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选择最有效的教学方法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009-09-18刘文益

教师·上 2009年5期
关键词:分层教学方法教师

刘文益

我们经常听教师对学生报怨:我都讲一百遍了,你怎么还不会? 我们也经常听学生说:老师,你一讲,就明白,可是我自己一作就不会?在这里教学方法的有效性遭到质疑。如何选择最有效的教学方法就显得意义非凡。

一、当前教师在选择教学方法上存在的误区

1.教师不能将学生置于主体地位进行教学方法的最优化

现象一:“包办代替”

教学过程中,教师在选择教学方法时,虽然教师关注学生的发展,关注新知识的生成和发展过程,但在问题解决过程中,教师不能将学生置于主体地位,包办代替的现象仍然普遍存在,学生缺少独立探究和解决问题的机会。 具体体现:代替学生的思维活动,特别是出“主意”、想“点子”、抽象、概括、表达;代替学生动手实践和亲身体验。

现象二“以点带面”式的教学提问

在课堂教学中,当教师提出问题后,由于问题较难,具有很大的挑战性,所以一时间,绝大多数学生都没能很快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仅有个别学生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时教师请个别学生在全班范围内表述他们的解决方法。课堂上的问题的价值在于引发学生的思考,引导学生向自己的能力极限挑战,从而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发展。如果一个富有思考性的问题,在没有被更多学生理解和思考之前就被个别学生解决了,那么,这个问题就没能对其他学生的能力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2.一味追求所谓的“新”, 形式化现象比较普遍

现象三:形式化的动手实践活动

案例:《角的初步认识》(这节课是本人的执教经历)

这节课采用的是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发给各个小组很多长长短短颜色不一的角。课上得比较顺利,按照我的精心设计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当课上到后半阶段的时候,有几个调皮的学生在下面嘀嘀咕咕,拿着角在课桌上摆来摆去。我有点生气,怎么做小动作了?走过去一瞧,呵,这几个小家伙竟然用角摆了一架挺漂亮的飞机。我看着这架像模像样的飞机,想了一会儿:用什么办法来解决比较合理呢?做小动作的孩子早已坐得端端正正,用忐忑不安的眼神看着我。看着这种眼神我心里涌出一股说不清的滋味,孩子有听老师讲课的权利,也有不听老师讲课的权利,孩子们不喜欢听课,说明了我教学的失败,接受目光审视的应该是我而不是孩子们。于是,我对他们微笑了一下,然后对全班学生说:“小朋友们,请看,这几个小朋友拼的图形像什么呀?”“飞机”。“拼得好吗?”我又问到。“好!”那几个做小动作的小家伙脸上的神情一下子变得生动起来。“你们想拼吗?”“想!”声音特别的响亮。“现在请大家当回设计师,每组拼一幅图,比一比哪组设计的最好,行不行?”孩子们一听说当设计师,各个情绪高涨,兴趣盎然。“在设计之前,各组要先做两件事,讨论一下:①你们这组准备拼什么?②分工一下,各人做什么?”立刻,教室里像开了锅,各组讨论的热火朝天。渐渐的,声音小了,大家专心致志地拼起图来。

几分钟后,学生们展示了他们的杰作:有的小组拼的是蓝天下小鸟飞翔;有的小组拼的是水中鱼儿游来游去;有的小组拼的是草地上小鸡捉虫子;有的小组拼的是田埂上花儿朵朵;有的小组拼的是操场上小朋友在做游戏;还有的小组拼的是大海上轮船在航行……孩子们的想象多么奇妙,多么富有创意啊!看着这些意想不到的作品,我非常激动,孩子们也玩的特别开心 。

反思:抓住学生的兴趣是必要的,但如果只是为了迎合学生的兴趣而偏离数学教学目标就不再是一节好的数学课。

二、选择最有效的教学方法的基本策略

1.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是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的自主性,张扬学生的个性,把学生从传统的“认知体”提升到“生命体”的需要;是课堂教学体现民主、平等、宽容的需要;是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需要。好的预设与生成,犹如一次美丽的邂逅,教师则是幕后策划者,我们可以让孩子在“节外生枝”中拓展提高。

