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医学生弱势群体人格特质调查分析

2009-08-11薛洪涛杜天骄

中国性科学 2009年7期
关键词:人格特质调查分析

薛洪涛 杜天骄 杨 璐 周 伟

【摘 要】 目的:了解医学院校弱势群体学生的人格特征。方法:采用卡特尔16PF量表和SCL-90量表进行测量,将结果与普通学生比较。结果:医学生弱势群体与非弱势群体学生在兴奋性、创造力强者的人格因素和在新的环境中有成长能力者的人格因素存在显著差异。就弱势群体学生来说,男生在独立性维度上低于女生。结论:相对于非弱势群体学生,弱势群体学生有自己的特点,在某些方面甚至比非弱势群体优秀。

【关键词】 医学生弱势群体; 人格特质; 调查分析

在我国“弱势群体”首次见诸官方文件是朱镕基总理在九届人大五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1]。弱势群体是指在社会改革中经济收入、社会地位、权益维护、竞争能力等方面均处于劣势的人群共同体[2]。在大学中同样也存在着为数不少的大学生弱势群体,他们因为家庭、社会、学校、学业等方面的原因而处于不利地位。青少年学生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中坚力量,其人格特征及心理健康状况对社会发展、国家稳定、经济建设将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随着我国高校“扩招”政策的实施,大学生弱势群体问题逐渐突出。

学生弱势群体分为以下几种类型:经济弱势,身心弱势,学习弱势[3],行为弱势[4],交往弱势[3]。而本文所要讨论的就是经济弱势群体。

人格是个体在遗传素质的基础上,通过与后天环境的相互作用所形成的相对稳定而独特的行为模式。人格具有整合性、稳定性、个体性、动机性、适应性、交互性等特征[5]。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卡特尔(Raymond B.Cattell)认为特质是构成人格大厦的砖石,是构成人格的基本元素。他将特质分为五个层次,第一层次为个别特质与共同特质,第二层次为表面特质与根源特质,第三层次是体质特质和环境,第四层次是能力特质、气质特质和动力特质,第五层次是本能特质和习得特质[6]。在卡特尔的特质理论中,根源特质是一个核心特质。1949年他运用因素分析等方法归纳出16种根源特质,并且编制出了相应人格问卷,使人格的测量成为可能。在本文的研究中,就使用了他的16种人格因素问卷(国内修订后)(16PF)。

在学生弱势群体的研究中,国外的资料相对来说比较少,因为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同样也有学生弱势群体的存在,但却没有我国这样的提法。国内对大学生弱势群体的研究现在仍然处于概念分析、意义探讨的阶段,很少有人进行相关的实证研究。孙远刚用16PF对大学生进行调查得出大学特困生和非特困生在乐群性、稳定性、有恒性、敏感性上差异显著,大学特困生中,男生和女生在幻想性上差异显著,在其他人格因素上均无显著差异。次级人格因子分析及人格因素预测的比较,特困生与非特困生在适应与焦虑性、感情用事与安详机警、从事某种专业而有成就者因素上差异显著,男、女特困生在感情用事与安详机警因素上差异显著[7]。钱扬迅等人针对福建省贫困生的研究指出,贫困生与非贫困生之间也存在明显的人格差异,贫困生在乐群性、聪慧性、兴奋性、敏感性、怀疑性上的因子得分低于非弱势群体;而在忧虑性和有恒性上得分高于非弱势群体[8]。孔德生归纳出贫困大学生具有如下十大人格特征,分别是自卑、成就动机强、焦虑紧张、有恒性强、独立性强、内向孤僻、朴实、自律性强、敏感多疑、敢为性和恃强性低[6],并提出贫困大学生的主要人格特征为自卑和成就动机强[6]。林涌谋认为大学生弱势群体在个性特征上,紧张性和有恒性高,兴奋性和幻想性低。[9]李艳红、孟庆良、王文娟、张兰君、程森成、胡春光、潘本衡、郭春晓、陈敏俊、罗道全等对大学生弱势群体人格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贫困大学生具有下列人格特征:自卑[10]、自尊[11]、焦虑、内向[12]、孤僻、朴实[13]、上进[14]、封闭[15]、冷漠[16]、空虚、麻木[17]、依赖[18]、爱慕虚荣、逆反[19]、道德滑坡、缺乏自强自立[20]等。总体上来说,现阶段的实证数据主要是关于贫困生的,虽然贫困生和弱势群体有一些相似之处,但是这两个概念有着很大的区别,相对于贫困生,弱势群体的外延要大一些,并包括很多贫困生概念所没有的特征。就现有的数据来说,学者们对学生弱势群体的研究结论并不一致。

