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理想国里的哲学王

2009-06-29

科教导刊 2009年8期
关键词:城邦理想国柏拉图

赵 越

摘要在包罗万象的《理想国》中,本文主要选取了柏拉图哲学王治国的理念这个角度,结合柏拉图所生活的时代的城邦的政治现实,对他的哲学王治国理论提出的原因,以及哲学家的素质、挑选、培养几个方面进行论述。

关键词柏拉图理想国哲学家

中图分类号:B08文献标识码:A

卡尔·波普曾经说过,“柏拉图著作的影响(不论好歹)是无法估计的。人们可以说西方的思想,或者是柏拉图的,或者是反柏拉图的,在任何时候都不是非柏拉图的。”在几千年后的今天,再次拜读柏拉图的经典著作《理想国》,仍然为其精彩的思辨、严密的逻辑、磅礴的语言,尤其是他对不懈追求完美城邦的伟大精神所折服。在充分论证了“正义”这一核心概念的同时,还系统的设计了一套以实现全体公民的最大幸福为终极目的的城邦制度,如公有的经济制度,“全民皆兵”的军事制度,不分等级的教育制度,化多为一的社会制度等等。当然,柏拉图的理想国并不是也不可能是凭空想象,而是在其对于现实政治的强烈不满的基础上形成的。

1 柏拉图眼中的城邦的政治现实

柏拉图认为当时的政治主要有以下两大严重缺陷:

1.1政治无知

柏拉图认为,政治无知主要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由于当下政治存在的都是伪装成知识的知识。在柏拉图生活的僭主政治时期,智者的政治思想占据主流地位。这些智者世纪上是通过把国家变成旨在满足一个人的僭主制来调和国家与个人之间的关系的。然而,当他们让国家去适应某个个人,而不是让所有的个人去适应国家时,他们的协调从目的上来说就是错误的,这也就直接导致了他们协调的失效。所以,在柏拉图看来,智者所具备的只是伪装成知识的知识。因为他们认识到的只是大家普遍认知的问题,而并不是柏拉图提出的真正的知识——哲学理念。柏拉图在《理想国》第六卷在提出具有天赋的人要成长为哲学家,必须要在一个良好的环境中才有可能实现的时候,这样说到“或者你也象许多人那样,相信真有什么青少年被所谓诡辩家所败坏,相信真有什么死人诡辩家够得上说败坏了青年?说这些话的人自己才真是最大的诡辩家呢!不正是他们自己在最成功地教育着男的、女的、老的、少的,并且按照他们自己的意图在塑造着这些人吗?”“这些被政治家叫做诡辩派加以敌视的收取学费的死人教师,其实他们并不教授别的,也只教授众人在集会时所说出的意见,并称之为智慧。……他讲不出任何别的道理来,只知道称必然的东西为正义的和美的。他从未看到过,也没有能力给别人解释必然者和善者的本质实际上差别是多么的大。说真的,你不觉得这样一个人是一个荒谬的教师吗?”

另一方面,柏拉图认为不光是这些流行的政治思想是无知的,连统治者也是无知的,无论这个统治者是僭主制下的某一个僭主还是民主制下的大众。这里我们主要讨论一下柏拉图对后者无知的论述。柏拉图承认民主制下的至高无上的自由,“如果你有资格掌权,你也完全可以不去掌权;如果你不愿意服从命令,你也完全可以不服从,没有什么勉强你的。”但这种毫无限制的过度自由直接导致政治不是由专家而是由业余者占主导地位。“柏拉图认为政治无知是民主制特有的祸根。民主制似乎仅仅意味着无知者有神圣的权利来进行错误的统治。任何人都可以在公民大会上言说并影响政治决定;任何人不管他的能力如何,都可以由于抽签的运气而被委以行政职务。”这种不被阻止,反倒被认为具有极强合理合法性的无知行为,必然产生效率底下,毫无底线的平等以及在柏拉图看来的十分不正义。柏拉图也承认民主制的宽容,但柏拉图认为这种宽容“对我们那些琐碎的要求是不屑一顾的,对我们建立理想国家时所宣布的庄严原则是蔑视的”。 无知导致了这种所谓的宽容,而也正是这种宽容继续纵容了无知的存在和发展。这样的恶性循环在柏拉图看来同样是非常不正义的。

