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法律精神及其构建

2009-06-11姚文丹

理论观察 2009年2期
关键词:法治思想政治教育

姚文丹

[摘要]培养和提高全体公民的法律意识,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我国推进社会进步,实现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基础性工程。大学生是我国公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的栋梁、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社会主义各项事业的主要建设者和重要接班人。在当前各种文化思潮相互影响、思想观念日趋多样、人们的道德价值观念日趋多元的情况下,着眼于将社会主义正确的价值观念,行为准则和道德良知渗透到法律规范的宣传教育工作中去,切实培育和提高大学生的法律精神,将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法律精神;法治

[中图分类号]064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2234(2009)02—0108—02

目前,我国的科学技术进步日新月异,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良好的国内环境对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我国的法制进程起到了极大的促进和推动作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坚持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尊严、权威,标志着我们党对法治的理解与追求又跃上了一个新层面,标志着中国特色民主法治建设将走入一个新时代。法制教育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通过法制教育可以教育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民主法治观念,提高其政治素养;可以提高大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和参与能力,强化自己的人生责任意识;可以有效地对大学生进行思想道德修养教育,为社会主义和谐校园的建没提供法律保障。本文从大学生法律精神的相关理论研究入手,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下,试图对我国大学生的法律精神进行初探,以期提高大学生法制教育的实效性。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法律精神内涵

法律精神的培养是高等院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依靠其来促进和优化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是目前高等院校的重要任务和努力方向。法律精神是指对法律的价值追求,追求民主、人权、自由、平等、公平、正义、安全、效率、利益、人的主体性、人的解放等,这正是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取向之一。而我国市场经济的价值取向,也必然要求大学生对公平、公开、竞争等主体精神的认同,及由此决定的对法治精神的呼唤。为此,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体现时代性这一要求,把学生法律精神的培养放到一个相当重要、相当突出的战略高度上来认识,突出其应有的地位。但同时法律精神是与时俱进的,时代的发展必将深化和丰富法律精神,法律精神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法律精神是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内容

现代思想政治教育通常被分为思想品德教育、法制教育和心理教育,这就意味着培养大学生的法律精神和法制观念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内容。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道德和法制共同调整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维护校园的正常秩序,任何一种法律体系中都渗透着一种道德精神,是一整套道德规范的法的表达。法律必须具有价值理性,它应反映当代社会普适的主要价值观念应当合乎社会发展规律,维护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利益,所以说法律精神也同时具有道德价值。由此可见,法律精神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两者之间是相互包含的,不可分割的,把法律精神渗透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不但能维护大学生的权益,而且能提高大学生对法律、法规的认知度和对学校规章制度改革的参与度,确立他们在受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而对法律精神深入了解的同时,又能让大学生的道德境界得到更大程度的升华。

2法律精神是奠定依法治校的法律素质基础

随着中国社会的转型,社会关系的日趋复杂,教育关系发生了革命性的变革,在此背景下,依法治教、依法治校被提上日程,法律开始全面介入教育。时代呼唤高校要依法治校,即把学校的教育管理和教学活动纳入法治的轨道。学生管理作为高校教育管理的一部分,也要朝民主化、法制化方向努力,切实维护大学生的合法权益。这就要求作为学生管理工作主要环节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不要满足于传统的说教式工作模式,而要在民主、法治的指引下,在管理好大学生的同时,从维护大学生的合法权益人手,培育大学生良好的法律精神。

3法律精神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校园建设的重要手段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校园是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必然要求,是充分发挥高校广大知识分子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必然要求,是加强高校党的建设的必然要求。法制教育是国家、社会政党和一定的法治理论、法制制度及法治观念,对受教育者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以培养大学生的法律素质的社会实践活动。如何正确认识大学生法律精神的培养对构建和谐校园的战略意义,不仅关系着在和谐社会建构过程中学校教育自身教育目标的进一步明确和完善,而且关系着学校教育能否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校园、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培养和输送具有现代法律素质的人才,关系着能否为和谐社会铸就坚实的法律素质基础。