现有的研究对象大都为综合院校或者师范院校,对医学生这一特殊群体关注较少,并且大多数研究着眼于弱势群体与非弱势群体相比,哪些方面不如普通学生,而本研究则着重探讨弱势群体学生在哪些人格维度上相对于普通学生来说更“好”,即更有利于自己的成长和社会的和谐发展。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研究的对象为中国医科大学大三、大四的本科在校生,弱势群体的界定标准为是获得助学金的群体。根据上述标准,从大三抽取学生800人,大四抽取480人,共1280人。发放问卷1270份,收回有效问卷1251份,有效率为97.73%。其中,弱势群体学生196人,普通学生1055人;男生485人,女生766人,男女比例约为1∶1.58,符合医科大学学生构成比率。

1.2 研究方法

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问卷(16PF).辽宁省教科院全国常模修订的16PF人格测量问卷。该问卷由美国著名心理学教授卡特尔(R. B .Cattell)用因素分析法编制而成。施测该问卷可以得到16种主要的人格特质因素,分别是:乐群性、聪慧性、(情绪)稳定性、恃强性、兴奋性、有恒性、敢为性、敏感性、怀疑性、幻想性、世故性、忧虑性、实验性、独立性、自律性和紧张性。该量表重测信度较高(1981年测试表明,最高的信度系数为0.92,最低的信度系数为0.48);分半信度不高。在效度方面,测试表明16种因素之间的相关较低,表明各因素之间是独立的。量表项目的因素负荷在0.73到0.96之间,同一因素中各题的反应有高度的一致性。

测试过程要求被试按统一的指导语,依试题顺序如实回答。调查数据统计分析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包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16PF的16种人格因素比较

2.1.1 弱势群体与非弱势群体16种人格因素的比较 弱势群体与非弱势群体的比较如表1,弱势群体与非弱势群体在兴奋性维度上有显著差异,而乐群性和怀疑性的p值分别为0.093和0.061,虽然没有达到显著的水平,但是也不可忽视。因而,弱势群体相对于非弱势群体,为人处事更加严肃、审慎、冷静、寡言。相对于非弱势群体,弱势群体学生可能会孤独、冷淡、缄默,信赖随和、易与人相处。

2.1.2 男女弱势群体与非弱势群体人格特质比较 男女弱势群体与非弱势群体人格特质的比较见┍2,男性在独立性维度上显著低于女性,表明相对于女性弱势群体学生来说,男性弱势群体学生更加依赖、随群、附和。

2.2 16PF的次元人格因素分析及人格因素预测的比较

从表3中我们可以看到,人格因素预测中的创造力强者的人格因素和在新的环境中有成长能力者的人格因素存在显著差异,表明弱势群体医学生的创造能力及从事专业或训练成功的可能性都要大于非弱势群体。

3 讨论

总体来看,医学生弱势群体与非弱势群体在人格特质上基本没有显著差异,但是有些差异值得我们注意。

弱势群体学生与非弱势群体学生在兴奋性上有显著差异,这与弱势群体学生的生活环境有关系。弱势群体学生一般家境贫寒,接触社会较早,对社会上的诱惑能够看得比较透彻,社会经验也更加丰富。这与孙远刚[7]的研究结果不一致,可能是因为学校性质与弱势群体界定标准的差异所致。另外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是弱势群体的有恒性维度并不显著高于非弱势群体,但从均值来看,弱势群体的有恒性还是高于非弱势群体的,只是未达到统计学的显著水准。这可能是医学生的有恒性维度水平都较高所致。

弱势群体中男性在独立性维度上显著低于女性,相对于女性来说,男性更加依赖、随群、附和,这与社会对不同性别的角色要求以及心理成熟程度有关,可能表明男性更加成熟一些,这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才能下结论。

在次元人格因素及人格因素预测中,弱势群体与非弱势群体在创造力强者的人格因素和在新的环境中有成长能力者的人格因素上存在显著差异,弱势群体学生的创造力与从事专业或训练成功的可能性大于非弱势群体,这可能与弱势群体学生由于生活环境所迫而不得不适应环境有关。在弱势群体中,男性在感情用事与安详机警性维度显著高于女性,说明男性安详机警、果断刚毅、有进取精神,但是却过分现实,忽视了很多生活情趣,遇到困难,有时不经考虑、不计后果,贸然行事。这与传统的男性的社会角色是相适应的。

