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尊重个性 彰显人文 有益于人的全面、健康的发展

2009-09-18彭相国

教师·上 2009年5期
关键词:校训长沙市校园

彭相国

彭(笔者):关于学校建设,就咱们长沙市的中小学校来看,现在的发展速度很快,都有宽敞明亮的教学楼,有装备先进的多功能教室和微机教室,不少学校拥有高级别的图书馆、体育馆、实验楼。对于这个方面,您可否评价一下。

高(长沙市一中高阳平副校长):这个方面的发展变化,是有目共睹的。纵向比较,改革开放以前,学校几十年一个样,没有什么变化。整个八十年代,变化也很小,九十年代以来,学校的硬件设施方面的建设,呈现出突飞猛进的势头;横向比较,我曾出访过美国、加拿大、日本、韩国、澳大利亚,这些经济发达国家,他们的学校建设并不是我们国内的人想象的那样好。我们的硬件建设方面的水平,在某些方面已经超过了国外发达国家。有时也特自豪的。

彭:作为办学条件,您更看重的是硬件还是软件?

高:这个问题得辨证地看,在物质条件非常艰苦,连粉笔都点数发给老师的时代,像张艺谋的电影《一个都不能少》所叙述的环境中,我们首先要解决的是硬件问题,像现在西部的某些地方,硬件问题就威胁学校的生存;如果我们的硬件水准已经很高,那么软件环境的建设就更需要被关注。

彭:您所说的软件环境,是指学校的文化建设吗?

高:从大的类型划分来讲,是这个意思。

彭:您认为学校文化建设应该包括哪些方面?

高:我认为现在中小学的学校环境建设,应该包括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宏观方面,应当有学校的办学理念、办学特色、校史积累、学校凝聚力、集体认同感、社会评价度、校风等方面;微观方面,应当有校训、校歌、校报、校刊、学生社团、校园中人的言谈举止、服饰仪表、神态表情等方面。

彭:请您说说,学校文化具有什么特点?

高:学校文化作为软件建设内容,首先具有稳定性的特点。这种稳定性有点像人的血型,是难以改变的。教育界有这么一句话,“一个校长可以改变一个学校的管理模式,但不能改变一个学校的文化。”这是一所学校多少代人点点滴滴积累下来的。第二个特点是显隐结合。学校文化的某些内容是看得见、听得到的,像校训、校歌。而有的是只可感觉,未必有具体的形体声音之类的介质,但又是真实地存在的,像办学特色、集体认同感。第三个特点是它的教育功能强大,强大到远非学校的硬件设施可比。

彭:正好请您谈谈学校文化的价值。

高:我所说的学校文化,就现代意义的学校而言,其大的归类,应该是科学和人文。一个世纪以前,最早觉悟起来的先驱们,立志从根本上改变中国积贫积弱的状况,以西方科学为救国利器,在波澜壮阔、影响深远的“五四”之后,举国上下很快形成共识。科学在中国有了神圣的地位,科学知识也成为中小学教育最重要的内容。

但是,凡事都必须注意一个度,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进入20世纪后,在西方世界,科学技术的应用所带来的负面效应、科学文化霸权的确立,以及科学理性对人文关怀的疏远,使得在西方社会兴起了一股反科学主义的思潮。他们认为现代社会的种种“疾病”正是科学主义、技术主义和工业主义等流行和统治的结果。反科学主义者认为科学主义的文化霸权主要体现出以下三点:其一,科学范围无疆,即现象界不存在科学不能研究的对象;其二,科学方法万能,即原则上,科学方法可用来解决人类在现象界所面临的一切问题;其三,科学知识独尊,科学知识最精确、完备和可靠,在各种知识类型中地位最高,是一切知识的典范。

这种从近代自然科学中所提炼出来的机械的、还原的、分析的世界图景及其方法,一旦成为人们行动的准则,就必然会造成科学理性和技术理性对人类社会的全面统治,从而造成现代社会对人文关怀的疏远,使人产生异化。也可以说,现代技术为人提供了阳光充足、方便舒适的住房,而人仍然可能无家可归。

我认为,在我们的学校文化建设中,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本应该是两者并重的,但相对而言,人文性的缺失,是比较普遍的问题。因为现存的中小学校的课程开设、班级授课模式、标准化评价检测手段等,都是适应大工业生产背景下流水线生产方式对人才的需求而出现的。

在这种背景下,我所讲的学校文化建设,就要特别强调人文精神。学校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存在,它的目标,是培养理想状态下的人,是培养现行价值标准下,健康的人,优雅的人。而作为人最应该得到尊重的,是人的个性。人文精神的核心,就是尊重个性。

彭:那么,目前的学校文化建设中,存在些什么问题?应该怎样解决?