1.2政治自私

在柏拉图生活的年代,极端个人主义精神十分盛行。它为了更好地实现自己的私人目的而攫取国家公职,并把每个城市分裂为贫与富、剥削者与被剥削者两个敌对的阵营。如果说政治无知是民主制特有的祸根。那么政治自私则是寡头制的重大弊端。由于寡头制君主只顾及满足私人目的,因此他与他的国民一定是势不两立的。统治集团内部,同样会由于利益的不一致而出现内讧甚至分裂。这样就会使“每一个国家都是许多个而不是一个……无论什么样的国家,都分成相互敌对的两个部分,一为穷人的,一为富人的,而且这两个部分各自内部还分成许多个更小的对立部分。”此时,国家就不再是不同阶级调和不同利益间矛盾的中立公正的仲裁者,而成为了实现色拉叙霍马斯所谓的“强者的利益”的工具。在柏拉图看来,这样的城邦是十分危险的。一方面,政治自私必然导致对本阶级利益的掠夺性的维护,这样城邦内部的稳定无法实现。柏拉图认为,“对牧羊人来说,人世上最可怕最可耻的事情实在莫过于把那些帮助他们管羊群的猎犬饲养成这个样子:它们或因放纵或因饥饿或因别的坏脾气,反而去打击和伤害所保管的羊群,它们倒像是豺狼而不像是猎犬了。”另一方面,这种由于利益分歧而产生的分裂会使整个城邦就像一团散沙,毫无凝聚力和战斗力。在这种状况下,一旦某一外邦入侵战争爆发,它将完全没有抵抗外敌的能力,最终的结果只会是所有人被处死或者沦为奴隶。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不难发现,尽管在《理想国》一书中,柏拉图是建构起理想国的模型之后来描述现实国家的。但实际上,他对现实城邦状况的研究是先于他对理想国家的建构的。因为只有透彻地看到现实国家的缺陷,柏拉图才能够清楚要在理想国里追求什么东西,应该在理想国里实现什么东西,才能够更加有针对性的对理想国进行建构。因此,在这个意义上,对现实国家的批判支配和决定着他对理想国的建构。柏拉图在理想国里最想要解决的问题,也正是现实问题十分清晰的反映。即便有些制度看起来十分“理想”,“理想”的无法实现,就如柏拉图认为私有制是一切罪恶的根源,正是由于他看到了现实社会中每个人为了追求私人利益,想方设法的攫取政治地位,导致整个城邦政治的混乱。但我们不得不承认,这在某个层面上体现了柏拉图对理想政治不懈追求的伟大精神。这是值得每一个后来人所继承和发扬的。

2 提出“哲学王治国”的原因

柏拉图之所以提出哲学王治国主要有两方面原因:

一是他认为德治优于法治。一方面,柏拉图认为,良好的美德是法律制度实现的前提和保证。另一方面,柏拉图认为,制定过多的法律是没有必要的。相对于以繁琐复杂的法律对人进行约束以维持城邦秩序,对公民良好美德的培养更为重要。而哲学家在教育培养公民的良好美德方面,作用十分重大。

二是他认为王政是最正义的政体。与其他几种政体相比,王政或贵族政治是最能够实现智慧、勇敢、节制三种美德在社会中分别起到合适的作用,最能够使每个人的智慧、激情、欲望得以最和谐的统一,用柏拉图的概念,就是王政或贵族政治才是最正义的。而柏拉图所谓的贵族政治,实际上就是他哲学王治国理念的又一说法。在他看来,由于哲学王是城邦最具知识的人,是唯一可以掌握“善的理念”的人,因此哲学王治国必将很好的解决政治无知的问题。另一方面,由于这种政体的正义性,使得每一阶级在城邦中各司其职,各得其所,这也可以在某种程度上避免政治的自私与混乱。

