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北京“国际化”以后的新课题

2009-08-21李邑兰

中国新闻周刊 2009年30期
关键词:外籍人士高志外籍

李邑兰

作为首都,北京是境外人士最集中、情况最多样的一座中国城市。如何完成对这个庞大群体的管理与服务,是有关政府部门必须面对的课题。

北京市人民政府涉外处是一个为在北京工作、学习、生活的境外人士服务的部门,其负责的工作比较繁杂,其中的重要部分,就是协调有关部门管理在京的境外留学生和实习生、外国侨民及境外企业驻京机构中的外籍人员。

中国新闻周刊:外事办对外籍人士的管理工作,现在有什么新趋势?

高志勇:我们对外籍人士的管理把握这样几个原则:第一是趋同管理。把在京的外籍人员当作北京市的实有人口对待;第二,要强化运用法律,维护外籍人员的合法权益,打击其中的不良现象,还有一个服务和管理并重的原则,就是把优质服务和科学管理统一起来。

奥运过后,首都国际化水平有了新提升,影响力有了长足的发展。这种背景下,要打破以往“管理”的思路,要引入强调服务的意识。

中国新闻周刊:关于外国人服务和管理,出台了哪些政策、法规?

高志勇:以往我们存在两方面的偏差。一方面是过于注重独立性。外国人就医,住房、上学、办驾照,甚至是公园买门票,大街上上公共厕所,看你是外国人,很自然地拿出和国人不一样的一套办法来对待。这是大家部有体会的,还有一个偏差,就是漠视了外国人员的特殊性。很多情况下,没有针对外籍人员到位的、合情合理的规定。

从法制化建设的角度上,我们国家还是有一些内容的,像《外国人出入境管理办法》,这是1986年颁布的,还有1994年颁布的《外国人宗教活动管理规定及实施细则》,另外就是1996年颁布的《外国人在中国就业管理规定》。这些法规从颁布后就没有修订过,目前已有很多地方与实际不相适应。

外国人的就医、学习是不是都有相应的规定?我觉得谈不上。都是各个部门各行其是,有的部门开放一点,对外国人的条件、待遇就人性化一些,对外国人有偏见,(面对外国人)会发怵,这样处理起外国人的问题就有偏差;有的怕出问题,甚至干脆关起门来,不去面对、处理外国人的问题。

中国新闻周刊:现在在北京的外籍人士由哪些部门在管?

高志勇:主要是从外籍人员的构成去考虑。不过,管理难度很大。比如留学生在北京有5万多人,顾名思义,留学生是学生,所以是由学校和教育部门管理的,当然我们外事部门也参与。这样分析就会发现,部门众多,职能交叉,也叫齐抓共管。

我说的这些都是很规范的主流社会生活的群体。更多的是在散落在北京城各个角落的外国人,很难给他们定位,由哪个部门主管。之所以我们要趋同管理,就是考虑到外籍人员越来越多地生活在北京,渗透到社会各个层面。他们身份千差万别,假如非要找个主管部门来管,这就是老思路,干脆趋同管理。

中国新闻周刊:对外籍人士管理的特殊性在哪里?

高志勇:特殊性很明显。外国人的行为、思维方式可能和中国人有很多大差异,这个差异就导致在管理上和中国人有不同的方式。另外,文化上的差异性比较特殊,外国人来华的目的也千差万别。

中国新闻周刊:有没有接到本地市民和外籍人士因摩擦而产生的投诉?怎么处理?

高志勇:很常见。因为文化的差异,导致大家生活在一个环境下,感受会有不同。

这是常态,里面没有高精尖的技术含量,也没有不可告人的秘密。比如高校里,不同国家的留学生有不同的民族、宗教、饮食习惯,尤其饮食上的问题会比较多,但我们的工作人员都能很好地化解。这种矛盾当中的绝大部分不属于容易激化、存在对抗性的。用一个不太准确的说法,都是“人民内部矛盾”,内部就解决了。

中国新闻周刊:外来流动人口的管理,会给你们带来困惑吗?

高志勇:北京是国家的政治文化中心,流动人口的数量非常大,包括中国人和外籍人员。外籍流动人口中有许多“三非人员”。即非法越境、非法居留、非法就业。他们给北京的城市管理、人口管理带来了一定压力。

非法就业者人数不少,行业分散,管理难度比较大。我们的相关法规也显得滞后,一些雇用外国人的雇主会找到法规的漏洞,以某种方式规避处罚。

中国新闻周刊:现在的三个原则,比如趋同管理这个方面,已经落实了吗?

高志勇:用一个时髦词,这是我们的愿景。现在很难说要通过什么方式总体推动。奥运会之后,北京市作为国际化水平大提高的一个特殊城市,应该说一些考虑还是(在国内)走在前面的。北京现在正酝酿成立国际化推进委员会,就是在计划总揽这个工作,下一步会把这个工作提上议程。

猜你喜欢

外籍人士高志外籍
上万外籍儿童没在日本就学
数控机床故障检测与维修
义乌:举行外籍人士旁听人员座谈会
巴拿马将取消伪造资料者的居留和工作权
在渝外籍人士城市融入现状及对策研究
磁场的性质和描述检测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