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课堂“活”起来

2009-09-18唐立新

教师·上 2009年5期
关键词:同学课堂教师

唐立新

教师是人类文明的传递者,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起着承先启后,继往开来的作用。正是由于教师有这种特殊的作用,以至有些人误认为教师应该拥有绝对“权威”,学生必须绝对服从。甚至连苏联教育家凯洛夫在他编写的《教育学》中也如是说:“教师的每一句话和每一项指示,每一个学生都应当听取和执行”“教师是教育过程中的中心人物”,这种“教师中心论”误导一部分教师在课堂里形成以“自我”为中心,采取“填鸭式”的方式授课,出现了一方面是教师的“包打包唱”“自编自演”。另一方面是学生老老实实,伏案听课的情形,这种教学模式把学生变成了“机器人”。他们只会接受知识,不会转化知识、应用知识,他们没有主见,依赖性强,缺乏独立思考、独立办事的能力,更谈不上有创新能力,所以学生大多“高分低能”。“高分低能”的人怎能挑起建设祖国、繁荣祖国的重任?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为了民族的兴旺,国家的前途,教师必须更新教育理念,改进教学模式,采用适合新时期学生的教学手段、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方能使曾经一度死气沉沉的课堂变得富有生机,充满活力。

一、增进师生友谊,实现平等交流

和谐的师生关系,融洽的师生情感,有助于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反之,隔膜乃至对立的师生情绪会对教学形成障碍。如何才能增进师生友谊呢?首先,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应该有一颗仁爱之心。“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热爱每一个学生是搞好教学的必要前提,这种爱不是宠爱、溺爱,而是“兼有父母亲亲昵的温存和睿智的严格要求相结合的那种爱”。教师只有对学生施之以爱,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才愿听其言,遵其嘱,自觉愉快地接受教师的教诲。其次,教师应改变居高临下的状态,放下“架子”“蹲下身来”,倾听学生的意见,把他们当成一个个有思想、有见解的人来看待,真诚地与他们交往、交流,做他们的知心朋友。这样他们才会理解教师、信任教师。马克思说“只有爱才能交换爱,只有用信任才能交换信任”,教师赢得了学生的理解和信任,突破了交流的瓶颈,就可以实现双方地位的平等。倘若如此,学生在课堂上就会大胆地举手,并勇敢地发表个人见解。即使有不同意见,也不会受拘束。相信学生们的踊跃发言,一定能使所有“死气沉沉”的课堂“销声匿迹”。

二、创设“生疑”情境,活跃课堂气氛

“学贵有疑”“学则须疑”“疑是思之源,思是智之本”。教师在课堂上根据内容巧妙设“疑”,定能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他们的思维。在一个充满“疑问”的情境中,学生的大脑能得到充分的训练。如果教师能鼓励学生答“疑”,鼓励学生设“疑”,鼓励学生讨论,那么,学生就会积极地参与到解决问题的活动中来,课堂气氛自然而然就活起来了,同时也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提高了教学的质量。我在教《岳阳楼记》第二课时的时候,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我一连设计了好几个问题,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假如用今天的语言来阐释‘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你会怎样讲?”

同学们听后议论纷纷,有人说“为国分忧,替民着想”,有人说“苦了我一个,幸福数亿人”,还有人说“吃苦在前,享乐在后”……对他们的回答我都一一予以肯定。看到同学们的情绪十分高昂,紧接着我又提出了一个问题,“范仲淹是一个忧国忧民的好官,你能再列举几位类似的官员吗?”一石激起千层浪,只听到大家七嘴八舌,这个说“欧阳修、苏轼”,那个说“焦裕禄、孔繁森”,还有人小声说“郑培民、任长霞”。“如果有一天你也当上了一位‘官,你会怎样做?”话音刚落,不同的答案就如连珠炮般从学生们的口中蹦了出来。看到大家的思维被激活了,我似乎有一种成就感。为了培养学生养成“质疑”的习惯,课后我又布置了一个作业题:熟读《岳阳楼记》,再提三个有价值的问题。这样课内“生疑”与课外“生疑”相结合,既培养了同学们思考的习惯,又为下一堂课创设“生疑”情境、解决疑难问题准备了条件。

三、优化教学手段,激发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教师用以运载知识,使知识通过一定的物质形式作用于学生的一切物质媒体或物质条件,统称为教学手段。传统教学主要借助教科书、黑板、挂图、实物、模型这一系列静态的媒体进行教学。静态的媒体往往只能吸引学生的视线,不能调动他们的其他感官参与学习,时间长了,会使学生产生单调、乏味之感,难免注意力分散,学习兴趣提不起来。而现代教学媒体,如幻灯机、录音机、电视机、电脑、投影仪等大大丰富了媒体内容,弥补了传统教学手段的不足。教师在课堂里运用多种辅助手段教学,能在很大程度上调整学生的情绪,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我在教《飞红滴翠记黄山》时,抓住学生大多喜欢看电视、 电影的特点,一上课就放映有关黄山的幻灯片,同学们的注意力一下子全集中到黄山那秀美的景色之中。见到他们兴致勃勃的样子,我随即打开电脑音箱,播放该文的录音带,大家随着讲解员的解说和屏幕上图片的转换,似乎已置身于风光旖旎的黄山之中,正在欣赏奇松、云海、怪石、日出……望着同学们那如醉如痴的专注情形,我灵机一动,何不让同学当当导游,对着图片向游人介绍介绍景点呢?当我把这个想法一讲出来,同学们顿时来了兴趣。他们又是看书,又是欣赏图片,甚至还有人模仿着导游的解说在小声嘀咕着。不一会儿,就有十几位同学主动上台来表演,看着他们幼稚的动作,听着他们那并不成熟的男中音、女尖音,我为自己的设计暗自高兴。如果日后多给予同学们这样的锻炼机会,相信他们的表达能力会一天天提高。这种借助电教手段,寓教于乐的做法是不是值得提倡?卢梭在《爱弥儿》中不也这样说:“教育的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所做的东西”。学生喜欢,教学效果又比常规教学形式要好,教师为什么不多采用这种方式来教学呢?

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师要使自己的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一定要多花时间、多动脑子去研究这门艺术,既要虚心向前辈学习,保留传统教学中的好方法,也要与时俱进,吸收国内外成功的做法。及时更新教学理念,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出适合学生特点的新方法、新途径,努力使教育教学取得更加理想的效果。

(责任编辑:谢先国)

猜你喜欢

同学课堂教师
甜蜜的烘焙课堂
最美教师
美在课堂花开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同学会上的残酷真相
圆我教师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