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企业动态能力与开放式创新战略关系研究

2009-05-12郑旭明

科教导刊 2009年32期
关键词:开放式创新动态能力创新管理

郑旭明

摘要企业需要在商业模式和技术领域中不断创新以取得超常业绩。由于市场条件需要开放创新,企业发展其动态能力来产生和实现这一开放策略。虽然,在瞬息万变的环境中,企业成长与开放创新和发展动态能力息息相关,但是正确的管理创新策略的开放程度和动态能力仍然十分必要。企业动态能力和开放式创新战略的协同发展能够促进其绩效最优化的实现。

关键词开放式创新 动态能力 创新管理

中图分类号:C93文献标识码:A

1 前言

企业成长是公司管理层的最关心的问题。那些发展了自身的动态能力和执行了开放式创新战略的公司往往能够实现创造价值的强力增长。这些概念的意思是说企业需要寻求开发外部的创新同时将其与内部创新相结合。需要强调的是,商业上的成功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组织创新(如商业模式),就像它依赖于技术能力的选择一样。另外,商业成功是建立在能够产生和实现这一组合创新的能力之上的。Doz和Kosonen(2008)指出,各个公司的CEO都希望他们的公司能够适应一种新的竞争模式:快速战略模式——这一模式下没有什么东西是确定的,没有什么竞争优势是一直持续的,只有创新和新能力的持续开发才是优势的唯一源泉。

2 开放式创新与开放式商业模式

创新正在由封闭式创新(创新的成功主要依靠全面的控制)向开放式创新转变。开放式创新意味着企业应该使用外部以及内部的创意和市场化方式。创新正在变得更加系统化,并使得企业更加依赖外部合作伙伴。因为成功的商业化要求将互补的技术和专利结合起来,纵向和横向一体化战略可能已经不再适应当前知识分散的知识环境。

因此,企业不能仅仅依靠内部的创意。在一个更加分散的环境中,各种规模的组织可能拥有十分有价值的技术,企业必须利用这些外部的技术。所以,在大多数行业当中,当企业管理工业研发的传统模式即将结束之时,企业必须立即利用现有的扩散的知识并通过多路径的技术市场化来促进增长。企业不得不实施旨在产生和执行他们独有的开放式创新战略的开放式创新模式。

内外部的创意和市场化路径同等重要,企业可以将其创新货币化而不需要建立完全的方案。关键是识别出内部研发中缺失的部分以及如何将内外部的部分整合到现有的系统和架构当中。这是因为,某一创意和技术的价值依赖于它的商业模式。商业架构通过在内外部R&D之间创造联系从而将系统的各个部分组织到一起。因此,开放式的商业模式将内外部的创新联系起来并促使在创造和捕捉价值方面更加高效。因而,那些有效的建立或变革其商业模式的企业将更有可能成功。

3 发展动态能力

在瞬息万变的环境中,快速创新反应是必需的。公司需要适应并将这一环境资本化的能力。即使企业实施开放式创新模式和创新他们的商业模式是相关的,他们也需要实现这一目标的能力。

企业资源观认为企业的能力是获得竞争优势的主要源泉。该理论认为传统上,竞争优势的获得被视作是建立在超常资源的拥有和利用的基础之上的,并且重点强调资源作为一种能力如何被使用。然而,企业其能适用于环境变化的能力被视作获得竞争优势和超常业绩的驱动力。

因此,希望持续成功的企业必须善于共同演进——将它们表层关系升级为探索新机会并放弃无用的机会。因此,为了实现超常业绩,企业需要那种适应快速变化的环境的能力。同时,当实现超常业绩时,必须要强调的是通过动态能力实现的资源识别,或者直接强调动态能力。

