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制约因素的研究现状

2009-05-25谢继蕴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09年9期
关键词:盈余管理制约因素上市公司

谢继蕴

[摘要] 近年来随着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作为财务披露的热点问题,受到国内会计学者的日益重视。国内关于盈余管理的研究涉及盈余管理的动机、盈余管理的手段、盈余管理的经济后果等方面。本文从盈余管理的制约因素角度对国内会计学者的研究进行分析和总结,发现独立审计、公司治理和会计准则是制约中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 上市公司 盈余管理 制约因素

盈余管理是管理层为了实现自身效用最大化或者企业的市场价值最大化,而有目的干预对外财务报告过程。盈余管理既是企业适应环境变化的必然选择,又是管理层出于自利目的的机会主义行为。近年来随着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作为财务披露的热点问题,受到国内会计学者的日益重视。大多数证据表明,盈余管理具有负面效应。因此哪些因素能够制约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成为许多会计学者关心的问题。国内会计学者分别从独立审计、公司治理和会计准则等多方面对影响和制约盈余管理的因素做了分析和研究。

一、公司治理结构对盈余管理的影响

公司治理结构分为内部治理结构和外部治理结构。但通常认为,从外部来看,中国尚未建立起发育完全、运作规范的股票市场,经理市场尚未形成。从内部来看,国有企业存在所有者缺位现象,《公司法》所规定的各机构相互制衡的机制也远未发挥作用。因此,国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公司内部治理结构对盈余管理影响的问题上,主要讨论董事会特征和股权结构与盈余管理的关系。

1、董事会特征与盈余管理的关系

在现代公司中,董事和董事会通常是作为股东的代表实施公司治理的。由于董事会把提供资本的股东和使用这些资本创造价值的管理者联系了起来,因而被一些公司治理文献认为是市场经济中公司治理的核心。董事会作为一种治理机制,目的在于监督管理层以控制包括盈余管理在内的代理问题。现有研究证实,董事会对公司的盈余管理和财务报表质量具有重要影响,且此种影响取决于董事会的规模及其构成。

苏卫东、王加胜(2006) 利用中国上市公司的数据对董事会特征与盈余管理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发现董事会规模与盈余管理程度成负相关,独立董事的比例与利润虚增成负相关、与利润隐藏成正相关,董事长、总经理二职合一对利润虚增有着显著的影响、对利润隐藏无显著影响,而董事会会议次数增加会加重盈余管理现象。另外,杨兴全、石芳(2007)的研究得出了相似的结论。傅蕴英(2004)的研究,在董事长、总经理二职合一和董事会会议次数特征与盈余管理关系上取得了与前述相反的结论。

2、股权结构与盈余管理的关系

从理论上讲,股东在监督管理层方面应更能够发挥出积极作用。由于监督成本的不可分摊性和监督收益按持股比例的均分性,造成中小股东很少有动机实施监督行为。相反,大股东因持股比例较高使其既有动机又有能力监督管理者。因为大股东的利益更多地与公司的价值有关,股东持股比例越高,其监督管理层以维护自身利益的动机越强。因此,大股东的存在有助于抑制管理层盈余管理行为。然而,大股东的存在也会带来另一种利益冲突,即大股东与中小股东之间的利益冲突。特别是,由于盈余管理为大股东提供了一条有效转移中小股东财富的渠道,当大股东对公司具有超强控制能力时,就有动机操纵管理层,通过盈余管理来掩饰其侵害中小股东利益的行为。

张祥建、郭岚(2006) 研究了上市公司配股融资过程中盈余管理行为的特征,并重点分析了大股东控制与盈余管理行为之间的关系。研究认为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与盈余管理程度之间具有显著的倒U型关系,当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低于53.20%时,盈余管理程度与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表现出正相关关系,而当这一比例超过53.20%时,盈余管理程度与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则具有负相关关系。毛洪涛、吴将君 (2007) 以2004年深市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对上市公司股权集中度与盈余管理的相关关系进行的实证研究表明:上市公司的股权越集中,公司的应计利润越容易被大股东所操纵。同时,公司的第一大股东为国有股时更容易操纵应计利润。蔡吉甫(2007) 利用我国上市公司2004年的数据,使用截面修正的Jones模型估计的操纵性应计利润的绝对值作为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程度的计量,系统研究了董事会监督、管理层持股和大股东治理等治理机制对控制公司盈余管理的效率问题。研究结果显示,独立董事、管理层持股和大股东治理与公司盈余管理不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傅蕴英(2004) 研究发现,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与盈余管理之间不存在相关关系,认为股权结构对公司治理的影响对于公司的盈余管理并不具备传递效应。

