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图书馆流通服务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09-07-05禹翠爱

科教导刊 2009年34期
关键词:馆员流通图书

禹翠爱

摘要为了使图书馆管理者和工作者充分认识流通工作的重要性,更好地服务于师生的教学、科研和生活,本文阐述了图书馆流通工作的地位和当前流通工作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流通工作的优化措施。流通工作是高校图书馆实现其职能的重要环节,工作人员需要更新观念,改变服务方式,提高业务水平,最大限度地满足广大师生的需求。

关键词图书馆流通优化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高校图书馆已不同程度地实现了管理计算机化、网络化,已从传统图书馆发展到了电子图书馆并正在向数字图书馆进发。钱学森先生说:现在图书馆、档案馆、情报单位的工作人员,应当是信息专家或信息工程师,是信息系统的建设者,也是信息使用的向导和顾问。因此,深化流通管理工作是现代化图书馆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开放服务的具体体现。高校图书馆流通岗位上的图书馆员,如何适应新形势、创造性地做好流通服务工作?已是从事流通馆员值得思考的重要课题。

1 图书馆流通工作的重要性

要想做好图书流通工作,保持图书馆的良好氛围,就必须端正对这一工作的认识,采取有效的应对策略,以适应新形势。

流通工作是图书馆实现其职能的重要环节,处于图书馆工作的中心地位,图书采购、分编、典藏等只是前期准备。图书的广泛流传和吸引新读者主要靠流通工作来实现。不少人认为,图书流通工作只是普通的借借还还,也就是将书从这里搬到那里,是天天如此,月月如此,年年如此的简单劳动,它既不创造物质财富,也不创造精神财富。这种观点是极端错误的。图书馆的最重要职能正是传播人类的先进文化,如果离开了流通这一环节,图书馆馆藏的先进文化知识只是一堆僵死的资料。因此,只有经过流通,这些先进的文化知识才能得到利用,才能成为活的有用信息,为人类进步做贡献。在图书馆,图书的流通过程是持续的,反复的,各种书籍通过流通源源不断地从图书馆传到一个又一个读者手中。只有加快流通,接受书籍滋养的读者才会越多,书籍所发挥的作用才会越大,图书馆职能的实现才能越全面。另外,通过搜集和分析流通过程中的有用信息,我们还可以有效改进图书馆的工作。比如,通过对图书借阅数量及频次的统计与分析,可以对相关数据进行分类,对不同学科书籍的借阅状况进行科学分析,对不同学历、素质、专业背景的读者进行专门研究,既可以帮助图书馆搞好书籍采购工作,又可以优化图书馆的藏书结构。同时,还能对整个社会的文化取向进行有效判断。

有人认为,流通工作比较简单,没有什么高深的理论、复杂的实践,任何人都可以胜任。这是对图书馆流通工作的误解。任何工作都有其特殊性和规律性,任何工作都需要用心去做,图书流通工作,除了要与图书资料发生联系,更要的是与形形色色的读者打交道。图书只是中介,读者才是图书管理人员真正服务的对象。在图书资料的管理上,流通馆员既要尊重读者,满足他们的需求,又要根据不同读者区别对待,分清主次;一旦没有充足的资料来源,就要分清轻重缓急,既要满足急需人员的需求,又要考虑一般读者的情绪。在流通工作中,面对供求、方便性与制度性等一系列矛盾时,需要综合考量、妥善处理。既要按照规章制度办事,又要灵活辨证,注意变通。因此,做好图书流通工作,同样需要竭尽心力,并非任何人都能胜任。

2 当前图书馆流通服务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主观方面:工作人员热情不高

目前,由于对图书管理工作思想上不够重视,大部分图书馆所制定的规章制度内容单一老化,流通服务中很多工作无法量化,缺少对岗位职责细节的具体描述,也没有明确的奖惩标准,工作人员积极性不高。另外,很多图书馆工作人员大多是学校领导、教职工的连带关系,在图书馆上班对很多人不过是打发时间而已,缺乏有效的管理。图书馆人员女性居多,人员的学历、职称参差不齐。在多数人眼里,流通岗位的工作是低层次、专业技术含量低的重复劳动,高职称、高学历的人不愿到一线服务窗口工作,工作人员在服务中也体会不到劳动成果和个人价值,缺乏积极性与创造性。很多工作人员上班时间上网聊天、打游戏、煲电话粥,本职工作反而成了业余的,甚至对读者正常的需求不予理睬,这种状况影响不仅影响流通服务工作,而且影响了图书馆整体服务形象。

2.2 客观方面:信息更新滞后

现代社会是信息时代、知识时代,信息更新日新月异,变化与影响是全方位的,高校图书馆读者的信息需求也在发生深刻的变化。读者对信息需求的广度、深度不断加大,不仅需要相关信息,而且要求信息提供得快速、准确;不仅需要纸质书籍,而且要求信息载体多样化。这些变化不仅对图书馆软硬件设施提出了新的要求,而且对图书馆工作人员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管理人员能够及时更新信息,提供多样化的信息获取方式,同时,普通工作人员也要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加强学习,熟悉新的流通方式,满足读者多样化的需要。

