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给心田种下艺术的种子

2009-06-01

学周刊·下旬刊 2009年2期
关键词:艺术教育大学生

赵 雪 金 妍

摘要:随着思想与科学技术的进步,艺术也在不断地向社会的各个领域释放着能量,同时也渗透到人们感悟、创造生活的过程中。艺术将成为我们思考的手臂,灵性的发源,然后深植心中。艺术教育在大学基础教育中正是开启智慧与灵性的钥匙、情感的启蒙,也是当今社会人的可持续发展的助推因素。在高校中应该倡导科艺互涉,这样有利于创造型人才的培养。

关键词:艺术大学;非艺术;艺术教育;大学生

一、艺术、大学、大学生

艺术是人类文明的产物,伴随着人类大脑的成熟与对未知世界的渴望来到人世间,并时刻敲击着人类的灵魂。随着思想与科学技术的进步,艺术也在不断地向社会的各个领域释放着能量,同时也渗透到人们感悟、创造生活的过程中。艺术将成为我们思考的手臂,灵性的发源,然后深植心中。

“大学是人类在意识中进行伟大探索的先锋,也是世世代代人类赖以支撑的理想和精神价值的守护者。忠于伟大的思想,担负起传承伟大遗产的使命,又忠于光荣的探求,开拓思想和知识的疆域——这是大学之所以成为大学的传统,这个传统是一种自我滋养的创造性的源泉,也是大学在任何外力作用下保持稳定流向的力量,开拓者的蓬勃精神就搏动在忠实执着的传统中”【1】拥有自身的传统与规则,“人文关怀和独立精神”是大学的生命。它的知识宝库博大的包容性与独立自我个性的倡导给我们每一个个体的成长提供了想象和可能,置身其中的学子们可以找寻到人类历史的步伐,一切曾经逝去和永远拥有的文明,找寻到自我存在的思想指导,甚至是信仰,和一切理性与情感所能触及之处。懵懂少年沐浴过大学,背上自由与智慧的行囊走入人生的另一里程。社会要求大学的并非其自身所要求的,社会是海,大学就像是生存在海上的船,它给社会它的航海收获和经验,而它自身有着永恒不灭的生命力。

大学生,大学不断更新的主体。莘莘学子如同历史长河中时急时缓的流水,时代的浪潮带领着他们前行。他们在自然与社会科学的滋养下,载着这条永不停息的大河。我们身边的这些学生,年华给了他们不知疲倦的体魄、想象的翅膀,他们有对未来、对人生的期望与幻想,对文化与文明的渴望,有站在巨人肩膀上的勇气,有湖水般清澈的心灵,有为我独在的乐观天真个性,有对新事物的敏锐,对旧事物的思考。可是他们又是盲从的、稚嫩的,世间的纷乱、象牙塔的支离,使其独立走下去的路那么艰难,传媒的飞速发展使他们眼前的榜样变得模糊。学生们没有何去何从的思考只有向前,只要有一份安宁,真正的思考就会浮现。欢娱过后收回了少年的疯狂与不羁,学会独自停下回味了。他们在寻找自己在求生存过程中的优势,以此作为获取更大收获的法宝。我们的教育提供给学生的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的知识,而学生们在其中翻找属于自己的那块土地。我们的教育当然也提供给学生们找寻那土地的心灵启迪,创造之光。

当我们体会到艺术的存在,大学的含义以及大学不断更新的主体之后,将感受到艺术在大学教育中作用的可贵。

二、艺术与高校的艺术教育

李政道先生就教育中科学与艺术的互涉曾有这样的表述:“在教育上,实现科学与艺术、科技与人文的完美结合,是实现大学成功的重要标志,也是培养能适应新世纪发展需要之人才的希望所在。”蔡元培和鲁迅都曾明确地强调过科学与艺术的互涉和平衡。美感教育亦称美育。在我国把美育列为教育方针的组成部分,为蔡元培首创。他指出“美育者,应用美学之理论于教育,以陶养感情为目的者也。”他非常重视美育,认为美育是引导人从现象世界过渡到实体世界的津梁。

艺术教育在大学基础教育中正是开启智慧与灵性的钥匙、情感的启蒙,也是当今社会人的可持续发展的助推因素。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艺术教育中不仅仅包括学习艺术批评、艺术史论、美学等等,并且其中也涉及到哲学、人类学、考古学、心理学、社会等不同学科的相关知识,这种综合式的教育不仅使艺术教育本身多元化,还使得艺术精神渗透向其他学科。

