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挖掘德育素材 创设直观教学情境

2009-09-08李寒梅

中小学教学研究 2009年8期
关键词:德育心理教材

李寒梅

德育教育在学校教育中占首要地位,这是无可非议的,但大多数老师则认为德育只是在思想政治课、语文课的教学中进行,寓德于教,或在班队会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这是天经地义的。数学是自然科学,一就是一,二就是二,一加一等于二,有什么德育可教呢?恩格斯指出:“要确立辨证的,同时又是唯物的世界观,需要具备数学和自然知识。”这充分说明数学教学中进行德育的可能性。再说数学教材具有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非常有利的内在的思想性,表现出科学和思想性的统一。所以寓德育教育于数学教学之中是完全可能的。

一、充分挖掘德育素材

德育内容的实施,应该根据数学学科的特点和教材的基本内容来决定,而且要和教材有机地结合起来,并通过教材的讲授来进行,使德育渗透在知识传授之中,不能不顾教材的系统和特点,生拉硬套一些德育名词,外加许多德育内容,进行“说教、灌输”,给之“穿靴戴帽”,把数学课上成政治课,其结果是数学课教学质量下降。在教《百分数》时,我向学生介绍中国人民用占世界耕地面积5%的土地,养活了世界上20%的人口,而且国家安定,人民生活幸福,从而进行国情教育。同时我又向学生介绍在我们这样一个人口大国中,森林覆盖率仅13%左右,而且近几年来由于严重的水土流失,已有1333多万公顷耕地被风沙吞噬变成不毛之地,这对可耕地面积已经严重紧张的我国来说,情况不容乐观。通过举例说明,学生对百分数的意义理解得更透彻,而且激发了爱国热情,纷纷表示要为保护地球母亲,为人类千秋万代的生存和发展,作出贡献。

二、创设良好、直观的教学情境

良好的教学情境,具有强大的感召力,它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唤醒学生的思维,激励学生的求学信心,引发学生的求知欲,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我们所设计的教学情境,应与本课堂的教学内容有关,而不要东拉西扯,故弄玄虚,用来哗众取宠。如在《四则运算》教学中,我向学生讲陈景润如何攻克哥德巴赫猜想夺取数学桂冠,使全国人民为之骄傲。在教学《圆》时,则讲我国古代数学家祖冲之在约1500年前就计算出圆周率应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的值的计算精确到小数点后第7位的人。使学生懂得我国不但有古老文明,我国人民也富有聪明才智。在原始落后的时代,便有如此伟大的科学家,而今科学这样高度发达,我们若不努力学习,真是愧对古人。这样,不但把学生引导到本课堂的教学内容上来,而且学生的注意力也更加集中了。

在小学的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不能抽象地讲一点道理,作一些鼓励,这是收不到效果的。德育教学的渗透应在直观、新奇的教学中进行。应该让学生直接看得见、摸得着、感觉得到最为适宜。如教学《面积的计算》,在学生认识图形、计算面积的同时,我让学生看地图,我们沈阳有多大,辽宁省有多大,中国有多大。使学生懂得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物产丰富、人口众多的国家,要使祖国富强,需要科学,更需要我们去努力学习。教完第十册《简单的统计》后,我让学生回家把最近学校举行的体操比赛各班的得分情况制成统计表,当他们在向我汇报统计结果时,有的学生竟因本班的成绩只得第二而难过,我及时开导,使他们认识到名次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积极锻炼身体,长大后为祖国争光!学生在这些常见的、熟识的而平时又不去注意的事件中,学到了不少的知识,思想得到升华。

三、德育教育要符合学生心理

德育教育的渗透,既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更要符合学生的心理。任何学科的教学都应从研究学生的心理着眼,从创设学生学习的最佳心理状态入手。数学教学中的德育教育更应充分把握好学生的好奇心理,才能收到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效果。如在一年级《认识人民币》教学后,我设计“小小商店”购物活动,通过由易到难的三次活动,使学生亲自体验如何使用人民币,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与人合作的态度和交往的能力。又如教学“比例尺”时,课前我向学生介绍按“比例尺”计算“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以及按“比例尺”绘制图纸,在建筑、科研、军事等方面的重要作用等等。通过简明扼要的介绍,学生把所学新知识同现实生活、今后的学习和国家的建设联系起来,明确所学知识的重要性,产生学好知识的欲望和正确的学习动机,增强学习的动力。

德育教育如细雨,润物无声,数学教学是沙土,无时无处不渗透着细雨之水;学生似小草,吮吸着沙土里的水分。只要我们精心设计,使学生受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教学质量。

(责任编辑:张华伟)

猜你喜欢

德育心理教材
教材精读
心理小测试
心理感受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德育无痕 渗透有方——小学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方法探析
源于教材,高于教材
心理小测试
德育测评:质性与量化的平衡
高校“德育为先”的理论、实施及评价研究
炒股心理错觉一二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