二、法律精神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

1法律精神的培养是全面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需要

随着高等教育的逐步改革和迅速发展,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已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关心和广泛关注。分析其原因,除了就业机制体系不够健全,社会各界应对就业压力的措施不够完善等外界因素外,还有一个最主要的内在因素就是大学生自身的综合素质有待提高。高校扩招以来,大学生人数急剧增加,就业形势日益严峻。但是,专业过硬、知识面广博的复合型人才在社会上仍然非常抢手。社会上的人才不是过剩,而是时代对大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及对人才的更合理的利用。可见,培养大学生的法律精神,优化其知识结构,有利于提高其综合素质,提升其竞争力。

2法律精神的培养是维护大学生合法权益的需要

由于法律知识的欠缺,在相当一部分大学生的头脑中,偏差的法律观点异常顽固地起着作用,他们用消极的态度来对待法律,当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不能积极主动地运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甚至会放弃法律武器,采用报复、“以暴制暴”、“以侵害对侵害”的手段来解决问题,这样的结果,只能导致各种违法犯罪行为的增加。苏联教育家霍姆林斯基说过:“高校将一个无知的人送到社会,就是给社会增加一个危险分子”。因此,教育大学生正确处理纠纷,依法维权,关键是培养其法律精神,增强其法制观念。

3法律精神的培养是使大学生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随着市场经济的日趋完善以及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全球化的不断深入,我国的对外交往日渐加强。可以预见,中国的未来将不可避免地更加紧密地与世界融为一体,这种新形势对我国的高等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更远大

的目标。大学生在注重专业知识学习的同时,尚需具备相应的法治素养和法律精神,全面提升其综合素质,唯有如此,才能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挑战,才能成为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杰出人才。

三、大学生法律精神的构建途径初探

当代大学生法律精神的构建是大学生自觉遵守法律的内在动力,它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对法律制度的建设、对社会的安定团结都有重要的作用。

1营造良好的学校法制教育环境

培养大学生的法律精神需要建设良好的高校法制环境,因为高校作为一个承担为国家培养和输送人才的机构,在法制环境的建设方面有不同的要求,而由于法制建设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目标、内容、主体状态等的特殊作用,对于高校而言,营造良好的高校法制环境,更是责任重大。责无旁贷。因为制度建设是依法治校的基础。从大的方面来说是要求学校的各项工作要遵守我国的宪法教育、法律法规及其他教育方面的法律文件。从学校内部来说是要求学校的各项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它是法律法规在高校教学与管理中的细化和具体化。用法制观念指导高等院校的各项工作,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便于学校教学和管理的高效有序进行,便于保护学校各主体的合法权利。提高教职员工的法律素质,推行以“依法治校”理念为核心的学生教育管理模式。

2增强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从哲学的角度来说,事物发生变化是内因和外因相互作用的结果。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内外因相结合,才会促成事物的变化发展。因此,要培育当代大学生的法律意识,需要内外因素同时发生作用,除了形成良好的社会环境、加强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外,还要发挥内因作用,作为当代大学生要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高校在梳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理念时,应该把法律精神融入其中,促进法治与德治的协调发展,更多的考虑到当代大学生的个性特征,培养他们的自由、平等、公平、公正等法律精神。

3重视理论宣传

利用大众传播媒介如广播、电视、报刊、杂志等进行法制宣传教育,提高大学生的法律精神,是一种行之有效的途径。大众传媒具有信息来源的多样性、强烈的时效性和敏感性、广泛的普及性以及表达方式的生动性等特征,利用大众传媒进行法制宣传教育,就能产生迅速而广泛的影响,同时较容易在社会上形成一种强大的舆论氛围,使社会主义法律精神潜移默化、深入人心。

4完善家庭教育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长的言谈举止,对孩子起潜移默化的作用,俗话说“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良好的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家庭教育存在缺陷,不健全的家庭或不正确的家庭教育将直接影响孩子的法律精神的形成。因此,作为家长在平时生活中要注意培养孩子的法律意识。

总之,强调法律精神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依靠其来促进和优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新时期高等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时俱进的重要标志和当前及今后的努力方向。

责任编辑侯庆海

猜你喜欢

法治思想政治教育
让法治理念根植民心
走实“1+6法治同行”党建之路
法治护航杭州亚运会、亚残运会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培养学生法治素养的教学策略探究
新时代道德与法治教师法治素养的培育
“一例多境”培育初中生法治意识
优化国有企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路径研究
高职学院大学生信仰迷失的原因及对策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