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几点反思

2009-09-18李灿辉

教师·上 2009年5期
关键词:课文语文课堂

李灿辉

随着新课程的全面实施,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尤其是在农村,也产生了一种追潮流、赶时髦的教学“作秀”现象。甚至一些教师走进了只求表面形式,不求教学效果的误区。就此,我从听过的一些教学观摩课来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课堂流行的时髦话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有意识地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内容和适合自己的方法来自主学习语文,这是无可非议的。但教师上的每一堂课,或每教一篇文章都千篇一律,冒昧地赶时髦。这样一来,课堂上看上去热热闹闹,背后就存在一些令人疑惑思考的问题。

1.“请用你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

课堂上,让学生朗读课文时,教师说“请用你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顿时教室里人声鼎沸,学生大声地自由朗读,场面极为热闹。难道就只有大声朗读这种喜欢的方式吗?这是因为让学生高声朗读课堂上人声鼎沸,教师甚觉学习气氛好。教师对学生的朗读仅仅采用这种方式,其他的阅读方式不就被扼杀了吗?《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中就明确地提出了要让学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学生即使掌握了多种阅读方法,也不要总强调“请用你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这样就无形中减少了学生阅读方式的训练。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时时引导学生学习,运用默读和浏览等多种方式来进行阅读训练,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2.“你学懂了什么?”

一节课进入教学总结时,教师往往说“你学懂了什么?”顿时,学生纷纷举手回答,课堂上十分热烈感人。这时教师对学生的回答或全盘肯定,或蜻蜓点水式评价,不深究,听之任之。仔细品评,我们就发现,学生对于问题的回答是多层次、多角度、多侧面的。教师却没有针对学生加以点拨、引导。这样提问就单纯地成了教学的形式,而没有成为深入探究的绝佳途径,仅仅是隔靴搔痒,装点了教师“尊重学生”的教学理念而已。

3.“你想学哪一段,就先学哪一段。”

教师根据多数学生的选择进行教学,这仅仅是教师尊重学生的主体性的表面现象。但在实际的教学中,这种方式对所有的课文都能实用么?语文教材中内容有别,结构多异,不同的课文就有不同的特点。一概地以“你想学哪一段,就先学哪一段”,这样的教学组织语言不仅达不到教学的最佳目的,甚至还会影响课文的整体性、联系性,给自己驾驭教材带来负面影响,也给学生自主学习造成误区。因此,像这样赶时髦的作法是不可取的。

4.“你真棒!”

“你真棒!”这是教师对学生回答问题或课堂学习正确的行为进行赏识性的表扬语。如果教师在课上多次地运用而不作具体的评析,久而久之只能成为学生成长过程中的“温柔杀手”。当课堂上激烈争论的学生期待教师明辨是非时,教师所言的“你们都有一定的道理。”“你们真聪明!”这样的话语就会弄得学生摸不着头脑,不知自己的观点对不对,这样不分是非,不置可否的赏识,只会对学生正确理解造成误导。“你真棒”也许是鼓励培养孩子建立学习自信的一种方式,但是,我们不能滥用,特别是对高年级学生不宜多采用这种表扬方式。

二、对课堂学习方式的反思

1.“自主学习”与“放任自流”

“你喜欢学哪一段?”“你想先学什么?”“你想怎么学?”让学生自读课文、自定学习内容、自选学习方法已是当今阅读课上的“流行曲”。的确,它能高扬学生的主体精神,是物本向人本的提升,是认识活动到生命活动的提升。然而凡事都有个“度”,当新的课文还没有成为学生产生强烈阅读欲望的“诱因”,学生还没有对阅读文本产生欲罢不能的内驱力时,便让学生自定、自选学习内容,其结果只能适得其反。还有,在汇报(全班交流)时,学生汇报什么,教师就教什么,自己没主见。教学无主次,完全处于被动应付地位,如此教学如何能有益有效?学习离不开老师,自主学习的确需要宽松的教学氛围,但为了让学生去自主,教师让出“平等中的首席”,甚至不去组织学生学习,退出教学的舞台,成为一个旁观者。这实质上是把自主学习异化为了放任自流。

