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由“西方中心论”到“东方社会主义战略”的转变

2009-05-27曹丽丽

江汉论坛 2009年4期
关键词:列宁

曹丽丽

摘要:马克思、恩格斯一直坚持“西方中心论”,即认为社会主义革命将首先在西方取得胜利,西方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对东方具有导向和帮助的作用,东方只有在西方胜利后才能获得胜利。十月革命时期列宁坚持了他们的思想。苏俄国内战争胜利之后,列宁根据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提出了东方社会主义战略。他认为,在没有西方国家的“榜样”作用和帮助的情况下,东方经济落后国家可以先于西方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关键词:“西方中心论”;列宁;东方社会主义战略;东方经济落后国家

中图分类号:D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854X(2009)04-0077-04

马克思、恩格斯一直坚持社会主义革命“西方中心论”。他们认为,世界社会主义革命将会在西方国家首先取得胜利,世界社会主义革命的中心在西方,而经济相对落后的东方国家则会迟于西方取得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东方经济落后国家要不经过资本主义的长期发展阶段直接进入社会主义必须要有西方社会主义国家的帮助和“榜样”作用。列宁在十月革命时期坚持他们的观点。但是苏俄国内战争胜利之后,列宁的战略视线由西方国家转向了东方国家,形成了东方社会主义战略。列宁认为,在西方暂时无法爆发社会主义革命的情况下,东方经济落后国家可以先于西方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目前,在学术界对这个问题论述不是很多。因此,笔者以此拙文,作一阐述。

一、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主义革命“西方中心论”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一个国家要展开社会主义革命必须具备以下两个方面的条件:一是生产力高度发展,有进入社会主义的物质基础;二是无产阶级队伍强大,有进行革命的阶级力量。而这两个基本条件的形成,必须经过资本主义的充分发展,因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可以提高社会生产力,为进入社会主义创造巨大的物质财富,也可以为进入社会主义准备资本主义的掘墓人——无产阶级。从当时全世界的范围来看,只有西方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首先具有这两个条件,而其他地区的国家则处于前资本主义阶段或资本主义发展的初期阶段。因此,在马克思、恩格斯看来,世界社会主义的革命中心在西方,社会主义革命将首先在西方取得胜利,即他们坚持社会主义革命“西方中心论”。

学术界对马克思、恩格斯早期和中期持有这种观点并无异议,因为他们早期和中期确实一直以西方国家的革命运动为研究重点。恩格斯1847年曾在《共产主义原理》中指出,共产主义革命将在英国、美国、法国、德国等文明国家里发生和取得胜利。然而19世纪70年代以后俄国兴起了民粹主义运动,马克思、恩格斯关注和研究了俄国的革命运动。有学者由此认为这以后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社会主义战略中心的思想开始由西方转向了东方。笔者不同意这种看法。实际上,马克思、恩格斯晚期一直坚信世界社会主义革命会在西方国家首先取得胜利,社会主义革命的中心始终在西方。

最能体现马克思、恩格斯晚年还坚持社会主义革命“西方中心论”思想的是他们在对未来欧洲社会主义革命发展过程所作出的设想。他们认为即将爆发的俄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激发和推动西方各国的社会主义革命:西方国家在取得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后支持和帮助俄国,使其由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并且为俄国树立建设社会主义的榜样,使其最终走向社会主义的胜利:东方其他的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在西方社会主义国家的影响和帮助下,走向社会主义胜利。在这一设想中,虽说出发点在于俄国革命,但是侧重点还是西方社会主义国家的作用。

