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学成才的名医

2009-09-02孙溥泉孙健慧

家庭医学·下半月 2009年7期
关键词:金朝医术病症

孙溥泉 孙健慧

在中国医学史上,有很多靠自学成名的医家,他们的医术并不低于那些经过学习或祖传的医生,我国南宋时代的医家王克明就是这样的人。

他生下来后,因母亲缺乳,靠米粥喂养,因而脾胃不好,从小就患了消化不良的疾病。由于后天不足,随着年龄的增长,他的病情日益加重。

当时许多医生都认为,他的疾病已无法治好了,但王克明不相信他们的这种结论。他认为这些医生对病人不负责任,再加上不认真钻研业务,医疗水平太低,所以才治不好自己的病。他决心自己亲自钻研医学,以解除自己的痛苦。

于是他买了许多医书,认真阅读起来,对灵枢、素问、难经等医学经典读了一遍不懂,就十遍、二十遍地读。碰到不认识的字就查字典,碰到不理解的意思就反复琢磨、反复推敲,牢牢的掌握其精神实质,然后又阅读伤寒论、千金方、外台秘要等方书。

他对照着医书,联系自己的病情,经过研究,抓紧自己患病的关键。吃了一些调补脾胃的药剂,没想到多年不愈的消化不良病竟然很快治好了。

这件事大大鼓舞了王克明学医的信心,他觉得只要自己认真学习,医学知识是可以通过自学取得的。从此,他一边学习,一边给病人治病,治好的病人越来越多。先是在家乡一带行医,后来医名越来越大,成为长江、淮河一带的名医。他不但善用药物治疗,而且精通针灸等疗法。

他遇到难治的病人,必须经过反复思考。力求找出病人疾病的要害,然后再用药物治疗,有时为了思考某个问题,为了诊断确切,他不但反复查问病人,而且善于深入分析病情。对症状比较多的病人,他善于用单味药先治其主要病症。治好了主要病症,受主要病症而影响的其它病症也就随之而愈。也有病轻的,能不用药的他尽量不给用药,只告诉病人何日会好,一般都能如期见效。

还有些病人,是因为遇到某些悲痛或气愤之事而生病的,他尽量想办法帮助病人消除思想中存在的问题。解脱精神上的压力和负担,也能够把病人的疾病治好,因此,找他看病的人也越来越多。

魏安行的妻子患风湿病,躺在床上十多年起不来,经过王克明用针灸治疗后,不但能起床活动,而且也能到处散步了。胡秉彝的妻子大便干燥,有十天左右,大便不出来,腹胀难受,每天呼痛不止。王克明诊断后,应用半硫丸配生姜、乳香给病人治疗,服后很快就好了。庐州的地方长官王安道患病,中风不语,说不出话来,找了许多医生,治了许久也没有效果。王克明先将药加水煎汁,让人用许多烧红的炭烧地,然后在地上洒了许多药,将王安道放置在药上面。熏蒸,一会儿就能说话了。

当时金朝派遣至南宋的特史黑鹿谷路过姑苏(今江苏苏州),患伤寒病已奄奄一息,经王克明治疗后,不久就恢复了健康。

后来,王克明跟随南京特史徐度到金人管辖的北方各省去,正好黑鹿谷任接待官,他待王克明如上宾,王克明很惊讶,黑鹿谷讲明是感谢他的救命之恩,他才记起为黑鹿谷治病的事。

后来他又跟随南宋特史吕正己到金朝统治的地方去,金朝奉命陪伴他们的官员病势垂危,被王克明救治而恢复了健康,送了许多礼物来感谢王克明,都被他委婉谢绝了。表现了大宋使者、一名高尚医者的“高风亮节”,金庭官吏都十分佩服。就这样,王克明的名声越来越大,传遍了大江南北。

有一次,张子盖带兵到海州(今辽宁海域)作战,传染病流行,许多士兵都患了病。这时,王克明正在部队中,他昼夜煎药为士兵治病,救活了不少垂危的兵士,“或针、或药,治者全活约数万人”。张子盖要为他记功,他一再辞谢不受。

王克明平生读书很多,知识渊博,喜打抱不平和见义勇为,常常为了救治病人,不惜长途跋涉。

他以高明的医术,治愈了许多疑难病症,深受人们的爱戴和崇敬,并被推荐到京城中任职。

王克明曾在朝廷中担任礼部中选(礼部的普通职员),鉴于王氏德高、技精,因得皇帝之恩宠,后历任医官,赐金紫。

由于王克明医术高超,在朝廷中曾遭到某些人的妒嫉而被诬告陷害降职,但他毫不在意,仍然一心一意地从事医疗工作,为人民解除病痛。卒于宋绍兴五年,享年67岁。

猜你喜欢

金朝医术病症
腰痛这个仅次于感冒的第二大常见病症怎么处理
炙甘草汤,适用于哪些病症
青春期病症
浅谈基层中医服务工作的开展
金朝酋邦社会形态下勃极烈官制始末
中国古老的神奇医术
论医术与医德的“轻重”
文化
试析渤海世族家族与金朝皇权统治
金朝与西夏盗窃法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