例如,有位教师教学《只有一个地球》,在学生初读后问学生:“此刻你心中有什么滋味?是不是觉得酸酸的、甜甜的、苦苦的?”接着让学生说感受,谈体验。学生一会儿说酸,一会儿说甜,一会儿说苦,东一榔头西一棒,杂乱无章。学生说到哪儿,教师就跟到哪儿,教师完全放弃了自己的主导权,对教学无组织,对学生不引导,弄得学生和听课的教师如坠雾中。在课堂教学中我们既反对教师牵着学生鼻子走,也反对教师跟着学生走。教师应该是学生的领队,当学生需要“引导”时就站到队伍前,需要“穿针引线”时就插到队伍中,要以学定教、顺学而导,确实担当促进者、引导者、参与者的角色。

2.合作学习的形式主义

“合作学习”目前被教师视为培养学生学会交往、学会合作的最有效的方式。然而,我们发现一是教师在组织合作学习时,对内容的设计、要求的提出、呈现的方式、活动的展开、合作的组织等有些主观随意。只要教师觉得该合作学习了,即使学生没有进入状态,毫无探究欲望,也必须迅速加入学习小组;教师觉得该汇报了,即使学生正在进行激烈的思想交锋、正处于欲罢不能的探究状态,合作学习也必须戛然而止。二是没有留给学生充足的合作学习的时间氛围,合作学习成了形式主义,成为教师落实新课标、新理念的一种装饰。

例如,有位教师教学《曼谷的小象》,一节课组织了三次合作学习。第一次在初读课文后,要求四人小组谈谈初读后的感受;第二次在重点理解小象拉车、洗车部分,要求学习小组讨论“你觉得小象怎样,哪些词语表现了小象的聪明、乖巧?小象为什么会这么聪明、乖巧?”第三次大组交流“假如不要小象帮忙,我们还有哪些办法把车拉出来?”这三次合作学习,除了第二次有必要外,其余两次纯属为合作而合作,毫无意义。

合作学习不只是一种外在的东西,而是一种精神和内在的品质。因此教师在教学中组织合作学习要把握契机,精心设计合作学习的内容、要求、呈现的方式、学习的组织等。不要大事小事必合作,每一次合作学习都要有合作学习的必要、合作学习的价值,否则这种合作学习就会浮于表面,成为教师教学的“作秀”而已。

三、对语文课堂学习内容的反思

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然而,在实际教学中,语文学科在课程特性上出现了异化,变质现象。具体表现在课堂教学内容的呈现上,有的课堂注重知识内容,而忽视了语文教学的本质性。例如一位教师在教《新型玻璃》这课时,设计了介绍五种新型玻璃的特点、作用的表格式填空,让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研讨、填表,然后向大家汇报。经检查,每个学生都能将五种新型玻璃的特点、作用罗列出来,至于课文是如何借助语言对这些特点、作用进行说明的,学生则根本没有过问,更谈不上对课文的细细研读、体味。这种“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往往就忽视了语文学科的特点,失去了语文课应有的本色,将语文课上成了常识课。

另一种现象是有的教师只追求课堂上的热热闹闹,唱歌跳舞、绘画,学生的活动形式可谓多种多样,唯独读书不多,这样就把语文课上成了综合课,语文教学变成了艺术教学、活动课教学。

教学是一种复杂的活动,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城市和农村的教学已经拉开差距,上述列举现象尤其是在公开课、示范课中仍屡见不鲜。由此可见教师在教课后进行认真反思,通过回顾、诊断、自我监控、换位思考和对教学过程的再认识、再思考、再创造,努力探索新形势下适应教学发展的教学谋略,不断地更新和完善自己的教学技能、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才能创造出一个更适合学生素质发展的教学环境,真正达到语文课程目标的要求,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责任编辑:李湘蓉)

猜你喜欢

课文语文课堂
甜蜜的烘焙课堂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美在课堂花开
背课文的小偷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