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怎样进行自主探究

2009-06-01周玉辉

学周刊·下旬刊 2009年2期
关键词:意识探究评价

周玉辉

摘要: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确实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但是,要真正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并不是一朝一夕之功能达到的。本人在不断实践中发现,当前教师在自主探究学习中有一些易犯的禁忌,现总结如下:一、忌操之过急;二、忌流于形式;三、忌评价一味叫好。自主探究型的学习方式是一种符合现代教育发展的学习方式,如果用得好,将有利于培养一批优秀的具有创新意识的人才。

关键字:自主;探究;三忌;策略

随着课程改革理念的创新,课程已由指令型向创新型转型,课堂教学改革也在沸沸扬扬地进行着。当今的课堂教学中,对教师的教学方法改革,除看教师是否改变了他的教育主导地位之外,另外就是看教师是否引导了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于是,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便纳入了新课程的要求,成了评定一堂课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

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确实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中国人缺乏的是创新精神,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是时代的需要,是国情的需要,但是,要真正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并不是一朝一夕之功能达到的。本人在不断实践中发现,当前教师在自主探究学习中有一些易犯的禁忌,现总结出来,望与同行共勉。

一、不要操之过急

古人云“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学生要养成自主探究的学习习惯,并不是一堂课两堂课,一年两年的培养就能达到的。就拿我现在任教的班级来说,他们是从小学一年级就接触新教材,就开始进行自主探究式学习方法的训练,但经过几年的训练,又有几个人能正确地进行探究呢!有时候课堂上似乎是进行了探究式学习,可是学生提出的要探究的问题,都是一些非常浅显的,或是脱离了教材的,或是与教学要求无关的一些问题,很难有同学提到实质的、有探讨价值和意义的问题。这样的课堂,看似热闹,似乎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人人都参与了教学,但是一堂课又真正能收获什么?学生能得到什么?因此,真正要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要从小学一年级开始

真正抓起,要使学生一开始就养成这种能力。这就应制定一系列的探究式学习方法的培养方案。

二、不要流于形式

现在对课堂教学的评价,过分注重探究式学习的方式,走极端化。参赛课、公开课,第一就看你是否采用探究式教学。甚至有评课者称:先不管你课堂上是否学到了知识,只要这堂课上有学生提出了许多问题,许多学生参与了对这些问题的讨论,这样的课就是符合新教育理念的,只有这样的课才具备了优秀课的最起码的条件。但问题是,我们必须关注探究式学习的效果,不能走极端化。我们教师的任务是如何引导学生正确进行探究,不能流于形式,不能在参赛课、公开课时就采用这种探究式学习方法,而平时的课堂就满堂灌,填鸭式。不能每堂课就让学生随便提一些问题,热热闹闹讨论一翻,而自己却洋洋得意,夸口自己一直就在进行课堂改革,一直用探究式方法进行教学。教师的任务是如何引导学生对学习内容进行探究,特别是怎样去探究才有意义,才有实效。有些教师说:“只要学生能提问,就应该给予表扬。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这样虽然培养了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性,但从相反的角度说,不也滋长了学生的自以为是、自高自大的坏习惯吗?

三、评价不要一味叫好

对自主探究学习活动进行“一味叫好”的含糊的评价,是在课改过程中出现的一大通病。根据心理学知识我们知道:如果一种行为习惯能得到及时的奖励或鼓励,这种习惯将会得到巩固。因此,教师在进行探究活动中,应制定一系列评价方案,对每位学生的参与学习活动的结果进行公正公平的评价,让学生及时了解评价的结果,从而达到自主调节活动的目的,使学生在正确的思想指导下进行探究。

自主探究型的学习方式是一种符合现代教育发展的学习方式,如果用得好,将有利于培养一批优秀的具有创新意识的人才,但如果用得不恰当,则不但不能使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式,还会滋养学生自高自大、自以为是的坏习气。那么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应该如何对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呢?

第一,在教学中要激发学生自主探索的兴趣

兴趣是一个人获得知识、发展能力的巨大动力,它可以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充满自信、主动探索、勇于创新。因此,我在教学时注重创设情境,根据学生内在需求的“不平衡”来激发学生自主探索的兴趣。

在各种教研课中,老师都注重让学生动手操作,使教学活动化,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学科知识。通过动手操作这种学习手段,更好地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用所学知识的语言、符号进行表达与交流。

第二,在教学中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思维空间

操作是手段,不是目的,要求学生借助直观的活动来实现和反映思维活动,所以一定要留有足够的思考空间。操作活动要适量、适度。动手操作并不是多多益善,能够通过思考解决的一些问题不一定要动手操作。当学生的直观认识积累到一定程度时,我们就应该使学生在丰富的表象的基础上及时抽象,由直观水平向抽象水平转化。教师予以适当的指导。把操作安排在知识的“生长点”上。

第三,在教学中培养自主探究要树立几种意识

1. 过程意识。新课程要求我们提供给学生充分的从事教学活动的时间与空间,在自主探索、亲身实践、合作交流的氛围中,解除困惑,更清楚地明确自己的思想,并有机会分享自己和他人的想法。在亲身体验和探索中认识知识,解决问题,理解和掌握基本的知识、技能和方法。通过这样的学习,学生的能动性,独立性,主体性得到不断生成、张扬、发展、提升。

2. 开放意识。把社会当作学习知识的大课堂,加强知识与社会生活的联系,让他们感受到知识无处不在,就在身边。以社会、生活为学习知识的大课堂,既能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把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又能让学生感受到知识来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加深学习知识的兴趣。

3. 效率意识。我们每个课时只有四十分钟,每周的课时数也是一定的。所以在学习方式转变后,我们更要注重效率意识。小学生的学习活动形式、学习方式多样化,让学生经历、体验知识的“再创造”,这样势必需要一定的时间与空间,教师要发挥引导作用,帮助学生确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确认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和发展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习积极性。力求在单位时间内取得最佳的效果,使学生得到进一步发展。

4. 发展意识。师生共同发展。我们要认识到每个学生都有分析、解决问题和创造的潜能,关键是我们怎样提供素材,创设情境,促进他们的发展。对知识的学习我们应提供多样化的活动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并在丰富的活动中进行交流。我们要给予学生解释与评价自己学习结果的权利,允许学生的答案与教师的不同,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不同。要让学生的自由发展创造足够的空间,实现不同的人在知识学习上获得不同的发展。

5. 质量意识。任何教学组织形式都是为教学目标服务的,学生的全面发展也要通过多种教学组织形式来实现。教师的一切教学行为的出发点和归宿都是为了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小组合作学习除了让学生掌握知识技能、培养合作的意识和能力外,还要培养学生探究的能力、健康的心理、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猜你喜欢

意识探究评价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保加利亚转轨20年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