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中的教师角色

2009-09-23楼朝晖刘大伟

现代教育科学(普教研究) 2009年4期
关键词:教师角色综合性学习小学语文

楼朝晖 刘大伟

摘要:语文综合性学习是课程改革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但在实施过程中,由于缺乏相应的培训指导,教师方面存在着众多问题。本文通过对杭州市上城区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实践的实地调查,对实施过程中教师的角色进行分析,并寻求相应的解决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师角色

中图分类号:G4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843(2009)04-0076-02

语文是母语,是学生学习其它学科的奠基石和重要工具。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始终都在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因此,在语文综合性学习过程中,我们要围绕语文这一特性展开,把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作为首要任务。本文以杭州市上城区三所小学三至六年级的语文教师为对象,研究分析该区域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现状及问题。本次调查共发放120份问卷,收回116份,有效问卷116份。

一、教师存在的问题

通过问卷调查与实地观察,笔者发现在新课程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实施中,教师方面存在的众多问题,可以归结为以下两点:

(一)对综合性学习的课程理念与意义理解不够透彻

问卷显示,就“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了解程度,有44.6%的教师表示比较了解,17.2%的教师略知一二;非常了解的人数只有38.2%。在“如何看待语文课程中进行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的问题调查上;有54%的教师选择了“条件不成熟,暂缓行”;3.8%的教师选择“没有必要进行”:而选择“很有必要,必须进行的”教师仅占42.2%。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大多数教师对语文综合性学习不甚了解,没有积极参与的欲望。

课程改革实施已近五年了,但对于新课程中语文教改的关键——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价值和意义,很多教师理解的还不够透彻。在与教师的交谈中,笔者发现有些教师认为语文教学最重要的是通过教学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因而他们在教学中往往忽视了对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能力的培养。有些教师虽然知道语文综合性学习能让学生在感兴趣的活动中提高语文素养,但他们表示在实际教学中操作起来很困难,没有针对性的教学模式以供参考。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从语文学科目标、特点和性质出发进行的“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它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它的首要特征是“综合性”,因而能够全面、深刻理解“综合性”内涵是教师进行组织和指导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前提。

但在实际调查中,笔者发现,许多教师对“综合性”内涵的理解还存在着偏差和不足。问卷问及“你认为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应该关注以下哪几个方面?”(此题为多项选择题),备选答案包括学习内容、学习目标、学习空间和学习方式等四个方面的六项内容。选择4项内容的教师最集中,占总教师人数的31.2%;而六项能够全选的教师仅占所有教师的9%;选择5项内容的教师占10.4%。这些数字表明,教师对语文综合性学习中的“综合性”内涵的理解存在着较大差异。另外在备选的六项中,被选次数最多的内容分别是“口语交际、写作、阅读等学习目标的综合”(59.2%)、“自然、社会、人文等领域与语文课程内容的综合”(58%)、“自主合作探究等多种学习方式的综合”(57.6%)三项内容,这反映出教师对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综合性”内涵的理解上多停留于知识能力的综合、跨学科内容的综合及学习方式的综合等方面,而没有将关注点转到如何突出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语文性”这一特点上。

(二)语文综合性学习过程中的教师行为方式的欠缺

1以教师和教材为中心。语文综合性学习主张让学生自主设计和组织活动,重视突出学生的自主性,尊重学生在活动中的独特体验,其主要学习活动方式是自主学习和亲身体验。但在实际教学活动的开展过程中,由于受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许多教师在语文综合性学习中仍会不自觉地包办学生的自主活动。

对于学习内容的选择,当问卷问及“按照教材设计好的主题指导学生进行语文综合性学习”时,有34.2%的教师选择“基本不按教材的设计”,能够根据学生的兴趣,师生共同探讨并确定学习内容;有44%的教师选择“按照情况来定,有时变动”;另有21.8%的教师选择“是的”。从这些数据的分析中可以看出,在语文综合性学习内容的确定方面,教师是活动的决策者,学生没有真正的自主权,“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尊重学生的兴趣和爱好”成了一句空话,“以学生为中心”也更多的是形式。

2教师的指导过于随意化。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是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进行学习。它注重学生在活动中发挥主体性,重视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但是,许多综合性学习的教学活动却过于强调“自主”,忽视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使得学生的自主学习变成了自流,整个教学过程显得毫无意义。

3忽视综合性学习的评价机制。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实施必须有与之相配套的评价制度,否则整个课程的实施就显得薄弱许多。然而,许多教师受传统语文教育观念的影响,对综合性学习评价机制意识淡薄。当问及教师“对于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通常采取什么方式进行评价”时,有44%的教师是在活动完毕时通过活动小结进行口头评价;还有28,4%的教师按任务完成情况对学生进行量化打分;真正将每次活动过程和成果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教师人数仅为27.6%。这充分说明,教师对综合性学习中的评价不重视,仍以传统教育中的教师总结或量化评价来衡量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这种做法忽视了综合性评价机制是通过学习过程促进学生发展的目标要求,在很大程度上压抑了学生的个性发展。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基本上被排斥在评价过程之外,他们只能充当被评价的对象,而无法参与评价过程,这就使得评价结果出现了很大的局限性,对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全面实施也造成了影响。

