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虚拟的网络走入艺术课堂

2009-05-13杨丽丹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09年6期
关键词:脸谱歌剧图像

杨丽丹

随着多媒体的迅猛普及,它在音乐教学和音乐制作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利用网络查找资料进行课前准备,或让学生课后进入网站拓展教学内容等方法已在课堂中经常使用,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按新课标提出的:“为学生提供不同的学习经历,教学要具时代性特点”等要求来衡量,笔者认为应该继续深化网络教学,把网络的优越性更加充分地发挥出来。笔者就艺术课堂教学中“网络辅助教学方法”的应用,谈谈自己的实践与体会。

用良好的网络教学环境来优化课堂

由于办学条件的不断改善,很多学校基本实现了网络连接。网络是能够提供资源,并帮助我们使课堂内容更加科学、系统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建立进行拓展学习的一个丰富的基础平台。因为随着教学设计形式的多样化、内容的形象化,艺术教学需要选用更多的具有不同时代特征的图像、资料,加深学生感性认识,或为课后深化拓展提供依据。然而如果我们还停留在过去的多媒体只是代替板书操作的层面,就忽略了教育资源是优化学习过程的必要条件这一根本性问题了。所以我就尝试着,根据课堂教学的需要,随时让“课堂连接到网站”,让需要的内容、图片,甚至是影像进入到学生视线,呈现出了艺术资源共享的教学环境。学校优良的环境、技术、设备不但为学习者,也为教师提供了丰富快捷的服务。

网络与艺术课堂的联姻

教学活动中,由于每个章节的内容不同,教学过程中需要展示、播放的顺序、要求也就不同。比如我在《京剧》一章里需要展示“京剧的服饰与脸谱”,同时配合文字介绍。这在过去肯定又要忙得手忙脚乱——购买挂图、脸谱等。今日的网络使我可以自在地在两个专门介绍“服饰与脸谱”的网站间进行切换、图像放大——显示各行当服饰与脸谱图像的同时呈现文字说明,“图像传神逼真、服饰色彩艳丽”。教学进入视听、图像相结合、可以自由选择适合自己的教学内容的多媒体阶段,形成了高效、强化知识记忆,并保持一个相对更具有美感的理想状态的环境。

网络环境下建构艺术课堂的虚拟场景

课堂实践是及时反馈教学成果,进一步强化学生学习记忆,培养学生能力的有效方法。学生利用学校先进的多媒体网络设备就可以完成以往必须花费大量人力、财务才能操作的实践项目,并取得丰富有趣的课堂效果。例如,我在“民歌与年画”中,为提高学生对民歌与年画地域性、年代性的认识,培养他们表现、鉴赏、创造美的能力,电脑设计了“谁来装饰这样的房间?”的课堂实践活动。学生们运用课堂上学习的知识,根据自己的意愿从网上选取年画、剪纸、人物、花卉图片等粘贴到电脑给出的房间样图里进行装饰,根据房间表现出的情调再配以合适的民歌音乐。一间充分显现地域、年代及主人爱好的房间装饰图就在开心愉悦的学习气氛中完成了。

艺术课堂教学中引入视觉化立体效果体验

课堂教学能否吸引住学生,很大一部分因素在于教学过程中各个环节的设立,而我们在实践这些环节时会发现。有些形象性的场景是很难用语言来表述的。如在介绍《外国歌剧》一章里为解说歌剧里由哪些综合艺术组成的问题,我除了让学生学习观赏歌剧片段、欣赏歌剧音乐让他们了解歌剧是将音乐、戏剧、文学、舞蹈等融为一体的综合性艺术外,还介绍了剧院、舞台布景、舞台效果、服装与道具等美术知识在歌剧的整体塑造中所起的作用,并进入专业网站,现场展示了舞美效果图。视觉化立体效果图感染着学生,启发着他们的想象,使他们仿佛亲身进入了那一幕场景。

开发艺术教学课件提高教学效率

在歌曲教学中,老师利用电脑音乐软件给学生展现出了歌曲的标准乐谱进行音乐教学,学生在视唱的时候既能看到乐谱。同时又能听到优美的MIDI音乐,老师也可以对歌曲的速度和调性进行任意调整以适合学生的演唱或演奏,还可以为乐曲的主旋律配上钢琴伴奏、低音贝司、背景弦乐、打击乐等丰富的声部,这样一来,加快了学生识谱的速度,使学生更快地掌握了歌曲。由此看来,“MIDI音乐的制作方便快捷,在音乐教学和CAI课件中的运用日趋广泛,制作的技巧千变万化,音乐的风格各异、表现力强。它既可以符合学生好奇的心理特点,又可以激发起他们强烈的表现欲和创造欲,从而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也促进了学校素质教育的大力发展。

总之,随着“网络辅助教学”实验的深化,网络必将会连接到每个教室,并发挥它前所未有的课堂效应。

猜你喜欢

脸谱歌剧图像
画脸谱
A、B两点漂流记
名人语录的极简图像表达
一次函数图像与性质的重难点讲析
脸谱网如何改变了世界
社交网络巨头“脸谱网”:我们如何浪费了时间?
趣味数独等4则
歌剧
童话歌剧
童话歌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