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色列基布兹制度反思与借鉴

2009-06-30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09年17期
关键词:以色列

周 彬

提要基布兹作为以色列的一种社会制度(公社模式)或者思想体系,是作为典型的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主义思潮来研究的,与民主社会主义、市场社会主义等理论并列。对其进行分析和评判,用于指导我国的农业现代化建设尤其是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以色列;社会主义思潮;基布兹

中图分类号:F112文献标识码:A

一、当代资本主义国家社会主义思潮综述

(一)市场社会主义。在20世纪三十年代,西方就出现了一个市场社会主义的流派。他们认为,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是一个有效率的形式,而社会主义的价值目标又应该肯定。所以,他们主张把市场与社会主义结合起来,以实施一个所谓的通向“完全社会主义”的“中期方案”。一般认为,西欧和美国这种国家对经济的干预以及宏观调控受到这种思想的影响,虽然后来欧洲的国有企业由于缺乏效率在20世纪九十年代又掀起了私有化的浪潮。

(二)民主社会主义,是世界各国社会党、社会民主党、工党所信奉的政治理论。它的基本理念和追求的基本价值是自由、平等公正、合作互助;它的目的是建设政治民主、社会民主、经济民主并推进国际民主,它实现这一目的政治手段是民主。一般认为北欧国家贯彻或者实行了民主社会主义的思想。

最早完成把民主思想与社会主义理论进行体系化整合的是德国的伯恩施坦。伯恩施坦(1899)考察了欧洲社会的实际情形,在重新认识了“科学社会主义”和其他民主主义思想、社会主义思想后,最早提出了“民主社会主义”这一概念。著名学者谢韬(2008)认为,苏联模式是“左”倾的社会主义,以瑞典等北欧国家实行的民主社会主义才是正统的马克思主义。

(三)生态社会主义。认为资本主义制度是造成全球生态危机的根本原因,生态危机成为转移经济危机的新手段,环境问题的本质是社会公平问题,提倡用生态文明代替现在的工业文明。

(四)以色列的基布兹社会主义思想。基布兹的致力于建设平等共互助的社会,以及内部管理方式都与经典马列主义著作表述的情况比较相像。

二、基布兹社会主义简介

基布兹在希伯来语中是“集体”、“聚集”的意思,是以色列的一种建立在平等和公平基础上的独特社会组织,建立初期主要是为犹太复国主义服务的军事组织,后来才具有经济和社会功能。基布兹的主要特点如下:

第一,生产资料公有。以色列建国后把土地收归国有,基布兹向国家租赁使用。其他一切生产资料归基布兹集体共有,其中包括文化、教育、医疗、住宅等,基布兹之间不搞平调,这样就形成了健全的生产、经营、销售的社会服务体系。涉及国内外市场需求,借助于政府和专业协会帮助,在农业上,以色列建立了区域合作经济组织和专业组织。基布兹农产品内销由这些组织负责收购、加工和批发销售,外销部分由农产品出口组织负责组织出口服务。

第二,实行民主管理。政治、经济、社会事物对成员公开,最高权力机构为成员大会,每周举行一次成员大会,成员大会讨论决定发展规划,重大经营决策及社会活动,选举罢免干部等;表决议案需2/3通过,实行少数服从多数和一人一票制。成员大会下设管理委员会是基布兹的管理机构,负责政治、经济、社会、文教、治安和民事等日常工作,管委会由全体成员选举产生。管委会下设生产、计划、财经、文化教育等专业委员会,并设住房、治安、青年、老年、保健等工作机构,负责具体工作。

第三,实行平等原则。成员权力一律平等,管委会和专业委员会的成员是全体成员的公仆,不享有任何特权,讲信任和服务,不领取任何额外报酬。劳动是人人遵守的社会准则,有专业分工不同,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成员定期在专业委员会轮换,并承担一份岗位劳动。反对雇工,近几年因为发展二三产业,劳动力短缺,才开始允许雇工劳动。

第四,实行各尽所能,按需分配制度。医疗保健、文化娱乐都由基布兹安排,衣、食、住、行无偿供给,不分职务高低、工种差别、贡献大小,待遇一样。不实行工资制(内部结算却不用货币,所以不存在商品),每人发零用钱,归个人自由支配,成员在基布兹以外的收益或报酬要交给集体。

