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元代山水画的特殊性

2009-06-08程桂琳

剑南文学·经典教苑 2009年11期
关键词:士人

程桂琳

摘要:元代社会制度的特殊性使元代文人有大量的时间进行艺术创作,文人画家通过作品向世人展示自己清高,脱俗的内心世界。

关键词:民族歧视政策;士人;隐退;苦闷;追求高逸;强调脱俗

画史上有这样一句话“元人墨戏”,意为抒情写意的成份很多。为什么元代会产生“墨戏”作品,这要从元代社会的特殊性说起。

元初,国势平稳,人们从不知存亡几时的紧张状态中摆脱出来,人心又恢复了“生态”和“弹性”,重新面向自然。

元代社会的特殊性产生了一代抒情写意画。所谓写意,指的是作者随手点染地写出客观自然的意态。在客观自然的意态中正能表露作者的心意,形成元代特有的抒情写意山水意境,后代不可能达到也无法企及,这是元代社会特有的艺术。元代统治者制定的带有鲜明的民族压迫色彩的社会制度,造成了它的政治和文化的特殊性。政治上,他们制造民族之间的矛盾,推行一种民族歧视政策,把各民族人民分为贵贱四等。蒙古人居首,色目人次之,汉人、南人居末。色目人指的是西域及欧州的各族人,汉人指原金人统治的中国北部人,包括汉族、契丹族、女真族、高丽等人,是被元人较早征服的一部分人。南北统一之前,他们已做了多年的元民。南人即南宋统治下的南部汉人,是元朝建立后的最直接的敌人。元统治者规定政府主要官长的职务只能由蒙古人或色目人担任,汉人中有可做官者,只能任副职,而且除了少数人外,一般都要从吏做起,渐渐升至官的地位。在法律上规定“蒙古人与汉人争,汉人勿还报”。蒙古人杀了汉人可以不偿命,只给予处罚。而汉人杀了蒙古人或色目人,必须处死。还限制汉族人民携带武器和自由集会。元统治者在侵入汉族之前,对中国的绘画知之甚少, 并取消了科举取士,一代士人失去了晋身之阶。而自宋代士人引领画坛主流地位,所以中国士人画在这种社会背景下得到空前发展。然而元统治者并非排斥所有的士人,也有一部分人跟着元统治者走,另外一部分人坚持民族气节拒绝和元统者合作,隐居终生。还有一部人努力向上爬,直至绝望时,又转而隐退,三种人都是苦闷的、屈辱的,后两种人尤其找不到出路。元代大部分士人画家,具有优裕的生活条件,他们固然憎恶这个社会,但又要维护这个社会,这就更增加了他们的苦闷。由于元代社会和元代士人的特殊性,使元代山水画具有以下特性:

1、元画的主要作者是士人

元代的士人是清闲的,几乎无事可做,他们或混迹于勾栏瓦舍之中,从事杂剧创作,或游荡于山村乡野之间,恣情于山水画的写意。所以元代大文人鲜有不会作画者,而且在画上题诗题文在元代空前高涨,有的自画自题、有的互题、有的自题之后又请别人复题,有的一题再题,这都和元代山水画的作者多出于士人有关。

2、元画以高逸为尚,放逸次之

这是元代士人闲逸,苦闷、悲凉、委屈的精神状态所至。士人放弃对国家民族的责任心,而隐逸形成一种社会普遍性的现象,这在元代是空前的。科举的终止,他们百无聊赖,有才无处用,于是引发为一种对人世生活的超脱之感,并发展为使个体与社会总体分离的社会性的精神运动。而且地位越是低下的人,越是要显示自己的高尚清逸,这就是元代山水画以高逸为尚的思想根源。所以,倪云林的“逸笔草草”“聊写胸中逸气”之说,最能道出元代绘画的精神。

3、元代绘画对脱俗的强调

其实历代绘画都讲究脱俗,只是远没有元代强调的厉害,乃元代社会精神使然。元代士人的隐逸是社会性的,身在闹市、心向隐逸。元代的士人几乎无一人像五代荆浩那样隐居太行山,他们中的很多人只能隐于市井之中,终身和世俗打交道,如真正地隐居深山、远离尘俗、脱俗便不成什么问题了,正因为隐逸者和世俗混在一起,为了表现自己,为了把自己和世俗分开,就须特别强调脱俗,脱俗的口号喊得愈烈,愈说明他们和俗离得很近。愈是近于俗,则愈是强调脱俗。

4、元代绘画中心的特殊性

在历史上,一般时代的绘画中心都在京都,即是说,绘画的中心和政治中心是一致的。元代的绘声作者是隐逸之士,因而,其绘画中心则不必在京都,所以元画的中心在东南江浙苏杭一带。北京也可以说是一个中心,但知名的画家对它皆无兴趣,东南富庶,也能养得起画家,所以元代山水画大家产生在江浙一带。

5、元代绘画的主流和支流

元代绘画是学董源,巨然南方画风来画南方山水的画家成就最高。董其昌曾说:“元时画道最盛,唯董、巨独行。”然此皆宗郭熙,其有名者,出其十不能当倪、黄一,所以元代绘画师法董、巨一派是主流,师法李、郭一派的画家后来也都渐渐转向师法董、巨,或者在他们师法李、郭的作品中加入了董、 巨笔意,支流最终仍归于主流,这才是“风尚使然”。

元代虽然短暂,但绘画却取得突出的成就,创造了元代绘画的特殊面貌,为中国山水画增添了独具一格的美学形式,是中国古代山水画抒情写意风格的最高峰。

参考文献:

[1]《中国美术史》[C]/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中国美术史教研室—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09

[2]《童书业美术论集》[M]/书童业—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8

[3]《远古的回声》[M]/唐勇力—石家庄:河北美术出版社,2002.7

[4]《中国画材料应用技法》[M]/将采萍—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99.7

作者简介:程桂林(1966—),女,山西运城人,运城学院美术与工艺设计系副教授、硕士(运城044000)。

猜你喜欢

士人
“甘露之变”:中晚唐政治与文学的交汇
试论魏晋南北朝时期山水画的“自觉”
从调笑戏谑到抒愤寄恨
《儒林外史》中士人道德探析
儒而文者:蔡邕的人生旨趣与追求
古史体例编纂与士人国家观念探源
文献视域中的中国古代“行乐”观念及园林行乐生活
《续夷坚志》对《夷坚志》在内容上的继承
地域学研究的几个基本问题
“竹林七贤和荣启期”壁画资料追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