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中心与边缘关系发展研究

2009-06-11袁慎芝

理论观察 2009年2期
关键词:社会主义边缘意识形态

袁慎芝

[摘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一个分层次的思想体系,主要包括中心与边缘两部分。中心与边缘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发展过程中,必须防止中心边缘化与边缘中心化两种错误倾向。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健康发展应该是中心发展和边缘渗透的相互结合。

[关键词]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中心;边缘

[中图分类号]B0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2234(2009)02-0023-02

一、社会意识形态的中心与边缘概述

“意识形态”一词由法国哲学家和经济学家德·特拉西在19世纪初首先使用,以表示揭示人们的偏见和倾向的根源的“关于观念的科学”。但在后来的发展中,意识形态的涵义逐渐发生改变。在现代西方学术界,意识形态被定义为一种由特定社会集团使用来解释世界的概念框架,是一种“世俗的宗教”。马克思和恩格斯则把它作为和经济形态相对应的重要范畴,特指反映特定经济形态、从而也反映特定阶级或社会集团的利益和要求的观念体系。我国一直以来基本上沿用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意识形态的定义。

关于意识形态的内容,马克思主义理论认为,任何意识形态都是一个丰富的、具有层次性的思想体系,主要包括政治法律思想、道德、宗教、艺术和哲学等形式。这些不同的社会意识形态形式相互协调、相互补充、相互影响,各自从不同的方面反映着社会的经济基础,并以不同的形式对经济基础发生着反作用。

其中,政治法律思想是特定的经济基础及阶级经济利益的最直接、最集中的表现与反映,因而具有极为强烈的阶级性。它直接地作用于特定的经济基础,直接为其建立、巩固和发展服务。由于这种直接性,它对其他意识形态形式也有重大的影响,是经济基础同其他意识形态形式之间相互作用的中介。因而,它在社会的意识形态诸形式中居于核心的地位,是社会意识形态的中心部分。而道德、艺术、宗教和哲学等其他社会意识形式虽然也是一定社会经济基础的反映,但相对政治法律思想而言比较远离社会经济基础,因而一般被认为是社会意识形态的边缘部分。社会意识形态的边缘部分一般只反映社会的一般属性,它们虽有一定的阶级性但又有自身相对的独立性。因而,在实际发展过程中,不同社会的意识形态的边缘部分常常可以相互借鉴,甚至相互渗透。

总之,在社会意识形态体系中,政治是中心内容,道德、宗教、哲学、艺术等是边缘部分。中心与边缘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中心内容制约、指导边缘部分,边缘内容丰富、维护中心部分。因此,社会意识形态的发展必须坚持适度的原则,不管是中心部分还是边缘内容都应保持在合理的限度之内。任何一方的片面发展,都将不利于社会意识形态的巩固与进步。

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中心与边缘在发展中所面临的问题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其内容也包括中心部分与边缘部分。具体而言,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中心部分或核心部分,就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当代中国,就是指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内容包括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思想及科学发展观等。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边缘部分则体现为多种形式,它包括道德、哲学、宗教、文学艺术等各种思想文化。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中心部分集中体现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以其鲜明的特性区别于其他意识形态。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边缘内容则服从和服务于中心部分,它们只反映社会的一般属性,与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边缘内容有一定程度的兼容与交叉。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作为一种思想上层建筑,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总是随着社会经济基础的发展而发展的。在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发展状况一直都保持良好,但在处理中心与边缘的发展关系上也出现过一些不良倾向。文化大革命时期,由于以阶级斗争为纲,社会上的一切都被泛政治化。在意识形态领域,边缘部分中心化现象十分严重,一些纯属学术的问题常常被上纲上线。这不仅完全背离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精神实质,更是严重破坏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健康发展,以致人们后来完全将社会意识形态与政治理论等同。改革开放之后,随着人们思想的解放,认识的提高,社会意识形态的中心边缘化倾向逐渐得以克服。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发展逐渐呈现出中心发展与边缘渗透相结合的特点。

