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课外阅读与网络共舞

2009-05-13刘晓雷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09年6期
关键词:白雪公主童话课外阅读

刘晓雷

吕叔湘先生说:“凡语文学得好的人,无一不得益于课外阅读。”要想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言积累水平,必须从抓学生的阅读量人手,从抓学生的语言积累人手。如今,好多学生的课外阅读只注意故事情节,无语言积累意识。更谈不上情感熏陶、思想启迪和审美乐趣。辩证唯物主义认为:“没有量的积累就没有质的飞跃。”古人尚且提倡“多读多背”、“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破万卷书,下笔如有神”,更何况网络教学日益频繁的今日呢?那么,我们在教学中如何利用网络教学资源,充分发挥网络这种特有的优势来调动小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其课外阅读能力呢?作为教师,我们完全可以借助于网络平台,引导孩子们在浩瀚的书海里邀游。

借助网上阅读,诱发兴趣

兴趣是所有学科教学的生命力,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了兴趣,就会产生自发汲取知识养料的要求。枯燥之物谁都不敢领教,更何况天真活泼的孩子们。我们没有理由让他们去“嚼蜡”、去吟诵“老学究”的“之乎者也”。“有趣”是孩子们对课外读物的最先选择。网络为孩子们提供了有趣的课外读物:《一千零一夜》的美梦,《唐老鸭与米老鼠》这对活宝。爱冒险的《流浪记》、《稻草人》、《拇指姑娘》、《白雪公主》等亲密朋友,还有温馨童话《夏洛的网》、《窗边的小豆豆》、《草房子》等等。学生通过网络可迅速找到这些故事,继而津津有味地“品味”起来,捧着心爱的书静静沉醉,那是多么美好!甜蜜的笑容绽放在他们稚嫩的小脸上。

《语文新课程标准》对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提出了量的要求:“课外阅读总量五年制小学生不少于100万字,六年制小学生不少于150万字。”这个标准从表面上看似乎有些庞大,但如果我们能够利用多媒体网络教学资源,充分发挥网络本身独特的视听效果,形象,丰富的信息承载以及不受时间、空间限制的优势,充分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让他们爱读书、多读书、读好书,这个目标就不难实现。学生一旦对阅读产生了兴趣,在阅读过程中就会处于高度自觉状态,会以惊人的毅力去学习。因此,我不断地变换手段来诱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1.设置悬疑,引发“好奇”

这一方法主要针对故事性较强的作品。我利用紧张的故事情节,设置悬疑,引起他们迫切阅读的好奇心。例如,指导阅读《白雪公主》一书,我先讲述了故事的开头:白雪公主的母亲死后,父亲娶了一个漂亮的继母。但是她的心肠非常恶毒,她嫉妒白雪公主比她漂亮,千方百计想要害死白雪公主。到底恶毒的继母用了哪些办法,白雪公主会不会有危险呢?请你自己去读一读。读完故事,你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把自己读懂的内容投到网页中的“童童乐园”里去。而在网页上,这样以设疑为开头的导读还有很多。学生在这样的诱引下,情绪高涨,借阅数量与阅读质量都有很大的提高。

2.开展活动,有效促读

让网络图书室为学校阅读活动服务,与学校的各个教研组联合开展各种形式的读书活动,如我与语文教研组联合开展的“百部名著读书活动”、与科学教研组开展的“科学家的故事”读书活动、与童心文学社开展的“爱家乡征文活动”、与少先队大队部开展的“合格小公民征文活动”等,一些优秀的征文作品还能在我校网页上的“童童乐园”发表。这种促读法有效地改变了学生盲目借书看的状态。在阅读前,我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点中提炼出一个话题,引导学生到书海中去搜集其相关的知识,形成一个知识链,然后来一个“知识大挑战”,同学们在书的海洋中不断地寻找新的知识来补充自己,向“擂主”挑战,如果挑战成功。新一届的“擂主”会荣登我校网站“书虫月星榜”。以此来达到互相交流、提高兴趣的目的。例如,在学生具备了“指南针、火药、造纸、印刷术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这一知识点时,我又提炼出一个话题:你们还知道有哪些发明,分别是谁发明的?学生带着问题,到课外去搜集资料,从而使他们了解到:贝尔怎样发明了电话,张衡怎样发明了地动仪,爱迪生怎样发明了电灯……应有尽有,通过这些交流与挑战,学生利用网络搜集资料的兴趣越来越高了。

