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天山脚下的爱

2009-05-05

中华儿女 2009年4期
关键词:边境线梅子边防

陈 莉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在莽莽天山脚下,在苍苍戈壁荒漠,在巍峨帕米尔高原,风卷云舒,阡陌纵横。驻守在边境线上的戍边队伍,除了坚强、刚毅、奉献,还演绎着太多深情厚谊。没有豪言壮语,有的只是山的壮美、青春的豪迈!亦如伊犁河辽阔的草原,深邃、宁静,也许生命正因如此才显得美好可贵。

有国便有界碑,便有边防线。在西域边关5600多公里的边境线上,那些用脚步亲自丈量过边境线的公安边防官兵,用信念凝聚成铜墙铁壁般的界碑,用生命诠释着“边防”的深刻内涵。

窝依扎的幸福生活

11月的阿勒泰,寒意渐浓,薄雪飘飞。在布尔津县小学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孩子们认真地上着美术课。当老师要孩子们画出自己心目中最可爱的人时,8岁的窝依扎用心描摹出一幅军人的画像,画像的右边歪歪扭扭地写着四个字“我想爸爸”。看到这一幕,老师的泪不觉间涌了出来。

蒙古族小姑娘窝依扎出生后不到半个月就被遗弃了,当喀纳斯边防派出所民警将她接回派出所时,她脸色蜡黄,单薄的衣服上油乎乎的,满是污渍。在官兵的关爱下,她拥有了一个温暖的新家,大家为她起了一个好听的名字——窝依扎(蒙古语吉祥幸福的意思)。为了给窝依扎提供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派出所许多未婚官兵担负起为人父母的重任:喂奶、洗尿布、添置新衣、购置玩具、买营养品、入学转校……陪伴窝依扎一天天快乐的成长。

光阴似箭。在喀纳斯边防派出所民警的帮助下,窝依扎走出了大山,离开了教学条件落后的喀纳斯牧区小学,来到了布尔津县城小学就读,生活和学习环境都得到了明显改善。

冬季的喀纳斯大雪封山长达7个月之久,官兵们很难下一次山,去看望窝依扎的机会也就少了许多。但在窝依扎心里,始终有一份牵挂,日夜思念她的“民警爸爸”。窝依扎为此变得沉默寡言。得知情况后,民警们利用每月下山换勤的机会,轮流到学校去看望窝依扎,鼓励她好好学习。学校老师哈那提主动与窝依扎结成帮扶对子,负责她的学习和生活。窝依扎红扑扑的脸蛋上又露出了笑容,学习成绩不断提高。

8年中,派出所官兵换了一茬又一茬,但对窝依扎的关爱却始终没有改变。在这种精神的感召下,许多人慕名伸出援助之手,纷纷参与到关爱困难儿童活动中。近年来,新疆边防总队为确保居住在边境辖区的困难孩子能够接受良好的教育,广大边防官兵深入驻地牧区、村队、学校走访摸底,按照困难儿童监护人情况、家庭经济情况、学习情况、扶养方式、现实表现、解决方案等信息,對边境辖区411名困难儿童逐人建立“爱心档案”,最大限度地让辖区困难儿童得到了社会大家庭的关爱。

边防部队改变了她的命运

梅子出生在四川眉山一个叫海子沟的村子里,那儿远离市区,到最近的一个镇上赶集也得花上半天的功夫。梅子的童年生活是伴着山村的野花和一框框黄澄澄的桔子长大。

然而,在梅子12岁时,父亲确诊为鼻癌。就在那年冬天,梅子的父亲伴着孤独和寒冷悄然的离开了那个深爱的家。

第二年秋天,梅子18岁的哥哥应征入伍,随着征兵部队穿过戈壁黄沙来到了新疆。随着哥哥的离开,梅子也狠下心离开了学校。虽然母亲还想让她继续念书,但梅子知道家里早已四壁空空,无以维济。

或许是因为农活的艰辛,或许是因为伙食缺少营养,梅子和同龄孩子相比个头显得矮小了些,眼睛里缺少了童年梦里的色彩。但梅子把哥哥寄来的每一封家书,都整整齐齐的收藏在自己的小抽屉里,这里寄存着梅子内心一片憧憬的天堂。

遇有下雨天农活不忙时,梅子便会把哥哥的来信一封封念给母亲听:“哥哥在部队里工作干得很出色,到部队第二年就被选为班长,并且还荣立了三等功……”谈论哥哥的来信是母女俩在艰辛生活之余最幸福的时刻。那一年哥哥光荣考上新疆一所军校的喜讯,成为了全村人的骄傲。纯朴的村民们纷纷到梅子家来道喜,她们或提上自家腌的咸菜,或拿上几十个鸡蛋、鸭蛋的,再不就从自家地里摘些新鲜蔬菜,这热闹场面在村子里已经好几年没有过了,村民们临走时,都不忘握着母亲的手,夸她有个争气的儿子,有福气。

然而,就在那一年的秋天,老天再次给她们开了一个残酷的玩笑——梅子的哥哥在抗洪中,不幸牺牲。天,那片给梅子母女俩带来希望的天轰然间倒塌,没有一点征兆、来不及任何思考,母女俩的心便这样被掏空。

所有的人都为她们母女俩的命运担心。最终,新疆边防部队的领导作出了这样的妥善安排:因哥哥因公牺牲,被追记为烈士,最终部队给梅子争取了当兵入伍的机会,并为梅子的母亲安排了部队招待所的工作。

