行角色表演,可以设置情景对话,引出文化意识;可以将阅读课文改成对话,也可以让大学生自己挖掘语篇的文化信息。让学生从语言使用的角度转换思维,排除汉语思维定式,做到入乡随俗,到什么山,讲什么话。

4、设置交际语境延伸文化学习深度

教师应该采用灵活多变的方法提高学生对文化的敏感性,培养文化知识,使他们能主动地、自觉地吸收并融入新的文化环境中。首先,运用精读和泛读加强中西文化差异的比较,将中西文化在称呼、招呼语、谈话题材和价值观念等方面的差异自觉、自然地渗透到英语教学中。其次,在教学中,可以收集一些英语国家的物品和图片,让学生了解外国艺术、历史和风土人情;再者,运用英语电影、电视、幻灯、录像等资料给学生直观的感受,使学生对英语的实际应用环境有所了解;第三,组织英语角、英语晚会等,创设形式多样的语言环境;另外,充分利用互联网上丰富多彩、不同风格的英语教学网站等,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使用英语并不断积累文化背景知识;最后,还应鼓励学生阅读英美文学名篇,加深学生对英美文化的进一步了解,避免交际过程中的文化冲突。

三、结语

总而言之,语言是文化的一面镜子,是文化的载体。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导入文化内容,是21世纪大学英语教学的要求,更是培养跨文化交际人才的要求。教师在课上所设计的活动一定要使文化的导入融入到语言的教学中,促使学生对目的语国家的文化和本国文化有更深层的了解。因此,要想真正地掌握一门外语,就必须掌握足够的社会文化知识,才能在交际中轻松自如,语言得体,避免用语不当。

[参考文献]

[1]胡文仲.文化与交际[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8.

[2]陈申.外语教育中的文化教学[M].北京:北京语言与文化大学出版社,1999:145-163.

[3]束定芳,庄智象.现代外语教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6.

[4]赵厚宪.外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原则[J].中国英语教学,2002,25(2):51-54.

[作者简介]

江淑芳(1982-)女,湖北孝感人,硕士,肇庆科技职业技术学院外语系教师,从事公共英语教育方面的教学与研究.

猜你喜欢

文化导入跨文化交际大学英语教学
高职英语教学中文化导入的研究
创新意识下日语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跨文化交际中的“入乡随俗”
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现象及解决策略
浅谈大学英语视听说课堂中的文化导入
巧用西方文化导入,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质量
翻转课堂在民办高校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浅析商务日语教学中日本企业文化的导入
多模态隐喻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认知构建
关于大学英语教学应用互动式教学方法的研究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