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地区新课程改革面面观

2009-09-18

教师·上 2009年5期
关键词:基础知识素质教育新课改

鄢 吉

新课程改革犹如一阵春风,早已吹遍了神州大地,吹绿了素质教育的春天,吹来了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但也吹皱了一池春水,吹起了阵阵涟漪,引发了各种争议和看法。尤其是经济欠发达的农村地区,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新课改一定程度上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甚至还走调变样,导致事与愿违,不如人意。

湖南省新课程改革早在2002年前后就在小学初中逐渐铺开,2007年高中阶段也正式迈入新课改。5年多来到底新课程改革给我们的教育带来什么样变化?是不是真的达到观念转变的目的?由于教育是改造人塑造人的工程,并不是什么立竿见影的产业,因而很难有具体的标尺来衡量。

但现已接过接力棒,身处第一线,正在继续培养第一批、第二批新课改产物——高一高二学生的高中教师应该最有说服力。当然,囿于笔者的局限,我尚不能清楚大中城市、发达地区新课改的具体情况,因而也就无法对整个新课改乱发议论。我这里只就我们经济欠发达的农村地区的新课程改革做一些井底之蛙的探讨。

一、看,新课改下的高中生表现怎么样?

画面一:学校要举行一年一度的艺术节联欢晚会,由于班级多,参演节目要限制,学校规定每班只推荐一至两个节目参加晚会的选拔赛,再在选拔赛中选取二十个优秀节目参加联欢晚会演出。方案一公布,高一高二各班的学生可踊跃啦,唱歌、跳舞、演小品、说相声……很多同学都跃跃欲试,好像一个个都有艺术天赋。选拔赛上领导、老师几经权衡,感觉到节目个个精彩,最后还是狠心地选定了二十个节目。可有的落选学生还是不服,还要来缠住校长说自己班的班主任管得太严,用于训练的时间太少,反复请校长再给机会。当然领导得从晚会的时间不能拉得太长考虑,只好婉拒和鼓励明年再来。晚会相当的成功,以至于校长都热情洋溢地肯定,这是历届晚会中最好的一次。

画面二:某中年教师正在用多媒体上课,突然由于操作失误而导致宽屏幕上没有任何显示,仅凭自己的那点电脑知识,中年老师无法解决问题,老师急得满头大汗,一幅窘相。某学生自告奋勇地走上讲台,几下摆弄,嗬,电脑恢复了正常运转,屏幕又清清楚楚地把知识呈现出来了。下课了,中年老师还不忘要请教学生一番。

画面三:开学不久,高一新生班的晚自习确实不安静,讲话的、吵闹的、走动的、睡觉的,应有尽有,犹如闹市区。班主任老师来了,教室里安静了许多,班主任刚想跨出教室门,里面的嘈杂声又此起彼伏,抓住一两个讲话者,他们还振振有词,“我在向××借一本书”“我在问问题”,似乎讲一两句小话是天经地义的。殊不知纪律就是这样乱套的。一问学生才知,原来现在初中搞素质教育,绝大多数学校都不上早晚自习了,有些学校允许学生来上早晚自习,但没有老师管事和辅导,一般都是这个样子,习惯成自然了。

二、听,老师们又是如何评价新课改的?

1.对学生们活跃的课堂气氛感到欣慰。

我在教高一年级新生班时,每届都搞过“学生讲评课活动”,即在学生充分准备的基础上,抽选一些学生分小节讲授新课,再由另外的学生来讲评和补充,最后由老师总结。以前搞这种活动学生们很拘束,少有人主动举手参加,老师不得不反复动员,最后祭起“点将法”,喊到谁就是谁,才勉勉强强完成教学活动。但新课改下的学生就大不相同了,自告奋勇,争先恐后,唯恐自己没有表现的机会,有的学生没有喊到,下课了还要找老师通融通融,希望下次搞活动时首先让他讲。老师们说,给新课改下的学生上课,双边活动最好开展,哪怕一个很难的问题,全班没有一个同学知道,可是也有人抢着举手回答,答错了表现一下也是一种荣耀。

2.对学生的基础知识和行为习惯深感忧虑。

老师们纷纷表示,新课改下的学生两极分化严重,家庭教育好、天性好的学生得益于素质教育,基础过硬,素质得到全面发展,但大多数学生的基础知识却令人担忧:简简单单的字不会写,简单明白的作业不会做,书写不规范,字迹大多潦草,并且学习态度不好,纪律观念差,不想动手动脑,畏难情绪严重。尤其是英语课,由于初中阶段缺乏扎实的识记基础,这样造成了学生们的成绩普遍较差,一场考试下来,四五十分者居多,选择题运气不好就是个位数,有的学生九门功课总分才100分,我们开玩笑叫"贝多芬"。这样的学生这样的基础让高中老师如何教会他们去应对高考?