第一,他们着眼于西方革命的发生和胜利看俄国革命的意义。19世纪80年代以后,西方国家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逐渐转入高潮,形成革命的形势。然而当时处于一切矛盾集合点的俄国革命运动形势比之更为激烈,呈一触即发之势。马克思、恩格斯断言,俄国正处于革命的前夜,“这个革命无疑正在日益临近”。可是,他们在估量俄国革命的意义时,基本的着眼点在于西方。也就是说,马克思、恩格斯基本上是从俄国革命对于西方革命的作用和意义的角度来估量和评价俄国革命的。他们提出,俄国革命将推动西方革命的发生和胜利。这就是他们所说的:俄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发生和胜利,会产生极大的政治影响力和冲击力,“会给西方的工人运动以新的推动,为它创造新的更好的斗争条件。从而加速现代工业无产阶级的胜利。”他们还提出,俄国革命会改变整个欧洲的环境,为西方社会主义胜利创造极好的条件。因为19世纪以来沙皇俄国一直是“欧洲反动势力的强大支柱”,残酷镇压欧洲其他国家的革命,只要欧洲:还存在着沙皇俄国,西欧的任何革命都不可能取得胜利,尤其是西欧的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一旦推翻沙皇制度,整个欧洲的风向就会完全发生改变,“西方就有可能不受外来干扰地、一心一意地致力于自己当前的任务:解决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冲突和把资本主义社会改造为社会主义社会。”可见,在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上,俄国革命的作用和意义固然在于俄国,但同时在于西方,甚至更主要在于西方。

第二,他们认为俄国要走向社会主义的胜利必须要有西方国家的帮助和“榜样”作用,即俄国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取决于西方社会主义国家。俄国革命的性质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俄国在取得革命胜利以后,由于它缺乏展开社会主义革命的经济条件,因此,单靠俄国不能立即将革命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更不能取得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然而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在西方先进国家首先取得社会主义革命胜利以后,可以为俄国提供帮助以及建设社会主义的样板,这样俄国就可以缩短和结束资本主义的发展过程,走向社会主义的胜利。他们第一次阐述这样的思想是在批判民粹派关于俄国农村公社可以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思想时,他们认为俄国可以在此基础上过渡到社会主义阶段,但是必须是在西方社会主义革命取得胜利以后,在它们的帮助下。此后,恩格斯始终持有这样的观点。1894年,恩格斯在《(论俄国的社会问题)跋》中提出:当西欧的无产阶级取得社会主义革命胜利以后,那些刚刚踏上资本主义生产道路而仍然保全了氏族制度或氏族制度残余的国家,可以利用这些公社所有制的残余和与之相适应的人民风尚作为强大的手段,来大大缩短自己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过程,并可以避免西欧所经历的资本主义发展阶段带来的痛苦,然而,“这方面的必不可少的条件是:由目前还是资本主义的西方做出榜样和积极支持。只有当资本主义经济在自己故乡和在它达到繁荣昌盛的国家里被战胜的时候,只有当落后国家从这个实例中看到‘这是怎么回事,看到怎样把现代工业的生产力作为社会财产来为整个社会服务的时候——只有到那个时候,这些落后的国家才能走上这种缩短的发展过程的道路。”这里,恩格斯明确地阐述了经济落后国家要缩短或不经过资本主义的发展过程进入社会主义,必须有个前提条件,那就是西方国家首先取得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这样,经

济落后国家就可以学习西方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现成经验,西方国家也可以给它们提供必需的帮助和支持。可以看出,在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中,西方国家社会主义革命首先胜利是俄国以及其他经济落后国家不经过资本主义发展阶段,直接进入社会主义的首要的前提条件。

第三,东方其他国家要走向社会主义的胜利也必须要有西方社会主义国家的帮助和“榜样”作用,即东方其他国家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也取决于西方社会主义国家。东方其他经济落后国家的国情和俄国大体相同:经济文化发展落后,资本主义还没或刚刚起步。当西方国家取得社会主义革命胜利以后,对受压迫受剥削的东方国家的人民来说将会产生极大的吸引力。俄国在西方国家的帮助下能够胜利地进入社会主义,那么,和它有相似特点的东方其他经济落后国家也愿意仿照俄国革命和建设的道路,在西方社会主义国家的帮助下进入社会主义。马克思、恩格斯在研究俄国发展道路的过程中曾论及东方其他经济落后国家的未来发展道路,他们认为俄国的这种过渡方式“不仅适用于俄国,而且适用于处在资本主义以前的发展阶段的一切国家”。并且认为它们愿意这样做,因为单是经济上的需要就会促使它们自动地跟着西方走。

综上所述,在马克思、恩格斯晚年关于欧洲社会主义革命发展过程的设想中,他们并没有摆脱社会主义革命“西方中心论”。他们始终认为西方国家对东方国家有决定和主导的作用,东方国家只有在西方国家取得解放后才能获得解放。

二、列宁在十月革命时期坚持社会主义革命“西方中心论”

