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部旅游产业升级与优化对策探讨

2009-06-30王旭科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09年17期

宋 健 王旭科

提要鉴于西部旅游产业的发展特性,本文认为西部旅游产业应通过消除瓶颈制约因素、营建产品品牌、优化空间布局、开启双重动力机制、推行标准与特色一体化以及建立新生态意识等途径,升级和优化旅游产业系统,提高旅游产业竞争力和维持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西部旅游产业;发展特性;升级优化

中图分类号:F592.7文献标识码:A

一、西部旅游产业发展特性审视

随着近年来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和西部旅游升温,西部旅游资源已经得到一定程度的开发,但由于西部有着特殊的自然地理特征、人文社会背景和经济发展状况,其旅游产业发展基础条件与内地有着根本性的差别,因而无法以东部惯常的发展模式加以生硬地套用,在进一步的产业升级优化过程中,其产业运作形态、发展道路、空间影响范围等方面有着自己独特的寓意。

从产业运作形态来说,既要适应西部大开发旅游先行的发展形势,提升旅游产业素质,扩张旅游产业规模,带动西部经济的发展,而且要考虑西部整个自然与社会机体较强的敏感性和脆弱性,应在产业化进程中尽可能消除旅游所带来的负面影响,维持旅游产业化状态下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态等诸多方面的平衡,要努力冲破一个我们司空见惯的产业化所引发出的旅游发展悖论。

从发展道路上来说,首先要考虑到当前客源市场呈现全域化的不规则空间分布状态,不像东部区域按照空间距离衰减原理,呈现出固定的空间圈层分布特征,经济支付能力对客源筛选所起的作用表现的尤为明显,必须以发展质量效益型旅游为核心,开发高品位旅游为主,达到以质取胜的目标;其次要考虑随着未来交通阻隔问题得到逐步解决,东部沿海省份的游客将大量涌向西部,要准备迎接规模化的旅游形势。例如,根据预测2007年青藏铁路通车将对西藏旅游大规模扩张产生决定性作用,西藏旅游形势将为之大变。

从空间影响范围来说,首先关涉到区域内各种核心因素与力量的整合,以形成内部旅游发展的合力;其次,对外部因素与力量的倚重和引入比起全国其他地区显得尤为重要。因而,西部旅游产业必须站在这两层空间角度上来进行统筹规划、相互协调、推进发展。

二、西部旅游业升级与优化战略对策

1、消除制约因素。一是旅游交通。考虑到西部的区位劣势,要谋求客源规模的扩张,必须“围绕旅游办交通”,在主要交通枢纽城市加快航空、铁路建设与远程旅游客源地进行直接连接,通过外部交通的改善来引动客流。由于西部景点分布分散,空间跨度大,而西部经济落后财力不足,交通建设力度不够,使得西部景点之间的公路级别低、路况差,应从发展旅游的需要来考虑交通建设,提高公路等级,完善区内旅游交通系统;二是旅游意识。西部多数地区尚处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迈步的初级阶段,旅游意识淡薄,观念落后,必须在社会各阶层、各行业、各部门进行旅游宣传教育,提高全社会旅游意识;改革经营管理体制,激活内部经营机制,增强旅游经营思想,形成适合西部旅游产业发展的体制活力。

2、营建产品品牌。在产品开发方向上,营建品牌应从传统品牌的创新和新品牌的构建两方面着手,重点建设跨区域的大型旅游线路,形成西部旅游的主体产品,各省区也应以重点旅游区为基点,建设重点旅游项目,进行品牌优化与创新;在产品类型开发上,除深化传统的观光旅游产品之外,积极开发登山、探险、沙漠等特种旅游产品和文化探秘、民俗风情考察、边境跨国、深生态等专项旅游产品。

3、优化空间布局。由于西部地区国土面积巨大,景点分散,且地理空间跨度大,使得旅游产品组合、旅游线路与公路交通干道呈现较大的重叠性,重要的旅游县市及景点基本分布在几条主要交通线周围。因而,非常适宜采用点轴式空间开发模式,形成旅游产品开发的依托节点,构建合理的产品开发点轴式空间布局。

