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宋书》复音形容词的语用特点

2009-04-05张伟芳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2009年1期
关键词:宋书谢灵运品评

张伟芳

(常州工学院人文社科学院,江苏 常州 213002)

沈约世居江左,又是文史大家,其所撰《宋书》属于当代人修当代历史。《宋书》杂成于众人之手,书中含有大量鲜活的当时的语言材料,基本可以反映六朝语言的真实面貌,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东晋以来南方话的某些特点①。沈约在《宋书·谢灵运传》中指出:“至于建安,曹氏基命,二祖陈王咸蓄盛藻,甫乃以情纬文,以文被质。”六朝的散文、辞赋和乐府诗歌的兴盛,使文学语言也得到空前的发展,讲究对偶,语言华丽,词藻盛美等。这一特点在史书《宋书》中也有很好的表现,具体表现为大量复音形容词的巧妙使用。《宋书》中复音形容词的使用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复音形容词连用

《宋书》的语料可以分为以下八种类型:(1)奏疏、文书;(2)诏令、手敕;(3)信札、家书;(4)文章、诗歌;(5)谣谚;(6)人物对话;(7)史家述语;(8)评论。在这些语料中有大量的复音形容词连用现象,而复音形容词连用主要有直接连用和间接连用两种形式。

(一)直接连用

复音形容词的直接连用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复音形容词顺次连在一起,中间没有任何连接成分。如:

(1)道庆凶险暴横,求欲无已,有失其意,辄加捶拉,往往有死者,朝廷畏之如虎狼。(《列传四十三·黄回》)[1]2 126

(2)且恭谦俭约,虚心匪懈,来苏之化,功用若神。(《列传十五·徐广》)[1]1 549

(3)长江眇漫,清净深广。(《列传五十七·夷蛮》)[1]2 380

例(1)为评论,“凶险”、“暴横”直接连用;例(2)也是评论,“恭谦”、“俭约”连用,“虚心”、“匪懈”连用,四个复音形容词直接连用。例(1)、例(2)中的加点词为近义或类义复音形容词连用。例(3)为奏疏,“清净”、“深广”两个平行关系的复音形容词直接连用。

(二)间接连用

复音形容词的间接连用是指复音形容词不直接在一起连用,中间有连词“而”隔开。这种形式的复音形容词数量相对较少。如:

(4)既修竦而便娟,亦萧森而蓊蔚。(《列传二十七·谢灵运》)[1]1 761

(5)上嵚崎而蒙笼,下深沉而浇激。(《列传二十七·谢灵运》)[1]1 759

(6)当严劲而葱倩,承和煦而芬腴。(《列传二十七·谢灵运》)[1]1 762

复音形容词间接连用的现象主要出现在“赋”体中,可以看出,带有六朝文风的痕迹,崇尚华丽,讲究排偶工整,追求文采。《宋书》中被连词“而”隔开的复音形容词间接连用的用例相对较少。

从表达上来看,复音形容词连用可以使语言表达更加准确、清晰;可以使句式非常整齐,加强语意,增强语势。

二、复音形容词对用

受骈体文的影响,《宋书》中存在大量复音形容词对用现象。复音形容词对用主要指复音形容词常常在相同或相近的语法结构中使用,主要有“近义、类义对用”和“反义对用”两种形式。复音形容词对用使得文笔精洁爽朗,句式整齐,富有节奏感。

(一)近义、类义对用

近义、类义对用指在相同或相近的语法结构中对举使用近义、类义复音形容词。近义、类义对用可以增加语言表达的丰富性、准确性,提高语言的区分度。《宋书》语料的史家述语,选取的文章、诗歌中这种形式的对用较多。如:

(7)赫赫太上,巍巍圣祖,明明烈考,丕承继序。(《志十·乐二》)[1]574

(8)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列传五十三·隐逸》)[1]2 288

(9)于时土境荒毁,人民雕散,城郭颓败,盗贼公行。(《列传十一·宗室》)[1]1 465

例(7)“赫赫”、“巍巍”、“明明”分别修饰名词“太上”、“圣祖”、“烈考”,都作定语。例(8)“欣欣”、“涓涓”分别作名词“木”、“泉”的后置定语。两个分句的结构一致。例(9)“荒毁”、“雕散”、“颓败”分别作名词“土境”、“人民”、“城郭”的谓语。三个分句的结构一致。

(二)反义对用

反义对用指在相同或相近的语法结构中对举使用意义相反、相成的词或词组,有的文章称反义对举。反义对用主要在史家的评论中应用较多。如:

(10)豁达大度,汉祖之德;猜忌褊急,魏武之累。(《列传二十一·武三王》)[1]1 641

(11)末云熙先县指必同,以诳于晔,或以智勇见称,或以愚懦为目。(《列传三十一·徐湛之》)[1]1 845

(12)六经奥远,方轨之正路;百家浅末,捷至之偏道。(《列传十五·传隆》)[1]1 552

例(10)“豁达大度”与“猜忌褊急”分别对举,表明作者对“汉祖”和“魏武”的不同看法,更加肯定“汉祖之德”的大度。形式上,形成较整齐的并列结构或对偶句式,有一种对称美。例(11)“智勇”与“愚懦”对举,表明了不同的人对晔的看法。例(12)“奥远”与“浅末”对比,表明“深奥”的六经能使人走正路,而“浅末”的百家之言,只能使人走偏道。

反义复音形容词并举,将若干两两对立的概念并列在一起,从正反两个方面进行论述,首先,可以使观点更加明确,让人易于明白事物的是非、真伪、利害;其次,用截然相反的事实阐明道理,使相反或相对的人物、事物或道理彼此互相对照,褒贬人事,批评谬误,赞誉美德,使是非分明,感情强烈,语意突出,文章更具说服力。

三、同义复音形容词的大量应用

《宋书》中为了对不同事物的同一性状进行细致的描写和精确的区别,多用同义复音形容词来表示,使行文活泼多变。

(一)不同人物的同一性格的描述,多用同义复音形容词

如评价人物勇猛这一特性,除“骁勇”外,还有“骁敢”、“骁果”、“骁猛”、“骁强”、“骁壮”等复音形容词。

(13)攸之公之乡人,骁勇有胆力,取其器仗,以配衣宇下,使攸之率以前驱,天下之事定矣。(《列传十七·蔡廓》)[1]1 580

(14)白太宗称其骁敢,至是每战以刀楯直荡,往辄陷决,张永嫌其过锐,不令居前。(《列传四十四·孔觊》)[1]2 160

(15)司州刺史刘季之,诞故佐也,骁果有膂力,梁山之役,又有战功,增邑五百户。(《列传三十九·文五王》)[1]2 033

(16)卫臣死,子佛佛骁猛有谋算,远近杂种皆附之。(《列传五十五·索虏》)[1]2 331

(17)至于狸伐纂伪,弥煽凶威,英图武略,事驾前古,虽冒顿之鸷勇,檀石之骁强,不能及也。(《列传五十五·索虏》)[1]2 358

(18)诏曰:“天生始受戎任,甫造寇垒,而投轮越堑,率果先腾,骁壮之气,嘉叹无己。”(《列传五十一·孝义》)[1]2 254

在品评不同人物的“骁勇”时,不同的复音形容词的使用,能表现不同人物品行上的差异。“骁敢”、“骁果”为等义词,避免行文的重复单调,“骁猛”突出人物的威武,“骁强”突出人物的强悍,“骁壮”突出人物的强壮。使用不同的复音形容词,把不同人物的个性描写得淋漓尽致。

(二)不同事物同一性状的描绘,多用同义复音形容词

如描写草木茂盛这一特性,有“郁茂”、“繁茂”、“蔚蔚”、“森沉”、“扶疏”等复音形容词。

(19)播绿叶之郁茂,含红敷之缤翻。(《列传二十七·谢灵运》)[1]1 761

(20)湛之更起风亭、月观,吹台、琴室,果竹繁茂,花药成行,招集文士,尽游玩之适,一时之盛也。(《列传三十一·徐湛之》)[1]1 847

(21)蔚蔚丰秋,苾苾香秔。(《列传二十七·谢灵运》)[1]1 760

(22)修竹葳蕤以翳荟,灌木森沉以蒙茂。(《列传二十七·谢灵运》)[1]1 766

(23)凌冈上而乔竦,荫涧下而扶疏。(《列传二十七·谢灵运》)[1]1 762

这组同义复音形容词,除“郁茂”、“蔚蔚”专指草木茂盛外,“繁茂”还指草木繁密,“森沉”还有“幽静”之义,“扶疏”描绘出枝叶繁茂向四处分散的姿态。

此外,《宋书》中关于人物和事物的同义复音形容词还有很多。这些同义复音形容词准确贴切的应用,除了能增强文章气势,避免复音形容词的重复单调外,还能把不同事物在某一特性上的差异描写得淋漓尽致,体现出史书评论者对人物性格恰如其分的评价,以及《宋书》中复音形容词巧妙的应用。

四、品评复音形容词的语用模式

魏晋时期,品评人物风气盛行,主要对人物的言谈话语、行为举止、仪表风度等外在表象,对人物内在的气质性格、品德才能作出评价。这一风气也从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品评形容词的发展壮大②。《宋书》中为了恰如其分地评价人物,避免重复,使用了大量品评复音形容词。品评复音形容词大致分为年龄、地位、性格、品行、才智、外形、气质风度、待人处事、处境、谦词10个语义类别,共有542例。占复音形容词总数的37%。品评复音形容词在语用上主要有褒贬直书和无中生有两种表现。