3 哲学王治国——改善城邦现状的核心途径

通过对柏拉图提出哲学家治国原因的分析,我们不难发现,柏拉图要求哲学家做的并不多,只是对公民德性方面进行教育、培养和指导。但就是这一点就需要哲学家具备诸多素质。

(1)了解每一事物的实在。柏拉图认为,哲学家必须是“一个视力敏锐的人”,“决不能是个盲者”。这里的视力敏锐并不单指视力好,能看清事物,更重要的是必须能够通过现象,观察到事物的本质,即柏拉图提出的“善的理念”。因为只有站在这样的高度,才可能对愚钝的公民们进行指导。

(2)爱全部,“永远酷爱那种能让他们看到永恒的不受产生与灭亡过程影响的实体的知识”。 “不会情愿拒绝它的一个无论大点的还是小点的,荣誉大点的还是荣誉小点的部分。”

(3)爱真实。“他们永远不愿苟同一个‘假字,他们憎恶假,他们爱真。”因为只有爱真实,他才能珍惜一切与之相近的东西。

(4)有节制。柏拉图认为,一个人的欲望在一个方面强时,在其他方面就会弱,这完全像河水被引导流向了一个地方一样。而一旦哲学家的欲望被引导向知识这个地方,“他就会参与自身心灵的快乐,不去注意肉体的快乐”。那么,“这种人肯定是有节制的,是无论如何也不会贪财的”。

(5)心胸开阔,视野广阔。哲学家以“观察研究所有时代的一切实在”为己任,在“无论神还是人的事情上总是追求完整和完全的。”

(6)勇敢,不畏惧死亡。一个把自己的全部身心都奉献给智慧、真实的人,是不会惧怕死亡的。有的时候,宁愿为了真理牺牲自己。苏格拉底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7)具有良好的记忆,敏于逻辑。只有哲学家对知识的渴望是无穷的,并且能够记住并应用,也因此对知识产生了越发浓厚的兴趣,乐在其中。

(8)自身内部和谐。一个有节制,有分寸,不怯懦的人必然是一个公正的人,也是一个内部和谐的人,这样的人的心灵才更容易导向每一事物的理念。

哲学王所需要的这些素质并不是天赋的,更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塑造出来的。为此,柏拉图设计了一套十分周密,甚至过于死板,几乎是完全固化了的教育体制。哲学家的挑选必须从出生时就开始,这也直接导致了共妻制的出现。在城邦内部,并没有家庭的概念,要在适龄青年婚配的阶段,让最优秀的男女进行婚配,以生出优质的后代。在这些婴儿中同样要进行挑选。为了挑选出最优秀的,柏拉图甚至提出要将不好的婴儿秘密处死的变态制度,受到了许多非议。对哲学家的教育在不同年龄段也是不同的。童年和青少年时期主要接受音乐和体育的教育,以净化心灵,强身健体。青年时期则要进行一次挑选,在“劳苦的身体锻炼、学习喝战争恐怖中总是表现的最能干的那些孩子,应当被挑选出来”,进一步培养他们的综合分析能力和辩证思维能力。到了中年,我们将主要考察他们面对诱惑是否可以做到节制,并且要考察其是否真正会使用辩证法去发现理念。50岁以后,“那些在实际工作和知识学习的一切方面都以优异成绩通过了考试的人必须接受最后的考验。我们将要求他们把灵魂的目光转向上方,注视着照亮一切事物的光源。在这样看见了善本身的时候,他们得用它作为原型,管理好国家、公民个人和他们自己”。

此时此刻,在柏拉图的理想国中,真正的哲学王诞生了。而由于柏拉图建立这个城邦的目的在于实现全体公民的最大幸福,那么哲学王的“入世”成为了义不容辞,“治世”也变成了一种不可推卸的责任。本文笔者不想去探讨在现实城邦中,当权者主动给哲学王让位,以及当权者自己努力完善自身使自己变成哲学王来管理城邦,究竟这两种途径哪一个更为现实。笔者只是想表达一下自己在读完《理想国》之后,对哲学王治国社会的向往以及对柏拉图的无限敬仰。

猜你喜欢

城邦理想国柏拉图
理想国叠影之魅
大理:梦游理想国
古代雅典经济责任审计探微
学习亚里士多德《政治学》中的城邦与公民思想及启示
论《理想国》中的城邦正义
名创优品的“理想国”
大理,抵达自由之后
柏拉图之椅
让大脑绕个弯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