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现代汉语元语言释义模式建构

2009-06-13陈瑞琴肖绍喜

现代语文 2009年12期
关键词:模式

陈瑞琴 夏 丹 肖绍喜

摘 要:现有各汉语词典对汉语学习提供了很大的帮助,但也存在着诸多不足。李葆嘉先生针对现有汉语词典中的不足,以语义语法学理论和元语言理论为指导,提出了词典释义的元语言释义模式,该释义模式的建立也为自然语言信息处理的语义突破提供了有力的依据。

关键词:汉语词典 元语言 释义 模式

词典是通向一种语言及其文化的大门,词典释义直接影响着语言学习者尤其是第二语言学习者对语言知识及文化的理解。作为汉语学习的重要辅助工具,现有各汉语词典在很大程度上给汉语学习者提供了帮助,也为汉语及汉文化的传播打下坚实的基础。但是,现有汉语词典也存在诸多不足之处:

(一)在词语的选择上,没有严格按照现代汉语“词”的标准,出现词素、词,甚至短语共存的现象,方言词和古语词比比皆是,如“屡”(《现代汉语词典》)“遂”(《现汉》)、“永”(《现汉》)、“骤”(《现代汉语规范词典》)、“暂”(《现汉》《现规》)等。

(二)在词语的解释上,采取随机释义的方式,释义缺乏系统性,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循环释义比比皆是,这大大地影响了人们使用词典的便捷性,如《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对几个逐渐体体态词的释义:

渐渐:表示程度或数量逐步缓慢增减。

日趋:一天一天地走向;逐渐地。

逐渐:渐渐。

逐步:一步一步地。

以上对“渐渐”的释义中出现了“逐步”,“日趋”的释义中出现了“逐渐”,“逐渐”的释义中又出现了“渐渐”,在这样的释义体系下,如果汉语初学者要了解“日趋”的意思,必须走过这样一个流程,即“日趋—逐渐—渐渐—逐步”,如此下来,初学者必会头晕眼花。第二,同一个义类的词的释义相差很大,这样不利于学习者系统地掌握汉语知识。

针对汉语语法研究中生搬西方语形语法的缺点,李葆嘉先生结合汉语实际,在吸收语义场理论和格语法理论的基础上,提出语义语法学理论。该理论指出:语义性是人类语言的本质共性,语法的本质是语义结构之法;词类划分的本质是语义特征的分类,句法结构的本质是兼容性义场或词语之间的语义关联;语形的本质是语义的标记化或标记化的语义。(李葆嘉,2007:P280)语义语法学观认为自然语言系统是建立在认知符号的时体范畴化(聚合性义场)和范畴关联化(组合性义场)基础上的语义网络。(李葆嘉,2007:P290)

同时,李葆嘉先生吸收波兰语义学派的元语言理论,并在此基础上依据所处语言层面和应用功能,提出词汇元语言、释义元语言、析义元语言、认知元语言四种系统的多层次模型。

在以上两种理论的基础上,李葆嘉先生提出了新的释义模式,即同场同模式元语言释义模式。该模式的特点是:

1.以语义为基础,划分明确的词场。

2.对同一词场的词采取同模式释义,及对同一词场的词建立相对统一的释义模式。

3.采用基元词对词进行释义,所有的释义均采用基元词,基元词来自对汉语使用实际的统计而来的高频词及根据汉语实际进行的适当增删,安华林(2004)制作的《现代汉语基元词表》给这一工作做了很好的铺垫。如上文所列举的汉语逐渐体体态词,以下将其在元语言释义模式中的释义与现有词典对比如下:

时体/未完整体/持续体/逐渐体:渐渐、逐渐、逐步、日趋

1.渐渐 jian4jian4

《现汉》(P673)释义:表示程度或数量逐步缓慢增减。例如:过了清明,天气~暖起来了。

《现规》(P644)释义:表示程度或数量随着时间的推移而缓慢地变化。例:心中的波澜~平息。

《现代汉语八百词》(P299)释义:表示程度或数量随时间缓慢地增减。用于书面。

基元释义:[时体/未完整体/持续体/逐渐体]表示程度或数量向某一方向随时间慢慢变化;出现在动词、形容词之前。例如:细雨蒙蒙的深夜里,我的心情~地平静下来。

2.逐渐 zhu2jian4

《现汉》(P1777)释义:渐渐。例如:影响~扩大。

《现规》(P1704)释义:表示程度、数量等的变化缓慢而有序。 例如:气温~升高了。

《现代汉语八百词》(P688)释义:表示缓慢而有秩序地进行。

基元释义:[时体/未完整体/持续体/逐渐体]表示程度或数量等随时间有序地慢慢变化;出现在动词、形容词之前。例如:我国IT职业培训正在~告别作坊式经营模式,进入标准化的品牌经营时代。

