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高校网球高水平运动员专项有氧能力及其训练方法

2009-09-19

体育师友 2009年3期

陈 帅

摘 要:通过文献法、调查法,结合网球专项运动的特点,运用生物化学原理分析网球运动员的专项有氧能力。根据网球专项运动能量代谢特点,提出了专项有氧能力的训练方法。

关键词:专项有氧能力;间歇期;能量系统

1 引言

根据网球运动的特点,不论是发球,还是接发球都必须快速起动,以便使身体姿势、位置、引拍、拍形、击球点保持在最合理的状态,才有利于技术发挥。笔者根据多次随队参赛的体会和现场观测,许多网球运动员在比赛进行了较长时间后,体能明显下降,具体表现为动作变形,移动速度减慢,击球力量减弱,运动员受伤概率增加等等,这势必影响到运动成绩和运动员的健康。现代网球运动是一项高强度、快速度、运动总时间较长、复杂的、综合性的运动项目。在充沛体能的基础上,要求较高的技战术配合,因此优秀运动员要有高度发展的、适合专项特点的能量代谢系统,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发展运动员的专项有氧能力。然而在与许多高校教练员的交谈中以及不少学者的文章中,看到他们把发展网球运动员的一般有氧耐力和专项有氧能力混淆在一起,因而延缓了运动员疲劳的恢复和超量恢复的效果,影响了训练的质量。笔者根据多年执教经验和经多次大赛检验证实有较好效果的训练方法和手段,对目前大多数学者所认同的网球运动员的专项有氧能力差是速度耐力不够的观点提出了不同看法。并根据网球专项运动能量代谢特点,提出了专项有氧能力的训练方法。

2 网球运动中的能源代谢系统

“现代网球运动是一项高强度、快速度、运动总时间较长、复杂的综合性的运动项目。”[1]在充沛体能的基础上,要求较高的技战术的配合。所以要有良好的体能作为基础。从能量代谢角度分析,网球比赛中,高能磷酸原系统(ATP-CP)的供能能力决定着网球比赛亚极量强度的反复奔跑、极量强度的大力发球和准确击球等高难度动作的质量。ATP是肌肉工作时的唯一直接能源。ATP在骨骼肌中储量少,在以最大强度运动时,不足以维持肌肉做功一秒钟。在ATP消耗的同时,CP迅速分解,把高能磷酸基团转给ADP,使ADP磷酸化合成ATP。以维持ATP浓度的相对稳定。由于ATP、CP分解供能的速度极快,所以,它们构成的供能系统的输出功率最大。约为50W/kg.BW,是速度、力量项目运动时的主要供能系统。磷酸原系统供能时间短,在以大强度运动时,供能约6~8秒钟。由于磷酸原系统在运动时最早启动,所以在短时间激烈的运动中,磷酸原供能系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我们知道三大供能系统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它们在进行不同性质的运动时供能只有主次之分。如安静和低强度运动时主要是以有氧代谢为主;随着运动强度的加大,机体动用无氧代谢供能的比例增加,并逐渐转入以无氧代谢供能为主,运动强度越大,机体动用无氧代谢的比例就越大。从肌肉工作时能量供给的基本过程分析:机体首先是磷酸原供能系统供能,随着糖酵解供能的加强,逐渐过渡到以糖酵解供能系统供能为主,随着运动时间的延长,又逐渐过渡到以有氧供能系统供能为主。在网球运动中,比赛进行二、三个小时是常事,又决定了网球比赛是一项持续时间较长的运动。短时的快速率运动的间歇中,以中低强度的间歇相衔接。在这个间歇期,糖酵解功能系统与有氧代谢系统也参与了供能。这一特点也形成了网球运动的能量代谢特点:运动中高能磷酸原系统反复动用,提供各种高强度动作的能源——高能磷酸原系统是运动的主要供能系统。

3 网球运动中专项有氧能力的分析

网球比赛中,在多次反复短时间、快速运动的间歇期,有氧代谢系统快速恢复磷酸肌酸,以利再合成ATP的能力是网球运动的专项有氧能力。它是建立在一般有氧能力基础之上的适应网球运动专项体能需要的一种有氧代谢能力。由于网球的项目特点决定了它所需要的有氧能力不同于一般概念的有氧耐力。因此,不能用一般耐力的训练方法来训练网球运动员专项有氧能力,也不能用评定一般耐力的方法来评定网球运动员的专项有氧能力。“网球运动ATP-CP和糖酵解功能占80%,糖酵解和有氧代谢占20%。”[2]因而,应该根据网球运动的特点发展运动员的专项有氧能力。网球运动员的专项有氧能力主要体现在比赛中多次反复高强度快速运动的间歇期,有氧代谢系统快速恢复磷酸肌酸以利再合成ATP的能力。有人认为是速度耐力不足,于是采用发展速度耐力的训练方法;也有人认为是有氧耐力不足,于是采用发展有氧耐力等等一些训练方法。

