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冬病夏治并非人人皆宜

2009-09-02蔡雪映

家庭医学·下半月 2009年7期
关键词:皮肤过敏咳喘水泡

蔡雪映

冬病夏治是根据中医“春夏养阳”、“天人合一”、“择时治病”、“不治已病治未病”等理论,在人体的某些穴位上进行药物敷贴,以鼓舞正气,增加抗病能力,从而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冬病夏治作用已被上千年的临床实践所验证。冬病夏治需要根据患者病证和寒、热、虚、实等性质,结合患者个体的体质状态综合分析来施行。

目前冬病夏治治疗的病症范围已从传统的冻疮、哮喘扩大到反复呼吸道感染、过敏性鼻炎、鼻窦炎、风湿病、部分肾脏疾病、免疫功能低下、过敏性结膜炎等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但冬病夏治不能“包治百病”,目前许多人存在盲从心理,需要大家注意。

冬病夏治的非适应症

冬病夏治适用于病性属寒、属阴的患者或体质偏寒、阳虚的人,如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反复呼吸道感染、风湿与类风湿性关节炎、老年畏寒症以及属于中医脾胃虚寒类疾病。但对于痔疮、湿疹、阴虚火旺、气虚多汗、咯吐黄痰、咯痰带血以及皮肤过敏等情况,或体质阳热亢盛的人并不适合。

如果患者久病体弱消瘦以及有严重心肺功能不全、肝功能受损等情况,药物用量不宜过大,敷贴时间不宜过长,可以采用日用夜停、夜用日停、今用明停等间歇贴敷法,以减少对皮肤的刺激,减轻心脏和肝脏等脏器的负担。

因为多数外贴药物中均有一些具有辛窜气味的中药,因此对孕期妇女是不安全的;严重皮肤病,如皮肤长有疱、疖以及皮肤有破损者;疾病急性发作期(如正在咳喘、急性咽喉炎、发烧、黄痰、咯血、慢性咳喘病的急性发作等等)的病人;短时间敷贴即会大量起泡者,都不宜进行敷帖治疗。此外,2岁以下的孩子皮肤比较娇嫩,容易引起皮肤过敏、皮肤破溃感染,也不宜进行敷贴治疗。

治疗注意事项

药物贴敷后4~8小时,多数患者会出现麻、温、热、痒、针刺、疼痛等感觉,也有部分患者无明显感觉,这些均属于药物吸收的正常反应。贴敷后皮肤有明显色素沉着也为正常反应。

敷后皮肤无反应不影响疗效,患者可适当延长贴敷时间;若灼热难忍,此时应当即将膏药揭除后,用清水冲洗局部。切不要搓、抓、挠,也不要用洗浴用品及其他止痒药品,防止对局部皮肤的进一步刺激。

有的病人外敷处可能会出现水泡,皮肤瘙痒,这属于正常现象,如果水泡较小,不必做特别处理,最好让其自然吸收;若水泡已破,可局部涂龙胆紫药水,使之暴露通风,易于结痂痊愈。不要用油性的膏剂外敷,如水泡较大,可去医院请外科医生处理。

有的患者可能出现皮肤过敏现象,应吃一些抗过敏药,如扑尔敏、开瑞坦、息斯敏,或及时到医院皮肤科就诊。

最后要说明的是,中医贴敷不是万能的,只是疾病治疗方法的一种,不能完全替代其他治疗。因此,正在服用其他药物的慢性病患者,在进行中医贴敷期间不要盲目减药、停药。

猜你喜欢

皮肤过敏咳喘水泡
怀孕期间皮肤过敏如何护理?
水泡
穴位贴敷可治小儿肺热咳喘
The world is the youngest backpacker Wenwen’s kindergarten
艾草水泡脚改善肺功能
长效抗菌材料在经外周放置中心静脉导管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冬末春初皮肤过敏应该怎么办
四川洗水泡菜中存在的危害
分析56例药物致皮肤过敏反应原因及处理措施
浅谈老年咳喘病的临床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