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刍议导致中小学语文教学脱节问题的因素

2009-06-01付跃红

学周刊·下旬刊 2009年2期
关键词:中小学因素语文

付跃红

摘要:目前中小学语文教学的脱节问题较为严重,本文通过调查中小学生语文学习状况、中小学语文教师教学状况,研究新课程标准四个学段的教学目标,比较分析中小学教材,对比观察中小学课堂后,发现导致中小学语文教学脱节的因素具体包括:中小学语文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存在差别,中小学语文教学方式存在差别,中小学生学习心理存在差异和中小学学生学习习惯、方法存在差异。

关键词:中小学;语文;脱节;因素

自从进入基础教育阶段新课程改革实验以来,我县逐渐打破了中小学教研各自为战、彼此孤立的传统局面。在教研视导过程中,我们发现中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着较为严重的脱节问题。如何充分运用新理念,做好中小学语文教学的衔接工作,是语文工作者面临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通过两年的中小学语文教学脱节问题的调查与对策研究,我们发现导致中小学语文教学脱节的因素具体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中小学语文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存在差别

在教学内容上,小学语文贴近学生生活的较多,浅显易懂,趣味性强,知识点较少,语文知识的学习尚属浅层次感知阶段,要求学生具备基本的听说读写技能,习得良好的学习习惯和适宜的学习方法。而中学阶段知识性增强,趣味性减弱,有了文体知识的学习(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新闻的特点及其要素)、文学知识的学习(小说、诗歌、散文、戏剧的常识和基本课文涉及到的重要作家和作品)和大量文言文的学习。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学科知识体系,形成相应的听说读写能力,对知识的学习要从感性认识逐步上升到理性思考,对事物的认识要从表面的直观形象到内部的本质特征。例如语法知识,小学仅在训练中安排一些切合小学生年龄认知实际的感知训练,列举一些语言现象,均不出现名词术语,而中学则提出了明确的学习要求,安排了相应的训练。再如写作教学,小学主要要求会写简短的记叙文,而中学除了进一步加强记叙文的写作训练外,还要求能写简短的说明文和议论文,学会综合运用各种表达方式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学会观察和分析周围的事物,能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发表自己的见解和观点。很多七年级新生觉得,中学语文教材内容一下子就显得深奥了,课文主旨也变得深刻了,有些课文仅靠几遍阅读难以达到理解的程度。

二、中小学语文教学方式存在差别

小学语文课堂容量较小,教学进度较慢,教学方法以启发式为主,更有不少教师不舍得放手,不善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不善于拓展延伸,而对课本知识机械讲解,反复练习,作业精批细改……小学生对教学内容容易熟读熟记,只要平时认真听课,按老师要求完成作业,就能在测试时轻松获得不低的分数。

而中学阶段面对中考压力,课时比较紧张,教师讲课速度较快,课堂容量也大,许多知识一带而过。再加上中学班容量一般都过大,老师不可能作细致地辅导,作业也不能精批细改。另外,中学测验题题量增大,难度加深,考题多作变形,需要学生具备扎实的知识能力和一定的答题技巧。这往往导致初中新生或多或少地产生力不能及的感觉,不容易像小学那样轻而易举地获得佳绩。

三、中小学生学习心理存在差异

依赖心理:小学生年龄较小,情感表现明显不稳定,自控能力差,学生对老师、家长的依赖性较强,容易形成被动学习状态。中学阶段学科多、时间分散性强,对学生的独立性、自觉性、调控能力有更高的要求。升入中学后,小学阶段形成的依赖心理一时难以改变。面对繁杂的学科学习任务,家长陪读、陪做不能像小学那样全面到位,致使七年级新生很容易陷入极度紊乱、难以应对的情景之中,为数不少的七年级新生对这样的状态无所适从。例如在自习课时,不知如何安排时间,不懂如何预习、复习。这就给刚进初中的学生学习生活以及心理等方面带来更多的不适应。如果适应环境的能力较弱,这种不适应得不到及时调整,就很容易造成顺势下滑、一蹶不振的局面。

畏难心理:小学生升入初中,离开了熟悉的老师、同学和班集体,在新的学习环境中会感受到一种约束的力量,不敢大胆发言、提问,担心一开始就给新老师新同学留下坏印象,致使学习显得较为被动。有的学生一旦受挫,就容易失去自信心,产生畏难情绪甚至自卑心理,进而形成负效应循环,从此降低要求甚至萎靡不振。有的家长不了解教育教学规律,加上望子成龙盼女成凤心切,或一味责备子女学习不努力,或单纯抱怨教学质量低,致使七年级学生背上了沉重的思想包袱,感受不到学习的乐趣,甚至产生厌学情绪。

四、中小学学生学习习惯、方法存在差异

在小学语文课堂尤其是农村语文课堂上,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学习”,学生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升入中学后,就像一下子失去了“拐杖”,不会走路了。从“中小学生语文学习习惯调查统计表”(附表)不难看出,关于学习习惯的八个项目中,只有“听教师讲课,完成老师留的作业”一项小学生所占比例高,其余七项良好学习习惯小学生均差。可见,中小学语文教学脱节的突出症结,是由小学的被动型转为中学的主动型时,学生无法尽快适应。

通过调查分析,我们认为:教学内容及要求方面的差距是中小学语文脱节问题的客观因素,而中小学教师课堂教学方法的差异、学生不良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才是造成中小学语文教学的脱节的关键所在。解决中小学语文教学的自然衔接问题,一方面需要中小学教师互相沟通,取长补短,改进各自的教学方法,另一方面要设法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发展健全的心理。

猜你喜欢

中小学因素语文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解石三大因素
短道速滑运动员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怎样理解人是战争的决定因素?
什么是战争胜负决定因素的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