近些年来,由于多种原因,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健康发展面临全新挑战,意识形态边缘中心化的倾向有所显现。本人认为,这种挑战主要源自四个方面:首先,经济全球化给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性发挥带来冲击。经济全球化在我国的发展,扩大了西方资产阶级意识形态对我国的影响;与国际经济的接轨,冲击了我国的主旋律教育;而经济利益的强化更是弱化了政治主导作用的发挥。其次,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发展,一方面加剧了社会的多样化,另一方面也大力提高了人的主观能动性。而这都给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中心发展带来困难。再次,对外开放政策的实行,虽为意识形态的边缘发展创造了条件,但同时也为中心发展提出了严峻挑战。最后,现代科技的发展也进一步加剧了意识形态领域边缘中心化倾向。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尤其是信息网络化的出现,既给世界文化交流创造了条件,同时也给意识形态的主导作用发挥提出了挑战。在网络信息的冲击下,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和主导价值的主导地位在网络领域不断下降。传统的教育者的权威在网络领域也开始弱化。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中心发展在网络时代遭遇巨大挑战。

三、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中心与边缘关系的处理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社会主义社会的思想上层建筑,它的存在与发展不仅直接关系到社会的精神面貌,更决定着社会主义制度的巩固和发展。20世纪国际共产主义所遭受的巨大挫折很大程度上与对社会意识形态的坚持与发展有关。在我国,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改革开放逐步深入,国际合作与交流不断扩大。尤其是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社会信息传递日益快速便捷,人们的思想因此日益走向多元。面对国际社会上的种种思潮,如何有效防止西方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的侵蚀,进一步保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流地位,已经成为我们每一个人必须思考的课题。对此,笔者认为正确处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中心与边缘的关系尤为重要。

首先,要始终坚持政治主导性教育。如前所述,政治思想一直都是社会意识形态的中心内容。它决定着各种社会意识形态的性质,是不同社会形态相区别的重要标志。所以,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建设中,我们必须首先坚持政治思想的主导性教育。新中国建立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工作重心的转移,对外开放的日益扩大,西方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对我国主流意识形态造成了巨大冲击。尤其是在新世纪,随着人均生活水平达到小康阶段,社会进入矛盾多发期。在此情况下,大力加强社会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努力巩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安全已是迫在眉睫。笔者认为,目前主流意识形态的教育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

内容,一方面要认真做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另一方面则要号召全社会认真学习、领会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要义。在学习中国化马克思主义过程中,笔者认为最重要的就是要完整准确地理解马克思主义,也就是说要把马克思主义作为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来理解。这不仅要求在内容方面要对马克思主义进行系统学习,更是指明要从马克思主义的整个发展历程上对马克思主义进行全面把握,也就是说我们不仅要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更要努力掌握邓小平理论,江泽民“三个代表”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最新理论。马克思主义在当代的发展,不仅直接丰富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内容,强化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主导作用,而且可以指导、带动其他社会意识形式的发展,使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呈现中心主导、整体推进的发展态势。总之,我国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和主导作用,主要是通过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现和实现的,坚持政治思想的主导性教育最重要的就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

其次,要积极鼓励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边缘性渗透。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发展中,坚持政治主导性教育是基础,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边缘部分的发展我们也不能忽视。由于社会意识形态的边缘部分只反应社会的一般属性,他们除了具有特定的阶级性外还有一定的相对独立性。因此,不同社会意识形态之间可以而且应当相互学习、借鉴,以吸收全人类文化成果来丰富、发展自己。尤其是随着世界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传统的独自时代已一去不返,各国之间的联系与交流日益频繁。在这个开发的时代,每一个国家和民族在保持和发展本国、本民族意识形态的主流的前提下。应该不断吸取异域异族意识形态中的可用资源和合理因素。因此,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在发展过程中更应该努力继承和发扬我国古代优良的文化传统。比如我国古代所一直提倡的以德治国思想及重视道德教育的各种做法等。同时,我们还应该积极学习和借鉴其他国家的先进文化。比如借鉴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法制思想、管理理论和与市场经济体制相一致的道德等。所有这些不仅对我国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人的素质提高有好处,而且可以丰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内容,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一种多样性、广泛性发展。这种多样性、广泛性发展不仅改变了过去对古代和资本主义文化采取一切批判、排斥的简单做法,也为我国对外开放、借鉴古今、发展自己奠定了思想基础。总之,社会意识形态的边缘性渗透发展不仅不会危及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安全,反而能促进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协调一致与整体发展,并从根本上促进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巩固和完善。

责任编辑:王兴运

猜你喜欢

社会主义边缘意识形态
一张图看懂边缘计算
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创建新时期高中思想政治课堂
意识形态、文艺、宣传与百姓生活
文化软实力发展与我国意识形态安全
二胎题材电视剧的多维解读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学生社团建设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
西方涉华纪录片意识形态的建构与展现
在边缘寻找自我
走在边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