让我们看看一部人类的艺术史就是人类智慧、心灵、人性的结晶,充满了文明与癫狂的力量。与其他人造物相比,艺术品同样有一种“目的”,就是当它被我们欣赏时,其内容体现出的性质能为我们提供一种美好的经验,也可以说是美好的审美体验。每一部伟大的艺术作品,都是经过数百代人情感的淘洗的,到如今无不沁人心脾,甚至荡气回肠。伟大的艺术家创造的是独立的作品,这独立的物质却是艺术家的感情!伟大的作品的诞生过程就是创造崭新生命的过程。读作品使人情感饱满、丰富想象,思考作品可以延展思维,得到启迪。事实上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得到这些情感的体验与审美的快乐,一般来说,一个没有经历过艺术启蒙教育的人,在艺术作品面前,往往使用功利目的,常常与现实生活中种种相似的物象相联系,而忽略作品它自身的生命感以及所具有的审美性质。一个接受过艺术教育并且文化素养高的人,一开始就把作品激发的审美经验作为一种最高目标。他们知道,“对艺术作品的知觉中,所知觉到的种种东西不是按照相加的方式起作用的。在一件优秀的作品中,各种不同的要素之间总是不断相互作用和相互改变的。如果孤立对待他们,就失去了对这些复杂的相互作用的知觉,也看不到这些相互作用产生的新性质。在很多时候,两种或多种物质相加,会促成一种更新奇、更复杂、更富变化的新性质。经常感受这种持续发展过程和不断新生的过程,知觉者的心理也会剧烈地变化,不仅仅从中看到更多的东西,而且获得更丰富、更细腻、更长久地‘可持续发展的经验,从而使人的整个思路和心理模式都发生变化。与此相对应,所看到的艺术品也会整个改变为自身的感受,这种变化是一个人获得文化素养的标志”【2】。人的最普遍的追求和目的,就是使自己的生活从物质的束缚中解脱出来,以便使人性得到更充分和更自由的实现。大学生年龄阶段,正是生命寻找的开始,向往人性的充实和自由,艺术中充满了与生命和情感同构的特有活力。具有高级的审美特性的艺术品所造成的审美经验,是一种极其特殊的感受:人感到其“自我”得到提升和发展,人格更加完善,因而更加自强与自爱。随之审美经验的丰富和长时间的体验,越会感到自我的完善与和谐。大学生情感的多样性与原发性和寻求自知的渴望,提供给艺术品新的含义,用其真实和单纯的审美经验去诠释身边艺术品以及艺术般的自然与生活,从中寻找到自我的和谐与思维的快乐。

艺术对人的素质的提高,最终表现为人的文化人格的形成。教育家滕守尧认为“一个具有文化人格的人首先是具有智慧的人”,优秀的艺术作品能够激发人的直觉能力。对艺术作品敏感,人才会变得比平时更加活跃、更加清醒和更加警惕,其心理能力变得更加有效,因而不断地有新的发现,“审美快乐是一种智慧的快乐,审美经验是一种智慧的洞见”【3】。这是智慧的体现,也是一种自知的过程。文化人格的形成需要智慧,体会艺术作品需要智慧,同时开起智慧之窗,怎样才能得到智慧?对大学生来说一个可能的答案:热爱艺术、欣赏艺术和从事艺术。当艺术中不同的要素融合而凸显出的新质被知觉者把握到时,就会在知觉者心中产生一种豁然开朗和茅塞顿开的神秘感觉,就像我们平时观看事物时看不到的一种力量。艺术是我们自我提纯的钟声。大学生的目标与理想跟随社会现实而改变,受到现实的冲击。现在的他们,学富五车也是有数的知识,对于智慧火花的渴望是无限的,他们渴望获得独立的、个性化的智慧。

具有良好文化人格、智慧和自知的大学生将成为社会的宝贵财富,也是大学艺术教育的责任所在。高校的办学理念在遵照传统的同时,更加注重自我的持续发展与学术的社会引领的职能,应以培养可持续发展的、开放性的人才为己任。

参考文献:

[1]肖雪慧.《大学之魂》,北京同心出版社,2005

[2]滕守尧.《艺术与创生》,陕西师大出版社

[3]滕守尧.《艺术与创生》,陕西师大出版社

猜你喜欢

艺术教育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新大学生之歌
艺术教育在精神文明构建中的作用
大学生实习如何落到“实处”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