(一)褒贬直书

史官在记载历史时一般都要秉笔直书,直接用褒贬复音形容词固定的感情色彩展现出评论者对客观对象不同的态度和评价。《宋书》中褒贬复音形容词主要表现为正面褒扬、反面贬斥两种类别。具体情况如下:

1.正面褒扬类(共280例)

直接用褒义复音形容词来对人物进行评价,褒扬、喜爱、赞赏等态度隐含在里面。如:

(24)此人由来良善忠信,是故今遣奉使表诚。(《列传五十七·夷蛮》)[1]2 385

(25)质国戚勋臣,忠诚笃亮,方当显位,赞翼京辇,而子弟波迸,伤其乃怀。(《列传三十四·臧质》)[1]1 914

(26)宁朔将军姜檀果烈恳到,志在宣力,浊水之捷,厥庸显然,近者协赞义奋,乃心无替。(《列传七·孟怀玉》)[1]1 406

2.反面贬斥类(共242例)

直接用贬义复音形容词来对人物进行评价,表现出了对人物的不满和鄙视,鲜明的贬义色彩跃然纸上。如:

(27)初诸葛长民贪淫骄横,为士民所患苦,公以其同大义,优容之。(《本纪第二·武帝中》)[1]29

(28)琬性鄙暗,贪吝过甚,财货酒食,皆身自量校。(《列传四十四·邓琬》)[1]2 135

(29)道庆凶险暴横,求欲无已,有失其意,辄加捶拉,往往有死者,朝廷畏之如虎狼。(《列传四十三·黄回》)[1]2 126

(二)无中生有

中性复音形容词借助语境的“调色”作用,改变静态的语用模式,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靠着语境补充的信息,也容易渗透进赞许、肯定、鄙视、不满的褒、贬色彩,丰富了词的语用含义。《宋书》中共56例。如:

(30)后天兴道上通辞乞位,追存往为者,不忍食言,呼视见其形容粗健,堪充驱使,脱尔使监礼兼队副。(《列传五十九·二凶》)[1]2 424

(31)性尤简易,常着连齿木屐,好出神虎门逍遥,左右从者不过十余人。(《本纪第三·武帝下》)[1]60

(32)休仁及太宗、山阳王休佑,形体并肥壮,帝乃以竹笼盛而称之,以太宗尤肥,号为“猪王”,号休仁为“杀王”,休佑为“贼王”。(《列传三十二·文九王》)[1]1 871

例(30)、例(31)中的“粗健”、“简易”本为中性词,在具体语境中带有一定的赞许、肯定的褒义色彩;例(32)中的“肥壮”也本为中性词,在具体语境中带有一定的鄙视的贬义色彩。

《宋书》中这些具有褒贬感情色彩的品评复音形容词兼含评价、态度,隐含喜爱、敬重、谦虚、憎恶、鄙夷等态度。在表现不同人物品行差别时,使用这些具有评判性质的品评复音形容词,能尽情展现出评论者丰富的内心情感以及对客观对象的态度,使得作品具有强烈的感染力,有助于读者通过作品中带有感情色彩的复音形容词来判断人物的品行、修养。总体来说,《宋书》中褒义色彩品评复音形容词的数量远远超过贬义色彩品评复音形容词。这可能与史书性质有关,由于《宋书》是官修史书,故“正面人物”多于“反面人物”。

总之,《宋书》中复音形容词的大量应用,使得语言华丽,词藻盛美,描绘的事物生动形象,品评的人物个性鲜明突出。

注释:

①王芳、万久富:《〈宋书〉双音词的研究价值》,《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6期,第86页。

②李晓静:《从〈高僧传〉品评形容词看中古汉语词汇的双音化》,《语文知识》,2007年第3期,第96页。

[参考文献]

[1](梁)沈约.宋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4.

[2]赵克勤.古代汉语词汇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4:131-140.

[3]车艳妮.《诗经》中单音节形容词的语用考察[J].井冈山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5):36-37.

[4]邓军,李萍.《春秋》词语感情色彩的语用分析[J].修辞学习,2000(2):22-23.

猜你喜欢

宋书谢灵运品评
谈国画品评中的“神品”“逸品”之别
一顶花草帽
我的新伙伴
纯牛奶中感官品评研究进展
纯牛奶中感官品评研究进展
谢灵运堪称职场反面典型第一人
色相、心相与舞台造型——民国京剧批评中的“扮相”品评
UP THE MOUNTAINS
My Winter Vacation Plan
谢灵运山水诗的玄言尾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