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阅读内部动力的生成和培养策略

2009-07-13王华美

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 2009年9期
关键词:动力课外阅读读书

王华美

阅读动力是指推动阅读行为发生和持续进行,促进阅读活动完成的力量,包括对阅读活动的肯定,具有阅读的兴趣,养成阅读的习惯,读前积极主动的心态和良好的情绪,读中保持热情和注意,克服阅读困难,维持阅读行为。保证阅读质量等方面。阅读动力对阅读活动具有发动、维持、强化、激活和调节的功能。阅读动力的强弱、主动或被动,直接影响到阅读能力的发挥,影响到阅读活动能否完成、阅读效率的高低和收获的大小。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对所读的东西的领会取决于阅读过程的情绪色彩,如果一个人渴望读书,阅读的时刻给他带来欢乐,那么所读的东西就会深印在他的意识里。”因此,我们在关注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的同时,应当对阅读动力予以足够重视。

一、阅读内部动力的生成

为什么有的人酷爱读书,把读书视为人生乐事,而一些人却不愿读书,把读书当作苦差?阅读动力的强大与否,实质是心灵的激活与否、个性的觉醒与否的问题。阅读动力的生长,需要有一片鲜活的心灵土壤。随着个体的身心发展,在认识世界的同时逐渐认识自我。思考自己有限的生命如何在这个复杂的世界中生存,怎样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获得幸福的问题。阅读活动能够让我们有限的生命进人无限的时空。在摆脱束缚、发现自我、超越自我中确证自己的存在,获得生存智慧,构筑精神家园。个体在成长中一旦觉察到阅读的生命价值。就会积极投人阅读,在阅读中求解心灵的困惑,自觉追求人格的提升,完成发展自我、塑造自我、完善自我的使命,因而表现出愿意读、乐于读、克服困难坚持阅读的强大动力。

阅读的内部动力源于心灵动力,而在具体的阅读活动中强化。只有在阅读活动中才能体验到阅读的快乐,在不断满足好奇心、求知欲的过程中丰富阅读体验,增强阅读兴趣;在阅读中产生新的问题,激发新的阅读需要,引起进一步的阅读,而阅读视野越开阔,阅读动力越强,形成良性的“动力循环”;在持续的阅读中养成阅读的习惯,使得阅读成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部分,甚至形成读书的嗜好,沉醉其间,终身与书结下不解之缘。在此过程之中,教师要积极行动,呵护、鼓励学生读书的兴趣与行为,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给予必要的帮助,起到推进、加速的作用。中学生的阅读包括课堂阅读和课外阅读,我们要针对两种阅读的各自特点,有针对性的采取合理的措施,多管齐下。培养学生的阅读内部动力。

二、阅读内部动力的培养策略

我们以往花在课堂阅读上的大量时间效率太低,不能一味责怪学生不努力,而要好好反思我们的失误。稍稍冷静思考一下:在我们的阅读课堂上,用于学生阅读的时间究竟有多少?就这么一本教科书二十多篇课文,为什么一学期下来还“掌握”不好?学生为什么不认真、没有热情?公认的名篇佳作为什么也让一部分学生无动于衷?课堂阅读教学必须调整、改变。

1、真实阅读,自主阅读。语文课堂上少不了学生的各种读,但教学的程式化、形式化,没有点燃学生思想的火花,没有引起学生独立探究的欲望,没有足够的时间与机会感受、体验、独立思考、质疑、交流、争论,表面化的群体阅读代替个体的真实阅读,这才是症结所在!

没有主体积极参与、个体没有应有收获的阅读,是虚假的阅读!如何让学生真正进入真实阅读、主动阅读的状态,读出自己的体验和感悟,这是比我们讲多少、怎样完成教学预设更重要得多的问题。

阅读课堂教学的任务不是“灌”现成的答案,也不是“逼”学生读(硬逼是无用的),而是促进学生有效阅读,提高阅读质量。教师的主导作用在于营造情境和氛围,指引阅读方向,指导阅读方法,启发学生思维,检查、提醒、纠正阅读中的偏差,帮助学生克服阅读中的困难。在倡导学生自主阅读的同时,我们要防止“假自主”的做法。所谓“假自主”一是指形式上是学生自主,实质上仍是教师话语霸权充斥课堂,限制学生的思维;一是学生活动热热闹闹,但没有对文本和他人的认真“倾听”,自以为是,随意曲解,讨论成了单纯的争吵,教师不加辨别一律肯定,导致思维平面化和混乱。

2、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一个有经验的教师,上课伊始往往会来一段新颖生动的导语,铺垫课堂气氛,激发阅读兴趣。标题是文本的“眼睛”,通过简要的分析、提示,可以明确阅读重点,引起学生积极的阅读期待,从而主动阅读。例如《我的空中楼阁》,“空中楼阁”指什么?又为什么叫做“空中楼阁”?《祝福》中“祝福”指什么?与小说的情节、主题有什么关联?介绍背景知识,不仅为学生提供理解的基础,同样可以起到激发兴趣的作用。如介绍海子的思想及其诗歌的影响,可以促进学生仔细揣摩、体会《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意蕴。还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画面和播放音乐,设置情境。

介绍背景知识和补充视听材料,不要都放在课的开始。有时先让学生自己直接接触文本,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然后再补充、介绍,效果会更好。另外。不可千篇一律,每一课都花大量时间去激发兴趣,不但浪费可用于深入体会、思考的时间,反而不利于学生在阅读中自然生成兴趣。