二、会计准则对盈余管理的影响

由于会计信息的提供是由会计准则规范的,因此会计准则的质量直接关系到会计信息的质量。虽然有了高质量的会计准则不一定能确保高质量的会计信息,但是反过来却可以说,没有高质量的会计准则,会计信息质量必然得不到保证。因此,国内学者主要从会计准则建设和会计信息质量两方面入手研究会计准则对盈余管理的影响。

1、会计准则建设

朱国泓、孙铮( 2004 )认为,我国会计准则建设策略选择及务实安排是以满足我国会计信息使用者的会计信息质量需求为判别基准,对我国会计国际化实施动态评估和微调,是我国直面会计国际化理想而现实的选择。任春艳( 2004 )分析认为,会计准则不仅是会计信息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的规范,也是审计师执业和政府监管部门事后惩戒的重要依据。通过案例和统计分析包括重要性原则、资产减值政策和非经常性损益的问题,深刻地揭示出规则为基础的会计准则常常会成为上市公司规避准则意图的手段,说明了会计计量的不确定性导致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问题,也反映出原则基础下滥用职业判断的弊端,以及会计准则未及时制定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得出了盈余管理对会计准则制定的启示:为了防范盈余管理的发生,会计准则制定者应当努力使会计信息向更高程度的真实性发展。王建新( 2007 ) 在新《资产减值》准则的研究框架下,结合公司治理理论,对我国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特征、盈余管理动机与长期资产减值转回相互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发现公司治理结构、盈余管理动机显著地影响了长期资产减值转回这一盈余管理行为,认为新准则具有一定程度的规避和防范企业进行盈余管理的作用。

2、会计信息质量

一般来讲,会计信息失真包括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会计造假,即违反会计管制的违法行为;一是盈余管理,即利用会计管制的弹性操纵会计数据的合法行为。无论是会计造假还是盈余管理,归根结底都将会影响会计信息的质量(何红渠、张志红,2003 )。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包括可靠性和相关性,如果现有会计系统提供的信息量不变,但通过改变现行会计系统提高某一会计信息相关性,适当降低可靠性,即该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和可靠性是冲突的( 夏冬林,2004 )。盈余管理的主要问题在于扭曲了会计盈余信息,影响了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刘峰、吴风、钟瑞庆( 2004 ) 提出会计信息质量受外部机会、会计准则、法律风险等因素共同影响的分析框架,沿用传统的关于会计信息质量的检验方法(相关性)分析发现,在我国资本市场环境下没有证据表明会计准则的变化会带来会计信息质量的提高,并认为法律风险缺失导致会计准则的改进并不能很好地反映到会计信息质量上来。

三、外部审计对盈余管理的影响

国内关于外部审计对盈余管理影响的研究主题有两个:一是审计意见与盈余管理的关系;二是审计质量对盈余管理的影响。

1、审计意见与盈余管理

李增泉(1999)发现,“标准”公司与“非标准”公司在年报公布前后有不同的市场表现,审计意见会对投资者的决策行为产生重要影响。李东平等(2001)的研究,得出了注册会计师没有针对盈余管理出具非标准无保留审计意见,注册会计师对盈余管理的风险考虑不足的结论。夏立军等(2002)以上市公司2000年度财务报告为研究对象,对上市公司审计意见和监管政策(股票特别处理、暂停交易以及配股的政策)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从整体上看,注册会计师并没有揭示出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注册会计师的审计质量令人担忧。李爽等(2003)发现,当公司管理当局企图通过盈余管理而实现盈利时,作为外部监控机制的独立审计往往会对管理当局的会计处理发表保留意见。章永奎等(2002)在研究中引入了修正的琼斯模型对盈余管理程度进行计量,并在盈余管理程度和审计意见之间建立了回归模型。研究结果显示,盈余管理程度越大,越有可能被出具非标准无保留审计意见。何红渠、张志红(2003)和陈关亭、高晓明(2004)的研究认为,审计意见具有一定的信息含量,能在一定程度上揭示出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现象。李维安等(2005)和贺镜帆(2006)的研究认为,审计师对盈余管理较高的公司更可能出具非标意见,公司通过非经营性项目管理盈余的行为对不同的审计意见影响不同。周兵、王德义(2005)认为,审计师对盈余管理有一定的监督作用,但是在很大程度上,注册会计师对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是持忽视和容忍的态度。王霞、张为国(2005)以1999 -2002年发生则务重述的样本来检验注册会计师的独立审计质量。研究结果显示:对于财务重述公司之前年度蓄意错报的行为,注册会计师有所察觉并反映在审计意见中。错报的金额以及错报涉及项目的多少对审计意见的出具有显著的解释力,表明注册会计师基于重要性标准的考虑,能够揭示重大的盈余管理行为。

