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程红兵教育人生的三个追求

2009-09-18李百艳

教师·上 2009年5期
关键词:思想语文学校

李百艳

做程老师的个案研究,第一件事是在互联网上用google来搜索程红兵的名字,鼠标轻点之后不到5秒钟,约有58900项符合程红兵的查询结果。在感叹网络资源异常丰富的同时,更为感叹的是,一向谦和低调的程老师,却拥有如此高的知名度,如此大的影响力,让我再一次深刻地体会了“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这个成语所比喻的人生境界。

程老师的影响力究竟从何处来?难道是因为他拥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上海市特级教师、上海市特级校长、华东师大特聘教授集“四特”于一身的荣誉称号?难道是因为他承担了上海市市级骨干教师带教导师,上海教育出版社特约编审,上海市教师学研究会副会长,上海市语文名师培养基地主持人等诸多的社会兼职?难道是因为他已经发表了100多篇文章、出版了10多部专著的丰硕成果?难道是因为他到过全国50多个城市作过两百多场专题报告和示范课?难道是因为《中学语文》《语文教学通讯》《中国教育报》《基础教育》等报纸杂志对他的宣传报道?

以上因素,固然重要。从中我们能看到程老师的主观努力,也能看到他成长过程中良好的客观环境。但我们更想追问的是:在这样的主客观因素当中,在这些荣誉、成果之上,还有什么与众不同的东西造就了与众不同的程红兵?

带着这样的追问,我饱览了网上与程老师相关的文章、研读了他的《程红兵与语文人格教育》《做一个书生校长》等若干专著,对程老师以及他的同事和学生做了几次访谈,结合在程红兵名师培训基地两年来的学习体会,终于找到了一个能够说服自己的答案:程红兵之所以成为程红兵,是与众不同的境界打造了他的与众不同。清代学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言,“有境界者,则自成高格。”纵观程老师的教育生涯,其教育思想与教育实践之所以能自成高格,正是因为他的教育追求和人生追求有着独特的眼光与境界。如果把人生比作横轴,把教育比作纵轴,程老师以二者的交点为原点,为自己的教育人生设定了坐标,从原点出发,在不同阶段不断提升追求的境界,留下了与众不同的轨迹。

第一追求书生本色:饱读经典,率性而为

程老师从不避讳谈他大学读师范专业、毕业后回到中学教书原非本意,纯属不得已。1978年报考大学时,不想做老师的他,却被江西师范学院录取。1982年毕业后,不想当老师的他,几经周折,却被母校上饶一中点名要过去做老师。虽然有些不情愿,但是大学时代和初为人师的几年,却是他一生中最为意气风发、率性而为的岁月。这一时期,他的主要生活内容是读书、教书、写作。

红尘扰攘,他用古今中外的经典书籍为自己开辟了精神净土;教书平凡,他用激情和思想把语文课堂建设成自由美好的天堂;学术争鸣,他以书生本色喊出自己心底最真切的声音。喧嚣浮躁的社会风气,急功近利的学校教育,似乎都不能对他产生什么影响。在旁人看来,他总是很沉静,如海绵吸水一样读自己想读的书。在学生看来,他实在很博学,课堂上,旁征博引,纵横捭阖,带领学生们做一次又一次精神的探险。

他曾在一篇文章中写到:“到了大学里,一看图书馆居然有那么多的藏书,当时的感觉就像老鼠掉到米缸里,于是废寝忘食地走进经典。”①他不知疲倦地去发掘教育学、心理学、文学经典著作中的宝藏。读书之余,他偶尔也写一些充满浪漫色彩的小说。毕业后,这种单纯而又幸福的读书生活仍然在继续。不同的是,除了爱读书之外,他也爱上了教书。用他自己的话来说:“文史哲样样爱看,唯独不爱看教学参考书。走上讲台,带着几分离经叛道,带着几分驳杂的讲课,却使我走近了学生,后来又逐渐走进了由学生和我共同营造的磁场。随着时间的推移,渐渐感觉到我已经不能自拔,那种所谓“先结婚后恋爱”的演绎了中学教师版故事。但我似乎已经心甘情愿,读书教书,其乐融融。”②博览群书式的阅读和自由开放式的教学使他积累了学问,开阔了视野丰富了思想,焕发了激情,充盈了底气,催生了创造力。在有了几年教学实践经验之后,厚积的程老师开始薄发了,并且一发而不可收。