二、问题根源

全新的语文综合性学习作为语文教学改革的热点、难点,在实施过程中出现问题和困难是多方面的。其中,教师作为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开展的组织者、指导者和管理者。在教学实践中出现的认识、行为方式及知识能力等方面的问题,究其根源,主要在于以下三点:

(一)有关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理论体系不完善

语文综合性学习对语文课程来说,是一种全新的课程形态。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试验稿)》课程阶段目标中专门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要求,但有关综合性学习,《课程标准》除各阶段性课程目标中有一定程度的陈述外,只在“实施建议”中有这样的表述:“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应强调合作精神,注意培养学生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应突出学生的自主性,

重视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精神,主要由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活动,特别注重探索和研究的过程”“提倡跨领域学习,与其他课程相结合”。虽然有关专家指出语文综合性学习“具有开放性,其目的是给学校、教材编者和学生留下很大的创造空间”,但笔者认为无论从理论体系还是操作体系来看,有关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论述都显得过于笼统,未能对语文综合性学习作出过明确的界定,这给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实施留下的不是“很大的创造空间”,而是对“语文综合性学习”这一新的课程形态在理解和认识上的模糊和混乱,进而造成行为方式上的偏差及不足。

(二)对教师的培训指导不够

调查显示,36.8%的教师认为自己从未参加过关于“语文综合性学习”理论或实践的培训,50.4%的教师只是偶尔参加过培训。由于缺乏培训指导,教师即使知道恰当的语文综合性学习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也找不到最适合的活动模式来操作。

(三)教师专业素养的缺乏

新课程中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一种全新的学习观,不再只是传统观念中的单科“语文”学习。其沟通课堂内外,有效地开发利用语文课内课外课程资源的特点;其注重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在学科之间的碰撞中,让学生自觉自愿地学用语文,从而达到语文学习和其他各科的学习相长的效果的特点;其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程度、合作态度、探究精神、创新意识、情感倾向的特点,对长期习惯于传统的课程观念和教学模式的教师,都具有极大的挑战。然而,教师长期以来一直接受的是传统的被动式教育,既没有强烈的愿望去进行教学创新,也很难对《语文课程标准》进行挖掘和探究。这些专业素养的缺乏是制约教师有效实施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主观因素之一。

三、对策措施

基于以上调查研究,笔者认为,语文综合性学习要得以真正地贯彻实施,应从以下两点着手:

(一)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

1建立语文综合性学习理论研修制度。由于对语文综合性学习理论知识的缺乏,多数教师意识到对理论学习的迫切性。相关部门应建立起以教研组为中心,由教研部门、学校、教研组三级联合的理论学习体系,根据新课程理念的特点,研究学习理论,选择以主体性和实践性为原则的学习策略,探索以实践活动为中心环节的新模式。通过专家讲座、报告、专题辅导等形式,丰富理论学习手段,推动理论学习从单一的书本说教转变为主体参与式的学习过程,使教师能以主体意识自觉地投入理论学习。活动的形式和内容应针对教师语文综合性学习中的具体问题,引导教师从倾听中引发思考,从对话中交流思想,进而主动深入学习、理解语文课程及综合性学习理论,加强对语文综合性学习内涵及本质的准确理解。

2开展同一主题教研活动。围绕同一主题进行反复研究,探寻教学对策,逐步解决问题,在对比中,丰富教师的教学智慧和教学能力。语文综合性学习是本次课程改革中提出的新理念,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同一主题教研活动正是通过从教育教学面临的突出问题中选题,从日常的教育教学中选题,使教师在充分发挥个人创造力和教学潜能中走向成熟;在研究专题——探寻对策——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专家,促进教育理论的发展和完善。

(二)指导教师操作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行为方式

1开展优秀课例研讨交流,启发教师拓展活动形式的多样化。课例研讨交流式教研活动是针对于某一堂课进行深入的剖析和反思,做出较科学的评价,寻求更有效对策的教研活动形式。将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优秀课例以研讨交流的形式在教研活动中展示,需要参与研究的教师有明确细致的分工,对教师的技术要求相对较高,所费时间与精力也较多。但它可以帮助教师在教学中发现被忽视的问题。通过优秀课例的研讨交流,启发教师不拘泥于固有的活动形式,探寻更佳的教学策略,将新课程理念落实得更到位。

2探索有效的评价机制,促进学生的发展。《语文课程标准》在评价建议中明确指出:综合性学习的评价应着重考察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尤其要尊重和保护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鼓励学生从不同的方面,进行多样化的探究。这对于教师来说,无疑是一种全新的挑战,教师必须开发出具有针对性的多元化评价方式。在评价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积极评价,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感受到学习的成功性。同时,评价机制要突出学生多元发展、个性发展,开展形式多样的过程性评价展示与交流,有效地促使学生健康地发展。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8

[2]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22

责任编辑曙光

猜你喜欢

教师角色综合性学习小学语文
教师角色在英语学习中的作用及角色转换
浅谈新课改下教师的角色与教学行为
新媒体环境下多模态商务英语课堂教师角色定位
开展高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探究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
浅析支架式教学模式下大学英语教师的角色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