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初中英语口语教学现状及对策

2009-09-23李彩虹

现代教育科学(普教研究) 2009年4期
关键词:口语教学现状对策

李彩虹

摘要:由于受传统英语教学方法、英语考试形式等因素的影响,农村初中英语口语教学未得到重视。在实施新课改的过程中,英语教师应努力提升自身素质、积极转变观念、创设口语情境、改革考试形式等,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能力。

关键词:口语教学;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843(2009)04-0112-02

初中英语教学的目的就是通过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的训练,使学生获得初步运用英语的能力,为真实交际打下基础。然而农村初中英语口语教学状况不容乐观,很多学生口语交际有困难,与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相差甚远。

一、农村初中英语口语教学的现状

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在农村英语教学活动中听说教学仍远远落后于读写教学,“哑巴英语”现象普遍,很多初中学生经过几年的英语学习之后仍存在着不会读、不会说、听不懂、难以与人交流的现象,这样的英语教学现状令人担忧。

(一)传统英语教学方法的弊端

长期以来,英语教学多采用“翻译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大多数农村英语教师仍运用以句型操练为主,语法讲解和语法练习为辅的教学模式,把本应生动有趣的语言教学变成教师讲学生听和抄笔记等枯燥乏味的课堂教学形式。学生口语练习的机会是少之又少,严重阻碍了学生交际能力的发展,英语各方面能力得不到均衡发展。

(二)口语尚未纳入英语考试范围

仅重视笔试成绩、“以分数论英雄”的评价方法、评价方式的片面、单一和错位,严重影响口语教学取得实质性突破。考试“指挥棒”仍然在广大教师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教师往往围着这根“指挥棒”转,考什么就教什么。为了提高学生成绩,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们只是更多注重笔试重点题型的解题方法或操练等,忽视、淡化口语教学,更谈不上去思考有效、科学的口语教学方法。

(三)缺乏必要的英语环境

由于农村初中班级规模大、学生人数多,教学手段还比较落后,缺少必要的视听说设备,所以学生很少有机会接触英语,开口实践的机会少,不利于口语教学。另外除县城外,农村多数小学都没有开设英语,初中学生学习英语的起点几乎是零;英语教师自身素质跟不上教育发展的要求,语音语调不准确,听说能力普遍较差,不能流利自如地用英语教学,同时也缺乏有效的在职培训,这些都给口语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二、改善和加强英语口语教学的对策

语言教学的最终目标不是要教会学生一套语法规则和零碎的词语用法,而是要使学生能用所学的语言进行交流,获取信息。《英语课程标准》基本教学理念要求“教师应避免单纯传授语言知识,倡导任务型的教学模式……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情感和策略调整,以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所以重视、加强英语口语教学,解决农村英语口语教学中所面临的困境。是英语学习的基本要求,也是素质教育的基本需要,也是英语新课改的任务。

(一)转变观念,提升农村英语教师自身素质

教师是教育之本,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人们常说,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首先要备一桶水。首先,教师观念的转变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出发点。农村英语教师只有弄清开设英语必要性和重要性,也就是教师为什么教英语、学生为什么学英语,才能转变观念,把目前被忽视的口语教学放在一个非解决不可的地位,凸现口语教学的重要性。也只有这样,才能改革英语课堂教学,把大部分时间留给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让他们进行全方位的充分交流,使课堂真正成为全面培养学生语言素质的主渠道,改变课堂上教师“满堂灌”、学生“静悄悄”的局面。其次,农村初中教师要树立积极主动学习的态度,通过学校搭建的校本培训平台,结对帮扶,相互听课评课,切磋口语教学技艺,不断改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努力做到英语基本功扎实。英语教师平时也应坚持阅读各种英文报刊、坚持收听各种英文广播等,大力加强口语练习,提升自己的口语水平。只有这样,教师才能自觉地利用语言学方面的知识来指导口语教学,不断对自己的口语教学进行反思,并在教学中勇于探索实践。