1987年,程老师发出了第一声呐喊。他的论文《对高师中文专业教育的反思》发表在《江西高教研究》上,以一个“过来人”的身份回头看师范大学的教育,颇有一点火药味,在江西高校研究会议上引起了不小的轰动。此后一年多,他上书山下文海,又写了许多文章。他用自己的眼光审视中学语文教学,对语文教育思想、语文学科性质、语文教育价值、语文教学风格、语文教学模式、语文教学管理、语文教学艺术、语文课程教材、语文教学手段、语文教师培养、语文测评迎考等方方面面做了一个全方位扫描,提出了自己的批判性意见。这些文章后来收入了他的第一部著作《语文教学的人文思考与实践》。

期间特别值得一提的是,1991年程老师在《语文学习》上发表了《语文教学“科学化”刍议——与魏书生同志商榷》一文,针对魏书生老师所构建的完整而庞大的科学化语文教学管理系统,提出了商榷意见,抛出了自己的观点:“千篇一律、标准规范的器件是好器件,千篇一律的标准化文章绝不是好文章,而用一个模子塑造出统一的标准化的人,那绝不是科学的教育”,并初步确立了 “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塑造人格”三位一体的学科教学理念。

程老师从不迷信权威,但他并不是空头批判家,他更不是借着与名人商榷的机会炒作自己。在骨子里,他是一个性情中人,“为文以真,待人以诚”是他一贯的准则,他只是凭着一种率性和锐气,凭着一种理性精神,没有世故、没有挂碍、没有羁绊、没有犹疑地讲出一个语文老师自己的真思索。在《语文教学的人文思考与实践》一书中,他勇敢地亮出理性思考之剑,高扬猎猎招展的人文精神的大旗,为语文人文精神的回归而摇旗呐喊,字里行间洋溢着令人颇有几分振奋的思想与精神。彼时的他虽然还名不见经传,然而,这一声声呐喊,放到历史的回音壁上去倾听,也对20世纪末由《北京文学》发起,由中央电视台实话实说栏目推向高潮的那场语文教学大讨论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为语文新课程改革唱响了序曲。

第二追求人师情怀:关怀终极,负责当下

古人云:“经师易得,人师难求。”“人师”与“经师”的本质区别在哪里呢?简而言之,“人师”是“重人”的,而“经师”是“重术”的。20世纪90年代以来,愈演愈烈的考试竞争,使得中学语文教学日益被异化,功利主义、技术主义的价值取向大行其道,出现了阅读教学程式化、作文教学模式化、能力训练机械化等诸多弊端。为了分数,许许多多的语文老师异化了语文、放逐了语文,甚至屠宰了语文。他们或不得已而为之,或习惯成自然地拿着无形的屠刀把原本“充满人性之美、最具趣味的语文”屠宰得支离破碎。日复一日的枯燥训练使学生对语文的态度变得不冷不热,不痛不痒。提起语文教学的现状,很多语文老师只能无可奈何地归咎于考试指挥棒。程老师也在教学一线,多次把学生送到毕业,也多次取得了骄人的高考业绩,称得上是久经沙场的干将。然而,令他自豪的并不是他的光辉业绩,而是这些业绩的取得并没有以牺牲自己的语文理想为代价。

1994年他由江西上饶调到上海市建平中学工作,海纳百川的上海对他敞开了宽阔的胸襟,为他搭建了更高更大的平台。它得到了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老师、建平中学冯恩洪校长等名师名校长的培养和鼓舞。东海的风为他扬起了自信的白帆,长江的浪为他掀起了澎湃的激情。他这个曾经的“批判现实主义者”开始走向一个极具浪漫情怀的“建设现实主义者”。他越来越多地思索教育的终极目标、语文教育的终极目标,思索能影响学生一生的语文教育。他逐渐明确了人格教育的理念,他认为“语文教育的终极目标就是人格完善,这是语文教师必须坚持的理念。只有人格完善,才是统一人的各种素质和能力的本质价值,坚持终极目标是完全必要的,而且应把它置于语文教育目标体系的最高层”。

围绕着“人格教育”,程老师进行了系统的建设。一方面他着眼于语文人格教育的理论建设,发表了上百篇论文,于2003年出版了《程红兵与语文人格教育》一书。同时,他立足于当下的语文教学,在自己任教的班级里开展“自主探究性语文教学模式”的实验。如果说,“经师”的过人之处在于把自己的经验传给学生,把学生训练到位,以至于在各种考试中胜出,而“人师”的感人之处则在于为学生的人生奠定厚实的底子,把学生培养成聪明智慧、具有健全美好人格的人。