针对医学生弱势群体的人格特点以及人格形成的原因,我们对教育机构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首先要鼓励和努力帮助弱势群体学生发挥自己的优势,和同学、老师建立和谐平等的人际关系。人际关系是指人际交往中由于相互认识和相互体验而形成的以感情亲疏为特征的直接心理关系,它表现为交往双方心理互容或心理冲突的主观体验状况,是构成人类社会最普遍、最直接的关系[7]。弱势群体学生对周围事物缺乏激情使他们难以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但另一方面,弱势群体的审慎、冷静也是非弱势群体所缺少的,社会需要的人格特质,充分重视弱势群体学生的这个特点,可以提高他们与他人交往的自信心,从而使他们感觉到自己与非弱势群体学生是平等的,这样就更能够与普通学生、老师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

其次应针对弱势群体学生社会实践能力强、社会经验相对丰富这一点,可以组织一些社会实践活动,在活动的同时,既锻炼了非弱势群体学生也对弱势群体的组织能力、领导能力是一种锻炼。同时,这么做还可以提高弱势群体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第三应多做团体心理咨询活动,积极鼓励弱势群体学生参与进来,通过同伴的影响,可以极大地减轻弱势群体的自卑、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使他们更加悦纳自我、促进他们健康人格的形成。

最后是对即将毕业的弱势群体学生提够一些就业方面的教育,多方位、多渠道、积极主动地为弱势群体学生推荐就业单位,创造一个良好的择业环境,这对培养弱势群体学生的人格特质具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 朱镕基. 政府工作报告.国务院, 2003.

2 崔晴,赵雄辉.大学生弱势群体心理压力的调查分析[J]. 湖南第一师范学报,2005, 15(4): 105-108.

3 崔晴.大学生弱势群体的界定研究[J]. 企业家天地,2007, 126-127.

4 冯森.大学生弱势群体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 科技信息,2007, 16: 165.

5 郑雪.人格心理学[M]. 广州: 暨南大学出版社, 2001.

6 孔德生.高校在校贫困大学生人格特征分析及教育对策研究 [博士学位论文]. 吉林大学, 2004.

7 孙远刚.高校特困生人格特质状况的调查分析[J].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 28(3): 50-53.

8 钱扬迅,赵陵波,何少颖.福建省高校贫困生人格及其应付方式的相关研究[J].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7, 15(9): 782-783.

9 林涌谋.论弱势群体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实效性[J]. 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 6(3): 113-116.

10 程森成,夏江敬.贫困大学生不良心理个性分析及对策[J]. 科技进步对策,2001, 4: 164-165.

11 胡春光.试析贫困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及其教育方法[J]. 黑龙江高教研究,2003, 2: 100-101.

12 李华平.试论贫困大学生心理特点及教育对策[J]. 重庆工学院学报,2001, 15(3): 121-122.

13 潘本衡,肖冬梅.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研究[J]. 中国青年研究,2003, 6: 76-77.

14 郭春晓,吕君.试谈对贫困大学生的心理扶持[J]. 山东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 4: 80-81.

15 陈敏俊,胡丽伟.经济困难大学生的教育与资助[J]. 浙江中医学院,2002, 26(5): 38-39.

16 罗道全.贫困大学生的精神救助——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J]. 北京教育高教版,2003, 10: 34-35.

17 李艳红.贫困大学生心身症状与心理社会因素研究[J]. 健康心理杂志,2002, 10(1): 25-26.

18 孟庆良,马力,金健华.贫困大学生的心理特征调查分析[J]. 包头医学院学报,1999, 15(23): 27-28.

19 王文娟,刘玉新,张建卫.特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及人格研究[J].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1, 15(6): 453.

20 张兰君.贫困大学生焦虑水平与社会支持研究[J].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0, 14(3): 195-196.

21 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中国心理卫生协会. 心理咨询师(三级)•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M].北京: 民族出版社, 2005.

[收稿日期:2009-04-19]

猜你喜欢

人格特质调查分析
人格特质对企业员工时间侵占行为的影响
广州大学学生人格特质对锻炼动机的影响
构建自考本科到研究生上升通道的思考
让学生乐于参与,让课堂更加精彩
大学生网络参政的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
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