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苏教版国标本小学数学教材的一点思考

2009-05-29张金勤

小学教学研究 2009年5期
关键词:计算器苏教版计算能力

张金勤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以下简称“教材”),自正式启用以来,几经修订,臻于完善。可以说,苏教版教材,学习素材源于生活,呈现形式丰富多彩,给学生提供了探索和交流的时间和空间,突出了知识之间的联系和综合。作为一线教师,通过对比,真实体会到国标本苏教版教材相对苏教版老教材的精妙、独到。只是在实施过程中有这么几点感受和想法。

一、关于计算能力

从专家到一线教师都有这样的共识:现在学生的计算能力在下降——计算速度在下降,计算正确率在下降,计算的熟练程度在下降。作为一线教师,我以为,学生计算能力下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课程标准》对于运算降低了要求:降低了笔算的复杂性和熟练程度;减少了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复杂性;降低了数的整除内容的要求。《课程标准》对运算要求的降低,影响着教学目标的定位,影响着教师对计算教学的重视程度,从而影响着学生对运算的学习状态,这是学生计算能力下降的原因之一,但教材内容的编排对学生的影响也是一个重要方面:

1.对计算器的依赖

教材第七册编排了《用计算器计算》,第八册编排了《用计算器探索规律》,让学生认识计算器,并允许运用计算器进行一些计算。这样做,在减轻了学生的计算压力的同时,也使学生对计算器产生了一定的依赖。而且一些并非计算器单元的配套习题里一些较大数目,计算繁琐的题(如第九册第57页第6题),一些探索规律的题(如第九册第89页第8题),教材上明确注明用计算器计算。有了这个要求,能否保证所有的学生就仅仅用计算器解答规定题目,而不用以解答其他题目?实际上,一些学生遇见稍复杂的计算题就有意无意地依赖于计算器。学生对计算器的这种依赖,影响了学生计算技能的训练和提高。个人认为可否将《用计算器计算》,《用计算器探索规律》内容调整为“综合实践活动”领域的学习内容,并相应地调整教材非计算器单元里一些较大数目的计算题,适当地改变数据,避免繁琐的计算,利于学生笔算。

2.重视算理探究 削弱算法提炼

牢固掌握并灵活运用计算的概念、法则、性质、规律等知识是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前提。而教材有些计算法则、规律,只是蕴含在例题的解答过程中,或者在练习题里含有一些规律,让学生自己去探究,去发现,去体验,而没有具体的明确的文字对这些规律和法则进行提炼。这么做,重视了算理探究,给了学生充分的自主探索的空间,对学生理解的要求更高了,但削弱了算法提炼。这样的编排对于探究能力强的学生,无疑是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但教材使用对象是参差不齐的学生,对于一些探究能力相对薄弱的学生,怎么去探究发现体验?况且数学课堂并没有那么多的时间给学生去探究、发现和体验,所以这样编排不利于常规的课堂实施,不利于不同层次学生对知识的深刻理解和牢固掌握。例如,整数、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整数、小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运算律等等,教材中都没有明确的文字叙述,而在实际教学中,老师都会把有关计算方法、运算律等知识以准确、详尽的文字叙述呈现给学生,以利于学生感性和理性认识的统一,以利于学生以具体的法则指导计算,提高计算能力。所以,笔者建议加强算法提炼,引领学生在学习有关的规律法则过程中提炼,并有选择性地用文字形式进行表述,这样既利于老师的教,也利于学生的学,利于学生计算技能的形成和计算能力的提高。

3.重视算法多样化 影响算法优化

在算法上,教材鼓励算法多样化,给予了学生充分的探究空间,给予了学生很民主很宽松的环境,使学生积极热情地去探究去发现不同的解法,不同的思路,并体验探究的乐趣,享受成功的愉悦。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因为算法多样化,学生在练习时,解题过程中往往很乐意于用自己发现出的繁琐或不是很好的解法解答,我们在肯定学生做法的同时,也感觉到更好的算法没有被学生接受,更没有被学生深刻理解和牢固掌握,他们没能运用更优化的算法,自然影响计算的速度,让教师非常遗憾。笔者以为,如果教材在鼓励算法多样化的同时,对算法优化进

行一些必要的提示和有效的指引,定能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二、关于解决问题的策略

解决问题的策略在教材中体现为两类:常规策略和特殊策略。常规策略,重视分析法和综合法的训练;特殊策略用于解决特殊问题。常规策略和特殊策略之间的联系是显见的,教材对于解决问题的策略的安排,凸现了特殊策略:如列表整理条件的策略,数形结合(画图)的策略,一一列举的策略,倒推的策略,替换的策略,转化的策略……都单列单元进行专项训练。笔者以为,教材是否可以对部分特殊策略的编排作些调整,如第八册《解决问题的策略》数形结合策略解决面积问题,四年级的学生,对平面图形还处于认识的层面,几何知识的构建还没有达到一定的高度,用画平面图形的策略解决有关面积问题,对于他们来说,要求相对高了一点,建议可以推移到第九册或第十册;第十册“倒推策略”和第十一册“假设策略”对于小学生的思维要求比较高,过分强调逆向思维,可能会影响学生对列方程解决问题的方法的接受和理解。

“没有技巧的数学才是真正的数学。”——林群。特殊策略可用于解决特殊问题,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神奇和魅力,但不能削弱基本策略模型的建构,如果把列表整理条件的策略,数形结合(画图)策略,转化策略等思想和方法贯穿于应用题教学的始终,让学生体会到这些策略应用的广泛性和解决问题的实用性,并进一步强化更具普遍性的“综合法”和“分析法”训练,重视应用题解题基本策略和方法的训练,重视学生审题训练,重视理清数量关系训练,重视解题步骤的训练,重视检验习惯的培养,会让学生在整个数学学习过程中都受益。

三、关于知识的系统性

“数学是一个整体,其不同的分支之间存在着实质性联系,因此,教科书要关注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包括同一领域之间的相互连接、不同知识领域之间的实质性关联。”——《数学课程标准解读》。

有时,教材把系统的知识分为两个单元教学,并在中间插入一个联系很小的其他单元,如第七册的《角》与《平行和相交》之间插入《混合运算》,第八册《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和梯形》之间插入《混合运算》,第十册的《认识分数》和《分数的基本性质》之间插入《找规律》单元,这样的编排是否有利于学生系统知识模型的构建?是否利于学生知识体系的螺旋上升?是否有利于学生对知识深刻的理解和掌握?我认为每册教材中,对同类型的知识进行适当重组与合并,这有利于老师实施教学,也有利于学生知识建模,形成知识系统。如:第七册的《角》与《平行和相交》,《除法》和《混合运算》;第八册《混合运算》和《运算律》,《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第十册的《认识分数》和《分数的基本性质》可以重组与合并。

以上仅仅是作为一线老师的我在使用国标本苏教版教材过程中的一点体会,在与同行讨论碰撞过程中的一些思考,不当之处,敬请专家和同行批评指正。

猜你喜欢

计算器苏教版计算能力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
苏教版六下《比例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
厘清算理,提高学生计算能力
提升学生计算能力的研究
[计算器不是万能的]
中学生化学计算能力的进阶式培养策略
精编课本题改编练习
一个损坏的计算器
计算器游戏
计算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