程老师的学生一个月自读一本文化名著,一节课自学一首课外诗词。在课堂上程老师组织学生自由的交流,引导学生学会读书的同时,也学会读脑,读别人头脑中的真知灼见。这些丰厚的养料为学生的一生奠定了文化基石。程老师还特别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他探索出了一套“创新思维与作文”的训练体系,包括“原点思维与作文、多样化思维与作文、求异思维与作文、求同思维与作文、横向思维与作文、纵向思维与作文、超前思维与作文、后馈思维与作文、辨证思维与作文、想象与作文”等若干专题,这一套训练体系不但教会了学生写作文,更教会了学生多种思维方式,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催生了学生的思想力与创造力。

人格教育就像一座遥远的灯塔矗立在远方,照亮程老师语文教学思考与实践的每一步路,使他致力于把学生培养成人文底蕴深厚的仁者和思维品质优秀的智者。程老师在昂首云天、仰望理想的同时,从来没有忘记脚踏实地、求真务实。他也成功地做到了把学生培养成一个不输在起跑线的胜者。长期以来,程老师在坚守一线语文教师岗位的同时,历任学校的教科所副主任、校长助理、党总支副书记、常务副校长、直到做了校长,也仍然在教一个班的语文课。管理事务繁多,社会活动频繁,工作头绪多,生活节奏快,可是在他的心中,关注孩子一点一滴的变化与进步始终是主旋律。他坚持以个别化的指导来培养学生个性化的学习方式,用心血去浇灌每一个孩子。有时就一本书与孩子进行思想的交流,有时就几道错题进行细致入微的分析,有时就一篇文章进行面对面的批改……日积月累,学生的语文能力得到了切实的提高。

程老师的高考业绩,让人敬佩,也让人觉得有点神奇。我试图去破解其中的奥秘,向程老师请教他究竟是怎样解决理想中丰富多彩的语文与现实中严峻残酷的考试之间的矛盾的?又是怎样解决管理工作与语文教学之间的矛盾的?程老师认为,这的确是两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也是他动脑筋最多、花力气最大的两个问题。他认为,理想和现实之间确实存在一定的距离,甚至在一定时期内会有矛盾。但是这种矛盾不是根本矛盾,要解决这个所谓的矛盾必须对语文学科的性质和教学规律有正确的认识。他主张“语文人格目标永远是终极与具体的统一、永恒与流动的统一。语文教学乃至所有的教育都既要关怀终极又要对当下负责,处理好两个统一,将浪漫主义的语文与现实主义的语文很好地结合起来。”他特别强调“没有理想,我们更行之不远,因为教育者不能没有‘乌托邦,如果我们被现实冲刷得一点浪漫情怀都没有了,那不光可悲,甚至有点可怜了”。

就这样,程老师用一种更具超越性的思考和更加操作化的研究来面对问题和解决问题,去身体力行地完成一个教育工作者的使命,在“人师”的道路上渐行渐远,渐远而渐成一道美丽的风景。

第三追求教育家气质:谦和睿智,思想无疆

程老师对培训基地的学员讲的最多的一句话是:“人的修炼是气质的修炼,教师的培养重要的是气质的培养”。那么,什么是气质呢?心理学这样定义:气质是指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中表现出的稳定的动力特征。气质的差异给人的全部活动涂上一层独特的色彩。气质是受遗传影响最大的个性心理特征,但同时,气质也是可塑的。程老师谈教师的气质,是指我们通常所说的气质,在包括上述涵义的同时,更多的指一个人的人格特质。那么,程老师本人又有着哪些独特的人格特质呢?

程老师认为,一个真正的知识分子一定要不断努力地去掉身上种种的“小”,做一个大气的人。程老师的大气源自他认识纷繁的现实世界的一种穿透力,并且在穿透之后对现实世界中的人事所持有的“理解的同情”(朱自清语)和超迈的人生态度。唯其如此,他兼备了包容心与进取心。作为老师,他能包容所有的学生,他对学生的称呼永远都是“孩子”,他认为“孩子毕竟是孩子,有其惰性,有其贪玩、好动、爱胡思乱想的天性。学生的成长不能以失去童心为代价,学生的胡思乱想里头可能就孕育了创造的细胞,一遇时机,它就会破土萌芽,迅速成长。我们不能对学生的幻想采取简单简单、粗暴的禁止、压制的办法,应多一点同情心,多一点理解。”作为校长,他能包容老师,包容干部,他习惯于从正面评价一个人,善于引导教职员工乐善求美。几年来,他坚持做“搭台子、树梯子”的工作,一批名师从建平走向浦东、走向上海、走向全国,他培养推荐的一批年轻干部已经走向独立支撑门户的校长岗位。