案例:在浙教版《空气与我们的生活》一课的教学中,我先通过师生合作,让学生得到自己一分钟呼吸的次数,我把数据记录在黑板上,组织小组讨论:数据说明了什么?当汇报时,其中一生说“胖一点的人比瘦小的人呼吸要快。”一石激起千层浪,同学们对这个“突如其来”的结论甚感惊讶,也表现极大的热情。仔细一算,班里胖一点的同学还真的略高于其它,但是不是就意味着这成定律呢?这是我事先没想到的。面对一双双期待的眼神,我知道研究不能就此停止,否则将失去很多。经商量,研究问题“呼吸是不是跟人的体型有关?”成立了。大家推荐了五名体型较胖和五名较瘦小的同学,现场实验。结果胖的一分钟呼吸次数分别是:23 、21、19、25、22。瘦的一组分别是:21、18、24、19、22。平均值是22比20.8。虽然是略高一些,但我考虑到其中数据的准确性,一时也不敢轻易肯定结论,一名学生仿佛看出我心思,建议把范围扩大,在全校范围内比较,这样参加实验的人数多,准确性大。大家也表示赞成,于是由我组织成立了探究小组,制定了研究计划,很多的同学表示会参与这项计划,使我非常高兴。虽然课前预设的教学任务没有很好完成,但我没有因此而失落,毕竟大家在做有价值有意义的事情,虽然这对孩子们来说极具挑战性,但他们能亲身经历探究过程,亲身去捕捉身边的科学,对科学素养的形成和发展是一次自然生成的机遇。

2.要将学生置于主体地位

在选择最有效的教学方法时,应综合考虑学生的生活经验、原有基础、心理特点等具体情况,实实在在的把学生置于学习的主体地位。

应重点思考以下三个方面:(1)营造怎样的一堂课?有趣的?活动的?生活化的?(2)教学目标是什么?如何设计更容易达成目标?(3)学生程度如何?不同学生有不尽相同的最近发展区,只有充分了解学生的差异, 教学方法的选择才能适当,不会流于太易或过难,造成教学困扰或无效。

3.构建差异性教学模式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倡导:以人为本的教学观,突出教学的基础性、民主性、活动性、层次性、开放性、发展性。构建好差异性教学模式,能较好地体现教学的层次性。

(1)按差异分层,达同步发展

合理分层是差异性教学的首要问题。我根据学生的智力状况、学习速度和接受能力将全班学生分成A、B、C三类。然后,再根据同组异质互助共进的原则,将全班分成若干学习小组。每个学习小组由A一、B二、C一四人组成。学生在这种小组中学习讨论交流,较为优秀的学生可通过介绍自己的思维方法,提高表达能力,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并通过概括组员的发言提高自己的概括能力;中等的学生在交流中能得到启发,从而掌握正确的方法,使所学知识融会贯通;较差的学生在讨论交流中可以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同时还可得到他人的帮助,有利于他们在教师的点拨或讲解时听懂、理解和掌握。这种差异性教学模式能使各层的学生都在自己的发展区内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2)分层指导构建有效的学习模式

与差异性教学模式相配套的学习模式是“分类试学─分层指导─异质学习”。分类试学是指学生在接受新的学习任务后的一种学生个体或组内群体的自主探究或合作研讨学习;分层指导则是教师根据学生的试学情况,视学生的不同学习需要而给予不同水平的指导。异质学习是指不同层次的学生有着不同发展要求。这种学习模式我称为六环节学习模式,即复习铺垫─尝试练习─分类自学─分层点拨─反馈评价─回顾反思。

复习铺垫是通过复习旧知,为学生进行知识的迁移奠定基础。同时,在复习时还要注重思维方式和方法的铺垫,以帮助学生掌握认知策略和方法。

尝试练习是在复习铺垫后进行的,学习水平较高的同学,可能较为顺利地完成知识的迁移,而对于理解能力较差的学生则有可能受阻。

分类自学是尝试练习后的自学例题和小组研讨交流的环节。在尝试练习后的基础上自学例题,学生必然目的明确,积极性高。

分层点拨是针对学生的自学情况,教师有针对性地点拨。对于低层次的学生要在知识的生长点及疑难处进行较为详细的辅导,而对于高层次的学生则要侧重于算理等的点拨与学法引导。

反馈评价要求用不同的命题,以不同的标准进行评价,要彻底改变以同一个标准去衡量在智力、水平等方面千差万别的学生的现象。

回顾与反思是全班学生充分畅谈收获体会和疑惑,以培养学生自我反思的意识与能力。

(责任编辑:吴阳光)

猜你喜欢

分层教学方法教师
最美教师
教学方法与知识类型的适宜
一种沉降环可准确就位的分层沉降仪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雨林的分层
圆我教师梦
跨越式跳高递进与分层设计
我的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