发挥网络优势,拓展阅读

网络系统具有丰富的信息承载,这些信息一旦用于教学当中,就会为语文阅读教学提供丰富的资源。“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在阅读教学中,学生的阅读兴趣一旦被调动起来,就会产生无比神奇的力量。因此,当学生的阅读兴趣被调动起来以后,阅读教学的重点就应该放在“读什么”了。那么,教师应该向学生推荐哪些阅读材料呢?我认为:教师向学生推荐的课外阅读材料,应是思想性、文学性、知识性相统一的,根据不同年级、不同年龄学生的认知水平、思想状况以及语文教学需要,兼顾劳逸结合的原则,合理进行安排。这样,学生在大量感知祖国优秀语言文字的基础上,就能或开阔视野、或加深理解、或通过自读自悟,体会文章的语言之美、用词之妙、结构之奇、描写之实,从而形成了以课文的字、词、句、段、篇为中心辐射点,课内与课外阅读材料有机融合的大阅读格局。

1.广泛

鲁迅先生曾告诫少年朋友:“只看一个人的著作,结果是不大好的,你就得不到多方面的优点,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样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呆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他还说:“专看文学书,也不好的。会变成连常识也没有的糊涂虫。”这些富有哲理的话,正是指导学生选择课外读物的“金玉良言”。网络为孩子们提供了大量的知识库,我们可以通过网络指导学生广泛地阅读文学、数学、理化、史地、生物等通俗少儿读物,以实现博览群书,厚积而薄发。

2.适合

选择课外读物,必须注意适合儿童的年龄特点和认识水平。而网络为我们提供了各种各样的知识。有趣味性、知识性、文学性很强的《童话故事》、《十万个为什么》、《夏洛的网》、《精灵鼠小弟》等,这些都是孩子们爱“吃”的“零食”;有思想性很强的《中国台湾》、《立志成才》、《捡垃圾》等,是孩子们必须的“精神食粮”;也有少量不健康的内容存在。作为教师,要引导孩子们摒弃那些不适宜的读物,提高学生的鉴别能力,为学生列出一些资料名称以供查阅。

3.适时

例如在教学《九寨沟》时,我适时地向学生推荐了网上阅读材料《海滨小城》、《迷人的张家界》、《海滨仲夏夜》、《趵突泉》等精美短文,使学生凭借大量具体可感的语言材料,形象地把握住文章的结构“命脉”。这比起教师单纯地分析或学生孤立地自悟更容易形成清晰的印象。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我深入了解网络中的内容,抓住网络里丰富的信息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多、更详细、更优秀的阅读材料,丰富学生的知识积累,促进了他们阅读

能力的提高。

搭建网络平台,提高效率

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选人教材的文章是有限的,学生只有加强课外阅读,重视积累,才能举一反三,提高语文能力。教材中的例子学完以后,我常常借助网络,根据课文特点,采用不同的方法,指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这些方法,大体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种。

1.“以一带一”,情趣体验

有些课文某一方面的特点特别引人注目,那就可以推荐学生选取相类似的篇目来看,起到“读一篇,带一篇”的作用。如学习了《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后,学生对海底世界十分着迷,那就趁机介绍《海底漫游记》,让学生们尽情遨游其中,体验海底的奇妙乐趣。

2.“以点带面”,意犹未尽

学习了童话《丑小鸭》后,同学们仍意犹未尽,被童话大师的魅力深深吸引。我就指导学生上网查找“安徒生童话”。他们津津有味地阅读了《海的女儿》、《卖火柴的小女孩》等作品后,深受感动。童话大师的作品在他们的心灵中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学生虽然从教材中只学了一篇童话,然而由这一篇童话引发的阅读童话热,使他们学到了很多的知识。