十月革命时期,列宁和马克思、恩格斯的战略思想是一致的。可以从以下几点看出:

首先,列宁同样从俄国革命对西方社会主义革命的影响的角度来评价俄国革命的意义。在列宁这一阶段的思想中,俄国革命对西方社会主义革命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列宁认为即将爆发的俄国革命是西方社会主义革命的“序幕”和“阶梯”。20世纪初,西方的资本主义国家已经具备了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主客观条件。具有的客观条件有:经过科技革命的推动,西方国家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具备了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物质条件;以欧洲为主战场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给欧洲大部分人民带来了空前的灾难,欧洲资本主义国家矛盾尖锐,尤其突出的是当时主要的两大阶级——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整个欧洲大陆已经形成了一种无产阶级革命的形势。具有的主观条件为: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无产阶级队伍日益强大,已经成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政治舞台,具备了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阶级力量。然而欧洲的社会主义革命的发生需要某个国家重大的政治事件作为导火线。列宁认为即将爆发的俄国革命可以起到这样的作用。1915年10月,他在有关文章中指出:“俄国无产阶级的任务就是把俄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行到底,以便点燃欧洲的社会主义革命。”此后,列宁还提出了“序幕”和“阶梯”思想。他在《给瑞士工人的告别信》中说:“俄国是一个农民国家,是欧洲最落后的国家之一。在这个国家里,社会主义不可能立刻直接取得胜利。但是,在贵族地主的大量土地没有触动的情况下,在有1905年经验的基础上,俄国这个国家的农民性质能够使俄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具有巨大的规模,并使我国革命变成全世界社会主义革命的序幕,变成进到全世界社会主义革命的一级阶梯。”这里,列宁指出俄国革命对西方社会主义革命具有“序幕”和“阶梯”的意义。这和“点燃欧洲的社会主义革命”,表达的是同样的思想,都是指俄国革命具有开启欧洲社会主义革命的作用。其二,列宁认为俄国革命的意义在于对西方社会主义革命具有推动作用。他说:俄国革命“本身还决不是社会主义的。但是它会极其有力地推动全世界的工人运动”,因为俄国无产阶级“能使俄国革命具有浩大的声势,从而为社会主义革命创造极好的条件,这在某种意义上说就意味着社会主义革命的开始。这样,俄国无产阶级就会使自己主要的、最忠实的、最可靠的战友——欧洲和美洲的社会主义无产阶级易于进入决战”。由上可见。在十月革命时期,列宁和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是一致的,在评价俄国革命的意义时,侧重点都在于对西方社会主义革命的影响。

其次,列宁同样认为俄国只有在西方社会主义革命取得胜利后,在它们的帮助下,才能走向社会主义的胜利。1917年的俄国虽已具备了革命的形势,无产阶级队伍也已经壮大。但是还不具备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物质条件。因此,他不主张立刻将俄国革命推向社会主义革命。1917年3月,列宁在《给瑞士工人的告别信》中指出:俄国是一个农民国家,是欧洲最落后的国家之一。在这个国家里,社会主义不可能立刻直接取得胜利。1917年4月下旬,他在起草的有关会议决议里又强调指出:“俄国无产阶级是在欧洲最落后国家中的一个国家内,在大量小农居民中间进行活动的,因此它不能抱定立即实行社会主义改造的目的。”这里,列宁反复强调俄国在没有经过资本主义的充分发展,不具备物质条件的情况下是难以立即实现社会主义的。但是,列宁同时认为俄国无产阶级掌握政权后采取一些以便于以后走向社会主义的步骤,再有西方社会主义国家的帮助,是可以不经过资本主义的长期发展阶段走向社会主义胜利的。这正是列宁在《给瑞士工人的告别信》中提出的,俄国无产阶级单靠自己的力量不能胜利地完成社会主义革命,但是如果它能使自己的革命具有巨大的规模,“这在某种意义上说就意味着社会主义革命的开始”。也就是说,俄国可以通过革命为西欧无产阶级革命创造有利条件,这样西欧国家就相对容易取得胜利,它们胜利后帮助俄国由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转向社会主义革命,最终走向社会主义的胜利。