(二)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杰斯珀森(Jesperson)曾说过,教好英语的首要条件是要尽可能让学生接触英语和使用英语。为了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教师要为学生创设大量的口语活动,让学生在这些活动中通过交流和合作,提升听说能力。农村学生学习英语的主要阵地是课堂,因此学生英语水平能否提高主要在于课堂的教学活动。在英语口语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利用现有的一切教学资源,多角度、全方位地从家庭生活、社会生活、学校生活、学习生活中选择活动主题,采取灵活多变的活动形式,如组织英语短剧表演、英语演讲比赛、学唱英语歌曲、英语主题晚会、英语故事会等,为学生创设真实的或模拟的口语教学情境,让学生愉快地融入英语学习的环境之中,感受语言学习的真实性,在言语实践活动中获得初步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和创新能力。这样的语境能减轻学生心理负担,学生也能大量接触英语,理解、学习和运用英语,用英语进行思维,进行“准确”、“流利”、“自然”的交流,从而成为语言活动的真正参与者,提高学生英语运用能力。

(三)能力并重,促进协调发展

《课程标准》指出:语言技能是语言运用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语言技能包括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的技能以及这四种技能的综合运用能力。听和读是理解的技能,说和写是表达的技能;这四种技能在语言学习和交际中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所以教师只有将听、说、读、写有机结合起来,才能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1)听说结合:听和说是构成口头交际的两个相互依存体。听力训练是语言信息的输入,是培养口语表达能力的重要途径,听力的好坏直接影响口语的表达能力。因此,英语教师可把听力课改为听说课,力求以听带说,以听促说,听为基础,听说结合,以培养学生流利的听说(speaking and listeningflueney)。(2)读说结合:读是说的基础,是吸收语言材料、学习语言形式的必经之路。教师可以通过示范朗读、教师领读、跟录音读、齐声朗读和伴随情景朗读等帮助学生用正确的语音语调,准确、流畅、有表情地朗读课文,理解和吸收文字符号所代表的信息,并可抓住语篇相关的主题,组织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这样,一方面可以加深对语篇的理解,另一方面也给学生提供了说的材料。(3)写说结合:写能为说积累大量的素材,帮助学生巩固英语口语的内容,从而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学生经常练习写作文,掌握英语作文的基本格式,这样可以帮助学生避免在说时出现语无伦次的现象。

(四)改革考试形式,全面评价学生

“终身定一纸,卷上见高低”的评价手段一直在制约着初中英语口语教学。在新课改实施过程中,学生评价标准应不仅仅是最后的笔试成绩。学生评价应采用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并逐步完善口语考试的方式和内容,形成一个操作性强的口语考试机制。首先在终结性的考试中增加口语测试,检验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和语言应用能力。其次重视学生平时课堂上口语表现,将学生的值日报告、背诵、朗读、对话、短剧表演等口语实践活动作为学生评价的一部分。同时在口语课上,教师要经常对学生进行鼓励性的评价,充分肯定他们的每一个进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表达自我、合作互助,激发学生参与口语的主动性和自信心,让学生从“不敢说”或者说“要我说”转变为“我要说”。这样全面、积极的学生评价能激发学生对“说”产生更大的兴趣,提高学生练习口语的积极性,使其“乐”说,以避免在口语课堂上出现“少数人表演,多数人陪坐”的现象。

总之,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英语口语教学应愈来愈受到重视。口语教学作为英语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教师应重视和加强教学实践活动,不断改进课堂教学方法,尽量为学生创造语境,提供多开口、多实践的机会,切实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

参考文献

[1]束定芳,外语教学改革问题与对策,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2]贾冠杰,外语教育心理学,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

[3]杨玉林,崔希智,英语教育学[M],旅游教育出版社,1994

[4]杨振德,转变教育观念,适应课程改革中小学教育研究,2003,(3)

责任编辑曙光

猜你喜欢

口语教学现状对策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深度伪造”中个人隐私的保护:风险与对策
走,找对策去!
我国货币错配的现状及对策
小学英语口语教学方法
基于翻转课堂的高职英语口语教学研究
中学英语口语教学的现状及对策探究
职业高中语文学科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
语文课堂写字指导的现状及应对策略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技术的现状与发展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