3、情感投入,心灵交流。阅读文本。不仅是认知理解的过程,同样是情感体验的过程,积极的情感是促进理解的巨大力量。比如《背影》这篇语言质朴却感人肺腑的散文。如果只是记住背影出现几次,怎么写的,却不能感动自己,有什么意义?只有抛开机械肢解、冷眼旁观的做法,敞开自己的心扉,与作者真诚对话,通过联想、想象,细心体味蕴涵在字里行间的真情实感,才能使自己受到感染,产生共鸣,而这正是持久而强烈的阅读动力。

教师就要引导学生调动生活经验,开放感官,从课文中去发掘作者的感情。教师声情并茂的朗读,充满激情的讲述,绘声绘色的导读,全身心的投入,会影响学生,感染学生。

4、问题导向,深入探究。“学生初读之后,了解了全文的轮廓,把握了中心意思,不少学生容易获得‘全懂了的内心体验而产生满足感。有了满足感,就没有兴趣学下去了。”此时,需要教师提出有意义、有深度的问题。引起进一步的阅读与思考,向深处开掘。

例如《装在套子里的人》,除了感受到别里科夫的滑稽外,应该思考:他为什么要把自己装在“套子”里?我们又是否也把自己装在“套子”里?《死水》中“死水”象征什么?《(宽容)序言》中讲述的故事意义何在?《过秦论》《阿房宫赋》与苏洵、苏辙、李桢的《六国论》对历史的评论,孰是孰非?

教师以提问引导学生阅读、思考,是普遍的做法。但是很多时候,提问成了“仪式”,问题琐碎,没有思考的价值,学生不需要读书,也没有足够的时间读书,或者思考问题成了少数人的事情。提问失去应有的价值,反而成为学生深入探究的阻碍。

此外,教学内容和方法不断更新与变化,营造民主的课堂氛围,师生感情融洽,形成独立思考与交流讨论的课堂习惯,教出趣味,积极引导学生在阅读、思考的艰辛中体验到快乐,教师及时予以激励和肯定,从而使学生对课堂阅读充满兴趣和积极的情感体验。

三、课外阅读内部动力培养策略

学生课外不读书、不爱读书,固然有种种客观原因,但根本原因在于阅读动力不足。只要内部动力充足,学生就会想方设法挤出时间,充分利用现有条件,“多读书”,“读好书”,使自己在持续的阅读中获得多方面的收益。

1、课内辐射,课外衔接。可供阅读的书籍浩如烟海,从何人手呢?对学生而言,阅读与课文相关的作品,无疑是首选。由于经过课文教学,学生已具备一定知识基础和阅读动力基础,如果教师再给予适当介绍。就能起到推动课外阅读的作用。

由于时间限制,较长的作品无法在课内完成全文阅读,就可以课内学习节选部分,课外阅读全文。如《我与地坛》全文共七节,在阅读节选部分学生已经被作者对生与死的思考和对母亲真挚的深情打动,自然产生阅读其余部分的兴趣。《边城》节选的是中间部分,之后主人公怎样了呢?由于沈从文独特的小说风格的魅力,学生不仅可能在课下阅读《边城》全文,还可能阅读沈从文的其他作品。

另外可以经常推介同一题材、类似风格、不同意见、评论鉴赏等类型作品、读物,拓展学生的阅读空间。还可以在课堂教学中相机介绍名人、教师自己的读书经验,渗透课外阅读意识。

2、拓宽兴趣,磨砺意志。课外阅读仅限于浅显的书籍,视野狭窄,同样不利于学生的发展。我们要引导学生不断拓宽阅读兴趣,走进经典,尝试理性阅读。引导学生多读经典作品,帮助他们理解有难度的作品,真正领悟其意义,使其对阅读经典产生兴趣,沉到作品之中,独立思考,不迷信,不盲从,用尊重、怀疑、研究的眼光审视作品、评判作者。

可以规定“最低限度的必读书”,但更好的做法是在适当的时候推荐相应的经典著作。由于经典著作一般比较难,教师要给予读前帮助和必要的过程指导,激励学生接受挑战,使学生中优秀的读者起到带头作用,让学生在阅读中磨砺意志,体验成功。教师要最大限度地允许学生张扬个性,发现每一个学生的优点,提出一些建设性意见。

3、自我激励,为人生而阅读。阅读动力的源动力是心灵动力。个体在人生理想指引下而不断发展自我、超越自我、完善自我,在成长过程中追问生存的困惑。阅读主体一旦意识到阅读对于自己生命的价值,就会最终将读书作为生活的内在需要,产生自我激励、自我砥砺的不竭动力,从优秀的读物中汲取营养,不断向理想中的自我形象靠拢。

我们应当引导学生明白:读书是人生的自我塑造,阅读是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多读好书能够更好的发展自我、提升自我。个人的成长是在一步步的自我超越中实现的,而读书就是这种超越的阶梯。但是,空洞的说教,能起的作用微乎其微。更为有效的做法是通过言传身教。熏陶感染,让学生多读符合学生心理需要的积极向上的作品,引发学生在阅读中反思自我,设计未来,思考人生。

第斯多惠认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德国教师教育指南》)我们一方面抱怨学生不爱阅读,另一方面却忽视阅读内部动力的培养,甚至不当的教学行为损害着阅读动力的生长。其实,阅读教学只要尊重学生的个性,满足学生的需要,符合教学规律,就会促进阅读内部动力的生长。相反,光靠搞各种花样引发学生的“动力”。却不在教学质量上下功夫,结果只能是事与愿违,削弱、动摇,乃至泯灭学生的阅读动力。

猜你喜欢

动力课外阅读读书
中学英语课外阅读的课内支撑
我爱读书
正是读书好时节
故事妈妈提升课外阅读
基于提升“文化传承与理解”素养的低年级课外阅读教学指导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胖胖一家和瘦瘦一家(10)
阳光动力
动力船
我们一起读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