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新的学习方式的思考

2009-08-21李玉华

学周刊 2009年8期
关键词:探究语文能力

李玉华

《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的第一条就指出:“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同时一方面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显然,新课标要求教师采用新的教学方式,学生采用新的学习方式,要求学生由被动的接受学习,转变为主动的探究学习。基于这一点,笔者认为,在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应该转变教学观念,重点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要积极倡导自主的学习方式

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由被动的接受学习,转变为主动的探究学习,是这次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因此,我在教

学中会尽可能的多给学生一些自主学习的机会。以教读文言文为例,我会布置课前预习,而且让预习有可操作性,具体步骤如下:第一步,自读课文,利用工具书解决生字问题;第二步,对照课下注释和文言文参考书通译课文。这样,当教师再讲课时,学生已对课文内容有了初步认识,学起来自然更加得心应手。在授课过程中,鼓励学生积极回答问题,鼓励学生提出疑难、询问道理。一篇文言文讲完了,我会引导学生整理本课的知识要点,包括:第一,文体及其特点;第二,文学常识;第三,重点实词,即: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等;第四,含有某种句式的句子及译起来有困难的句子要做译文的整理;第五,写作思路;第六,文章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或文章的主旨)等。整理知识要点的过程既是对课文内容的整体回顾,又是知识点的系统归纳,也是学生温故知新的提高过程,更便于日后的复习,真是一举多得。更为重要的是,学生在此过程获得了自主学习的成就感,提高了学习兴趣,培养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总结出学习文言文的方法。总之,倡导自主的学习方式,就是多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多让学生读书,多让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多让学生钻研探究,多让学生深入思考,多让学生提出问题,多让学生互相交流,多让学生讨论争辩等等。 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热爱祖国语言的感情,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意识得以长久地保持,做到乐学、主动地学、学有所得,越学越爱学。

二、要积极倡导合作的学习方式

合作是实现有效学习的重要方式。要倡导在自学、自悟基础上的各种形式的合作学习,通过互相启发、共同探究,不仅有所发现、学有所得,而且能够培养合作精神和协作能力。而这种合作意识的培养,主要依靠讨论的形式。讨论的形式有很多种,如:小组讨论、全班讨论、滚雪球讨论等等。由独立思考拓宽到集体思考,课堂上到处闪烁着智慧的火花,许多争辩就在这当中产生,当学生的思考被激发后,往往有许多独到的见解。

如学生在学鲁迅的《风筝》时,有的学生认为“哥哥是一个关心弟弟的、有责任心的、有长者风范的好哥哥。”也有的学生认为“哥哥是一个蛮横、霸道、不讲理的哥哥。”大家各抒己见、大胆发言,大胆提出反对意见,洋溢着集体的智慧,其乐融融。学生通过讨论这样的问题,使他们的思想变得更加深远。再如学习《蚊子和狮子》时,有的学生觉得蚊子很聪明,有的认为它太狂妄自大等等,学生通过彼此交流,对寓意有了深刻的认识。

这样的合作学习很有好处:第一,深化学生的认识。“水尝无华,相荡乃成涟漪;石本无火,相击而发灵光”。学生在小组和全班讨论中发表自己的看法,交流见解,往往能拓宽思维,激发思维的火花,深化学生的认识。第二,培养和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小组和全班的群体交流,发言者都要通过语言的表达来交锋,这对听说能力来说是一个极好的锻炼机会。第三,可以培养全班合作精神。社会发展使合作显得越来越重要。讨论这种学习方式,是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进行合作、自主解决问题的极好方式。

有人这样来评价小组讨论:“一块钱和一块钱交换,你也只能有一块钱;但一个思维和一个思维交流,你就会有两个思维。”

三、要积极倡导探究的学习方式

语文学习是全面提高语文素养,特别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要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综合运用语文的能力和创造性以及责任感、合作精神等等。这些既是十分重要的语文素养,又是现代人必备的基本素质。

我觉得要培养学生探究的学习方式,一要培养学生提问的能力。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一直以来,课堂上的提问是教师才有的“专利”。教师问学生答,似乎天经地义。而教师的提问是按照自己对教材的理解、自己的思路和意愿来设计的,在这种接受性的学习方式中,学生失去了提问的权利,也失去了质疑和深层次的思考,最终失去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更说不上创新能力了,当然也就没有了探究精神。那么,如何培养学生提问的能力呢?首先,课堂上大力倡导提问,给学生讲清提问精神的可贵性、提问能力的重要性;其次,当学生能够提出问题时要予以及时的肯定与鼓励;再次,学生提出的问题会是五花八门,水平也会参差不齐,教师要将其分类,分别作答。学生能解答的鼓励学生解答,学生不能解答的师生共同探讨。当然目的只有一个,就是保护学生提问的积极性,鼓励他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最终形成创新能力。二要给学生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如我在讲《走一步,再走一步》时,给学生提出了一个这样的问题:“假如换作中国的父母回怎样做?”讲《羚羊木雕》时,我问到:“你是万芳,你会怎么做?你是妈妈,你会怎么做?”在讲《金色花》和《纸船》时,我提示到:“咱们能不能也借助一个事物表达对母亲的爱,写一首小诗?”通过这样的方式训练学生的思维,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

我认为,要想彻底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首先要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当然,教师的主导作用绝对不应该因为提倡学生的自主学习而削弱。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教师要尽可能多地尊重学生,尽可能多地要求学生。一方面教师要实行教学民主,给学生更多的自主权;另一方面教师要严格要求学生,对学生的学习给予有力的指导、引导、辅导、诱导,使学生的学习成为有效的学习、高效的学习。总之,教师要通过有效的学习活动,通过师与生、生与生的交流,使学生不断进行自我组织、自我建构,在这种组织、建构中,逐渐提高语文素养,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语文的方法。只有学生和教师两个积极性都发挥出来,我们的语文教学质量才能得到更快地提高。

猜你喜欢

探究语文能力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