学生行为习惯差,蓄长发、抽烟、谈恋爱、上网、说脏话、打架等现象严重。由于初中在新课改下逐步采用放羊式教学,对学生的一些不良行为习惯没有进行约束,又加上学生深受社会的不良影响,因而高一各班基本上都有抽烟的学生,有的躲在厕所里抽,有的躲到寝室抽,甚至个别在教室里也偷偷摸摸地抽;不但男生抽,女生也抽。我班一女生在教室里抽烟被抓住后就供认,她有3年抽烟历史,很难戒掉了。

3.对新课改的教材编排体系不满。

高中老师纷纷指责现用教材没有系统性,内容跨度大。化学老师说,以前是高三内容的二氧化硅晶体结构,前面也没有任何地方提及到,在高一第一期的课本中就突然出现,老师无法讲,学生听不懂。在没有学习极限的情况下,高二数学课本却出现了用极限求值的课后练习题。又如语文课,生拗难懂的先秦文学放在高一,明白清楚的唐宋散文倒放到高二高三去了。又如历史,高一第一期学的是人类政治文明发展史,而到高一第二期的政治课才学“国家政治制度”,学生们对今天的单一制、联邦制、内阁制、代议制等统统不懂,这样学生在学这部分历史知识时,既在上历史课,又要补政治课,给教学带来了很多的麻烦。数学老师、物理老师也都抱怨现行教材没有注意循序渐进,数学、英语老师则抱怨知识量太多。

三、问,到底是什么原因让新课改变了味?

新课改是一种培养能力的教育,学生不应该只是知识容器,更应该掌握学习方法,形成终生学习的习惯;老师不单只是知识的传授者,更主要是学生学习的引路人,但问题的关键是首先要实现老师这个引路人的角色的转变。前苏联教育学家阿莫纳什维利说:“如果我们要认真地进行教学改革,那就必须从改造教师本身的心理开始,如果教师本身的内心世界依旧不变,即不改变自己的教学观念,那么即使一再提高教师工资,他们会改头换面地使任何新的教科书去适应自己的旧观念。”事实上,农村学校步入新课改,大多只是让老师简简单单地参加一下形式上的培训,发一个培训证,而高中教师大部分连形式上的培训都免了,一本新课改的资料书都没有,就是相配套的教师用书在农村学校也往往要近一个月才能拿到手,习惯十几年甚至是二十几年早已得心应手的传统教学方法怎么单凭一本教科书的改变就能轻易地完成这个角色的转变吗?这是原因之一。

原因二:认识不足。素质教育是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但农村地区的很多老师对什么是素质教育却还不十分理解,以为素质教育就是音、体、美、信、劳技教育,只要不让学生死啃书本做书呆子,让学生的音、体、美、劳、信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就可以。因而在某些学校的宣传栏、素质教育上报材料中,所标榜的素质教育成果就只有音、体、美、信、劳技成绩,再加上竞赛的内容了。甚至有人还调侃说,素质教育就是多带学生玩。这种认识水平下的老师又如何担当得起新课改的重任?殊不知素质教育主要是一种能力教育,尤其是学习的能力,新课改就是培养这种能力的教育改革。

原因三:经济因素。近年来,小学、初中实现了免费的义务教育制度,学生不收学杂费,小学初中学校的收入就锐减,因而老师的待遇就明显下降。在经济欠发达的农村地区,小学初中老师除财政下拨部分外基本上就没有其他收入了,工作了十几二十几年的老师也就1000多元一月,刚工作不久的老师月收入就只有八九百元,而下拨部分也很难按时到位,这样大大挫伤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又加上目前初中没有升学压力和竞争压力,素质教育为了打击应试教育,强调小学、初中不排名次不打分,不准补课,不准过多布置作业,于是许多老师就借驴下坡,不负责任,消极怠工,还冠冕堂皇地说自己在搞素质教育。这样,农村学生在普遍缺乏家庭教育的情况下,学习基础就大踏步地滑坡。于是有人忿忿地说,是素质教育搞乱了中国教育。

原因四:高中老师和学生的负荷过重。由于高中阶段不是义务教育,高中教师主要拿的还是绩效工资。这样造成了高中教师普遍负担过重,有的非语数外科目教师(即所谓副科,算工作量时都要打折)有时一天要连续上五至六节课,一般人就是站五到六个小时都艰难,况且老师还得全神贯注地讲,手舞足蹈地演龙飞凤舞地写,还得备课写教案看作业,还得上早晚辅导课,当班主任的还有繁杂的班级工作,这样他还哪有精力去开展教研教改活动。高一高二都开九门功课,语文、数学、外语一期就有2本书,共12本书,达 1340多页之厚,上千个知识点,要在一期内教完,音、体、美 、劳、信还挤占一定的时间,能教完新课都显不易,哪还能去搞真正的新课改?学生的超负荷地学习,繁多的知识点、繁重的学习任务己压得他们喘不过气来,他们躲在书山题海里只有记不完的知识做不完的作业,哪还能去搞什么探究性学习?况且很多学生的基础都不是很好,部分学生连课都听不懂,又何谈以自我学习为主?这样课程改革仅仅等同于使用新教材。

四、思,怎样才能让农村的新课改走上良性发展之路?