梅子和母亲离开家乡,千里迢迢来到了新疆,来到了哥哥曾经抛洒过热血的部队。这是一片完全陌生的土地,但梅子母女却在冥冥中有一种亲切感,只要一想到哥哥,想到哥哥在这片土地上摸爬滚打过,梅子的心里就会涌起一股拼搏的动力和摆脱悲痛的勇气。

为了提高语言组织能力,3年来梅子每天坚持写日记;很多时候,战友们都睡了,她还借着手电的灯光读书;为了不影响战友休息,无数个夜晚她搬着小凳到水房背书。

每一次努力,每一次付出,都使大山里走出来的梅子变得坚强,变得成熟。在部队大熔炉的锤炼下,梅子的心里多了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感。一次学校搞野营拉练,梅子在身患重感冒的情况下,硬是坚持到了最后。当队领导问她为何不打报告休息时,她笑着说,不能因为她一个人而影响整个班里的成绩。

梅子凭着她的刻苦和执著,在众多女兵眼中脱颖而出,不仅军事素质比较好,就连曾让她头痛的学习成绩也走到了连队其她女兵的前面。当兵第3年,梅子就光荣的考上军校。

“我的点滴进步都离不开组织对我的关心和培养,若不是边防部队给予我鼓励,我不会拥有今天的人生。”落日的余辉泼洒在新疆这片广袤的土地上,金灿灿的为边境辖区染上了一片橘色,梅子的心被一种温暖的柔和包围着。看看天边的雪山,还有那细密的铁丝网,梅子抖抖肩,把手上的枪握得更紧,她清楚头顶国徽便是一种责任,而她将要把自己的青春和热血献给这片多情的土地。

梅子,亮丽的国门警花。

驻守在山口的“铁哨卡”

在浩瀚的帕米尔高原,莽莽的昆仑山脉,一座毡房,就是一个流动的哨所;一个牧民,就是一个流动的哨兵;一个护边员,就是一座活着的界碑。多年来,驻守在边境辖区的农牧民群众主动担当起义务护边员,他们把守边护边工作当作自己的神圣责任和光荣使命,他们毫无所求、无怨无悔

的坚守在漫长的边境一线,和边防部队官兵一起在边境线上构筑起一道铜墙铁壁。

冬古拉玛是一个边境通外山口的地名。这里海拔4290米,终年可见积雪,环境极其恶劣,即使在七八月份的炎热夏季,气温有时也在零下20摄氏度左右,常有一天之内见四季的多变天气。麦日干·托依齐拜克是克州边防支队吉根边防派出所辖区冬古拉玛山口护边员。

麦日干·托依齐拜克的母亲布茹玛汗·毛勒朵,19岁时开始踏进冬古拉玛山口成为护边员,44年来,她把自己的全部精力奉献给了祖国的守边事业。当年那个留着两条乌亮长辫的少妇,如今已是满头华发。2005年,她被评为“感动新疆十大人物”;2006年又被评为“全国全民国防教育先进个人”,并受到胡锦涛、温家宝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

“我从小就跟母亲放牧,熟悉这里的每一座山,每一条河,每一条路,我是最合适的护边员人选。”麦日干说起自己的护边工作充满自豪感。

2007年2月6日,氣温零下20多度,七级的大风卷着雪团呼啸而来。坚持在山口巡逻的麦日干遇上了罕见的暴风雪,由于风雪太大,积雪的反光,在暴风雪中艰难跋涉的麦日干迷路了。此时,凭借多年的护边经验,麦日干可以摸出山外去确保性命,但是他考虑到如果迷路越境,将给国家带来不必要的影响,他硬是咬牙在冰天雪地里呆了一夜,直到第二天雪停时,才按原路返回。当麦日干出现在家门口时,已经冻得全身青紫,妻子哭着用雪水拼命的给他搓身体,捡回了一条命。望着妻子心疼的眼泪他平和的说:“别为我担心,我是一名护边员,护边员的职责啥时候都不能忘。”

“自己的家园,自己来守。守边,是我们每个边民的责任。”在那些寸草不生的高原冻土、陡峭山崖,麦日干都坚守在护边路上,麦日干25年如一日地巡山,他先后7次救助冻伤、摔伤官兵21人,协助吉根边防派出所抓获31名企图越境人员,实现了管辖山口零越界。2007年,麦尔干被新疆党委、政府授予“新疆青少年民族团结十大标兵”荣誉称号,被共青团中央、国家民委、全国青联评为第五届“全国各族青年团结进步奖”。

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党委书记闫汾新告诉记者:“绵延几千公里的边境线上,80%的偷越国(边)境违法分子都是由护边员首先发现。”

每一天,都有很多感人的事发生,每一天,我们的心都在被温暖着。在远离喧嚣的边境辖区,边防官兵的无畏使命已融入那巍峨的山脉;边防官兵与驻地群众的鱼水深隋正如那盛开天山雪莲,绵延在新疆的边境线;荒凉的戈壁,茫茫的雪域也因此变得神圣、威严……

猜你喜欢

边境线梅子边防
爸爸,我不怪您!
金鸡山上守边防
温暖边境线的图书馆
“新时期”边防“新特点”
想念
头发
边境线上的认同与国家在场
播种
歌颂老边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