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改装读书和草桥结拜

2009-04-21段怀清

百家讲坛 2009年1期
关键词:梁山伯祝英台书童

段怀清

在中国,一谈到蝴蝶,人们就会想到梁山伯与祝英台,甚至民间有“若要夫妻同到老,梁山伯庙到一到”的说法。那么,梁山伯和祝英台的故事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东晋时的某一天,浙江上虞大户人家祝公远正在为一件事发愁:16岁的女儿祝英台提出了外出读书的要求。中国封建社会,女子无才便是德,祝英台为什么要外出读书呢?

东晋距著名才女蔡文姬和大辞赋家班昭生活的时代不远,据此可以推想当时的男女关系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封闭和保守,所以祝英台外出读书的要求也不是十分出格的事情。但是对祝英台的父母而言,这一要求还是难以接受,因为即使有女子读书,也都是在家里师从父兄或家塾,女子到外面学堂读书还是前所未有的。

祝英台外出读书,古往今来有不同的解释,有的说她是为了躲避朝廷在民间的选秀活动,也有的说是为了避婚,更有说她是慕博学多闻的周士章之名前去求师的,但也可能只是出于青春期小女孩正常的心理需求,她只是想离开父母出去长长见识。

不管出于什么样的原因,祝英台的要求,无疑在祝家掀起了不小的波澜。那么,祝英台的父母是如何阻止,祝英台又是怎样应对的呢?

祝公远说:“天下读书人都是孔子的弟子,孔子设杏坛授三千弟子,有女弟子吗?”祝英台反驳说:“孔夫子自己又没说过,你怎么知道没有女弟子呢?”接着,祝公远大讲女子读书无用论,说:“朝中多少男儿汉,未闻女子去封侯。”关于英台的反驳,张恨水在小说《梁山伯与祝英台》里这样写道:“现在朝廷正是用人时候,我出去读书就是为了有一天报效朝廷。”祝公远闻听此言,当即无话可说。

父母之所以反对,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因为祝英台是女子,女子在外抛头露面是当时社会所不容的。祝英台为了说服父母,大胆地提出r女扮男装的想法,她的父母会同意吗?

他们当然不会同意,说女孩子穿男装违背了男女有别的古礼,祝公远甚至用封建伦理道德压制她,但没有效果。祝英台开始哭闹甚至以绝食威胁,万般无奈之下,祝公远只好同意了她外出读书的请求,但同时也提出了三个条件:第一,着男装不能露出破绽;第二,一旦家书到必须马上回家,不得有误;第三,求学归来,必须保持清白女儿身。

在封建社会,女子丢了处女之身比丢了性命都要可怕。因此,祝英台完全理解父母的担心,为了能够外出,也为了让父母对自己放心,她不但毫不犹豫地接受了三个条件,而且还到佛堂里许愿,保证自己读完书回家后,一定是一个清白女儿身。

祝英台就这样女扮男装离开了家,为什么她穿了男装别人就认不出来,后世的文献都没有记载,但这也为后来的传说提供了多种可能,四折杂剧《祝梁怨》中就这样记载:“奴家英台是也,双亲无子,自幼命奴男装以慰膝下。”不管怎样,貌美的祝英台着上了男儿装,正式踏上了梦寐以求的求学之路。

从上虞到杭州,有一二百罩的路程,行至中途,忽遇大雨,祝英台和丫鬟便赶到草桥亭中躲雨。二人正在惶恐无助之际,梁山伯和书童也恰至此避雨,为了避免尴尬的局面,两位书童率先打破沉默聊了起来,交谈中才发现原来梁山伯和祝英台不但是同乡,而且都是前往杭州奔周士章先生求学的。他乡遇故知,又同为读书人,二人备感亲切,于是开始闲谈学艺。谈必正浓时,祝英台对女子的不平等地位大为不满,说出了“男儿固须经书读,女孩读书也应该”的愤激之词。不料,梁山伯非但没有异议,还附和说:“妙哉高论,仁兄宏论令人敬,志同道合称我心,男女同是父母生,女孩儿也该读书求学问。”后来,二人同聊诗词歌,他们不但都喜欢曹植的涛,还同时欣赏他感慨人生的雅意和悲悯民生的胸怀。如此志同道合、情谊相通,祝英台不免对梁山伯产生了好感。两人虽初次见面,却一见如故,虑及杭州路途迢迢,在两个书童的撺掇下,二人当即在草桥亭中撮土为香,结为兄弟。

骤雨初歇,四人结伴同行,前往西湖边凤凰山周士章先生的书馆,开始了同窗三载的求学生涯,也开始了这段千古之恋的序曲。

猜你喜欢

梁山伯祝英台书童
汉字大变脸等
汉字加减等
饰演“梁山伯”人物浅析
从舞蹈本体出发的老题新作
音乐剧《蝶》中“祝英台”音乐形象表现分析
一副谜联
不屈的灵魂,失败的抗争
梁山伯与祝英台赏析
JOKES
寻找梁山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