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强农村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策略

2009-07-31

吉林农业·下半月 2009年6期
关键词:师资队伍建设农村教师

徐 凯

【摘要】农村教师对农村教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分析了目前农村师资队伍建设与农村教育发展不相适应的现状, 进而提出了加强农村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策略。

【关键词】农村教师;结构失衡;师资队伍建设

当前,基础教育发展不均衡,广大农村,特别是山区农村的教育水平远低于城市地区。导致农村教育质量低下的根本原因是农村教师问题。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为了全面提高农村教师整体素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使农村教师队伍素质有了较大改善。但一些根本问题还没有得到很好解决。本文分析了目前农村教育师资队伍建设与农村教育发展不相适应的现状,进而提出了加强农村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策略。

1.一个乡镇教师队伍的基本状况

笔者参加了由湖南省政府组织的扶贫支教工作组,在湖南省所属国家级贫困县隆回县进行扶贫支教工作,通过笔者对所在某乡镇小学的教师队伍状况进行的统计分析,对目前农村教师队伍建设一些现状有了深切的认识。

该乡有12个行政村,14所完小,全乡在校小学生数3278人,教师总人数165人,其中公职111人,临时代课教师54人,教师(公职教师,以下分析均为公职教师的有关数据)平均年龄46.9岁。

从公职教师性别与年龄分布状况看:50岁以上的51人,占46%,女性教师24人,占总数的22%,同时,近5年将有23名公职教师退休;从公职教师来源状况为:民师转正56人,顶退进修14人,自收自支(多为转正军人)10人,乡镇分流6人,委培师范生13人,师范生12人。其中占到总数一半以上的民师转正人员全部在45岁以上;从公职学历、职称分布状况为:本科5人,专科27人,中专或相当学历79人;中级职称54人,初级职称51人,无职称6人。全乡县级骨干教师2人,乡级5人;从农村教师担任的课程及周课时看:目前,大多数农村教师同时担任三四门课程的教学工作,周课时平均在20节左右,超出城市教师5节左右,有些甚至达到了周课时30节。在学科结构上,存在缺乏艺术、外语和信息技术等课程教师的现象。

2.教师队伍结构失衡所造成的影响

从总体来看,在该乡教师队伍中临时代课教师占33%。代课教师比例过大,严重影响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临时代课教师每月工资很低,无其他劳动保障且一年一聘,大部分代课教师只有短期从教思想,教学态度和责任心很难保证。他们不参加继续教育培训,在岗提高的主动性不强。另外,由于代课教师的需求量大,学校在对其聘任时难以把握从教资格和教学实际能力。

从农村教师性别与年龄分布来看,一是男女比例失衡。二是年龄结构失衡,老龄化现象严重。

从农村教师来源看,教师来源渠道复杂,素质明显参差不齐,民师在转正时期因政策性因素,只考虑工作时间这一项指标,对其工作能力和水平没有严格要求,部分民师有其名而无其能。

从农村教师学历、职称分布来看,教师整体学历虽能符合基本要求,但层次不高,后取学历多,学历的“含金量”低,理论学习能力整体欠缺。学科带头人没有,骨干教师太少。学科结构不合理,大多数学校普遍缺少英语、计算机和音、体、美等专业教师。

从农村教师担任的课时来看,农村教师在目前超负荷工作状态下身心俱疲,应付好日常教学已勉为其难,要提高自身素质,没有时间、没有精力,也没有机会。正如有的老师说的“别说参加继续教育,现在连病也不敢生

呀!”

3.贫困地区教师队伍现状的原因分析

一是民师转正时按加入教师队伍时间一刀切硬性转正,未能把好教学水平关;二是县乡两级财政分设时期,因乡级财政包干且其财政困难,不愿进人,同时县财政困难不给教育编制。教育主管部门在职称评定上也往往向城区教师倾斜。四是目前制定农村教师编制的主要依据是2001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中央编办、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制定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意见的通知》,即国办发(2001)74号文件的精神[1]。根据这个文件规定,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主要根据教职工与学生比例确定。城市、县镇和农村教职工与学生比,初中阶段分别是1:13.5、1:16、1:18。小学阶段分别是1:19、1:21、1:23。2005年,教育部颁发关于贯彻《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中央编办、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制定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意见的通知》[2]的实施意见中,提出了在班额相同情况下城市、县镇和农村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基本思路是在同样班额情况下,农村教师数量少于城市和县镇。从这两个文件可以看到,国家对教师编制的确定依据比较单一,缺乏教育质量理念,缺乏城乡均衡发展导向,没有兼顾农村学校布局分散,班额较小等特点,因此,造成村教师工作量(任课门类和周课时等) 过大,教师队伍结构性短缺问题比较突出。

