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的有效性

2009-09-08

中小学教学研究 2009年8期
关键词:历史与社会有效性课堂教学

张 斌

摘 要: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是教师在教学中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要求我们理性的思考、创造性的设计、艺术性的实施。《历史与社会》课程教学中如何利用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等环节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作了一些探讨。

关键词: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有效性

什么是课堂教学有效性?有效教学(英文effective teaching)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也就是说,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具体表现为: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所以,为了更好的体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笔者在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等方面作了较深入的探究,在教学过程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教学设计的有效性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是一个决策者、创造者,而不仅仅是教教材。为此,教师需要营造教学环境,创设各种教学活动。而课前的教学设计则是有效教学的先决条件,教学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课堂的教学效果,所以,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必须认真解读教材、明确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活动。

1.解读教材是有效教学的基础

教师解读教材时必须对教材本身有明确的理解,即读懂教材在讲什么,然后领会教材为什么有这样的教学要求,再根据学生的特点决定应该教什么。例如,在解读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三课《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文中,教师首先要抓住“养”字,以说明本课注重“养”的过程,而不是结果。这样,教学设计时应紧紧围绕这一主题,否则就会偏离方向。教师只有在领会教材意图、掌握教学思想、抓住教学起点的基础上,才能使教学过程得心应手,提高教学效果。

2.设计目标是有效教学的核心

各种教学活动设计都应服从和服务于教学目标。课堂教学设计时,首先要考虑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不是清晰,在教学中希望学生学到什么。以《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为例,我们在解读教材的基础上,确定了知识与技能目标(秦岭——淮河是我国南北方的重要地理分界线,气候因素是造成南北差异的主要原因);过程与方法目标(比较我国东、西部自然环境方面的差异,评价它们对经济发展、人们生活的影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这样,教学目标明确了,定位准确了,才能克服教学中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增强教学针对性,提高教学有效性。

3.设计活动是有效教学的重点

新课程要求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合作探究活动成为课堂教学的主阵地。因此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应根据教材的要求,设计各种探究活动。例如,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一课《秦朝一统》一课中,因为本课的重点是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笔者设计了一则“假如我是秦朝大臣”的小组活动并先抛出第一问:“假如你是秦朝大臣,应该从哪些方面为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出谋划策?”当学生兴奋地讨论时,我又引出了第二问:“为什么要用这些措施呢?请你与战国时期各国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相比较,有什么不同?”此时,学生跃跃欲试,争相回答,课堂气氛格外活跃,显然,学生已进入了状态。而后我又峰回路转,亮出第三问:“请你评价焚书坑儒。”一连三个问题,既引起学生探究的乐趣,也呈现了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重要性,可谓一举两得。由此可见,设计一个好的教学活动,能把课堂教学推向高潮,成为课堂教学的亮点。

二、教学实施的有效性

教学设计课堂教学是基础,而教学实施则是灵魂。教师能否有效地组织实施,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关键。

1.有效性讲授

例如: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五课《面临挑战的中国》第一框:最后的盛世。引导学生把它与同时发生在西方的资产阶级革命联系起来,这样才能讲授清楚明清时期为什么是最后的盛世。实践证明,在课堂教学中,有效讲授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学生各抒己见,教师加以评点,就能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学生情境体验,教师加以启发,就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学生自读感悟,教师加以升华,就有利于点亮学生的思维火花,他们的内心就多了几缕明媚的春光。

2.有效性提问

短短45分钟的课堂教学,要求教师提问有效,这是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导火线”。因此,尽量营造学生跃跃欲试的氛围,让学生体会解答后的成就感,从而激发其学习的良好兴趣。有效提问必须把握好二个度。

(1)提问要有梯度。初中学生个体差异较大,提问时要根据不同学生不同要求,让不同程度的学生都有所收获。例如,九年级第二单元第三课《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一课中,可根据学生实际设计三类问题:一类:目前我国的人口数量和素质面临哪些问题?二类:你认为出现上述问题的原因是什么?三类:请你设计一则人口可持续发展的公益广告。学生自由选择,各有所获。

(2)提问要有开放度。为了让学生有充分讨论与发展的空间和时间,教师可以对课本上的素材进行改编,提一些“参与性”、“趣味性”、“探索性”的开放问题。如《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一课中,可设计这样的问题:“怎样把我国的人口大国变成人才强国?”这种开放性的问题,对于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的个性很有禅益,为每一个学生最大限度地发展,提供了较大空间。