列宁的“序幕”和“阶梯”的思想,俄国革命对西方无产阶级革命具有推动的作用,说明了在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政治舞台上,扮演主要角色或起决定作用的是西方先进国家。俄国只有在西方国家的社会主义革命取得胜利后,在它们的帮助下,才能走向社会主义的胜利,说明了西方社会主义的胜利对俄国走向社会主义起主导和决定的作用。列宁的这些思想和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是一致的。

三、列宁转向“东方社会主义战略”

进入20世纪20年代以后,苏俄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列宁的战略思想也随之发生了转变。他逐渐把战略视线由西方国家转向了东方国家,表现之一就是列宁放弃了从西方国家寻求帮助来实现本国社会主义的思想,开始探索与俄国和东方其他经济落后国家特点相适应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表现之二就是认识到东方国家在未来革命中的作用,开始向东方其他国家寻求帮助。具体来说,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在没有西方先进社会主义国家的帮助和“榜样”下。苏俄可以先于西方进行社会主义建设。20世纪20年代以后,苏俄面临的国际形势的特点,一是帝国主义国家和革命力量之间形成了一种“均势”,帝国主义国

家之间矛盾重重,它们暂时不会对苏俄发动侵略战争,苏俄有一个稳定的国际环境。二是战后西方的一些战胜国利用战争所带来的财富向本国的被压迫阶级作了一些不大的让步,缓和了国内的矛盾,西方无产阶级革命暂时不会发生,苏俄无法立即从西方国家获得帮助。在俄国国内,苏俄取得了国内战争的伟大胜利,证明了苏俄无产阶级依靠自己的力量可以巩固苏维埃政权,苏俄可以为国内建设创造稳定的国内环境。正是从这些事实出发,列宁产生了先于西方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反映列宁这一思想转变的第一篇文献是1920年11月21日列宁《在俄共(布)莫斯科省代表会议上的讲话》。他在这个讲话中讲到国际形势和俄国无产阶级的任务时说:“只要总的看一下我们所处的国际形势,就会发现:我们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我们不仅有了喘息时机。而且得到了某种更为重要的东西。”“现在我们要谈的已经不只是喘息时机,而是比较长期地进行新建设的重要机会。”这里,他讲的“更为重要的东西”和“进行新建设的重要机会”,指的就是当时的国际国内环境有利于苏俄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列宁认为苏俄利用这一有利时机先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不但可以巩固新生的无产阶级政权,而且可以为全世界树立“榜样”。他提出要彻底战胜资本主义,一是要夺取政权,二是要“担负起建设任务,就是建立新的经济关系,树立怎样做这件事情的榜样”,即列宁认为要战胜资本主义,不仅仅是政治上夺取政权,还要通过经济建设来巩固无产阶级政权。列宁指出:“现在我们应当采用组织、建设的办法,来代替用革命方式推翻剥削者和抗击暴力者的办法。我们应当向全世界显示和证明,我们不仅是一种能够抵抗军事扼杀的力量,而且是一种能够树立榜样的力量。”这里,列宁认为俄国通过完成经济建设可以为其他国家树立“榜样”。并且要向全世界证明俄国是能够树立这样的榜样的。这就进一步说明了列宁的战略思想已经转变到了依靠本国而不是西方来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

第二,东方国家虽然经济文化比较落后,但是可以实现社会主义。根据马克思、恩格斯的观点,只有经过资本主义的充分发展,具备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基本条件的时候,才能展开社会主义革命。当时的俄国生产力水平、人民的文化水平都不高,不具备展开社会主义革命的物质条件,因此当时俄国的孟什维克和第二国际机会主义者反对将革命转向社会主义革命。但列宁认为,“世界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不仅丝毫不排斥个别发展阶段在发展的形式或顺序上表现出特殊性,反而是以此为前提的。”意思是,俄国虽不具备展开社会主义革命的前提条件,但也不排斥俄国首先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特殊性。列宁还进一步认为,“既然建设社会主义需要有一定的文化水平……,我们为什么不能首先用革命手段取得达到这个一定水平的前提,然后在工农政权和苏维埃制度的基础上赶上别国人民呢?”也就是,经济条件落后国家的无产阶级可以先夺取政权,然后采取一些措施达到展开社会主义革命所需的条件。尤其是在1921年实行新经济政策以后,列宁更加坚信没有西方无产阶级国家的帮助,俄国在找到正确的途径以后实现社会主义仍然大有希望。他说:“社会主义现在已经不是一个遥远将来,或者什么抽象图景,或者什么圣像的问题了。……我们把社会主义拖进了日常生活,我们应当弄清这一点。这就是我们当前的任务,这就是我们当今时代的任务。”列宁坚信苏俄一定会完成这样的任务,“这样,新经济政策的俄国将变成社会主义的俄国”。在这里,列宁认为俄国可以通过新经济政策为社会主义革命创造物质条件,这样俄国实现社会主义就大有希望。

