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也谈历史与社会教学主题化探索活动

2009-06-02倪小君

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 2009年1期
关键词:合作学习发展

[摘 要] 主题化探索活动,就是教师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寻找实际问题,经过多方筛选确定每学期研究主题,再细分为每月主题、每课主题,并以每次主题为目标,开展同伴共创、协作备课、互动研讨、全程参与(备课、上课、评课、反思)的互动教研活动。本文结合历史与社会备课组的实践,谈谈如何开展主题化探索活动及对活动的一些反思。

[关键词] 主题化探索;合作学习;发展

[中图分类号] G633.51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 1671-1270(2009)1-0071-01

一、 选取案例,五环落实

(一)架构和谐的合作小组。合作学习小组的构成对合作学习的成败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结构合理的分组是合作学习取得成功的前提。因此,教师应重视合作小组的分组问题。首先合作小组的人数要合理,应结合班级实际,依学生特质,合理搭配优等生和学困生,小组内应设领导者、记录员、发言人、检验员各一名,应以4—6人为宜,人数太多不利于学生间的交流和个人才能的充分展示,人数太少也不利于学生间的互助和交流。

在本课例中,我们授课班级有43人,结合我们乡镇中学是大班制的实际,为了使每个学生都能参与,根据大班教学是带来差异性的主要原因和学生群体差异性呈正态分布的规律:优生25%,中等生50%,后进生25%。把全班学生分成了4个小组,其中古代埃及组、古代巴比伦组、古代印度组、古代中国组为竞赛组,每组10人。每组中抽调2人,共8人组成一个裁判组。每竞赛小组(现只有8人了,这8人是体现正态分布的)设一名组长、一名中心发言人,一名记录员、一名检验员。裁判组为竞赛组服务,采取集体举手表决制(举手赞成者多于6人即为通过),判断答题的对错;裁判组的主要任务是帮助教师对每小组的回答做出判断,如裁判组不能判断,则提交教师作出判断;裁判组设一名主裁,代表裁判组的共同心声,当发言人有困难时,其他成员也可帮助。全班学生剩余的3人,其中2人是作为本课的主持人,1人负责记录各小组竞赛得分。

这样的安排有效地保证了每位学生都能参与合作,体现了以生为本,当然在分组时也依学生特质,合理搭配优等生和学困生,体现了分组的和谐,保证了合作的有效。

(二)开展动态的学生活动。合作学习必须开展动态的学生活动,只有通过学生活动,才能真正体现以生为本,才能真正体现课堂和谐。动态的学生活动主要有课堂讨论、小组辩论、角色扮演、小组竞赛、社会调查等。

在本课例中,我们把全班学生分成了古代埃及组、古代巴比伦组、古代印度组、古代中国组4个小组,组内开展合作,组间开展竞赛。通过开展竞赛,培养其竞争意识,体现大自然中“万类霜天竞自由”的和谐美。

(三)设计有效的合作任务。合作学习必须以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为教学活动的起点,并以实现学生对当前所学知识的建构为目的。因此,任务的选择对合作的开展非常重要,只有那些既立足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又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开放性、探索性的任务才是有效的合作任务。

(四)建立有序的课堂秩序。课堂和谐也体现在课堂秩序上。在小组合作学习活跃了课堂气氛的情况下,教师要控制好课堂秩序,杜绝看似热闹实则混乱的局面。这就需要建立一套保证“活而有序”的游戏规则,以保证课堂的和谐、顺利。

(五)采用科学的评价方式。学生在进行合作学习时,必须有一个科学的评价机制来引导激励学生的活动成果,通过科学的评价,让学生品尝成功的愉悦,增强学习信心,发现自己的不足,明确努力的方向,促进他们潜能、个性、创造性的发挥,使每个学生具有自信心和持续发展的能力。评价的方式多种多样,学生自我评价、学生互评、教师的评价等等,教师可视实际情况采用合适的评价方式,努力做到评价与合作的和谐融合。

二、实施途径,五步到位

(一)选择主题,确定课例。以教研组或备课组为单位,组织一线教师在总结反思教学实践的基础上,选择一个教学中的具体问题为研究主题。作为研究课的教学内容,并指定研究课的执教教师。

在本次活动中,我们确定了以“合作学习”为研究主题,以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第二单元《得天独厚的大河文明》作为研究课教学内容,并指定八年级组的一位男教师执教,其他备课组成员协助。任务提前10天布置,以便有充足的时间开展研究。

(二)收集材料,学习理论。教研组或备课组各位教师围绕选定的研究主题和上课内容,各自收集材料,学习有关理论和先进经验,结合教学实践思考有关问题,初步形成自己的认识。同时,执教者进行备课和备课组成员同时进行备课,着重指向研究主题进行教学设计。

在本次活动中,我们着重指向本次活动的主题“合作学习”进行教学设计,并收集相关材料,学习相关理论。如《教育学》、《心理学》、《论合作学习理论模型》等教育教学理论。

(三)交流研讨,集体备课。以教研组或备课组为单位,各位教师就研究主题开展交流研讨,一是交流对问题的认识和解决问题的对策,二是讨论执教者提供的研究课教学设计,提出具体的修改意见。随后,执教者根据大家提出的意见修改教案。由于教学设计必须着重体现研究主题的主导思想,必须着重尝试研究主题相关问题的解决策略,因此不是一次讨论、一次修改能够成熟,必须经过多次修改、多次讨论,并且必须在课堂上进行初步尝试,而这一过程是一个有意义的学习、研究过程。

(四)上课听课,课堂观察。由执教老师上课,全组教师听课观摩,进行课堂观察分析。课堂观察,既要关注各个环节、各个要素,而且着重观察记录与研究主题相关的教学行为。在课堂上着重观察分析教学情境的设计、教师呈现问题的方式方法、学生探究活动的组织形式(小组合作学习)、学生的思维状态、教师的引领和指导等等因素。(在本次活动中,我们先由执教教师上课,全体组员听课评课,认真做好听课笔记,思考改进措施。)

(五)课堂评议,总结提炼。组织教师对研究课进行分析评议,以研究课为范例,就研究主题的相关问题进行再讨论,以先进的课程理论和教育理念审视、分析教学中的具体细节,通过对教学细节的分析深入理解先进的教育理念,深入研究教学策略的改进。并在广泛讨论、形成共识的基础上,总结归纳出问题解决、行动跟进的一些具体策略和措施,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推广成功经验。

【作者简介】倪小君,上虞市崧厦镇中学教师。

猜你喜欢

合作学习发展
区域发展篇
高中化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分析
培养团精神,开展合作学习
浅谈语文课堂阅读教学
推进合作学习激活中职英语教学研究
合作学习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体育教学中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研究
图说共享发展
图说协调发展
图说创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