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由“勤”字想到一条成功之道

2009-05-05陈安钰

中华儿女 2009年4期
关键词:成事侄女龙头

陈安钰

前不久,在学习科学发展观进入总结阶段之际,偶然看到一篇某省领导入勤政为民的资料,其中有一段写道:

履新之初,他曾有一番話掷地有声:为官当清、当慎、当勤,修此三者,何患不治?!显然,这句出自《晋书》的箴言已然成为他从政的座右铭,既是自勉,也是对他人的告诫……

一看到这个“勤”字,立即引起了我的心理共鸣。我曾在我的博客的一篇文章中,谈到成功六字诀,其中之一就是“勤”字。

“勤”是中华儿女的一种传统美德。由此,我想起了一个与“勤”字有关的小故事。

据说清代有名的书法家何绍基, 有一年过春节之前,他的一个侄女向他要点钱,好回家过年,何绍基没有给她钱,而是给她写了一个很大的“勤”字,这个侄女把字拿到书画市场去,卖了很大一笔钱,然后高高兴兴地回老家过年去了。

那么,何绍基的字为什么在当时很值钱?因为他的字好啊!他的字为什么好啊?这与他一生的勤学苦练有关。在清代书法家中,真正有创意的,了了几个,何绍基便是其中之一,中国当代的大书法家舒同的字,就是从他那里学来的,现在又有电子印刷体的“舒体”。

当代成功的企业家李嘉诚有一句话,一直让我刻骨铭心。他说:“我17岁就开始做批发的推销员,就更加体会到挣钱的不易、生活的艰辛了。人家做8个小时,我就做16个小时。”“在20岁以前,事业上的成果百分之百是靠双手勤劳换来;20岁至30岁之前,事业已有些小基础,那10年的成功,10%靠运气好,90%仍是靠勤力得来;之后,机会的比例也渐渐提高;到现在,运气已差不多要占三四成了。”

有句话是:“自助,人助,天助”。看来,勤敬是成事之本,应该是有道理的。

但有的人说:“勤劳的千千万万,可成功、出名、致富的又有几个呢?”

的确,勤,还要加上其他别的因素,成功才更有把握。

不是吗?你看,有的人整天忙忙碌碌,甚至一辈子忙忙碌碌,也没做成什么事的,那是因为什么呢?

这个问题,恐怕谁也难以断言,因为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环境,有不同的做事方法。不过,我根据自己多年来对成功人士的研究,得到如下一些启示。

一是“勘”要与抓工作“龙头”有关,把时间精力花在关键的主要事务上。

我有一位朋友,是一家企业的老总。这家企业是集科研、生产、营销于一体的国有企业。在他任职的第一天起,他就重点思考企业的“龙头”是什么,如何抓住这个“龙头”,带动企业的全面发展。由于他的思路清晰,在他任职的第一届四年时间里,企业的资产总额翻了一番还多,职工的收入每年以10%以上的幅度增长。

二是要舍得时间调查研究,把所要做的事先弄清楚,以便找到最好的方法。

我曾采访过一位市长,交谈中他对我说,一到这里任职,首先就是跑县、区、乡、镇,只有先把家底摸清楚,才真正知道该去做什么,怎么做。

三是善于抓住机遇,勤奋有时只能做到一般,机遇才能成就辉煌。

我曾听过中国康泰人寿保险公司老总的一次演讲,在谈到该公司的成功发展经验和体会时,他说了这样一句话:“勤奋只能做到一般,机遇才能成就辉煌”。机遇不仅对企业家是重要的,对一般的职业人士也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勤奋的人如果再加上善用机遇,那成功的概率不是会大大提高吗?

四是要重视灵感的作用,灵感会使智慧超常发挥,使汗水的价值无限提升。

爱迪生说:“天才是九十九份汗水加一份灵感,但这一份灵感恰恰是最重要的!”在过去的一些报刊宣传中,有的为了强调“汗水”的重要,而把后面的半句话给删掉了。勤敬是成事之本,但“本”有时还得靠灵感去“运作”。因此,勤奋的人有时也需要一点“闲适”,以便让神经放松放松,让灵感跑出来助你一臂之力。

千载一时的好机会对懒汉来说无足轻重,但勤勉者却会使最寻常的机会变成成功的良机。

这需要眼光,也需要灵感。

猜你喜欢

成事侄女龙头
超级龙头股反抽优势
提供了简单实用的成事方法论
闻侄女考取清华大学
意大利人交际理念
龙头咬龙尾
七旬老太遇电话诈骗 被“亲侄女”3天骗走18万
感觉尚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