2、审计质量对盈余管理的影响

外部审计作为一种市场活动,审计质量必然受到双方市场博弈和审计市场环境的影响。因此,审计质量对盈余管理的影响则外在地表现为事务所变更、审计费用和事务所排名等与盈余管理的关系。宋衍衡、殷德全(2005)从会计师事务所更换以后审计收费变化的角度考察继任注册会计师的审计工作质量,发现继任注册会计师对于不同类型公司的审计收费确定标准是不一样的,对于盈余管理动机强烈的公司,继任注册会计师倾向于以公司的盈余管理幅度来衡量审计风险,并为此要求了较高的回报;对于财务状况恶化的公司,继任注册会计师则会根据公司的则务状况和支付能力,降低审计收费。研究认为,会计师事务所更换以后审计收费的这种变化形式将会影响继任注册会计师的审计质量。

李东平等(2001)分析了注册会计师出具“不清洁”审计意见与次年会计师事务所变更之间的关系。他们发现,会计师事务所变更与前一年度的“不清洁”审计意见变量成正相关关系。刘伟,刘星(2006)通过对2001- 2003年A股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发现,审计师变更与公司可操纵应计利润的增长具有显著正相关关系。

伍利娜(2003)分析盈余管理对审计费用的影响,发现净资产收益率处于“保牌”区间,与年度财务审计费用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此外,公司规模、是否由国际5大(4大)所审计显著正向影响年度财务审计费用。刘运国等(2006)在Simunic审计收费模型研究的基础上,利用2003年我国深沪股市上市公司的横截面数据分析发现,一定定程度上审计收费与盈余管理正相关,说明注册会计师为了降低盈余管理所带来的风险,增加了审计成本。

蔡春等(2005)的研究结果发现,非双重审计公司的可操纵应计利润显著高于双重审计公司的可操纵应计利润;“非前十大”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的公司的可操纵应计利润显著高于“前十大”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的公司的可操纵应计利润。李仙、聂丽洁(2006)对我国上市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中审计质量与盈余管理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发现:我国IPO市场上经“十大”会计事务所审计的公司,其盈余管理程度低于“非十大”审计的公司;专业审计师能够有效抑制IPO中盈余管理动机,降低盈余管理的程度。宋建波、陈华昀(2005)通过分析沪市上市公司2000- 2002年被出具的审计报告的情况,结论是中国注册会计师的审计质量在逐渐提高,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起到有效限制作用。

四、文献研究述评及启示

盈余管理不仅仅是会计行为,也是一种管理行为。盈余管理的对象是会计数据,但其行为主体是企业管理层,企业存在的内外制度环境形成影响盈余管理的主要因素。国内研究者分别从公司治理结构、会计准则和外部审计的角度研究了对盈余管理的影响,并通过对上市公司资料的实证分析,揭示了公司治理的内部控制和外部审计的监督共同以会计制度、准则为依据,对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起着制约影响。但已有的实证研究主要集中在公司治理结构和外部审计方面,且结论尚不统一,甚至有相互矛盾的地方。公司治理结构、会计准则和外部审计对盈余管理的影响是同时起作用的,但以往的研究将不同影响因素割裂开来,孤立地研究某一方面的影响,这可能导致研究结论产生显著的误差,同时无法反应不同影响因素相互作用关系。有必要通过构建系统性实证分析模型,深入分析中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影响因素及其相互作用关系。同时,对会计准则与盈余管理影响的研究中,实证研究成果较少,难以反映我国会计准则建设对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影响,还有待进一步发展。

