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道家思想与佛教教义的异曲同工之妙

2009-06-29赵俊卿

科教导刊 2009年8期
关键词:释迦牟尼佛家禅宗

赵俊卿

摘要“无为而治”是哲学家老子的重要思想。道家“无为”的核心思想与佛家的“缘起性空”思想是相通的,佛家的“空”, 是“真空生妙有”、“有依空立”的意思,与道家“无”的内涵是一样的。佛教禅宗能够在中国得以弘扬,是因为采用的正是“无为而无所不为”、“真空生妙有”的奇特方法。

关键词道家思想无为而治佛教缘起性空真空生妙有

中图分类号:B91文献标识码:A

《道德经》集中体现了哲学家老子的哲学系统,在本书中,老子的社会政治观集中体现为“无为而治”,后世帝王采取的“休养生息”政策,就体现了老子的这种政治思想。

老子的“无为”并不是不为,而是指不妄为。强调人的社会行为要顺应自然,合于“道”的运动。具体地讲,就是要求统治者给老百姓宽松的生活和生产环境,不强做干预,以顺应自然。老百姓在这种怡然自得的生活环境里,无苛政之苦,无重税之忧,自然会感受到这种政策的好处,从而达到“不言之教”的教化作用,这就是老子政治思想的理想境界——“无为而无不为”。无为(也就是不妄为),是一种立身处世的态度和方法,意指统治者要做到“无欲”,不要瞎折腾、瞎张罗,而“无不为”则是指不妄为所产生的效果,即“无欲以静,天下将自定”。老子还曾说过,“为无为,则无不治”,意即以“无为”的态度去对待社会人生,一切事情没有做不到、办不好的。因此,老子所讲的“无为”并不是消极等待、毫无作为,而是“为无为”、“为而不恃”、“为而不争”,即以“无为”的态度去“为”,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从而达到“无为而无不为”的最高境界。

佛家的“缘起性空”中,“性空”是指人的本性是空的。和许多人误认为老子所讲的“无为”就是消极等待、毫无作为一样,世间的人也常常误以为佛家的“空”就是没有。实际在佛教里面,只有“空”才能“有”,如果自性不空,则不能有,这就是“真空生妙有”的意义。例如房子不空,就不能住人;耳朵、鼻子、口腔、肠胃不空,我们怎么能生存?我们口袋不空,东西放到那里?世界虚空不空,森罗罗万象如何安放?因为空,才有一切,“有”是依“空”而立的,所以《般若心经》云:“空即是色,色即是空。”龙树菩萨在《中论·观四谛品》中提出“以有空义故,一切法得成;若无空义故,一切则不成。”这就是“有依空立”的理论根据。

道家“无为而治”思想,并不是真的“不为”,其目的是达到“无不为”的结果;而佛家的“缘起性空”思想,“空”并不是“没有”,而是“因空生妙有”;所以,道家的“无为而治”和佛家的“缘起性空”思想是相通的。

只有无为,才能无不为,老子的“无为而治”并不是脱离现实的乌托邦,也不是虚无缥缈的空中楼阁,它具有现实中实行的可行性和合理性。拿历史上的秦朝与汉朝相比较。秦始皇是“有为”之君,灭六国而一统天下,万里长城成为民族象征,文治武功彪炳千秋,但强大的秦王朝仅仅十几年就土崩瓦解了,这是“有为而妄为”的结果。汉朝初年推行“休养生息”政策,减轻田租,鼓励农耕,提倡节俭,减轻刑罚,使汉朝的生产与经济得到极大的恢复和提高,这就为后来汉武帝凭借强大的经济和技术条件,历经长达几十年的战争,彻底打败了强悍的匈奴骑兵创造了条件。“犯我天威,虽远必诛”,古往今来,只有大汉时代有如此的豪言壮语,这正是“无为而无不为”的思想在汉朝得到了高超运用的结果。“无为而治乃大治”,这就是老子“无为而无不为”的哲学思想留给后人的有益启示。

佛教禅宗能够在中国得以弘扬,是因为它在中国有“知音”,佛的教育方法,采用的正是“无为而无所不为”、“真空生妙有”的奇特方法。传说佛家始祖释迦牟尼在灵山法会上正准备说法,这时大梵天王来到灵山,向释迦牟尼献上一朵金色波罗蜜花,然后坐在最后的位子上,聆听释迎牟尼说法。释迎牟尼却一言不发,仅举起这朵金色波罗蜜花给听众看,当时人间天上诸神都不明白这是什么意思,惟有弟子迦叶破颜微笑,于是释迦牟尼将衣钵传授给了迎叶尊者。会心一笑,就是心照不宣。语言表达的内容太有限,只有心里去会意,心里去悟道。不用语言去表达,这是一种“无为”、一种“真空”,正是这种“无为”和“真空”,才能达到“无不为”、“生妙有”的效果。

正是释迦牟尼在灵山法会上以拈花微笑的方式寻到了衣钵传人,才有了后来的佛教东传,一花五叶。假如当时佛祖讲了禅是什么、不是什么的话,那禅现在也就没法去发展,无法去弘扬了。当年佛陀所告诫的“不立文字,教外别传”就属于“无为” 、属于“真空”。正是由于开始的“不立文字”,为禅宗的发展预留了很自由的空间,现在佛教方面的经律,有关佛教方面的文章,应属禅宗最多,这就达到了“无不为”、“生妙有”的效果。“教别外传”,结果却教外热传,禅宗文化大肆被教外弘扬,教外形成一种修禅的热潮,如今的现代禅、生活禅、安详禅、日本禅、基督禅,一时间成为教外最热衷的,这就是 “无为而无不为”、“因空生妙有”的最艺术性的发挥。

以上分析表明,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与佛教缘起性空的教义真的具备某种异曲同工之妙处。

猜你喜欢

释迦牟尼佛家禅宗
灵 山
人生只在呼吸之间
落叶禅
白色在中华文化信仰中的象征意义
佛教禅宗究竟是如何诞生的
简述梁漱溟的佛家思想
林清玄散文中“禅”的理解
日本茶道与原研哉的设计理念
面对辱骂
扫净心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