4、推行标准与特色的一体化。海外游客在西部旅游客源市场中占有很高的比例,因此尽快与国际化、标准化接轨是西部旅游向产业化迈进的关键一步,而要实现这关键一步,必须有效地处理标准化与特色化的冲突,保障旅游产业的恒久活力。如何实现标准与特色的一体化,在于三点:一是特色必须加以体现;二是国际化、标准化应有合理尺度;三是做好两者的结合,严格杜绝模式化、商业化的出现。具体来说,在饭店、接待服务设施等建设与布局,应积极推行民族家庭宾馆的建设和农户式的服务接待,并进而创造一种旅游与民俗结合的民族化发展模式,推动旅游扶贫和民俗特色的凸现,而不可盲目追求规模化的大体量设施建设。在饭店的星级评定中,民族风格的含量、民族化的服务和使用外语的服务人员比例应成为饭店星级评定的重要标准;旅游区解说系统的设置与规范,要与景区的整体环境相一致;游客中心之类的旅游信息服务设施的设置,不仅外观反映出本地的个性风貌,而且内部功能设置要体现人情化的理念。

5、开启双重动力机制。要想谋求西部旅游产业梯度推进的动力保障,必须开启双重动力机制。首先是政府与市场。在东部沿海发达省份旅游产业向市场化、高级化迈进,要止言政府主导之时,由于西部旅游产业发展处于初级阶段的特征,应该加强政府主导的力度,政府应扮演着重要的领航员角色,不仅要以宏观政策为手段起着引领与规正旅游产业发展方向的战略任务,而且表现在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和项目启动的投入上要予以扶持,在目的地营销上更是要身体力行有直接的经费投入,以表率性的作用带动资金流的进入。同时,重视民间市场对旅游业的投入与支持,应建立多种形式的旅游投资服务机构,制定投资鼓励政策,乃至鼓励社会资本参股,最大限度吸纳民间资金,形成宽口径的融资通道,逐步进入市场化的轨道;其次是本地与外部。本地要加强对旅游业的优势产业地位认识和重视程度,对旅游业予以政策倾斜,在资金调拨、人员配置、税收等方面给予一定的政策照顾,相关产业发展、相关部门工作要以旅游业为核心进行适度的功能设置与调整。而本地人力资源匮乏、经济落后与财政的拮据决定了必须借助外部动力,如中央财政转移支付资金和相关友好省市的人力技术与财政支持,制定优惠政策,开放市场,吸引东部发达省份和国外的大型企业集团投资旅游开发、大型旅行社组织产品经营等。

6、建立新生态意识。生态意识的第一落脚点应该是如何做好这些自然生态地带旅游开发与生态保护的协调以及对游客“非生态”行为的有效控制。在自然生态环境下孕育的独特的人文风情所培育成的人文生态,也应该成为我们精心呵护加以培养的对象。必须降低旅游发展对地方社区文化环境的冲击,让本来与自然和社区有机融为一体的人文生态环境成为永不褪色的文化景观,不能让一个个文化景点蜕变成为一个个脱离文化母体丧失生命力的“文化孤岛”。如果考虑到西部城镇风貌也是一种重要的旅游资源,是旅游者旅游体验的重要一部分的话,那么随着西部大开发的推进和西部对现代化的迫切需求,对内地的城市克隆化有可能成为经常性的现象,尤其表现在城镇建设上,整齐划一的城市化和商业化格局被当地人很容易误解成这就是现代化、产业化,西部城镇原有的富有地方特色的街区风貌将很容易侵蚀。因而,在城市建设、小城镇改造、街区规划和旅游服务设施设计上要充分考虑地方特色与传统文化风貌的保护和凸现。

(作者单位:山东财政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刘锋.中国西部旅游发展战略研究.中国旅游出版社,2001.1

[2]吴殿廷.西部旅游开发战略模式的探讨.旅游学刊,20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