我们知道,在运动开始时,机体首先是分解贮存在机体中的ATP,当ATP分解生成的ADP增多,ATP/ADP比值下降时,随即激活CK,催化CP分解,把高能磷酸键转给ADP生成ATP,使ATP/ADP比值升高或保持相对的稳定水平。CK对ATP/ADP比值非常敏感,几乎在ATP分解生成ADP,使ATP/ADP比值下降时,就催化CP分解,使ADP磷酸化合成ATP。其供能速度极快。所以,CP是体内快速供能物质,与速度、力量素质关系密切,是短时极限运动时主要的供能物质。 CP的分解是不需要氧的,但CP的恢复必须有氧代谢参与。在中低强度的间歇期,有氧能系统不断重新再合成CP。CP在反复快跑时处于不断的分解与再合成的过程中。随运动时间的持续,CP趋向于恢复不足,其总体水平逐渐下降。比赛程度愈激烈,CP恢复不足的现状就愈明显。“网球比赛到胶着状态,体力明显不足的原因主要是高能磷酸系统CP的恢复不足,而不是乳酸磷系统的供能不足,即所谓的速度耐力不够。”[3] CP的恢复主要靠有氧代谢系统提供能量,因此运动中快速恢复CP就成为有氧代谢系统在网球运动中的首要任务。

4 根据网球运动中的生化特点探讨发展专项有氧能力的训练方法

4.1 磷酸原代谢能力训练的生物化学分析

磷酸原系统的供能特点是维持运动时间短,常为3~8秒,但输出功率在所有供能系统中是最大的。因此,磷酸原系统的训练可采用专项的或专门的最大用力5~10秒重复性练习。在5~10秒大强度运动时,能量的供应几乎全部来源于磷酸原供应,在恢复间歇中仅有少量的乳酸生成。

磷酸原供能系统训练最重要的是掌握休息间歇时间 。如果间歇时间太短,磷酸原恢复量少,则进行下一个动作时,部分能量由糖酵解提供,那么体内血乳酸水平会明显上升,这对发展磷酸原供能是不利的。相反,如果间歇时间过长,则形不成超量恢复,同样对发展磷酸原供能不利。据多数学者研究,提高磷酸原系统的重复或间歇训练中间歇时间应根据CP恢复的半时反应时间来决定。由于CP恢复的半时反应约为20~30秒,所以其最适宜的休息间歇应为30秒左右。

4.2 发展磷酸原训练方法的生物化学分析

发展磷酸原供能能力常用最大速度(力量)的间歇训练。从生化原理出发,在发展磷酸原供能能力的训练中,主要是采用无氧、低乳酸的训练方法。主要有:

(1)最大速度或最大力量练习,时间不超过10秒。上肢徒手模仿练习:每组8~10次,组间充分休息,可练习3~5组,每组次数不易多,否则易疲劳,降低挥拍速度,达不到专项速度的要求。

(2)每次练习的休息间歇不低于30秒。根据运动员的训练水平,组休息间歇可选范围是30~90秒。上肢徒手抗阻模仿练习(一般用弹性良好,阻力较小的橡皮条):根据运动员的情况,年龄小、力量小的运动员做的次、组数都要少。

(3)成组练习后,间歇休息时间不能短于2~3分钟,通常在4~5分钟。持拍接抛球快速挥击练习:要求抛出的球便于击打,抛球频率要变换,每组8~10次,可做3~5组,组间应充分休息。上述练习必须是按正确技术要求的专项技术练习。

5 小结

网球比赛中,在多次反复短时间、高强度、快速运动的间歇期,有氧代谢系统快速恢复磷酸肌酸,以利再合成ATP的能力是网球运动的专项有氧能力。在诸多的影响因素中,体能是主要的制约因素。在网球运动竞赛中,运动员的专项有氧能力又是影响体能的主要因素,专项有氧能力决定着网球运动员高强度对抗条件下完成动作的质量。因此,如何根据网球运动的专项特点发展运动员的专项有氧能力,是提高高校高水平网球运动队竞技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和降低运动员在疲劳条件下发生运动损伤概率的有效措施。

参考文献:

[1] 体育院校通用教材.运动生物化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9.1.

[2] 向志翔.跟专家练网球[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8.1

[3] 任建生.新世纪体育科学[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0. 394-4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