第三,东方国家的斗争将在未来的社会主义最终胜利中起决定性的作用。东方被压迫民族一直被认为处于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半野蛮状态”,在世界历史发展过程中起着无足轻重的作用。一战期间,东方国家最终“卷入了国际政治生活”。它们纷纷觉醒,“采取实际行动,使每一个民族都参与决定全人类命运的问题”。据此,列宁预言,“人口中的多数(东方大多数国家——引者注)是第一次进行独立的运动,他们将成为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斗争的积极因素。”在共产国际三大报告中,针对东方的情况列宁又说,“从20世纪初开始,这方面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亿万人民——实际上是世界人口的绝大多数——现在已经成为独立的、积极的革命因素。十分明显,在未来的世界革命的决战中。世界人口的大多数原先为了争取民族解放的运动,必将反对资本主义和帝国主义。它所起的革命作用也许比我们所预期的要大得多。”他晚年在《宁肯少些,但要好些》中谈到世界革命的最终斗争结局时进一步认为:“斗争的结局归根到底取决于如下这一点:俄国、印度、中国等等构成世界人口的绝大多数。正是这个人口的大多数,最近几年来非常迅速地卷入了争取自身解放的斗争,所以在这个意义上说,世界斗争的最终解决将会如何,是不可能有丝毫怀疑的。在这个意义上说,社会主义的最终胜利是完全和绝对有保证的。”从这些论断可以看出,列宁对东方国家在未来世界革命中的作用有一个认识过程:东方国家的斗争在未来的国际帝国主义斗争中起积极的作用,东方国家在未来的革命运动中所起的作用将比预期的要大得多,世界社会主义胜利的希望在东方大多数人的斗争上。这一认识过程说明列宁的战略视线已逐渐由西方转向了东方。

第四,苏维埃俄国将同东方被压迫民族结成最密切的联盟,寻求东方国家的帮助和支援。20世纪初,苏维埃是世界上唯一的社会主义国家,帝国主义国家是绝对不允许它存在的,它时时面临被颠覆的危险。那么,在西方的无产阶级革命陷入低潮,苏俄整体的军事经济实力无法和帝国主义国家相抗衡的情况下,它能不能坚持到西方其他国家的社会主义的胜利呢?此时正在兴起的东方国家反对帝国主义的斗争给苏俄带来了希望,它们给帝国主义国家以沉重的打击,削弱了帝国主义阵营的力量,延缓了苏俄和帝国主义国家的直接冲突,苏俄间接地从东方国家得到了帮助。列宁认为有必要和东方被压迫民族结成联盟,这样一方面可以消除那种在世界中孤立无援的状况;另一方面可以进一步扩大世界革命阵营的力量,延长同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均势”,从而为本国社会主义的建设赢得更多的时间。因此,他在讲到苏维埃俄国面临世界资产阶级的反对时提出,“俄罗斯苏维埃共和国必然是一方面团结各国先进工人的苏维埃运动,另一方面团结殖民地和被压迫民族的一切民族解放运动。”“必须实行使一切民族解放运动和一切殖民地解放运动同苏维埃俄国结成最密切联盟的政策”。

列宁这一思想的转变适应了当时变化了的国际国内情况,是对马克思、恩格斯社会主义革命“西方中心论”的发展,对本国以及东方其他经济落后国家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猜你喜欢

列宁
斗鹅
列宁逝世95周年,迁葬争议卷土重来
列宁的后代
乌里扬诺夫斯克列宁无处不在
拉美有多少“列宁”?
《登山》梗概
俄共隆重纪念列宁逝世90周年
纪念列宁
俄共拒迁红场列宁墓
最后的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