3.逐步 zhu2bu4

《现汉》(P1777)释义:一步一步地。例如:~深入。

《现规》(P1704)释义:表示行为或变化有阶段性且持续不断,相当于“一步一步地”。例如:~熟悉。

基元释义:[时体/未完整体/持续体/逐渐体]表示行为或状况像某一方向随时间按计划一步一步地变化;出现在动词、形容词之前。例如:解放军已~建成新型军事人才培养体系。

4.日趋 ri4qu1

《现汉》(P1153)释义:一天一天地走向,逐渐地。例如:~繁荣。

《现规》(P1104)释义:表示一天一天地向某一方向变化。例如:~成熟。

基元释义:[时体/未完整体/持续体/逐渐体]表示行为或状况一天一天地向某一方向慢慢变化;出现在形容词之前,多用于书面语中。例如:从“喝茶”到“用茶”,中国茶叶消费方式正~多元化。

由此可见:在该义场中,“渐渐”是核心词,其它词的意思均是在其基础上增加某个或某些义征而形成。“逐渐”的区别性义征是[+有序],“逐步”的区别性义征是[+按计划]和[+按步骤],“日趋”的区别性义征是[+有向性][+书面]。

释义模式:[时体/未完整体/持续体/逐渐体]提示语+主体+依据+方式+行动+分布

如此将以上四个意义相近的词归入一个义类,在同一个相对较小的语义场中进行释义,并建构一定的释义模式,运用释义基元词进行释义,其意义之间的相同点与不同点便一目了然,便于初学者掌握汉语词义以及建构汉语词汇系统。

当然,在元语言释义的过程中,也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如:

(一)义类的划分。语义类别的划分是该语言释义模式建立的基础,义类的划分必须符合以下条件:第一,子场所有义类加起来必须涵盖母场所包含的所有义位;第二,子场各义位之间界限须分明,否则对模式的建立会形成一定的阻碍。由于语义的模糊性,在实际操作中会产生很多困难,需要将对语义系统的整体划分与对词义结构的细化分析进行有效结合。

(二)基元词的使用。释义过程中所使用的基元词基本根据《现代汉语基元词表》,但该词表所收的词并不一定能够适用于所有的词类,因此,在释义过程中,应不断完善“基元词表”,进行适当增删。

(三)释义模式的建立。汉语中存在大量的意义较虚的词,大多只能从语法意义上解释,其中很多词意义相差极其细微,要建立释义模式并表达出意义之间的区别,就要比实义词复杂得多。如“将要体”中的“将要,快要,就”,《现汉》对其释义分别是:

将要:表示行为或情况不久以后就会发生。

快要:表示在很短的时间以内就要出现某种情况。

就: 表示在很短的时间以内。

三个词的释义几乎一致,尤其是“快要”和“就”,都表示“很短的时间”,但大量的语料及日常语感告诉我们,这三个词的词义有时间短暂程度上的差别,即将要>快要>就,那么如何用释义元语言来表达这种差别就成了关键问题。

以上问题是该元语言释义过程中需重点解决的问题,也是难点。如果解决不好,会把汉语使用者带入语义泥潭;若解决得好,则该释义方式会给汉语词典释义带来重大突破。同时,这种对词义的颗粒化分析,也将给自然语言信息处理中最难解决的语义问题提供有力的依据。

参考文献:

[1]李葆嘉.语义语法学导论[M].北京:中华书局,2007.

[2]李行健.现代汉语规范词典[Z].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4.

[3]吕叔湘.现代汉语八百词(增订本)[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

[4]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Z].北京:

商务印书馆,2005.

(陈瑞琴 夏丹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210097;肖绍喜 南京大学文学院 210093)

猜你喜欢

模式
关于师幼互动的文献综述
我国中央银行金融监管模式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
从《后窗》看希区柯克作品的人性怀疑论
以市场为导向的经济管理模式转变分析
基于产业需求的数字媒体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高端饭店业产学研模式研究
永续债券探析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
中学数学创造性教学的模式与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