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走出综合性学习活动的误区

2009-09-16方前伦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2009年3期
关键词:标语综合性活动课

方前伦

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推进和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当前,语文教学基本上走出了教师“天女散花”,学生“啃压缩饼干”的樊篱。大多数语文教师,能按照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要求,大胆地运用活动教学模式,把语文课教“活”了,真正让学生“动”了起来。但语文教学要真正抓好综合性学习活动,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还需要有效地整合课程中的学习、活动与研究的环节,正确处理好三者之间的关系。

误区一——错把研究当重点

案例:一位语文老师一学期下来,教案中没有体现一节综合性学习活动课,问其原因,这位老师说起了他的困惑,十四五岁的孩子,怎么搞研究,他们有多少逻辑思维,连一篇像样的论文都不会写,还指望研究出什么好成果来。再则,学生课业负担那么重,哪有时间去搞研究。

解读:这是对综合性学习活动狭隘的理解。对于学生来说,综合性学习活动,重点是学习,而不是研究。它强调的是用研究的方法进行学习,即学生在活动中如何去学习的过程。它强调的是通过研究的形式,让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生活,走向社会中去学习。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最重要的是过程,而不是结果。真正的收获,不是逻辑严密的小论文,大报告,而是提高学生主动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策略:语文教学课必须大胆地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七、八年级一般一学期为10课时,九年级一般为8课时。各年级一学期一般开1—2个课题为宜。同时,活动的设计忌泛滥,有些一个课题研究,短则两三周,长则需要一个学期,这就需要把握好课题的开题数量和质量,以及各课题研究活动的交叉进行。

误区二———错把活动当课堂

案例:“同学们,学习了《雨林的毁灭——世界性的灾难》等环境保护方面的课文后,我们来搞一次活动,为校园的草圃写几条标语。”教师讲解了如何写标语的常识后,把学生分成三个组,然后把学生带出了课堂。材料组忙于找木板、锯子,匆匆地奔向了一家家具厂。标语书写组为写什么样的字体效果最好而各抒己见。标语点子组为想出好的标语而绞尽脑汁。学生们忙得不亦乐乎。一堂课下来,校园草圃上终于树起了“圃上青青草,请君路边饶”“足下留情草如茵”的两块环保标语。

解读:初看不错,语文课“活”起来了。既有分组教学,又有动手操作;既有知识传授,又有知识运用。但笔者认为,这样的课是违背了语文活动教学规律的,没有把语文教学的工具性和人文性较好的统一起来。试想,①材料组培养的是借东西的能力吗?②标语书写组是不是在搞书法比赛呢?③一学期不到50节的课堂教学课,两条标语一堂课,是不是荒芜了学生的生命呢。

策略:综合性活动教学课,什么样的环节在课外,什么样的环节在课内,教师都必须进行有效的整合。一般历时时间较长的调查,走访活动,搜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资料、信息活动,为完成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辅助性活动应设置为课外活动辅导课。对案例的分析、探讨、提炼或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对问题的提出、分析与解决,最好设置为课内活动课。根据教学内容,如何有效地整合这两种活动课,这是搞好综合性学习活动的重要环节。

误区三——活动不“动”

案例:笔者听了这样一节观摩课。“同学们,今天我们来上一节活动课,请大家为下列内容设计出新颖的活动,写出活动名称。”

①你家乡搞一次科技活动宣传,请设计两个宣传活动项目。

②“五四”期间,学校团支部搞一次“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代代传”活动,请同学们设计一个活动方案。

③本周是节约用水周,请大家设计两条宣传标语。

教师出示问题后,引导学生挖空心思地寻找新颖而标准的答案。最后,教师总结:本节课同学们思想活跃,想象丰富,就连有些活动名称老师都没想到。大家这次活动完成很好。

解读:统计下来,学生们想出来的活动竟达30多个。活动课成了策划课,活动者成了点子人,而不是直接参与者和体验者。这如同教师要培养学生修一幢漂亮房子的能力,然而,只要学生们能够在脑海中想得出一幢漂亮的房子就有修房子的能力了。活动课没能真正的“动”起来。结论:这是一堂应考复习的模拟型综合性活动课。

策略:①不管是课内活动课,还是课外活动课,必须让学生脑“活”起来,手“动”起来。操作在手上,体验在心理。让学生在活动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②综合性活动必须少一些模拟,多一些别开生面、体现人文精神,具有真正意义上的活动。③综合性活动宜在教室则在教室,该走进社会,就必须走进社会。课外的行动有时比课内的心动更为重要。

误区四——教师包办出“成果”

案例:一位语文教师开展了一个调查型活动。开题为“关于镇农贸市场环境污染源的调查。”调查活动时间为本周星期二至星期五,利用课外活动时间进行,结题时间为本周星期五。

笔者后来有意识听了这节结题课。第一环节,教师了解调查报告的完成情况,然后公布结果。第二环节,教师进行评选,评出等次奖。第三环节,教师指名获奖学生宣读调查报告。第四环节,教师总结这次课题研究活动成果。

解读:一个研究课题,在教师的轻描淡写中,三下五除二就完成了。开题时教师包办,没有民主。调查中教师放任自由,没有宏观指导。结题时只有宣读,没有交流。总结时盖棺定论,没有民主探究。结论即这是一堂作文讲评课。

策略:①明确综合性学习活动的基本操作步骤:确定活动主题——策划活动方案——活动体验——评价与交流——探究与创新。②活动主题的确定:可以是教师,也可以是学生。但必须坚持一个原则,即课题的开出必须是学生们有兴趣的。否则,效果不佳。③活动的组织:活动方案应由学生自主设计,但教师必须在学生开展活动之前,指导和帮助学生论证方案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④活动体验:坚持学生自主活动的原则,师生关系应该是互助合作的关系。但是,在搜集整理资料时,教师要指导学生怎样提线,怎样提炼。⑤交流与评价:坚持“学生自评——师生互评——教师总评”的原则和步骤。坚持学生自我评价为主,教师只能担当启发者和诱导者的角色,切忌盖棺定论。⑥探究与创新:活动要向纵深发展,让学生知行统一,最终达到活动的目的。

总之,语文教学中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必须走出以上四个误区。活动设计只强调语文的工具性不妥,但脱离了工具性来讲人文性也是有问题的。我们要在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过程中培养语文能力,同时又要在培养语文能力的过程中培养人文精神,这样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才是语文教学所需要的。

(责编 李 晔)

猜你喜欢

标语综合性活动课
对多发性抽动症患儿实施综合性护理干预的效果观察
综合性护理在支气管扩张患者雾化吸入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这些标语也太让人苦恼了吧
标语变变变
基于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作文教学策略
活动课
石景山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设计
笑喷你的宣传标语
好一个 “殊途同归”
综合性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