4.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和建议

农村教育与城市教育的差距,除了部分由硬件因素决定外,最重要的是教师之间的差距。笔者根据教育发展的趋势和支教的实践经验探索,认为可能通过以下途径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

4.1 解决农村教师的来源与出口问题

教育行政部门要及时为农村中小学补充合格教师,严禁在有合格师资来源的情况下“有编不补”。凡是从事农村中小学教师职业,首先要拥有教师资格证书,拥有相关学科所必需的学历知识水平;其次是要坚持凡进必考制度,并根据成绩择优录取;再其次,要畅通人才渠道,允许非师范类学生参加教师岗位考试,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加盟教育。

4.2 设立老少边穷地区农村教师特岗津贴

一要确定工资最低起点线,逐步缩小与城市教师之间的收入差距。这样既可增加这些在农村工作教师的荣誉感和认同感,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同时也能让已经在这些地区工作的教师安下心来,扎根于本地的学校教育。二是要拨专款作津贴。由国家或省级财政部门在国家对支持教育发展的财政专款中统筹解决。同一市(州)县,甚至同一乡都不搞一刀切,必须落实到校,落实到人头,对不同地域农村教师的特岗津贴,上升幅度(工资级别可在3-5级)都要作严格规定,做到“贴有所值,贴能见效”。

4.3 完善农村中小学编制管理,建立完善农村教师补充机制

我国现行教师编制标准对农村学校很不利,因为这个标准仅仅考虑了生师比一个维度,而缺乏教育质量理念,缺乏城乡均衡发展导向。因此必须尽快调整城乡“倒挂”的不合理的教师编制标准。要从两个方面入手解决问题[3] 。

4.4 完善教师培训制度,提高农村在职教师专业化水平

因农村学校相对封闭,发展较为落后,目前农村教师自主发展能力不足,所以应重点加强外部力量对农村教师培训工作的支持。各级教育部门要专门制定农村教师培训计划,各级财政要拨专项经费用于农村教师培训,要进一步构建好国家级、省、市、区县及学校五级培训体系,加强农村教师的全员培训。采取报销学习费用及奖励措施,鼓励农村教师参加并完成学历教育。

4.5 完善教师交流机制,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国家必须出台相关文件,确立教师定期交流制度,实现校际间城乡师资资源共享。可通过城乡校际合作,定期定人数安排农村教师到城区学校跟岗学习;城区学校通过组织骨干教师队伍到农村学校定期定学科开展“送教下乡”活动,带动一批农村教师成长;针对教育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成立城乡教育课题研究团队,采取由城区名师领衔、农村骨干教师参与开展课题研究、农村学校推广课题研究成果的形式,促进农村教师专业化成长。

4.6 加强管理,稳步推进学校人事和分配制度改革

学校要根据本地区性和学校自身的实际条件,积极探索符合自身特点的学校管理制度,搞活学校内部机制,充分调动老师的工作积极性。

4.7 保障投入,不断提高老师待遇,改善教师工作条件

发展教育事业,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有关部门要增强全局观念,努力为教师队伍建设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一是各级政府要坚持教育公益性质,对义务教育法中提出的教师平均工资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水平的法律规定,尽快出台具体的实施方案,确保农村教师待遇的提高。要依法进一步落实老师绩效工资,完善住房、医疗和养老等社会保障;二是要重点落实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强化地方政府统筹教育的力度,完善督导和责任考核,做到管人管事相统一,为教师队伍建设创造良好的环境;三是教育部门要加强对教师队伍建设的规划、部署、协调和组织实施,同时要努力协调各部门以及社会各方面的关系,善于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参考文献:

[1][2]教育部官方网站http://www.moe.edu.cn/

[3] 袁桂林.农村义务教育亟待突破两大难点.光明日报[N],2006-l-4

作者简介:

徐凯(1975—),男,湖南长沙人,湖南农业大学在职研究生,讲师,湖南对外经济贸易职业学院副主任科员,主要研究方向:从事“三农”问题与农村职教研究。

猜你喜欢

师资队伍建设农村教师
提高农村教师待遇需要共同努力
提高农村教师培训的实效性——关于西部S省农村教师培训状况的调查报告
关于加强乡村学校美术师资队伍建设的几点思考
农村教师补充机制:问题与对策新探
农村教师专业发展需求调研与对策研究
论西部农村教师专业信念提升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