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高中学音乐课堂教学有效性刍议

2009-05-13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09年6期
关键词:京剧旋律有效性

沈 惟

音乐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受到社会和教育部门的重视。但是,长期以来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音乐教育的现状仍令人担忧。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哼唱能力显得较为薄弱,有些学生甚至五音不全。音乐教学要走出应试教育的误区,要提高学生的音乐感知、哼唱能力,就必须改革音乐课堂教学,提高音乐课堂教学的效率。

兴趣为先,以趣激情,提高中学音乐课堂教学有效性

语言学家倪海曙说过:“对于孩子来说,学习的最大动力,第一是兴趣,第二是兴趣,第三还是兴趣。”要让学生喜欢音乐课,兴趣激发是前提。因此,教师必须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让课堂气氛变得轻松和谐,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才会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1.采用多种电教手段,通过感官刺激诱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从而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多媒体进入了课堂,从某种程度上说多媒体具有独特的优越性,可以让学生的感受更直观。而传统教学方法主要是利用学生的听觉器官来感知知识,有着很大的局限性。无论教师的讲述多么生动、形象,也不能达到最佳教学效果。而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为我们提供了解决办法——利用现代化手段,全方位、多感官地调动学生,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较好地掌握课堂知识。例如,在初中三年级介绍京剧相关知识的过程中,京剧中特有的背景图片、服装的图片通过多媒体来展示,再让学生在多媒体画面中观察京剧舞台的布置特色。面对眼前色彩多变的画面,学生的兴趣将会倍增,定会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再通过VCD的播放再现当年舞台京剧的表演,从VCD播放中学生可以观察到小生的温文尔雅、风流倜傥,花旦的柔美多情,花脸的刚劲豪放,文丑的诙谐幽默等形象。课堂是灵活多变的,教学设备也在不断变化,但只要抓住了学生的眼球就能达到了很好的效果。

2.根据教学的需要设计有趣提问,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从而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

教师根据一定的教学目标,针对相关教学内容,设置一系列问题情景,引导学生思考和回答,以促使学生积极思维,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从某种意义上说,提问是教师最重要的语言活动,是教师教学技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师教学水平的一个重要体现,因此设计有趣的提问显得尤为重要。下面试从音乐课堂应用实例出发,罗列几种提问方法。

(1)对比式提问。如在教唱歌曲《唱脸谱》前,先让学生欣赏一段传统京剧和这首《唱脸谱》歌曲弹唱,然后提问:“这两段音乐有什么共同之处?”学生答:“都有戏曲的韵味。”老师又问:“这两段音乐有什么不同之处?”学生又从演唱方式、伴奏乐器、音乐风格等多个方面分析了两者的不同之处。此时,教师引入“京歌”的概念,顿时学生就会明白京歌原来就是改良的京剧加上了流行音乐的元素。在歌曲演唱中,由于有了之前的分析,学生也可以较好地把握歌曲的演唱风格了。由此可见,对比式提问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发现共性、区别个性、加深理解,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和求同思维。

(2)分割式提问。如在“我们同属一个世界”单元中有一个难点就是欣赏《祭献之舞》,学生听完这一现代音乐后会完全摸不着头脑,此时老师如果问学生“现代音乐有什么特点”之类的问题,学生往往很难回答,而如果将问题分解为:“这段音乐里节奏和旋律哪个更重要?”“音乐的节奏是有规律的还是复杂的?”“音乐的速度是快还是慢?”“音乐的旋律是易唱还是不易唱的?”等等,学生通过这一系列有趣的提问就能很快地总结出现代音乐的主要特征。

通过这些方法设计多种有趣且简单的提问,就可以抓住学生,轻松完成教学目标,提高音乐课堂教学效率。

注重欣赏,掌握技巧,提高中学音乐课堂教学有效性

欣赏在中学音乐的教学中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但往往很多学生不懂得怎样去欣赏。科学研究表明,欣赏是有技巧、有方法的,学生有了倾听的欲望,可结果还是不会倾听,这与没有很好地掌握倾听的技巧、方法有必然的联系,因此我们在课堂中应注意通过训练让学生掌握倾听的方法。

1.闭眼静静地听,一般是在第一遍欣赏音乐的时候。

要求学生轻轻地闭上眼睛,在对音乐的高低、强弱、节奏、调性等因素感知的基础上,对作品的情感、情绪作出判断。这就要求学生在相对安静的环境下,全身心地聆听音乐,全面地体验音乐。如《空山鸟语》乐曲一开始的引子的音乐悠远静谧,呈现出一派深山幽谷、密林层层、静谧宜人的醉人气氛,将人们带人一个令人神往的境界之中。这样的场景在一片闹哄哄的气氛中是无法体会的,只有静下心来,仔细聆听,才能感受到音乐的美。

2.有目的、有方向地听。

欣赏一首乐曲,要感受的内容是多方面的,学生不可能一下子面面俱到,只有在教师言简意赅的问题引导下,引领学生有目的、有方向地去聆听音乐,学生才不会迷失方向,才会养成专心倾听音乐的习惯。如欣赏《月光曲》时,第一遍初听时问学生“你感受到什么气氛?”;第二遍复听主题旋律,让他们带着“这段音乐旋律的走向有什么特点”的问题去仔细聆听;最后让学生轻轻跟着旋律哼唱,进一步体验旋律气息悠长、起伏匀称的特点。从而将学生引入美妙的意境。

注重运用教师的语言艺术来渲染教学气氛,提高中学音乐课堂教学有效性

良好的课堂气氛,能令学生如沐春风、如饮甘泉,人人轻松愉快,个个心驰神往。因此,音乐教师如何运用语言艺术渲染教学气氛对音乐课堂教学效果显得非常重要。例如,在课堂上,我们可以看到这样两种场面:有的教师精神饱满,生动传情,语言自然幽默,学生情绪高涨,注意力集中,教与学双方都沉浸在一种愉快的氛围之中;有的教师则不甚得法,讲得口干舌燥,声音嘶哑,学生也毫无反应,整个课堂死气沉沉,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只有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音乐课堂教学中,让音乐课堂成为知识的生成地,这样的课堂教育才是成功的,这样才能真正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猜你喜欢

京剧旋律有效性
班级家长会有效性的探究
为什么京剧被誉为“国剧”
Jay—A Revolutionary Musician
思辨性阅读不能忽视“小心求证”——关于论据的有效性探讨
《京剧人设》
给你的信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靠近“最近发展区”,增强教学有效性
7月,盛夏的旋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