1.加大教育投入,确保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工资待遇。

如果乡村教师的工资收入真的低得不如“一个建筑工地的小工”,“一个农村的泥瓦匠”,教师的主动性积极性就会受到挫折,就会造成职业懈怠;又加上学校拿不出必要的钱来奖优罚劣,这样干好干坏一个样,干多干少没区别,自然会导致孩子们的不良习惯没人管了,基础知识是否掌握没人抓了,许多陋习毛病被视而不见,流毒于学校;素质教育流于口号和形式,甚至被偷懒者当作保护伞,这样的新课改就可想而知了。所以教育的主要问题是教师的问题,这是事关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再苦不能苦孩子”,免费的义务教育已基本上解决了这个问题;“再穷不能穷教育”,要引起各级部门的重视才行。

2.既要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也要强调打稳学生的基础知识。

勿庸置疑,加强基础知识教学与素质教育的能力培养是不相矛盾的,中小学时期属于基础教育的重要阶段,顾名思义,基础教育就得夯实学生基础,让学生掌握大量的基本知识,我国的基础知识教学一向是可圈可点的,包括美国在内的西方国家都很佩服,(这也应该是我们为之骄傲的中国特色教育),但我们不能因为强调素质能力教育而轻视甚至忽视基础知识教学,那就“画虎不成反类犬”。当然,那种借口强调基础知识教学而大搞应试教育,要求学生死记硬背读死书的做法是更不可取的,所以我们要把能力培养和强调基础知识教学相结合,那才是最好的。

3.建立与高中相配套的评价机制,把高中学校从高考的压力中解脱出来。

素质教育和免费的义务教育已使小学初中发生了很大的改变,最起码教师们没有压力,轻松了,而高中则不同,高中面临着高考的巨大压力,高考成绩又关乎着学校的效益,经济欠发达的农村高中的经费除老师的基础工资外,其他经费和老师待遇均来自于学校的效益,学校效益又取决于生源,生源归根到底又取决于高考,高考客观上成了衡量各高中学校好坏的唯一标尺,这其实是素质教育的最终结果又是由应试教育来检验和衡量,只不过衡量的压力放到高中阶段。教一个基础不好、行为习惯差、高中都难毕业的学生去冲刺高考,谈何容易!这可苦煞了农村高中学校,这让农村高中的新课改将向何处走?因为有了高考的压力,老师们也不敢随便放手去搞新课改,假若考试成绩不好,平时的排名、高考的失败,谁能承担得这个压力?

新课改的当务之急是建立与高中相配套的评价机制,要尽快让高中也从高考的压力中解脱出来,让老师和学生也从繁多的考试中松一口气,这样才能真正迎来高中新课改的春天。目前的关键是要弱化高中学校的高考行为和高考意识,甚至像限制中考一样的弱化高考,当然,由于现在我国的诚信机制、新的选拔机制尚没有建立,高考还是一个很重要的国家利器,我们要弱化的只能是高中学校的高考行为。事实上,高考主要是一种为高一级学校进行的选拔考试,他选拔的是学生的能力和水平,又不是考查你在高中学了多少知识,这又怎么能作为衡量学校教学成绩的工具呢?评价及衡量学校和老师教学效果的依据,应该是学生的学业水平考试,学业水平考试一结束,学生就与各高中学校彻底脱钩,学生应打破学校界线,前往当地教育主管部门报名参加高考,教育局再根据学生学业水平的不同层次依次排定考场,高考要与各高中学校彻底划清界线,高中学校不具有组织高考的义务。最终高中阶段也走义务教育之路,这是历史的必然。

新课程改革是时代发展的必然,它的成绩和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但探讨适合农村地区发展的新课改之路任重道远!

(责任编辑:贾腊生)

猜你喜欢

基础知识素质教育新课改
清律的基础知识
掌握基础知识
新课改下的幼儿教育策略初探
论美育中的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中的音乐教育
如何有效渗透素质教育理念
基础知识:“互联网+”的基本概念
新课改对立德树人的思考与实践
关注基础教育阶段中的素质教育
也谈新课改下的课外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