基布兹曾经为以色列的建立和发展做出过杰出贡献,不仅在整个国家的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而且它对以色列政治和军事的影响也不容轻视,自建国以来有4位总理在基布兹生活过,近1/3的政府部长也出自基布兹。

1997年深圳华为公司副总裁孙亚芳在参观考察了以色列以后,在《华为人报》上专门撰文对这种公社进行评介。简要概括起来说,基布兹的基本社会结构和生活形态,是以色列农村特有的一种社会组织,由志愿者组成,这里没有私人财产,按需分配,大家同劳动,同享受,完全民主与平等。其实就是一种小范围的共产主义社会。

正如孙亚芳所说的那样,如果说农村的个人承包方式充分调动了农民个体创造的积极性,基布兹的集体农庄方式则是充分运用了集体协作资源优势,使农业高科技在农庄的普及使用发挥了效能,它实现了初级意义的各尽所能,按需分配。举世闻名的滴灌技术、大棚种植、电脑控温、自动施肥给药等高科技农业技术,无不从以色列起步,如今在全世界得以推广,创造了沙漠农业的奇迹。

三、基布兹的最新变化与分析

近年来,由于以色列国内外情况的变化,不少基布兹单位危机四起,债台高筑,面临破产的境地。有关数据显示,2002年,在以色列全国范围内,大约2,000名“基布兹”居民离开农场另谋出路,而选择进入“基布兹”生活的只有619人。基布兹发展面临一些危机是内外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一是外部因素的影响。前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解体使全球范围内的社会主义思潮陷入空前的危机,给奉行社会主义原则的基布兹带来巨大的意识形态冲击。同时,由于基布兹面临的困境,成员也对是否继续坚持社会主义原则、价值观产生疑虑,目前只有少数基布兹成员仍然相信自己代表着犹太人以及全人类的未来。国家对基布兹支持力度和重视程度也大大降低了。从上世纪七十年代开始,基布兹对社会的示范作用越来越小,对国家政治的影响力开始下降,许多以色列的政党都已经减少甚至停止资助基布兹。同时,随着巴以和谈的进行,以色列紧张局势缓解,安全状况好转,基布兹在社会中的许多功能被政府代替,在社会中所起的示范作用也渐渐淡化,这也导致了基布兹在国家中的地位下降。

二是僵化落后的管理方式,这是制约基布兹发展的另一因素。建立初期,由于恶劣的国内外环境,基布兹选择了“各尽所能、各取所需”,民主决策、人人平等的管理方式。这种管理体制在基布兹初生时发挥了相当大的作用。但是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这种管理体制的原则过于严谨,生活方式过分单调,基布兹只是代表着一种理想的选择,许多人都认为它并不代表着以色列社会未来的发展方向。

三是没有适应经济结构的变革。前期,基布兹主要以农业为主。到了六七十年代,受农业技术进步和水危机影响,农业部门的用工数量大大减少,农业发展也受到了严重的限制。根据配第克拉克定理,即随着人均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劳动力首先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转移,当人均国民收入水平进一步提高时,劳动力便向第三产业转移。基布兹的发展印证了这一点。大概80%的基布兹成员从事工业企业和第三产业,从事农业的基布兹成员大概只占15%左右。在基布兹的经济结构中,农业仅占20%,而工业和旅游业等第三产业则高达80%。基布兹的原有制度不适应产业结构的变化。

进行的改革主要有:一是私有化改革。基布兹建立前期,所有的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归集体所有,成员的额外收入也要充公。基布兹负责所有成员的一切生活所需,从吃饭、穿衣到住房、出外用车,几乎无所不管。生活集体化,孩子集体抚养。由于初期基布兹成员远离故乡亲人,并且处在敌对的巴勒斯坦人的包围之中,产生的孤独感和不安全感在这种和谐的公有制环境中得到了解脱,使他们有勇气在这块土地上生存下来。公有制也满足了他们要求建立平等、公平社会的要求。然而,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集体所有制也逐渐黯淡,许多基布兹开始私有化改革。公共服务开始私有化,连认为最不可能动摇的教育和医疗也引进了私有因素。部分公共财产也开始私有化;二是管理方式的变化。基布兹的管理方式要求,一切事情,只要事关集体,无论大小,一律要经过全体成员直接民主做出决定,这种方式满足了成员的主人翁意识,然而在现阶段却降低了工作效率,抑制了成员的工作积极性。因此,许多基布兹开始改进管理方式,实行有差别的工资。同时,基布兹也实行了一些保障措施,对于年老体衰者和低收入的家庭,根据具体情况给予适当的补贴,并且仍然负担其成员家庭一半的教育和医疗费用。