2.3 流通工作的复杂性

图书馆工作人员不只是与书籍打交道,更重要的是与读者交流,而与人交流是一项复杂的工作,需要面对不同的人群,具备全面的素质。有的读者可能素质较差,稍不如意,便出言不逊,有的甚至态度蛮横,无理取闹,故意刁难馆员;更有甚者,瞧不起馆员,认为他们不过是做一些借借还还的简单工作,没有什么技术含量。而随着大学扩招,高校学生逐年增多,图书馆相关设施无法满足读者需求,很多学校出现到图书馆强座占座的现象,并时常引发许多矛盾冲突;图书馆的借还书制度无法适应部分学生的需要,对于一些专门从事研究的学生,借阅时间明显不够。另外,图书赔偿,也容易引起与读者之间的矛盾。因此,流通馆员心中也常有怨气,有时甚至要求调离流通岗位,这都需要工作人员能够灵活处理,妥善对待。

3 图书馆流通服务工作对策

3.1 以人为本,改变流通服务方式

图书馆归根结底是为读者服务的,服务方式也要与时俱进。传统图书馆强调藏、借、阅功能的分区,采用闭架借阅方式。现代图书馆以人为本,强调藏借阅功能一体化,在藏书布局上打破了以往藏书区与阅览区分离的状况,读者可随意从书架上选取自己所需图书并根据自己的需要来决定是阅还是借,为读者营造舒适、宽松的借阅环境。这就要求图书馆必须走出传统服务工作模式,保证有足够的开放时间,对现有的服务方式加以改革创新,以满足读者的多样化需求。

(1)及时更新新书信息,做好新书通报、编制和推荐书目工作,使各类图书及早上架流通,在最佳时期发挥最大的作用。

(2)以教师和学生为中心,树立主动服务意识:采取各种方式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既要把教师和学生吸引来,又要走出去,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上门服务。除常规图书馆的借阅服务外,更要加强并开发个性服务。日新月异的计算机技术为个性化服务开辟了广阔前景。比如,对图书进行细化分类,根据教师(包括研究生)的教学及科研方向档案,定期向有关教师发送最新图书和期刊信息,既可追踪国内外研究动态,又可督促教师不断学习、提高。

(3)拓宽流通渠道:图书馆可依据学科或教师科研方向对网上的信息进行搜索、分类,在第一时间向师生发布最新信息。建立与读者联系的机制,是实现图书馆与读者沟通的重要措施。通过馆内网页、E-mail或短信等形式及时公布馆内最新资料目录,为教师开通电话预定借阅图书业务,既可上门直接送资料,又可帮助查阅复印或扫描资料原件后给读者发送所需要的复制资料,节约读者的查阅时间。

3.2 做好新生导读工作

(1)帮助新生选择藏书:刚入校的新生面对如此浩瀚的书海,会茫然不知所措,这就需要流通部的馆员根据他们的年龄、学习爱好、专业特点做好导读工作,使他们能尽快熟悉馆藏、避免浪费时间。

(2)指导新生查找藏书:新生入学时,对他们进行“如何利用图书馆”教育。向其介绍图书馆的管理体制、借阅方法和注意事项。强调学生要爱惜公共资源,规范借阅、养成文明有效的借书习惯和爱护图书的良好风尚。

(3)定期举办专题讲座,增强读者的读书兴趣与检索能力:定期举办“图书馆与大学生成才”、“图书馆数字资源的利用”等讲座,使读者能灵活运用各种查阅手段,快速获取所需的信息,充分发挥馆藏资源的作用。

3.3 提高馆员的业务水平

(1)了解职责:流通部的馆员要有一种自我提升的意识。流通部是图书馆最直接为读者提供利用文献和情报信息的服务场所。流通部馆员肩负人们认识图书馆、了解图书馆的重任,这就意味着流通部馆员的角色是一个服务者、教育者和研究者。

(2)不断学习理论知识:馆员素质的提升是服务质量的根本保证。当代图书馆的流通部馆员不仅要具有图书馆学的专业知识,熟悉馆藏,还需要掌握现代信息技术、计算机知识、网络知识,对其它学科知识也必须有所了解;熟悉本馆所采用的分类法和分类规则,并根据实际情况对资料陈列的方式加以改革,以方便于读者为原则;掌握计算机检索技能;掌握各类工具书的使用方法,熟悉馆藏及各书库的藏书范围、特点等,能在短时间内迅速准确地为读者提供所需图书。

(3)不断提升流通部馆员的信息处理能力:面对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显得力不从心。馆员只有围绕学校的学科专业,不断提高文献资源的收集、整理、分析、过滤等信息的处理能力,才能给读者提供最有价值的信息。流通部馆员要随时随地给读者提供简明的导读,还要对所管理的书库有宽广的学科知识,掌握了解相关学科理论研究现状及前沿学科的最新动态等,把最有价值、最适合的资料与信息介绍给读者。

猜你喜欢

馆员流通图书
信息时代院校图书馆馆员的职业素养
班里有个图书角
我国流通产业现代化的路径思考
关于义务馆员参与高校图书馆服务建设的思考
值得孩子阅读的100种图书
基于个人发展困境与人力资本视角双维度考量的青年图书馆员培育对策
试论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的素质构建
The Japanese keiretsu system
双色镶嵌流通纪念币前景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