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语文课堂的教学方法

2009-09-16杨耕妹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2009年3期
关键词:语文课堂素质教育教学方法

杨耕妹

【摘 要】 语文课堂教学要适应多元化社会的要求,就必须进行改革,通过日常积累,情景教学,自教自练,学以致用,循序渐进的教学法,使学生的语文素质得到提高。

【关键词】 语文课堂 教学方法 素质教育

《中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这些论述为我们语文教学提供了正确导向,语文课堂教学将彻底改变过去以“满堂灌”为主要形式的枯燥教学现状,取而代之以激发学生求知欲,开启学生智慧的充满生机活力的现代课堂教学,正如全国名师王君的“青春语文”、“青春教育”——语文课堂要焕发生命活力就让学生动起来。

一、创设生动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兴趣盎然

古代教育家孔子早就说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著名物理学家杨振林教授也说过:“成功的真正秘诀是兴趣。”这些表明: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最强的原动力。学生有了兴趣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就能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例如:在教学《苏州园林》这篇课文时,我首先精心设置情景,我说:“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苏州园林》。我们学校许多老师、同学都没有去过苏州园林,我想请同学们为老师、同学们设计几条宣传苏州园林的广告语,为了写好广告语,我们必须通过学习课文来了解苏州园林的特点。同学们有兴趣完成这个任务吗?现在老师先带领同学们去看看苏州园林。”接着我播放苏州园林录像,精美的图像,配上《渔舟晚唱》这首优秀抒情式的音乐,老师以课文第二、三、四、五段的内容作解说。动听的音乐,精彩美丽而直观的画面,深深把学生吸引了,他们的学习兴趣一下子被激发起来了,接着学生就会入情入境,情感的波澜也掀起来了,拉近了与课文《苏州园林》的距离,从而理解和感悟母语的灵活、精致、美丽。

二、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全方位参与

比如:我教学《看云识天气》这一课时,我分以下三步进行:

1.索图,拓宽学习领域。

课文原有四幅图,第一幅是积云图,第二幅是高积云图,第三幅是卷积云图,第四幅是彩霞图。这对学生全面形象地了解云的各种形态与天气的关系有很大的作用,但也有拓展的必要。因此,我在课前让学生在课外查找有关的图文结合的资料,问一问身边的长辈有哪些“看云识天气”的经验,结合课文预习,了解各种形态的云的位置、高度、厚度,以及产生哪种天气征兆等等。

2.读图,指导互动探究。

教学中根据学生对课文四幅图的观察以及查索所得,我请学生在读图的基础上各谈谈自己的感性认识,再让学生联系课文,重点找出与四幅图相对应的语句,懂得不同种类的云就有不同的天气的关系特点。

课文介绍“云就像是天气的‘招牌:天上挂什么云,就将出现什么样的天气。”一句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好处?提出“课文写了几种形态、光彩的云?还有哪些云课文里没写?”等问题,引导学生充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推动互动的开展。于是,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中,将课外搜集的资料展示交流,接着,我指导学生进一步观察当天室外的天空的云,判断出天气的预兆,使丰富的表象活起来了。

3.述图,多读以求感悟。

围绕课文第3、4、5重点段,我指导学生多读,体会作者是怎样从“云就像是天气的‘招牌”来介绍云与天气关系的特点,具体步骤为:(1)默读,画出描写各种云形态特点的语句,圈出不理解的词语并质疑;(2)引读,以读代问,以读代答,理解句子,品味作者生动说明的语言特色,并积累语言知识;(3)悟读,一边读一边想,体会这段话中哪些内容是作者看到的,哪些是作者想到的,再用品读法,指导学生诵读,让学生反复朗读,并通过读读、议议来体会千百年来我国劳动人民在生产和生活的实践活动中,注意观察,总结出丰富的“看云识天气”的经验,并将这些经验编成谚语。

