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是我闻,汝来白马寺

2009-08-01二月河

小说林 2009年4期
关键词:中土西游记印度

如来佛在哪里?这不消说得。谁不知道唐僧呢?就算没看过吴承恩的《西游记》,又有几个人不晓得电视剧《西游记》呢?大闹天宫啦,三打白骨精啊,火焰山呀……一切一切的铺垫,都是为一个目的,去西天拜佛取经。这故事影响中国人到什么程度,我估量不来。我写过自己的往事回忆,我爱读小说。晓得小说的慑人魅力,是从《西游记》连环画本“小人书”开始,然后生啃硬嚼了原版图书,然后《水浒》、《三国演义》,然后《聊斋志异》、《红楼梦》……读到四十岁,终于憋不住,自己也写起小说来。那自然,脑子里早就牢牢记住了,如来佛,在西天;天竺,在印度。他曾是我心中最高的“神”,他除了被蝎子蛰过一次外,似乎没吃过谁的亏。

曾经有一段时日,我误以为洛阳白马寺的“白马”就是唐僧玄奘骑的那匹,孩提联想,把两匹白马混认为一。后来才弄明白,白马寺的马是“汉马”,《西游记》的龙马,则是唐马。马齿数多几百枚,同时也晓得佛传中国打自东汉明帝。他叫刘庄,夜里做梦,见丈六金身的神人在宫院中飞行,听了臣下“这就是佛”,他下旨派人西行,在大月氏国(阿富汗吧)巧遇印度高僧摄摩腾和竺法兰正在宣教佛法,便盛情相邀了他们两位来中土弘说宣教。可巧的,他们传经时的坐骑、驮经的马匹也是白色的。汉明帝为他们建寺当驻说法,这就有了白马寺。

但是,一种文化,一种宗教的勃兴发达,决不是两个外国和尚一匹马便能成就的。读《西游记》只要读得细一点儿就能读出来,沙和尚在流沙河当妖精时,就吃过许许多多的过往取经人,他把那些和尚的骷髅骨穿起来当项链用!这大约是东汉到唐之间死的取经和尚吧?孙悟空蹬倒了老君炉,掉下一块变成了火焰山。据小说家言,是“王莽篡汉”时的事。那么孙悟空大闹天宫也应该是发生在这时的了,已经在预设取经路上的障碍了。再深一点儿,又不是西游记闲说有“一百零八位取经人”的那个意思,有人考证,是六十多位吧。无论历史还是现实生活,世人认同的只有成功者。玄奘不但取来了经,而且翻译了,而且播扬了,张大了,他是“这一群”求法者骨殖上站立起来的伟人。这是白马寺建寺之后的事例。那么之前呢?没有确当的记载。《列子》载“西极之国有化人来,王敬之若神。化人谒王同游,王执化人之 ,腾而上者终天乃止……”从这篇《西极化人》的故事,从“西极”二字到故事内容,我看都像是在说佛爷来华的事。但人家没说是“佛”,我无考证只能姑妄言之。前不久央视播放大西南发现很多早期佛教踪迹,甚至寺院遗迹。给我的感觉是从春秋时开始虔诚的印度僧和中土的舍身求法者,已经在锲而不舍地向世人引进佛文化了。汉明帝做梦固是佛缘约定,但夜之有梦必是日之所思,人间世有了“外星人”这个说法,你才有可能梦见外星人,这似乎才是人之常情。

佛的薪火在中国燃烧,传承,张大。无论有多么久的时光,有几多记载,正式的形成了不可扑灭之势的,却是从东汉这个梦开始。从这个梦游离到人世,升华结晶出一个白马寺。中国人从这里懂得的东西,可以说带着“革命性”的哦!原来除了我们的孔子,除了老子,庄子,墨子……二十四子吧,外头还有大异其趣,又大可在中土光华发扬的另一维文化世界!我们历来以为的世界中心地位,原来不过是“四大之洲”之一吧!洛阳有了白马寺之后,整个中国传统意识形态,都受到了雷击那样的震撼。坚如磐石的儒教文化,由此越来越向人的内心修养追求探讨。从幼童的“恻隐之心”——天然自在的良知——到诚意、正心,格物致知,这一整套修炼修养方法,探索后天的智慧仁怀,说不定就有佛的影响。我以为,从白马寺的晨钟暮鼓第一天响起,已经在浸润我们的这一维世界——释迦牟尼驾到,汝来白马寺——由此对中国政治、经济、文学、诗歌、艺术带来越深邃的融汇、撞击,影响到我们所有的社会生活,你不是愁得睡不着觉吗?“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世尊来抚慰你,敢怕你失眠?

但在佛教的发源地,印度,佛的地位越来越式微。这种事不稀见。世界上除了中国的“儒教”,几乎所有兴教地都在本地站不住。兴教人呢?大都也在本国吃不开,被赶得颠沛流离,割得体无完肤。佛在中国建立他的行宫或者驿馆白马寺却长盛不衰,将近两千年钟漏不歇,香火或明或暗总不断绝。无数善男信女,无论帝胄勋贵,抑或引车卖浆者流,三嫂六姨相牵呼引,是多少人?是恒河沙数?不,是黄河沙数!佛祖由印度“侨居”白马寺,从此,住中土“乐不思天竺”,他不回去了。他的“法统”在中国,他变成了中国历代的佛。汝来洛阳,汝来白马寺,看一看就明白。

印度人自己创的佛教,在印度不行了。他们现在要研究佛经,需要来中国取经。一九九三年印度总理拉奥来中国,到白马寺来拜佛。十年之后二○○三年,印度时任总理瓦杰帕伊又来到白马寺,每一处殿宇焚香祈祷。白马寺中还供奉着初来传教的两位印度高僧,摄摩腾和竺法兰的金身塑像,他们算是佛前迦叶的化身吧!他们也不走了,已经坐在那里一千九百多年了,坐定了。

作者简介:二月河,原名凌解放,汉族,1946年出生,河南南阳人,现居南阳,为南阳作家群代表人物。中共党员。国家一级作家,河南省优秀专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他的突出成就是创作清代“帝王系列”历史小说,从1984年起着手撰写《康熙大帝》,历四年完成全书4卷共160余万字,出版后引起轰动。根据本书第l卷改编的14集同名电视剧1994年在中央电视台黄金时间播出。1990年至1992年,他又创作了《雍正皇帝》3卷共140余万字,由湖北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已印行三次计十万余册,香港、台湾也竞相出版发行。根据本书改编的60集电视剧在中央电视台播出,引起全国轰动。在第三届茅盾文学奖初评读书班上,《雍正皇帝》以历史小说第一名入围20部候选作品。评论家纷纷撰文,称赞“它是当代及至近代以来历史小说创作的最为重大收获”。目前,他的创作计划转向晚清,重点描绘同治中兴四名臣:左宗棠、曾国藩、李鸿章等等。

责任编辑 晨 明

猜你喜欢

中土西游记印度
如果可以去印度
有明之初岭南水墨前后五百年(之三)
有明之初岭南水墨前后五百年(之二)
治失眠,先补“中土”
西游记
西游记
西游记
最高警察
水货翻译拯救世界
印度数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