高:关键是理念,是认识吧。理念和认识上不去,思想上不转变过来,问题不能发现更难以得到解决的。

譬如,我到过的很多学校,尤其是新建的学校,都追求校门的高大、气派,追求视觉的震撼效果。当然,建一所新学校,建一个新颖别致的校门,本无可厚非,我要说的,是不要把校门建得游乐园的大门一样,惊世骇俗,哗众取宠。

校训是一所学校办学理念的浓缩表达,也往往是先辈思想精华的概括,像清华大学著名的“厚德载物”的校训,长沙市一中的“公勇勤朴”的校训,长郡中学的“沉毅朴实”的校训,都是这类,都高度精练地表达了办学、治学、人才培养的宗旨。可也有的学校喜欢将“求实”“创新”“勤奋”一类特色不够鲜明的比较响亮的词语凑成整齐漂亮的口号,而且这些口号,使学校与追逐利润为目的的公司、企业,没有什么区别。

校园内的环境建设,即校园里的硬件,都是软件的附件,校园里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应该有潜移默化的教育功能,但现在都有千校一面的趋势,都是塑胶跑道、玻璃幕墙。其实,说到这里,不能不提到长沙市一中原校长马清泽老师,他是一位学养深厚的学者,他在任期间,始终孜孜不倦地精心打理校园,使咫尺之地,有“滴翠廊”“日晷园”“有所思亭”“半亩方塘”等景观,一处“滴翠廊”,就有校训墙、金鱼池、假山耸立,曲径通幽,更有青藤掩映、竹木萧疏,醒目的“惜时”刻石,分明是一份谆谆告诫,这里,既有效地隔开了市井尘嚣,又自成一体,闹中取静,学生到此,无不屏息敛声,心怀虔敬。马校长对一中校园的巨大贡献,尤其体现在“石头文化”上,一中校园里的石头,都是天下名石,身份不凡,这些石头或立或卧,散布于校园各处,更有书法名家刻经典名言在上面,这就使得校园里的每一块石头都是一个无声而永恒的教导者。

还有非常重要的一点,那就是诗、文、艺的涵泳之功。一所学校,当然应该是书声琅琅,应该是弦歌不绝。那种为了取得好的会考、统考、高考成绩而让校园变成书山题海的做法是榨取式教育,是以牺牲学生的全面发展、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代价的高成本教育。长沙市一中每年有长达一个多月的校园文化艺术节,其中诗歌朗诵会、课本剧演出、大型读书报告会、交响乐欣赏会、书法美术作品展览会已经成为品位高雅、极受欢迎的固定节目,每年校园社团节是各种学生社团最活跃的时候,我们的“湘苑文学社”还是全国知名社团,校刊《湘苑》、校报《湘涛》都是定期发行的,而且已经不限于校内了。

与前面所说的相比,办学理念和在此理念下产生的管理模式,才是学校文化的根本。我认为人才培养模式,可以引进生物学术语“生物多样性”来表达,学校的管理者是不是可以只提供一个宽松自由、“水深土厚”的人才成长环境,而不必去做那些揠苗助长的无益甚至有害的事情?

在长沙市一中,以下的三个观点是深入人心的:

一是允许萝卜地里长白菜,玉米地里长高粱。我们不要求整齐划一,不要求学生一定按预设的方向成材,学生能有所得、有所成就行。

二是不能只求速生的萝卜,更要慢长的人参。强调快出人才的结果,往往是得到了速生的萝卜,却难以求得品质高得多的人参。

三是万类霜天竞自由。“生物多样性”的人才成长环境建设,必须是取法自然,尊重个性,无为而有为。

彭:您的“生物多样性人才成长环境”的观点,非常前卫,表达也非常形象。我们有理由相信,这样的思想观念将会越来越成为社会共识,我们的中小学文化建设将越来越可以期待。最后请您用一句话阐明您的学校文化建设的理念,可以吗?

高:尊重个性,彰显人文,有益于人的全面、健康的发展!

彭:谢谢高校长!

(责任编辑:薛剑刚)

猜你喜欢

校训长沙市校园
长沙市望城区金地三千府幼儿园
校训展示墙
体现“亲爱精诚”校训的三件往事
任正非捐款前先捐“校训”
长沙市控编减编工作的实践探索
简述长沙市三种不同边坡支护方式
长沙市:长沙市举行地铁应急逃生演练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