另外,竞争优势源于动态能力如何影响或者改变运营能力。因为动态能力必须通过企业的其他能力本身来改变它们。它们是指用来拓展,完善或者创造普通或运营能力的能力。

运营能力在这里被视作“原点”能力,即一个公司在短期内存活的能力而且它主要关注企业的运营功能。然而,动态能力被视为旨在发展和适用运营惯例的组织的例行活动。动态能力是指通过企业层面难以发展和运用的感知,捕捉和识别能力促进企业创造,运用和保护无形资产的能力。无形资产支持企业实现长期的超常业绩。

动态能力除了能够创造新的竞争优势,它们还被视为具体的并且可以识别的过程,如产品开发,战略决策或者联盟。“动态”意味着更新技能以实现同快速变化的商业环境同步的能力。而“能力”强调战略管理在正确的适应,整合和再识别内外部组织技能、资源和操作能力以满足快速改变的环境中的作用。

总之,根据动态能力框架确立的竞争优势是建立在各个企业不同的过程(协调和组合的方式)之上的,由企业特有的资产位置(如难以交易知识资产和互补性资产)和它原有的演进路径形成。然而,当前环境中强调的是知识资产。知识资产,而非物质资产的开发、拥有、保护和有效利用在新经济中为竞争优势的获取提供了基础。因此,旨在当期动荡的环境中获得超常业绩的动态能力的开发主要关注知识资产。

虽然在众多的企业当中存在“最佳表现”,但是动态能力是异质的。由于企业的动态能力是异质的,所以它们创造竞争优势的能力是不同的。因此,今天的企业需要根据知识资产管理来发展他们特有的动态能力以满足快速变化的环境的要求。

4 开放式创新战略和动态能力

开放式创新和动态能力方法从不同的角度解释了企业如何适应快速变化的环境和实现并维持竞争优势。动态能力方法强调促使企业在总体层面获得长期竞争优势的能力的培养。而开放式创新则关注通过指导技术创新战略和商业模式创新实现这一竞争力。

首先,动态能力和开放式创新的研究领域是相互联系的。开放式创新理论认为技术战略和商业模式创新应该是开放的而动态能力理论解释企业如何通过动态能力来实现超常业绩战略。企业在商业模式和技术领域都必须创新,而当前的市场条件和环境要求这样的创新是开放的。因此,企业必须同时利用内外部的资源用以盈利。

由于对开放性的要求在增加,企业也需要新的能力并通过盈利的方式来开发和实现这一开放战略。因此它们就需要动态能力来处理和适应快速变化的环境同时在这样的环境中实现超常业绩。动态能力促使企业发展和实现其技术开放和商业模式创新,从而实现超常业绩。

因此,企业的动态能力可以被视作通过所有资源创造超常业绩的催化剂。动态能力首先为公司创造出发展期开放式创新战略(包括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的假设或者能力,并促使其更加优异。另外动态能力为企业提供实现开放式创新战略和将内外部机会转变为盈利的能力。例如,企业发展和管理联盟组合(有利于实现和保持竞争优势)的能力就可以为看作是动态能力。

所以,旨在实施开放式创新,进而通过此战略实现盈利和获得竞争优势的公司必须有实现和追随这一战略的能力。它们需要的就是强化和催化开放式创新战略效果的动态能力。具体的说,企业需要发展动态能力来帮助它们去创造和实现它们特有的开放式创新战略,从而在当然动荡的市场环境中获得超常业绩。

5 开放式创新战略与动态能力共同发展

(1)企业动态能力的发展对企业创新战略的开放度影响巨大,因为动态能力决定了企业利用并从内外部机会获利的整体能力。

开放式创新模式下的外部资源的使用意味着合作,以及因此而产生的交易费用。在技术和商业模式创新开放的背景下,整合的外部知识的来源是不同的。例如,外部知识的很多来源可能包括联盟网络,企业客户(领先客户),竞争对手,大学,创业企业,公共机构等。所以开放式创新是建立在组织间合作的基础上的。而外部技术资源可能包括供应商关系,顾客(领先用户)战略合作关系,机构,供应商和网络。

