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学生顶岗实习环节实践教学评价体系研究

2009-07-05彭涌涛

科教导刊 2009年34期
关键词:顶岗岗位考核

彭涌涛

摘要顶岗实习是高职人才“工学结合”培养计划中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顶岗实习工作评价目前尚无广泛的研究,以实施顶岗实习过程考核和评价为基本方法,对顶岗实习工作做出基本判断,探索出一套科学合理、定性与定量结合、易于操作的评价办法,与实习单位密切合作,促进学生顶岗实习规范管理,保证顶岗实习质量,确保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质量。

关键词顶岗实习高职教育评价体系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指出:高等职业教育要“探索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等有利于增强学生能力的教学模式”和“高等职业院校要保证在校生至少有半年时间到企业等用人单位顶岗实习。”学生顶岗实习时间占到了三年制高职教学计划的1/6,可见顶岗实习是高职人才“工学结合”培养计划中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是在真实职业环境下培养学生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的重要载体,也是学生进入职业岗位前知识、能力、素质的一次全面提升。

目前,各高职院校都把顶岗实习纳入教学内容,并对顶岗实习进行必要的考核与评价。但各院校运行情况不一,质量也大不相同。通过顶岗实习的调查发现,顶岗实习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实习岗位与专业培养目标所确定的就业岗位不一致;学生岗位适应能力差,往往半途而废;与企业的沟通协调不够,学生合法权益的保障大打折扣;疏于管理,顶岗实习流于形式等。同时,由于校外管理的难度、实习与就业的矛盾等众多原因往往使顶岗实习考核出现很多困难,整个评价过程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以简单的总结报告或答辩代替评价, 缺乏有效的过程考核;(2)缺少校外实习基地管理人员的有效参与;(3)缺乏必要的反馈;(4)系统性研究不够。

因此,构建科学有序的顶岗实习环节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有助于促进学生顶岗实习规范管理,保证顶岗实习质量,保证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质量,确保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项目良性和高水平的运行。

1 顶岗实习环节实践教学评价体系构建的原则

科学的评价体系是进行评价的基础,评价的成效取决于体系的科学性、系统性、客观性。建立顶岗实习工作评价体系,就是试图确立一条高效率的管理控制线,来实现与快速发展的人才培养工作水平线的依存互动,提高高职院校的核心竞争力,确保人才培养战略目标的有效执行,推动学校科学、健康、快速和可持续地发展。

1.1 科学性

评价体系的构建要能反映出顶岗实习工作的内涵与规律,体系的构建要符合相关性、代表性和系统性要求,要与顶岗实习工作的绩效密切相关,能够满足改进管理的需求,要以现代科技统计理论为基础,结合必要的专项调查和考证,通过综合考核评价,得出科学合理、真实客观的评价结果。

1.2 导向性

顶岗实习工作的实施与评价,都要以实现实践环节教学目标为最高原则与终极目的。评价体系是专业培养目标在实践教学方面的具体化、规范化,是进行教学评价的直接依据,它具有很强的目的性、导向性。评价体系的构建必须根据教学大纲和培养目标有效地反映顶岗实习管理工作的水平、指导工作的质量、绩效和特色,促进管理和指导工作手段、内容、方法的不断改革、发展和创新。

1.3 可操作性

在保证科学性的基础上,充分考虑评价体系的数据可获得性和可操作性,并以合理的经济成本开展评价工作。评价体系的各项指标定义要明确,不能含糊。指标数据要易于采集和相对真实可靠,能对顶岗实习工作进行有效、可信地度量,计算公式要科学合理,评价过程力求简单,便于掌握和操作。

1.4 定性与定量评价相结合

定性评价就是对顶岗实习教学管理过程和结果的性质进行分析,这种评价侧重于事物的质的方面。定量评价就是对教学管理过程和结果从数量方面进行评价,这种评价侧重于事物量的方面。数量和质量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二者相辅相承、相互补充,定性评价是定量评价的前提和归宿。在顶岗实习教学评价过程中,为了提供准确的信息,应当尽可能对复杂的教育现象作定量分析,凡适合通过测量取得数据的,一定要充分运用量化方法。但人的思想、情感、意志和态度等具有内在性、模糊性等特点,很难把握和度量。所以,评价是否科学并不在于提供的信息是定性的还是定量的,而在于信息是否深刻地反映了事物的本质特征。