3.扩展阅读,青睐无限

现在的学生理解接受能力普遍较强,在阅读教学中,老师并不需要作过多过细的分析,而应该留出一些时间,放手让学生去接触课本以外的东西。如学完古诗后,推荐学生上唐诗宋词网进行古诗诵读活动。网上的古诗分门别类、品种齐全,而且配有插图、注解,像一位循循善诱的老师,学生可以自行阅读。有的古诗配有古典音乐,让学生在诵读的同时受到美的熏陶,还有的古诗有动画演示,生动形象,特别受学生的青睐。上完《树叶落了》以后,学生对秋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就趁机让学生从语言文字中去寻找秋天。同学们从网上找了很多有关秋天的儿歌、古诗、童话进行阅读。他们从作家们对秋天的描绘中深深感受到秋天带给人们的喜悦,从而也激发了对秋天的喜爱。许多同学拿起笔,动情地写下了对秋天的赞美。

利用网络互动,受益噩浅

网络的互动性使语文学习更为快捷、方便。它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极为丰富的信息,开阔了学生的知识面,扩展了学生的“视域”。它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学生由原来被动、单一的“不得不学习”变为了主动、多样的“要求去学习”,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交互学习”及“发现学习”。它将改变学生的交流方式,使他们从封闭的师生小圈子走向一个更广阔的学习空间。我们把校园网作为教学的工具、教学的资源、教学的环境,把握好网络学习运用的时机和限度,就能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使语文教学达到优化。我们借助网络互动,完全可以调动孩子们的阅读积极性,推动课外阅读步步深入。

1.开设“学生论坛”

网络中许多网站为学生设置了“学生论坛”专栏,为孩子们的课外阅读铺设了丰富的展台,学生通过网络阅读,可以在展台中不断表现自己、丰富自己,享受成功的快乐。学生论坛是包含一系列主题列表的区域,每个人可以在那里发表自己的看法,是一个可以为你提供快速而简便的分享创意、想法和查找信息的地方。学生在论坛中踊跃发表自己的见解,或上传自己的作品,获得了极大的乐趣,也大大提高了课外活动阅读质量。例如,在“中国少年儿童手拉手地球村”网站有“地球村论坛”栏目,学生点击后,就可进入。学生在环保方面有疑惑。就可以参加论坛,在里面查找、解惑。如果你在某方面很了解,也可以发布帖子,让有困惑的伙伴寻求答案。

2.铺设“习作展台”

“不动笔墨不读书”,而这笔墨是学生在word中完成的一篇篇读书心得、感想等文章,这些文章与读书伙伴交流,从而提高了学生的阅读感情能力。如学生要与网上伙伴建立通讯联系,通过E-mail的形式和同伴交流,在网上互动学习合作,这样学生受益匪浅。学生还可以用FTP的形式上传自己的习作或读书笔记。在报刊上发表的机会毕竟只有少数,但网上被别人浏览的机会就大大增加了,别人还可以为你点评,不是可以把文章修改得更好吗?

在计算机使用日益频繁的今天,我们的生活也越来越离不开网络。吕叔湘先生曾这样回忆自己的学习过程:“……得之于老师课堂上讲的占多少,得之于课外阅读的占多少。我,想自己大概是三七开吧,也就是说。百分之七十是得之于课外阅读。”借助网络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学生不仅拓宽了知识面,丰富了知识积累,也对网络产生了浓厚的感情,养成了利用网络实现自己阅读愿望的习惯。课外阅读又是拓展知识、给学生“减负”的重要手段。作为教师,我们要把两者有机结合,发挥最大效益,让课外阅读与网络共舞。让学生借助网络之手激活课外阅读之路,让学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更好地获得知识,发展自己,收获希望。

猜你喜欢

白雪公主童话课外阅读
中学英语课外阅读的课内支撑
故事妈妈提升课外阅读
基于提升“文化传承与理解”素养的低年级课外阅读教学指导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童话镇
雾凇岛
午夜童话镇
万圣节变装秀
白雪公主
白雪公主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