4.写图,启发学生想像。

注意“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社会的进步,成为知识进化的源泉”。教学中我有意识地在入情读文的基础上,启发学生想像。如教学第一段时,我抓住文中的省略号,让学生展开想像,把其他有关的云描述出来;也抓住第三段的教学内容,让学生想像卷云、卷积云、积云和高积云的形态;还抓住第四段课文内容,让学生想像各种云所出现的天气预兆。课堂教学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全方位参与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参与率,使语文课堂生机勃勃,充满青春活力。

三、放飞学生的心灵,让学生自由争议

怎样学好语文?《新课标》认为学生是关键的,因此在语文课堂上,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课堂上独立思考,使学生敢想、敢说、不受约束地去探究、思考,让学生充分展开想象的翅膀,把滚滚红尘中的生活体验,平民意识,鲜活的时代气息带进文本对话,师生对话,生生互动之中,让人生阅历,情境体验去穿透文本,穿透语言。让学生在无拘无束的争论中,思维碰撞出智慧的火花,给课堂教学注入无限的生机。如在我教学《买椟还珠》这一文时,我问学生:“学了这个故事你们明白了什么?”学生们踊跃发言,有的说:“凡事情超过了分寸,往往事与愿违。”有的说:“讽刺生活中那些没有眼光,只重表面,忽略内容的人。”有的学生却说:“我有不同意见,从文中我想到了当今社会上销售的商品,为了能让产品畅销,招徕顾客,给商品包装华美、得体是很有必要的。”一石激起千层浪,其他学生有的听了哈哈大笑,说他错了,有的若有所思,说有点道理。此时,我没有否定他的看法,也没有以一句“也有道理”而草率应付。首先我为他的发言与众不同而举手加额。然后我请学生分小组讨论,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对课文的理解自己作出判断。小组讨论后,学生有的说:“文章是寓言故事,有讽刺性,作者的目的是讽刺那些没眼光、只重形式、忽略内容、舍大取小的人。”有的说:“从市场经济以及人们的审美观来说,给产品包装点缀是十分必要的,因为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有的说:“今后买东西要谨防伪劣产品,不要被表面蒙骗了。”……最后,我在学生们讨论的基础上作了全面的总结,使他们对课文的寓意有了比较正确的认识。这样做,不仅保护了学生思考的独立性和积极性,让他们的个性在课堂里得到了充分的张扬,而且让全班同学接受了一次人性洗礼。

四、相信、尊重学生,让学生体验成功

作为一名学生,在课堂中难免有这样或那样的缺点和错误、误解,尤其是班上那些学习困难的学生,作为教师应一把尺子量到底,将自己的爱心献给每一位学生,冷淡、责怪、不适当的批评都会挫伤学生的自信心,那么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就会大大削弱,对学习也就提不起兴趣了。因此,作为语文教师应多观察他的生活、学习等各方面,若发现“闪光点”,就及时在班上表扬,增强他们的自尊心和上进心,努力创造条件让学习困难的学生在语文课堂上获取成功,尝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使课堂真真实实地活起来。

总之,要让我们的语文课堂重展活力、重萌生机,不再呆板、迟钝、老套,就一定要把它变成学生乐于学习、展示自我的一片乐土,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动”起来,学得有声有色,这才是真正优化了语文课堂教学。

参考文献:

1.王宝祥.《班主任》.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2002.2

2.《教育心理实践》.李创新主编.学苑出版社.1999.6

3.《语文教学与研究》.语文教学与研究杂志社.2004(5)

(责编 雷 艳)

猜你喜欢

语文课堂素质教育教学方法
不忘初心,落实素质教育
巧用应答器,提高小学语文课堂实效
浅谈游戏化教学提升低年级语文课堂实效的策略研究
基于gitee的皮肤科教学方法研究
在素质教育中树立文化自信
《计算方法》关于插值法的教学方法研讨
《计算方法》关于插值法的教学方法研讨
基于思维能力培养的语文课堂生成资源运用例析
小学语文字理教学方法探析
“表现性”语文课堂风景——建瓯市东峰中学课改观摩侧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