总体来说,基布兹的改革变化与当今世界的潮流,与以色列的经济结构转型和社会价值观的趋向一致,它从一个微观角度反映了以色列经济已经完成从“Jaffa(一种以色列柑橘品牌)经济”到“软件经济(JAVA)”的转型,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

四、对基布兹的反思与借鉴

基布兹的衰微不是偶然的,作为乌托邦社会主义的一个类型,早期的空想社会主义者的法郎吉、新协和村等试验、美国的摩门教公有制社区以及中国的人民公社都以失败而结束,这是由于社会水平和经济结构的发展决定的,农业总产出的社会地位下降,全球化以及信息科技造成的生产要素自由流动都使得这种理论越来越不合时宜,简而言之,公社化不适应工业化和后工业化的发展。理论固然重要,但是最重要的还是对于实践的指导作用。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说“不搞争论,是我的一个发明。不争论,是为了争取时间干。一争论就复杂了,把时间都争掉了,什么也干不成。不争论,大胆地试,大胆地闯。”这说明重要的是实践,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基布兹制度对我国的基层政权和经济组织具有参考意义,尤其是吸取其衰微的教训。尽管我国在改革开放后取消了人民公社制度,但是在个别地方,仍有一些乡村保留了人民公社或者类似的制度,例如河南的南街村、江苏的华西村等。但是这些地方虽然名义上保留了人民公社的一些制度,但是无不发展了自己的企业,说白了这些乡村其实就是一个变相的乡镇企业,这个“企业”的兴衰与“村长”的企业家才能高度相关,一旦这个企业家才能缺失或者异化,企业的生存就陷入危机。例如天津大邱庄的衰败。这些残留的集体公社之所以发展壮大恰恰是因为最大化地受益于改革开放,而且同时发挥了集体经济的优势:规模经济、集约经营的优势和较低的劳动成本结合。

发展高效率的农业生产这一点对于我们极具参考和借鉴价值:一要规模化,二要精细化。首先,我国农业要提高产业化水平,实现机械化耕作,必须走出分散的家庭经营,土地流转制度改革使土地使用权集中到效率较高的企业和个人手中,但是要防止一部人变成赤贫演变成社会问题,这就需要做好社会保障工作。不管怎样重新集体化是我国的发展方向。其次,要在农业中提高科技含量,在耕地有限的情况下提高产量只有靠高科技。因为现在由于农村的青壮年劳动力多在外打工,造成农村劳动力人口缺少和素质偏低。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们的执政党带领的是“中性政府”(姚洋,2008),成功防止了民粹主义和特权阶层,但是积累的问题也比较多。要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除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乡村之外,还要全力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提高教育、卫生、医疗、文化水平,对农村的农业技术人员要提高待遇。可以考虑加大对农业技术进行补贴,这是国际上通用的做法,何况科技具有较高的正外部效应。

(作者单位:东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刘素云,林颖.以色列的集体农庄“基布兹”进行全方位的改革.世界新闻报,2004.2.20.

[2]江海燕.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

[3]谢韬.只有民主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炎黄春秋,2007.2.

[4]魏雪静.今日的以色列“基布兹”.理论前沿,2008.10.

猜你喜欢

以色列
以色列家喻户晓的“中国奚”
伊拉克立法反对以色列
心中的墙——以色列游记
以色列发现前年鸡蛋
以色列何以成为科技创业之国
吉尼斯世界纪录
以色列IRON SOURCE办公总部
不妨学学以色列
以色列共产党的晚期资本主义观与以色列的三重危机
奠定以色列立国之基的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