如果说悲天悯人的情怀和成人之美的大家风范,是一个教育家最基本的人格特质,程老师还拥有一种更特殊的气质,那就是杰出的思想力。程老师早就拥有“语文界的思想家”的称号,在他走上校长岗位之后,他更把睿智的眼光投向学校管理,投向教育的发展,他在相对微观的学校领域,研究中国以及人类的大教育。近几年,教育界大兴“欧风美雨”“现代化浪潮”,学校在忙不迭地追赶风潮。程老师以他一贯的清醒与理性,对教育界一些时尚的观点冷眼透视,一次又一次对追风逐浪的教育现象提出自己的看法,及时地拨开一些理论问题的迷雾,对一些改革实践中的时尚潮流起到了降温退烧的作用。

针对教学主体问题,程老师在对单主体说(教师主体或儿童中心)、双主体说(教师主导、学生主体)进行深刻的学理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师生相互主体渐变关系说”,具体说来,就是教师是教授过程的主体,教师的主体作用是逐渐隐蔽、逐渐减少的,而学生的主体作用是逐渐增强的。这一理论从纵横两方面剖析了教师与学生在语文教学中的主客体关系,对语文教学以及所有的教学活动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针对当下学校办学过程中出现学校主体弱化、校长创造力钝化、办学形式雷同、话语形式雷同的现象,程老师撰文《千校一面 万人同语——当下基础教育同质化现象批判》(《中国教育报》2005年10月18日第5版),揭示了校长和教师思想力弱化、思想缺席的教育现实,程老师提出了个性化办学的主张。针对当前许多学校高歌猛进,大谈提高核心竞争力的说法和做法,程老师撰文《弃学校核心竞争力取学校核心发展力》(发表在《中国教育报》2006年12月9日)铿锵有力地提出:我批判“学校核心竞争力”。“核心竞争力”概念源于企业,是企业市场竞争成败的关键因素,是企业能否控制未来、掌握未来市场竞争主动权的根本。功利是企业的本质特性,而学校不一样。学校一定程度上是超越功利的,从根本上说学校要的不是竞争,学校要的是发展;如果说企业更多的是强调外延的扩张,那么学校更多的是强调内涵的发展。所以,概念要转换,与其说“学校核心竞争力”,不如说“学校核心发展力”。他针对基础教育办学过程中忽视教育本质的现代化、忽略人的现代化,而盲目从众追逐“学校设备的现代化”“学校环境的现代化”“教育口号的现代化”等伪现代化现象,撰文《当下学校办学中的伪现代化现象批判》(发表在《中国教育学刊》2007年第10期),提出“学校教育的现代化核心应该是学校文化精神的现代化”的观点,在教育界引起强烈反响。

每隔一段时间,程老师就会有一篇思想锋利的重量级文章引起教育界的强烈关注。几乎每一年,程老师都会有一本专著问世。他源源不断地有新东西出来,而且以一种最为自然的状态表示出来,其根源就在于他的睿智。因为睿智,他总是能敏锐而准确地对事物作出自己独立的判断,他很注重学习别人的成果,但是他更注重独立思考,更看重的是独特的思想。他在自己的思想王国里纵横驰骋,不断地开疆拓土。他的专著《做一个书生校长》已经成了一本基础教育界的热销书,最吸引读者的是字里行间那朴素而又闪光的思想。正如他所言:“思想是人真正的生命,人类若想囊括宇宙,就得先拥有和宇宙一般宽广浩渺的思想。要使自己的大脑不成为别人的跑马场,就要努力使自己成为思想的主人。思想的缺席,是最可怕的缺席,思想的缺席是灵魂的缺席。”

许多年来,熟悉程老师的人似乎都觉得他从来没有变过。不管他获得了多少荣誉称号,不管他发表了多少学术著作,他总是那样谦和、低调,绝无半点名师名校长名人的架子。他仍然是一个普通的同事、一个亲切的朋友、一位和蔼的老师。然而,在他的灵魂深处,却每一天都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变得越来越丰富、越来越深邃。

读程老师的书抑或读他的脑,强烈地感受到其人如静海深流,含蓄得宁静深邃;其文如海底火山,喷发得磅礴壮阔。他的教育人生之路如同拾级登楼,从书生本色、人师情怀到“大气谦和、睿智进取、理性锋利”的教育家气质,每上一层都展现出异常亮丽的风景。“人的尊严在于思想,思想的尊严在于永恒的超越”, 他如是说。祝愿程老师教育人生的境界不断获得超拔与更新。

到此已穷千里目,谁知才上三层楼。

(责任编辑:谢先国)

猜你喜欢

思想语文学校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思想与“剑”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学校推介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