从上述文献研究可以看出,关于公司治理结构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内部治理结构与盈余管理关系方面且研究的结论存在较大的不一致,对于外部治理结构与盈余管理关系还缺乏实证研究。这可能是因为中国上市公司所处的制度环境和发达国家有很大不同,一方面市场经济体制刚刚建立,证券市场还不健全;另一方面我国大多数上市公司是由国有企业改制而来,国有企业存在所有者缺位现象,《公司法》所规定的各机构相互制衡的机制也远未发挥作用。外部公司治理结构,如控制权市场、经理人才市场和产品和要素市场等,对公司盈余管理行为是否起到了制约作用;外部治理结构和内部治理结构对盈余管理的影响是否存在替代效应还有待我们进一步去证实。

主要参考文献

[1] 苏卫东、王加胜,“盈余管理与董事会特征”,世界经济文摘,2006(6)。

[2] 杨兴全、石芳,“董事会特征与盈余管理实证研究”,重庆科技学院学报,2007(3)。

[3] 傅蕴英,“盈余管理与公司治理”,硕博论文库,2004

[4] 张祥建、郭岚,“大股东控制与盈余管理行为研究”,南方经济,2006(1)。

[5] 毛洪涛、吴将君 ,“股权集中度与盈余管理相关性实证研究”,财会通讯,2007(4)。

[6] 蔡吉甫,“会计盈余管理与公司治理”,当代财经,2007(6)

[7] 葛家澍,“关于高质量的会计准则的几个问题”,会计研究,2002(10)。

[8] 朱国泓、孙铮,“会计国际化的策略选择:会计信息质量视角”,会计研究,2004(3)。

[9] 王建新,“公司治理结构、盈余管理动机与长期资产减值转回”,会计研究,2007(5):60-66。

[10] 刘峰、吴风、钟瑞庆,“会计准则能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吗”,会计研究,2004(5):8-16。

[11] 谢德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与会计规则制定权合约安排,经济研究,2000(5):47-51。

[12] 刘启亮,不完全契约与盈余管理,厦门大学博士论文,2006。

[13] 任春艳,“上市公司盈余管理与会计准则制定”, 厦门大学博士论文,2004

[14] 李增泉,“实证分析:审计意见的信息含量”,会计研究,1999(8)。

[15] 李东平等,“‘不清洁审计意见、盈余管理与会计师事务所变更”,会计研究,2001(6):51。

[16] 夏立军、杨海斌,注册会计师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反映,审计研究,2002(4)。

[17] 李爽等,“盈余管理、审计意见与监事会态度”,审计研究,2003(1)。

[18] 章永奎、刘峰,“盈余管理与审计意见相关性实证研究”,中国会计与财务研究,2002(1):1。

[19] 何红渠、张志红,“有关审计意见识别盈余管理能力的研究”,财经理论与实践,2003(6)。

[20] 李维安等,“盈余管理对审计意见的影响”,财经论丛,2005(1)。

[21] 周兵、王德义,“盈余管理与审计意见关系的实证研究”,财会月刊,2005(29)。

[22] 王霞、张为国,“财务重述与独立审计质量”, 审计研究,2005(3)。

[23] 宋衍衡、殷德全,“会计师事务所变更、审计收费与审计质量”, 审计研究,2005(2)。

[24] 刘伟、刘星,“审计师变更与盈余管理关系的实证研究——来自中国A股市场的经验证据”, 财经理论与实践,2006(1)。

[25] 伍利娜,“盈余管理对审计费用影响分析”,会计研究,2003(12):39-44。

[26] 刘运国等,“审计费用与盈余管理实证分析”, 审计研究,2006(2)。

[27] 蔡春等,“关于审计质量对盈余管理影响的实证研究”, 审计研究,2005(2)。

[28] 李仙、聂丽洁,“我国上市公司IPO中审计质量与盈余管理实证研究”, 审计研究,2006(6)。

[29] 宋建波、陈华昀,“我国注册会计师审计与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研究”, 财经问题研究,2005(3)。

[30] 魏明海,“盈余管理基本理论及其研究述评”,会计研究,2000(9):37-42。

猜你喜欢

盈余管理制约因素上市公司
论城市社区体育的制约因素及对策
武汉市部分高职高专院校足球课的开展现状及制约因素
上市公司盈余管理与新会计准则的制定
浅析盈余管理产生的原因
关于惠城区发展农业的调研报告
行为公司金融理论的现实意义
我国上市公司财务信息披露质量研究
民办高校师资队伍发展制约因素的探讨
两税合并、税收筹划与盈余管理方式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