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课堂动态生成资源的妙用

2009-05-29陈月英

小学教学研究 2009年5期
关键词:双拐大嫂双腿

陈月英

一、用心倾听,巧妙生成

美国教育家帕克·帕尔默在《教学勇气》这本书中说道:“在真正的教育中,沉默是作为一种学生需要内心世界工作时值得依赖的母体,是适合更深层次学习的一种媒介。”根据这一理论,教师在教学中不能急于求成,要有足够的耐心,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关注课文,反复品味语言文字,体验情感,课堂上动态生成才能旁逸斜出。

案例:“‘双字又回来了”(《再见了,亲人》的教学片段)

读完课文的第三自然段,围绕“大嫂”是不是挖野菜失去双腿啊?引导学生仔细阅读课文第三自然段,圈出关键性的词句,思考后交流。

学生发表了自己的不同看法。有的说:“我以为是失去双腿,因为大嫂拄的是双拐。”

“不对。你的推断不准确,看书也不够仔细。”第二位学生显得振振有词,“书上只是说‘您架着双拐……我们只要想起您的双拐,但并没有直接表明大嫂失去的是双腿。”

“是呀,大嫂拄的虽然是双拐,但可能失去的是两条腿,也可能只是一条腿。”另一个学生补充着。

“对。我前天还在医院里看见失去一条腿的叔叔靠着双拐走路呢。”第四位学生语气更是有力。

“嗯,我也看见过。”

“所以,我认为不能说大嫂‘失双腿,应该说‘失去腿好一些。因为不管大嫂失去的是一条腿还是两条腿,‘失去腿的说法都该是可以的。”最初提出质疑的那个学生站起来总结着。

“耶!”孩子们群情激奋,教室里瞬间响起一阵热烈的掌声。

轻轻地擦去“双”字,教师拿起粉笔郑重其事地写了一个“去”字。

“哦!”孩子们又是一阵热烈的掌声。孩子们笑,教师也笑。

可是,当大家的笑容还没有完全收敛起来的时候,又一个孩子站起身来。

“老师,我……我还有新的看法。”或许是由于胆小和紧张的缘故,学生竟有点口吃起来。

“哦?是吗?好,请说说看!”年轻的教师显然也吃惊不小。可说着话的时候,却依旧是一脸的笑意。

“书上还有这样一句话:‘伤好以后,您只能靠着双拐走路了。这里强调突出了一个‘只字。那意思是说,大嫂如果没有双拐的话,就不能走路了。但事实上,大嫂若是失去一条腿,她是完全可以靠着一条拐杖走路的。所以,我觉得这个‘只字说明了大嫂当时失去的必定是两条腿,而不是一条腿。”这样给学生时间,让他们静

静思考,然后倾听他们心灵的直音,你就会惊喜地发现:孩子的世界是丰富的,孩子是伟大的。

二、因势利导,即时生成

课堂教学是个多元共生、充满互动变化的空间,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成为生成性资源的发现者和重组者,巧妙发现、捕捉并利用真实的课堂情境中动态的教学资源,即时生成。

如教学《白衣战士》(苏教版四年级下册)一课时,按事先的预设进行教学,课堂活动进展得非常顺利。突然,一个学生突然扶着课桌,教师发现后,立即停下课,问他:“你怎么了?”他说:“我的腿很疼。”这位老师连忙说:“谁陪他去医务室?”这时,全班学生纷纷举起了手。看着那一双双跃跃欲试的小手,教师就让一名学生陪他去医务室了。当那两位学生回班里上课时,教师带头为他们能继续上课而鼓掌。由于发生了这样的事件,在课的结尾部分,授课教师临时改为写话训练。他问学生:“病人们因为叶欣护士长的爱都脱离了危险了。请同学们写一写,你们因为谁的爱,怎么样了?并写在黑板上。”当学生写下自己的感受时,那位教师走到刚才那位腿疼的同学身边,看了他写的句子后,就在黑板上写上“正是因为同学和老师的关爱,我又能继续上课了”这句话,让全班学生齐读,学生们的声音特别响亮。从学生们的声音中,能感觉到心灵的震撼。也正是因为这一环节的改变,这节课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联系生活,智慧生成

课堂与课外是相联系的,但课堂的空间与时间又都是有限的,如何发挥有限的时空来连接学生经历过的无限的生活空间昵?

笔者想起了曾听过的《忆江南》一个教学片段独具特色。教师根据学生的预习,结合课后的注释、查找到的资料,学生们自己已经能很好地理解词的意思,背诵后抓住生成点展开:“孩子们,你们用自己的学习方法对古诗词能独立理解得这么好,那我们也来当一回小词人吧,模仿白居易的词作,填写一首属于你自己的《忆江南》,好吗?”话音刚落同学们就跃跃欲试,用他们的智慧歌颂家乡的美丽风光。这样以生活化的感性表象取代抽象的说教,以生活中相类似的境况唤起学生对生活的回忆、联想、调出生活积累,生成一种源于生活又不同于生活的原貌,甚至高于生活的情感,促成了课内外的联系。

猜你喜欢

双拐大嫂双腿
边看电视边健身
大嫂大,二嫂小
摇摆包
挽救膝关节
周义仓:60岁教授拄双拐上课
学生拄着双拐考“奥数”
街上来了新城管
哪双是自己的脚
大嫂(散文)
我又架双拐又长尾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