所以,当外部知识和技术的整合指组织间合作时,它是也包括交易费用。因此,更大的开放度意味着更大的成本。即,创新战略越是开放,交易成本就越高,反之亦然。正因为有这些原因,所有的企业,无论大小,都需要在其创新的开放度上寻找一个平衡点。在动态能力和实施开放式创新策略之间的平衡十分重要,这正是下面的观点要陈述的。

(2)为了最大化开放式创新战略带来的收益(最优的投入和产出比),企业应当在其创新战略(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的开放度与动态能力之间寻得一个平衡点。

企业为了实施开放式创新战略需要对其投资(无论有多少),动态能力都决定了企业为获利而利用外部机会的整体能力(各公司间是异质的)。由于动态能力和交易成本是相互联系的,更高的开放度则就要求企业需要投入更多的资源来发展其动态能力。因此,无论针对开放式创新战略的投资是多是少,动态能力都将决定企业所能实现的价值。

虽然企业明白它们需要外部创新,但是它们很少充分利用它们同外部技术提供者的合作关系。例如,有关一个色谱公司的实证研究证实,即便企业将一项可替代技术应用到了一项产品上,但是它并没有在新市场中实现其客观的潜力。资源配置和资源运输的过程限制了技术的杠杆效应,因为他们不具备接触新顾客的能力(营销能力缺陷)。

因此,技术开发的投入可以强化其开放策略并促使其从现有市场之外盈利,但是企业并没有意识到技术的全部潜力,也就损失了投资价值,因为他们缺少足够的能力。这就说明了寻求动态能力和开放式创新战略之间的平衡点的必要性,例如,防止过度投资的必要性。

总而言之,发现和保持创新开放度和动态能力之间的平衡至关重要又具有挑战性,但是有可能带来利润的增长。一般来讲,开放式创新和动态能力管理的一个主要作用就是设定创新战略开放度与动态能力的正确边界。由于开放式创新战略的成功依赖于企业的动态能力,因此企业应该同时发展它们的动态能力和开放式创新战略。

开放式创新战略的发展意味着要去实施有利可图的开放式创新战略。该战略与动态能力的协调发展意味着在公司内部发展某种可以强化和催化这一特定展露了的特定能力。例如,通过双向战略联盟实施开放式创新战略的企业需要发展公司间合作的知识和技巧。然而,实施联盟组合的企业则亟需平台管理能力。即,实施异质开放式创新战略就需要发展相应的异质的能力。

6 结论

本文从工业动态能力的角度阐述了开放式创新的定义。如前所述,开放式创新和动态能力方法意在从不同的角度解释企业如何适应快速变化的环境,以及如何实现和保持其竞争优势。

因此,通过以上的研究,我们认为,有必要在动态能力和开放式创新战略之间寻得一种平衡。意在为股东,顾客和员工创造持续的有机增长的企业,可以通过平衡的发展组织能力和开放式创新战略来实现这一愿景。

外部与内部创意的市场化同等重要,但是它们都依赖于企业动态能力的充分发展。无论企业大小,它们都需要在开放程度和动态能力的发展方面寻得平衡。当其动态能力在其商业模式下仍能够创造额外的价值和增长的时候,它们可以开放他们的核心能力与技术。

所以,组织能力和开放式创新战略的协同发展需要更多的定性和实证研究,它能促进企业竞争优劣势的变化和演化,它也是理解企业战略和创新过程中开发与利用的平衡。

猜你喜欢

开放式创新动态能力创新管理
开放式创新与合作创新的比较研究
试论高校图书馆的创新管理
欧美航空业节能减排创新管理研究
创新管理,完成鞍钢自主集成的冷轧2130工程生产线
新常态下的动态能力战略理论的价值和企业实践研究
企业风险投资(CVC)对于开放式创新战略目标的实现
企业创新管理的思考
基于战略视角的小米科技动态能力分析
开放式创新视角下企业技术创新模式研究
企业动态能力对其绩效影响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