3.有效地倾听

和谐的课堂文化需要民主的师生关系与情感共鸣,教师要善于同学生进行情感交流,

提高课堂效率。

(1)教师首先要做到有效倾听。佐腾学在《静悄悄的革命》中写道:“这种倾听不是听学生发言的内容,而是听其发言中所包含着的心情、想法,与他们心心相印……。”学生在学习中难免会遇到这样和那样的问题,教师要善于处理,学生回答正确时,要予以肯定,表示赞许;回答差错时,要予以鼓励,不要一棍子打死。

(3)让学生也要有效倾听。有效学习最终是通过学生的有效倾听来实现的。在课堂教学中,一方面教师教学设计要符合学生的思维,增强吸引力,提高有效率;另一方面,也要使学生发挥内在因素,集中注意力,提高听课效率。只有两方面结合才能成功地实现预期的目标。

三、教学评价的有效性

1. 课堂评价

(1)多样性。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在课堂的良好表现,通过激励性的言语,恰当自然的表情和得体的行为等多种方式来体现;即使运用分数或等级这些传统方式进行评价,也要发挥其激励作用。例如,笔者2008年所教初三班一个学生,六校联考考了60分,是班里最后一名,他非常难过。了解后,我及时给他作了纵向比较,让他看到了自己的进步幅度,看到了自己的发展潜力,以后看到他有进步就表扬他,最终以78分(总分80分)喜人成绩毕业。

(2)科学性。①评价学生参与状态。看学生是否热情饱满,注意力集中,能够积极举手发言、交流,与课堂教学活动和谐共振。②评价小组参与广度。学生应人人参与,不应有被遗忘的角落;在平时要关注不善于发表意见的弱势群体,尽量把难度低的问题抛给他们,并引导全班同学为这些学生的进步而喝彩鼓掌,让更多人分享他们成功的喜悦。③评价学生参与的品质。在课堂中,着重培养学生善于倾听、理解他人发言,并能够抓住他人优点,发表个人评价;培训学生敢于质疑问难,发表个人见解的优良品质。④评价学生的参与效果。在知识掌握方面,每节课对学生掌握效果加以评价,同时,进行学法指导,培养学生良好意志品质、道德品质和学习的主动性。

2.课外评价

(1)作业书面留言评价。历年来,在每个学生的作业本上,笔者都曾留下了不同的书面激励性评价,甚至书面激励性谈心评语。如“你的作业书写认真、检验认真”、“你的作业棒极了,简直就是艺术品”、“进步明显”等等。有时还针对弱势群体进行谈心式书面激励评价,在学生心灵中产生了积极的共鸣。

(2)纸条评价。在课余时间,根据每个学生不同阶段的进步表现,及时送给他激励性评价条。如:“老师发现你在默默努力,其实老师很关注你,老师相信你不比别人差,在你不懈的努力下一定会成功的。”再如:我送给家在农村但学习努力的学生:“请努力,因为知识能改变你的命运,知识能改变你的生活。”这种评价收到了良好的育人效果。

(3)谈心评价。课间,在与学生们一起做游戏的活动中,谈话交流中,自然渗透对学生的期望性评价;使学生在朋友式的氛围中,学习得以进步,身心得以健康成长。

其实,评价的语言、评价的形式的确不应拘于一种形式,它应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因课而异,因发生的情况而异,教师应全身心投入,创造性地对学生进行评价。这就要我们认真研究、不断实践,不断总结经验,才能真正起到有效地提升学生学习质量的作用。

有效的课堂教学必定是师生双赢的,学生在认识和能力方面上从少知到多知,过程与方法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积极参与、兴趣高涨,体验到成功的愉悦。而老师呢,对教学目标的明确和内化后收获了通达;在丰富有趣的教学情境中收获了经验,在和谐、流畅的对话教学中收获了灵感,每一堂课我们用心去解读、认真去设计,最后收获的就是个性化教学的风格。

[参 考 文 献]

[1]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2)[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41

[2]布鲁纳.教学论[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8-01-01

[3]韦志榕,赵世瑜.历史与社会(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上[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58-62

[4]曹大为.历史与社会(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上[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78-82

[5]杨宁一.历史与社会(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下[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33-35

[6]左腾学.静悄悄的革命[M].吉林:长春出版社,2003,21

(责任编辑:李雪虹)

猜你喜欢

历史与社会有效性课堂教学
班级家长会有效性的探究
思辨性阅读不能忽视“小心求证”——关于论据的有效性探讨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如何通过初中《历史与社会》综合课提高学生大局意识
论初中《历史与社会》学科教学现状及改革措施
靠近“最近发展区”,增强教学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