2 顶岗实习环节实践教学评价体系的内容

教学评价体系是以一定目标为准则的价值判断过程。顶岗实习的目的是:使学生熟练掌握专业技能,逐步达到独立顶岗作业的要求;以顶岗实习为载体,让学生接触企业,了解国情,增强社会责任感、使命感,促进青年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吃苦耐劳,艰苦创业的精神;达到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实习反馈的信息,调整课程设置,丰富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为此顶岗实习评价体系应包括以下几方面:一是要根据所学专业的培养方向、目标和企业所能提供的岗位确定实习岗位和任务。编制顶岗实习计划书、任务书。根据企业生产流程合理安排实习岗位。对参加顶岗实习的学生要做到定指标、定质量、定考核。二是要重点考查学生知识的应用能力,操作技能的提高状况,以及适应社会的能力和职业道德。三是要将结果考核转变为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相结合,考评成绩由顶岗实习过程体现和实习成果构成,如岗位任务评价、个人品行表现状况、胜任岗位能力,任务完成量(折合工时数)、作业质量、知识应用量等来判定。过程与结果双考核,带队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双方承担,校企结合共同评定学生顶岗实习的综合成绩。

3 顶岗实习环节实践教学评价体系运行要点

3.1 组织保障

(1)成立由系部和实习合作单位领导、教研室主任、辅导员和班主任等组成的顶岗实习工作领导小组,全面领导和负责系部顶岗实习工作。

(2)系部成立由教研室主任、校内外实习指导老师、辅导员、班主任等组成的顶岗实习工作指导小组,落实专人管理。

(3)贯彻“四全机制”,做到系部专业教师全员参与,学生全部参加,实习过程全程跟踪,实习单位全面合作。

3.2 建立“双师、双考核”制度

在顶岗实习前,学校与企业签订协议,明确学校和企业的责任和任务。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接受学校和企业的双重指导,校企双方均加强对学生工作过程控制和考核,实行“双师、双考核”的评价机制。企业将顶岗实习的学生视同企业正式职工,统一管理,统一考核,这样学生才能真正感受到企业的氛围,才能加快从学生向企业人的转变。企业考核的内容主要有出勤率、工作态度、遵守企业规章制度等。学校考核的主要内容有网上答疑、辅导,巡回考查、顶岗实习记录、实习总结、答辩等。将企业考核的成绩称为实际操作成绩,在企业考核的基础上,结合学校考核的内容评定顶岗实习综合成绩。

3.3 颁发顶岗实习工作经历证书

为进一步强化并完善顶岗实习评价工作,除了把评价结果记入学生学业成绩外,还实施顶岗实习工作经历证书颁发制度。由校企双方共同对符合条件的学生颁发工学结合顶岗实习工作经历证书,以此进一步提高学生参与顶岗实习的积极性,增强评价过程的严肃性和评价结果的权威性。

3.4 注重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相结合

根据学生的专业培养方向和岗位能力要求,在评价结果中注重过程考核,将过程考核与过程管理紧密结合。从顶岗实习的岗位选择——任务审核——任务下达——顶岗实习过程实施——工作成果评价全过程均实行管理和评价相结合,始终以职业技能训练和职业素质培养为目标,学生在通过阶段性的顶岗实习后,应拥有具体的成果。形成顶岗实习有目标,实习过程有任务、有考核,实习结束有总结、有评比、有信息反馈。

4结束语

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是对顶岗实习工作进行有效评估的前提,客观、公正地评价顶岗实习管理和指导工作,为进一步深化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高实践性环节的教学质量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顶岗实习评价是基于学习和工作经历的综合评价,一定程度上是对高技能人才质量的评价和总结,将评价作为手段,以此促进教学水平和教学管理水平的提高,保证人才培养质量。顶岗实习是提高能力和技能的一种教学,它的考核方式不能是一张考卷的简单的过关方式。顶岗实习评价体系明确了参与过程和工作成果相结合的考核方式,避免了只以书面材料、图纸、报告等文字形式评定学生顶岗实习成绩的现象。教师通过带队、巡视和与兼职教师交流,进一步掌握了企业岗位能力需求动态,对制定教学计划,重组教学内容,加强教材建设、加快专业教学改革步伐有较大的促进作用。

猜你喜欢

顶岗岗位考核
恩施市 “四变”树考核新风
360度考核的自我校正机制
高职学生顶岗实习教学质量监管体系研究
走进“90后”岗位能手
教育部要求保障顶岗学生实习安全
中国古代的考核制度
我为什么不能享受事业单位八级岗位退休待遇
国务院扶贫办:政府扶贫考核脱贫成效占逾60%
高职煤炭类顶岗实习“421”运行机制
郑州测绘学校就业形势好一名学生可选五个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