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柔肝法治验皮肤病举隅

2009-04-05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9年1期
关键词:柔肝阴血脉弦

(广西中医学院,广西 桂林 530001)

皮肤病是临床常见症,病情虽轻但发作时瘙痒不止,不堪忍耐,病分急、慢性两种,慢性有时经治不愈,或愈后易发,时逾几年。肝体阴而用阳,性刚而喜柔,肝之体以阴为养,以柔为生,在病理变化中以阴血亏虚为多。以上生理病理特点决定了柔肝法为中医治疗皮肤病中不可或缺的治法。笔者跟随导师出诊,采取柔肝法治疗皮肤病,疗效满意。兹举验案二则,以资佐证。

1 老年性皮肤瘙痒

罗某,男,75岁。2004年10月15日就诊。自述胸背及右小腿部瘙痒,夜间尤甚,用手或借助抓挠后方感稍减,严重时搔抓至出血疼痛方罢休,性情急躁易怒,心中烦闷,夜寐不安,口苦咽干,目赤干涩,舌质红,脉弦细。胸背、右小腿均可见明显抓痕,小腿部有血痂,皮肤干燥,脱屑。西医诊为老年性皮肤瘙痒。证属血虚肝旺,风烁肌肤。处方:熟地黄30 g,白芍15 g,何首乌30 g,炒酸枣仁30 g,夜交藤20 g,鸡血藤20 g,当归10 g,防风10 g,白鲜皮10 g,蝉蜕10 g,刺蒺藜10 g。水煎服,每日2剂。7剂后瘙痒大减,继守原方5剂痊愈。

按:皮肤瘙痒症,属中医“风痒”“痒风”范畴。常可由于湿热下注、风热侵袭、正气虚弱等引起,其治疗方法有清热祛湿、疏风清热、扶正之类,但此病发生于老年人则多表现为血虚肝旺,阴血不足。古人云:“风胜则痒,无风不作痒”,关于本病的治疗,早在唐《千金方》中指出:“痒症不一,血虚皮肤燥痒者,宜四物汤加防风”,强调了养血滋阴在治疗本病中的重要作用。肝为风木之脏,体阴而用阳,主藏血,肝血虚少,不能濡润肌肤则皮肤干燥脱屑,血虚风动则瘙痒不止。由于“肝为刚脏”,“以柔为用”,故以熟地黄、白芍入肝以养血柔肝,当归、何首乌滋阴养血润燥,鸡血藤补血兼行血通络,酸枣仁、夜交藤养心安神,防风、白鲜皮、蝉蜕、刺蒺藜祛风止痒,共奏养血柔肝,安神止痒之用,寓有“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之义。

2 荨麻疹

陈某,女,36岁。2006年7月21日就诊。自诉1个月前参观朋友装修新房后,突感全身瘙痒,四肢躯干同时呈现大小不一风团,高起于皮肤,色白,圆齿形边缘不规则,皮肤色红,余无不适。西医诊为荨麻疹。曾在西医院予以地塞米松、扑尔敏、氯化钙治疗,症状稍缓解,但风团隐而时现,瘙痒止后又发,历经一月不愈,发作时瘙痒不止,心烦不安,症见遍身皮肤抓伤并有血痕,口苦咽干,二便调,舌红苔薄白,脉弦细。证属肝血亏虚,血中有热,血虚生风。予以生地黄10 g,当归10 g,白芍10g,胡麻仁15 g,牡丹皮10 g,赤芍10 g,荆芥10 g,刺蒺藜10 g,地肤子15 g,甘草6 g。水煎服,每日2剂。嘱服药期间忌辛辣、鱼腥、烟酒、浓茶等,服用5剂后诸症消失,随访至今未见复发。

按:皮肤瘙痒,痒属于风,所谓“风胜则痒”;皮肤疹出色红,红属于热。舌红苔薄白,脉弦细为肝血亏虚之证,再者风为阳邪,易化热化燥伤阴血,如久留不去,耗伤阴血,故以白芍、当归、生地黄养血滋阴柔肝;以牡丹皮、赤芍凉肝泄热以入血分,活血祛瘀,使血行通畅,风邪无留着之地;胡麻仁滋阴养血润燥;“痒自风来,止痒先疏风”,故以荆芥、刺蒺藜、地肤子祛风止痒,寓养血滋阴、柔肝祛风、清热凉血、活血诸法于一方,使血虚有养,血热得清,肝体得柔,风邪得去,血脉通畅,则痒止而疹消[1-2]。

[1]陈跃东.祛风止痛汤治疗慢性湿疹56例[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24(2):96.

[2]李旭东.皮肤病的预防措施[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24(4):452.

猜你喜欢

柔肝阴血脉弦
从“经本阴血何脏无之”探析卵巢早衰的中医病机治法
国医大师熊继柏治胃痛医案两则
柔肝通络汤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Bcl-2蛋白表达的影响*
清热利湿,凉血护阴法治疗银屑病四则
女性护血养阴,不同时期各有侧重
手脚冰凉,两张古方暖起来
红外线热成像对柔肝化痰法治疗膝骨关节炎的疗效评价
我家秘方
柔肝通络汤预处理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脑保护作用*
扶正柔肝方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30例